華夏遺珍_玉器33_良渚神人紋玉琮

時間:新石器時代。出土地點:浙江餘杭。材質:玉。現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琮,後世又稱「輞(wǎng)頭」,是一種用來祭祀地神的法器。根據《周禮》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神人紋玉琮是玉琮中的精華,被稱為「琮王」。神人紋玉琮呈黃白色,有規則紫紅色瑕斑,高8.8厘米,直徑17.6厘米,孔徑4.9厘米,重6500克。玉琮為扁矮的方柱體,內圓外方。中有對鑽圓孔,俯視如玉璧形。

玉琮琮體四面中間由約5厘米寬的直槽一分為二,由橫槽分為四節。四面直槽內上下各刻一神人獸面圖像,共八幅。神人臉作倒梯形,鼻子寬闊,以弧形勾畫鼻翼,嘴巴闊且扁,嘴內用一條橫長線、七條緊短線勾出上下兩排十六顆牙齒,頭上戴的內層為帽,外層為羽冠。上肢及腰,下肢彎曲,三足如鳥爪。神人的胸腹部以淺浮雕凸出威嚴的獸面紋,重圈為眼,有橋形額部,寬鼻、鼻翼外張,闊嘴,嘴中間以小三角表示牙齒,兩側外伸出兩對獠牙。圖案的線條細如毫髮。玉琮形體寬闊碩大,器表光潔,規矩謹嚴、紋飾獨特繁縟,代表了當時先進的琢玉工藝。專家們推測,內圓外方的形狀,可能是原始先民「天圓地方」宇宙觀的體現。在當時,每當豐收或祭日時,就舉行隆重的祭祀典禮,良渚先民就用它來與天地神靈溝通。因此,玉琮是良渚人所用的宗教法器。神人獸面的形象,可能是良渚人崇拜的「神徽」。20世紀70年代初,浙江省餘杭縣長命鄉的一個農民在翻地時,意外地挖出了一些古玉器。過文物部門鑒定,這個農民挖出來的古玉,是屬於距今5000年前的玉器。

考古人員沿著這個線索尋找,最後找到了一個叫反山的地方。說它是山,不過是比其他地方高出4、5米的一個大土堆,這個土堆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人工堆築的熟土堆。1986年,考古人員在反山墓地的八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玉器多達3000餘件,僅玉琮就有21件。在12號墓中,神人紋玉琮被平正地放置在墓主關骨的左下方。

反山墓葬屬於「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一支重要的古文化,距今約5300年—4000年。1936年,施昕更在家鄉餘杭縣良渚鎮,首次發現了大批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器、石器和玉器。以後,考古工作者在太湖周邊的許多地方,又陸續發現了相類似的遺存。l959年,以夏鼐為代表的中國考古家,將這些史前文化遺址正式定名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玉器數量很多,玉雕技藝精湛,以琮、璧、鉞最多,造型宏大雄渾,風格嚴謹深刻,紋飾以神秘莫測的神人獸面紋為主要特徵,與北方紅山文化玉器相映生輝。2002年,神人紋玉琮被列入64件禁止出國展出的文物清單。現藏於浙江省考古研究所。
推薦閱讀:

華夏時報
華夏書劍樓達摩易筋經
小華夏聊八字_易海探客
華夏詩苑-詞格簡表-長調
安徽績溪龍川胡氏「華夏前任一哥」之曾祖父母合葬墓考

TAG:華夏 | 玉器 | 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