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文:一個人的親密~!
很多人以為「親密」是兩個人的事兒,兒女情長,卿卿我我、你儂我儂,以為這就是親密的最高境界。其實,親密,與他人無關,只與自己有關。
為什麼?很簡單,一個無法與自己親密的人,是不可能與他人真正親密的。
先讓我們看看親密的幾重含義。中國人喜歡說「親密無間」。所以,親密首先指的就是一種融合感。而人類最初的融合感來自於在子宮裡與母親融合為一的感覺,這種感覺一般要持續到嬰兒出生後的15個月左右,在小孩子的眼裡,他與周圍的一切都是融合的,他的「自我」感還沒有出現,他與周遭的界分意識也尚末形成。
隨著孩子的長大,分離感日漸增長,有些研究甚至認為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就產生了分離感,而現代的所謂「文明」的醫院出生方式也是造成很多出生創傷的最大原因,有些創傷甚至跟隨孩子的一生。總之,與母親的分離是孩子的最大恐懼,也是人類最原始的恐懼之一。
所以,很多人想要「親密」的渴望實際上來源於對分離恐懼的逃離,是一種想要回到母親子宮裡的渴望。健康良好的子宮對於一個胎兒來說,是一個圓滿而具足的天堂,在那裡,嬰兒往往能夠經驗到安全與滿足。
長大後,我們的意識告訴我們,再回到母親的子宮裡是不可能的,於是,我們就會想盡辦法從外在的對象那裡獲得那份融合感。在剛剛墜入愛河的初期,我們是容易經驗到融合感的,也就是自我感的消失,但是,很快,融合感會不見,自我感會再度回來。
於是,內在的不滿就會再度出現。其實,在性高潮里,人們也會短暫的經驗自我消失的融合感,這也是有些人一再的迷戀性愛的深層潛意識的原因,這恐怕也是一說到「親密」,人們就會想到性的原因。性愛可能帶來親密感(有時候性愛也可能帶來仇恨厭惡等等情緒),但真正的親密未必一定需要性愛。
親密的第二個面向是接納。我們在關係當中經驗到的親密,以及我們因此而對親密所生起的響往與執著,很多時候也是因為,在親密感裡面我們感覺到自己是完全被接納與被認可的。在兩個人的關係當中,如果沒有完全的接納彼此,親密就無從產生。
嬰兒為什麼會在母親那裡經驗到親密,就是因為母親對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往往是無條件接納的,而隨著孩子的長大,母親的要求也出來了,接納變得不是那麼全然了,於是,孩子內心會經驗到挫敗感甚至是痛苦。成人關係一樣如此,一旦要求出現,親密就不再單純了。
親密的第三個面向是真實。如果我們總是企圖掩藏某些方面不想讓對方看到,完全的親密也將變得不可能。完全的坦誠,不做作不偽裝不掩藏,願意在對方面前做自己,也允許對方在自己面前做他/她自己。
親密的第四個面向是信任。很顯然,沒有信任是無從親密的。在親密感產生的同時,會有一份無條件的信任隨之產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感覺只有在早年與母親在一起時,才會有。長大之後,太多的懷疑、算計早已讓人心與人心之間築起了厚厚的樊籬。
親密的第五個面向是放鬆。這其實是親密的前提條件,是前面三個面向的基調。親密的狀態是不焦慮不緊縮的。親密是完全的敞開自己,任何的恐懼與不安全感都會阻止它的開展。
好,再回頭看看親密的這五個面向,有哪一個不是只和自己有關而與他人無關的?
首先阻止我們經驗親密的是融合感的不可實現,而造成這種狀況的最大原因就是強大的自我感。與宇宙萬物合一是每個人的本體天性,但是,虛假的自我感讓我們見不到自己的本體,內在往往產生出隔絕感、空虛感與匱乏感,帶著這種感覺的人總是試圖逃開這種感覺而拚命向外尋求救命稻草。
我們不敢跟自己相處,無法與自己親密。這樣的人一旦抓住了某個他認為合適的對象,就會有一種想要佔有對方或強烈倚靠對方的需求,因為,他還沒有經驗過自己內在的自足,他不能算是真正的長大成年,在他的內在還只是一個想回到子宮的嬰兒。哪怕他可能經驗片刻的親密,但那個經驗也是不長久不可靠的,因為,沒有一個他人會真的變成他的子宮。
第二個面向,關於接納。我們都知道,一個不接納自己的人是不可能接納別人的。在我們的外面,沒有別人。我們眼裡所看到的世界都只是我們內在心象的投影罷了,所以,一個不接納自己的人眼中的世界總是不完美的,總是這兒不對或那兒不對。評判是接納的敵人,而不接納的人總是有很多的評判。他總像是揣著無數的小刀,一不小心就飛出去一把,不是傷自己就是傷別人,這樣的人怎能了解親密?而一個接納的人,他可以看到自己或他人的缺點,但是卻不在頭腦中升起評判,他如實的接納眼前的實相。
第三個面向,關於真實。一個對自己不真實的人,當然是不可能對別人真實的。而一個能夠做到對自己百分百真實的人,也絕對不憚於對別人敞開。虛偽與掩藏是親密的毒藥,一個不敢真實面對自己內心的人,他無法與自己親密。一個對自己真實的人,是可以看到自己的內在最隱秘的想法而不怕將之揭露出來的人。這既需要勇氣,更需要覺知。
第四個面向,關於信任。一個不能百分百信任自己的人總是不可能百分百信任別人的。懷疑與算計是因為頭腦還在,當我們帶著頭腦的時候,就很難進入親密。
第五個面向,關於放鬆。顯然,一個內在不放鬆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外在的放鬆的。焦慮和緊縮感可以變得很細微,但只要它在,就會影響我們真正的親密。放鬆會給我們帶來一個寧靜的背景,它是一種「沒什麼大不了」的放下的態度,它使得一切的發生都變得自然輕鬆,它是靜心。
我說,親密與他人無關,而只與自己有關。當你學會了怎樣與自己親密的時候,與他人的親密就會變得水到渠成,再自然不過了。
親密是一份帶著靜心品質的覺知,是一種自我意識消失的融合感,是一份沒有主體與客體之分的完全的合一狀態。它不一定需要因為某一個特定對象而產生,你可以在獨處的時候,完全進入自己的內在之後而經驗到它。
從修行的角度來看,當你很深很深的進入自己的內在時,你會發現自己不見了,你會化作周圍世界的一切,你和世界的界分消失了。你與存在產生了最大的融合與親密,你就是它,它就是你,而這樣的親密感是最深刻的滋養,你再次回到了子宮——宇宙的子宮,不,更確切的說,你的內在本來就攜帶著這個宇宙的子宮,你無需外求。你,就是子宮,就是融合,就是親密。
推薦閱讀:
※{精品}婚禮司儀主持詞15
※【精品】工筆花鳥圖
※紅山文化出土玉器精品亮相京城
※精品課程|| 戳進來,讓你分分鐘變高大上
TAG: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