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代名醫 | 山中宰相——陶弘景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自號華陽隱居。著名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人稱「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經集注》、《集金丹黃白方》、《二牛圖》、《華陽陶隱居集》等。

出身士族,志向高遠  陶弘景出身於南朝士族家庭。父陶貞寶,字國重,文武全才。陶弘景從小就聰穎好學,四五歲時就常以荻蘆為筆,在灰沙上練習寫字。十歲時開始研讀葛洪的《神仙傳》,日夜研讀,萌發養生之志。陶弘景深受其影響,早早立下了修身養性的遠大志向,並付諸實際行動。  他不沾葷腥,長期食素,不近女色,也不娶妻生子。二十歲被引為諸王侍讀,後拜左衛殿中將軍。三十歲左右時拜陸修靜弟子孫游岳為師,成為上清派傳人。機緣巧合之下,他做了官。然而身在仕途的他不習慣於與他人打交道,他只是在批閱公文以及研究學問上下功夫。

上清派供奉的「三清」

辭官歸隱,煉丹修道

  做官不久後他向梁武帝請求辭官,回到自己的家鄉過起了隱居生活。在他離開京城時,很多官員都在路邊為他送行,這也是南朝開朝以來從沒有過的場面,這足以證明了陶弘景在朝中的地位之高。陶弘景隱居之後,先是東陽郡守沈累書邀之,結果被他推辭了;接著梁武帝屢加禮聘,他亦不出。梁武帝尊重他的意願,不再強求他出山做官了。

陶弘景退隱山中之後,以煉丹修道為主。他來到了句容山,並在那裡潛心修鍊,繼續研究學問。但是由於皇帝與他十分親密,又極其信任,所以每每"國家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以諮問",還常以書信的形式請他參與決策。由此,陶弘景便有了"山中宰相"之名。

深究本草,撰寫集注

  陶弘景對社會的貢獻很多,他在醫藥、煉丹、天文歷算、地理、兵學、鑄劍、經學、文學藝術、道教儀典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尤其對於藥物學的貢獻更為突出,是對本草學進行系統整理並加以創造性地發揮的第一人。

陶弘景從自己的《名醫別錄》中挑選了365種新品種附入《神農本草經》,使原書只有365種的藥物增加到730種,並予以一一訂正、調整、分類注釋,編成《本草經集注》一書。

他整理時非常認真細心、周密嚴謹,十分尊重原作,不亂塗亂改,也不信口雌黃,即使有補充也把自己的說法和原書的說法區分開來。他選取的365種葯與《本經》合編時,用紅、黑二色分別寫《本經》與《別錄》的內容,他開創的這種做法,為後來的注釋家爭相學習。

他首創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有名未用的七類藥物分類方法,沿用且發展至今。經過系統的歸納和總結後,陶弘景第一次提出了「諸病通用藥」的概念。這是將藥物的功用主治和疾病特點兩方面相結合的一種歸納方法,十分切合臨床使用。

《本草經集注》的問世,對我國中醫藥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我國古代第一部藥典——唐代的《新修本草》,就是在此書的基礎上進一步修訂完成的。

陶弘景具有敢於創新的科學探索精神。在當時的條件下,他不故步自封於原有的三品分類法,而敢於提出新的本草分類法。他能從實際出發,打破墨守成規的思想方法,足以體現他在探索科學的道路上實事求是的態度。他憑著「一事不知,深以為恥」的求知精神,不斷開拓並發展了中醫本草學,為祖國醫學寶庫增添了不可磨滅的一筆財富。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帝王選擇接班人的五標準
孟慶云:五運六氣:中國古代的災害預測學70
如何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
「驚弓之鳥」的故事只是無稽之談,古代弓箭真有這麼嬌貴?
3、古代詩歌的分類

TAG:古代 | 宰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