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尋常型銀屑病辨證新體系及其思考

學術前沿

尋常型銀屑病辨證新體系及其思考

發表者:劉愛民 358人已訪問

[摘要]血熱、血燥、血瘀是尋常型銀屑病中醫經典的三個證型,隨著臨床運用時間的延長,尋常型銀屑病的辨證有簡單化的傾向,套用這三型經典的辨證在中醫皮膚科界十分普遍,以致於影響了臨床辨證的客觀性。本文結合臨床研究,針對尋常型銀屑病辨證展開思考並提出新的辨證體系。

[關鍵詞]尋常型銀屑病;辨證論治

尋常型銀屑病(中醫稱為白疕)的中醫辨證自上個世紀70年代趙炳南先生提出「血熱」、「血燥」、「血瘀」三型辨證後,迅速成為全國中醫皮膚科主流的辨證模式,並被多版本科教材[1]和行業標準[2]納入,指導後學,影響深遠。經過40年的臨床應用,證明對大部分患者具有較好的療效。但是,隨著臨床運用時間的延長,白疕的辨證有簡單化的傾向,套用這三型經典的辨證在中醫皮膚科界十分普遍,目前簡略為見到白疕就只知道血熱、血燥、血瘀,以致於很多不屬於此三型的患者出現誤辨,影響了臨床療效。筆者重溫趙老的專著,發現他辨證雖以經典的三型為主,但並不是簡單地歸屬,而是注意查找此三種證型的成因,並在選方用藥上有所區別。鑒於此,筆者結合臨床研究,針對尋常型銀屑病辨證展開思考並提出新的辨證體系,供同道參考、討論。

1 經典模式 審證未求因

眾所周知,證候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證候的形成有其成因和機制,只針對其證候而不注重其成因和機制的治療,會影響治療效

果。從病因學的角度來看,僅僅按照證型治療的思路,與《內經》「治病必求於本」的思想是相違背的。目前的白疕三型經典證型辨證,不少醫生是簡單的套用,血熱證只是清熱涼血,卻不問血熱是如何形成的?血瘀證也是同樣,只活血化瘀,卻極少考慮血瘀的成因。理論上講,這種治法是「治標不治本」,無疑會影響臨床療效,即使是有良好的療效,其療效必定是短暫的。臨床上也同樣發現,很多久病的患者,簡單的清熱涼血或活血化瘀之法很難奏效,淪為「頑固」之類。導致此結果的原因就是過於偏重皮損辨證,忽視整體辨證,「審證而未求因」。

2 趙老辨證 審證也求因

趙炳南先生在白疕辨證中,除了皮損辨證外,也很注重整體辨證,並注重查找血熱等證候的成因,僅從他的醫案就可以清晰地看出。《趙炳南臨床經驗集》說:「……血熱的形成,是與多種因素有關的。可以因為七情內傷,氣機壅滯,郁久化火,以致心火亢盛;因為心主血脈,心火亢盛則熱伏營血或因飲食失節,過食腥葷動風的食物,以致脾胃失和,氣機不暢,郁久化熱……外因方面主要是由於外受風邪或挾雜燥熱之邪客於皮膚,內外合邪而發病,熱壅血絡則發紅斑」 [3]。明確指出了血熱等證的成因,並在臨床用藥時有所側重。趙老的辨證也明確指出了病因病機,例如:「濕熱內蘊,郁久化火,而為白疕」、「心肝熱盛,兼感風邪而致血熱型白疕」等等。趙老的醫案中還有「寒濕內蘊,氣血失和,兼感毒邪」的辨證,治法則是「溫中燥濕,養血潤膚,佐以解毒」,方葯則選用了肉桂、白芥子等溫熱葯[4]。由此可見,趙老雖然提出了血熱、血燥、血瘀之辨證分型,但並不受限,思路依然開闊。當下經典的三型辨證,並非是趙老的本意,而是把趙老的辨證簡單化、程序化了。

3 辨證新體系 思路清晰 易於操作

經典的白疕三型辨證,容易使人墮入偏重皮損辨證的誤區,也容易讓醫生產生白疕證候簡單的不客觀認識。前幾年,筆者根據白疕的發病和加重特點,指出風寒和季節因素是白疕加重或複發的重要因素,並率先提出「溫法、散法」治療的新思路[5],顯著地提高了療效。近段時間,我重新對白疕的中醫辨證進行了思考,認為經典的血熱、血燥、血瘀辨證分型只強調了證候本身,而忽略了證候的成因和形成機制,或者把一些病因作為兼證列於其後,似乎有本末倒置之嫌。為便於臨床應用,注重證候成因與形成機制,從而能更準確地擬定治法、方葯,筆者提出一套新的辨證治療體系,供同道討論、參考。

3.1 血熱證:發病迅速,皮損不斷增多,多為鱗屑性紅丘疹或點滴狀皮疹。

3.1.1 病因病機

3.1.1.1 風熱蘊毒入血

主症:多為青少年患者,發病前常有乳蛾或咽喉腫痛,皮損均為散在鱗屑性紅丘疹或點滴狀紅斑脫屑,輕癢,舌紅,苔薄黃,脈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方葯:翹根犀角地黃湯(犀角地黃湯加連翹、山豆根)。

3.1.1.2 積熱入血

主症:嗜食辛辣,鱗屑性紅斑,口乾喜飲,大便乾結,舌紅,苔黃厚,脈滑數。

治法:清熱涼血

方葯:犀角地黃湯,或加梔子、生大黃等。

3.1.1.3 肝經鬱熱入血

主症:發病前有心理壓力增大或緊張史,鱗屑性丘疹、紅斑逐漸增多,多分布於軀幹兩側和四肢外側,常伴有不同程度瘙癢,心煩易怒,口苦,少寐。舌尖邊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清熱涼血。

方葯:丹梔逍遙散合犀角地黃湯加減。

3.1.1.4 濕熱內蘊,熱入血分

主症:嗜食肥甘厚味,口苦口粘,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

治法:除濕清熱,涼血活血。

方葯:犀角地黃湯加梔子、土茯苓、厚朴。

3.2 血燥證:病程日久,紅斑色淡,鱗屑較少。舌淡紅,苔薄白或薄少,脈細或細弱。

3.2.1 病因病機

3.2.1.1 熱耗陰血

主症:素體康健,患病後口乾不欲飲,皮損相對穩定,紅斑暗淡,鱗屑較少,舌淡紅或稍紅,苔薄白少津,脈細或細數。此證常由血熱證演變而來.

治法:清熱涼血,養陰潤燥。

方葯:清營湯加減。

3.2.1.2 血虛逢熱化燥

主症:素體血虛,面色黃白不華,頭暈乏力,少寐多夢,皮損淡紅散在,鱗屑薄少。舌質淡紅或淡白,苔薄白,脈細或細弱。

治法:養血清熱

方葯:當歸飲子加減。

3.2.1.3 氣血兩虛,瘀熱留滯

主症:面黃不華,頭暈乏力,少寐多夢,皮損暗紅或紅。舌淡或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養血,涼血清熱。

方葯:聖愈湯加梔子、紫草等。

3.3 血瘀證:皮損暗紅肥厚,多為大小不等鱗屑性斑塊,舌質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脈沉或澀。

3.3.1 病因病機

3.3.1.1 血熱日久而瘀

主症:病程已久,皮損暗紅肥厚,多為斑塊。舌暗紅或有瘀斑,脈沉或澀。此證常由血熱證演變而來.

治法:涼血活血,化瘀通絡。

方葯:涼血五根湯加雞血藤、蜈蚣等。

3.3.1.2 陰血虧虛,瘀熱留滯

主症:形體瘦弱,口乾目澀,腰膝酸軟,心煩少寐,皮損暗紅,舌暗紅或有瘀斑,苔薄少,脈細或細數。

治法:滋陰養血,清熱化瘀。

方葯:生地、墨旱蓮、側柏葉、玄參、丹皮、赤芍、梔子、甘草等。

3.4 外寒內熱證(寒包火)

主症:鱗屑性紅斑,皮損秋冬發作、加重,夏季減輕或消退,熱水浴後皮損減輕,皮損多分布於軀幹、四肢伸側,舌紅,苔黃或白,脈緊或脈無虛象。

治法:辛溫解表,清熱涼血。

方葯:麻防犀角地黃湯(犀角地黃湯加麻黃、防風)。

3.5 陽虛外寒證

主症: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皮損暗紅或淡紅,服用寒涼葯則腹痛便溏。舌淡白,苔薄白,脈沉弱。

治法:溫陽解表,涼血清熱。

方葯: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梔子、凌霄花等。

上述辨證治療體系彰顯的是審證求因思想,思路清晰,理法方葯對仗,令人一目了然,關鍵是在辨證的基礎上進一步求因,使遣方用藥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更切合病因病機,方能進一步提高療效。

[參 考 文 獻]

[1] 李曰慶.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中醫外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199-202.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54-155.

[3] 北京中醫醫院.趙炳南臨床經驗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226.

[4] 北京中醫醫院.趙炳南臨床經驗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211-255.

[5] 劉愛民.運用溫法、散法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體會[J].中醫雜誌,2009,50(9):792-793.

註:本文發表於《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2014年5期

分享到

發表於:2014-11-13 23:01

我要與劉愛民大夫通電話 我要諮詢劉愛民大夫

評論

推薦閱讀:

銀屑病辨證論治絕技26
皮膚癢牛皮癬、頑癬銀屑病神經性皮炎濕疹的治療小驗方
銀屑病十年(大連漢唐中醫張斌字彧彰的博客)
銀屑病用藥指南:煤焦油類藥物如何使用?
銀屑病營養不足時的表現

TAG:思考 | 銀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