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無錫頻道-新華網

一代詞人顧貞觀清順治十五年(1658),清王朝借口江南科場有弊,大肆迫害漢族官僚和知識分子。詩人吳兆騫(漢槎)也因此被流放寧古塔(今吉林寧安)。他的好友顧貞觀這時在北京,聽到這個消息後,悲憤地寫下了兩首詞: 金縷曲 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乎。冰與雪,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彀?比似紅顏多薄命,要不知,今還有。只絕塞,苦寒難受。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置此札,君懷袖。 又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宿昔齊名非忝竊,試看杜陵消瘦。曾不減夜郎亻孱亻愁。薄命長辭知已別,問人生,到此凄涼否?千萬恨,從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願得,河清人壽。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言不盡,觀頓首。 《金縷曲》寫得纏綿徘側,感人至深。傾訴了顧貞觀對放逐邊陲的知己無限思念之情,控訴了那翻雨覆雲的人間魑魅,表述了他「亦飄零久」與吳兆騫有著同樣命運的境遇,道出他對遭此厄運許多「死生師生」的深切懷念,讀來字字血、聲聲淚。清初著名詞人納蘭性德讀了這兩首詞後,感動不已,作詞相和。 納蘭性德的父親明珠是當朝宰相,他仰慕顧貞觀的文才,聘顧貞觀為納蘭性德授課。這時吳兆騫已戍邊18年,但顧貞觀始終沒有忘記「烏頭馬角終相救」的許諾。他請求明珠營救摯友。一次,明珠大宴賓客,席間,明珠端起一大杯酒,笑著對顧貞觀說:「你能把這杯酒一飲而盡,我就為你設法營救吳兆騫。」顧貞觀本不勝飲酒,聽此話後,端起酒杯,真的一飲而盡。明珠哈哈大笑說:我只不過同你開個玩笑而已。你是重義的人,即使不飲此酒,我也會為你營救吳兆騫的。顧貞觀聽了,忙向明珠跪謝。 吳兆騫終於獲釋,他只知明珠救他,特地到明珠府第拜謝。拜謝後,納蘭性德領他到那一次明珠要顧貞觀飲酒的地方,讓他看壁間一行文字;「顧梁汾為松陵才子吳漢槎屈膝處」。他這才知道,顧貞觀為他生還費盡了心力。 顧貞觀(1637—1714),原名華文,字華峰,號梁汾。無錫人,自幼聰慧好學,少年時就與江南名士陳維崧、吳偉業、嚴繩蓀等人交往,並加入了他們的「慎交社」。康熙三年由於他的文才,被授與秘書院中書舍人。後任國史院典籍。因為人正直遭到同僚排擠而落職。清廷編修《明史》時曾有人推薦顧貞觀參與,顧貞觀力辭作罷。落職後,他致力於詞的創作,倘徉于山水。成為清初傑出詞人之一。《金縷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人譽為《千古絕唱》。 顧貞觀的詞格調高昂,情緒激越,氣吐如虹,感情深摯。他不事藻飾,長於白描,清新婉約,直抒胸臆。他學習繼承了我國詞的傳統,但師古而不泥古,力求突破前人。他將詞結成三集,取名《彈指》,刊印之後,風靡一時,幾乎「家有其書」。早在結集刊印之前,他的詞已傳人朝鮮。朝鮮駐清政府的外交官員,經常走訪在北京的顧貞觀,顧貞觀每有詞作,即被索取寄往朝鮮。 顧貞觀晚年在家鄉惠山祖祠旁造了一所住房,名之為「積書岩」。在其中讀書寫作,並時常與嚴繩蓀、秦松齡等人結伴出遊,詩詞唱和。
推薦閱讀:

「酸」毒掃一掃 癌症得不了(新華網健康)
上海"英式貴族禮儀"培訓班風靡 一天定製課程3800元 -新華網
新華網評:四中全會的五大「看點」
新華網
新華網評:牢牢把握兩個「關鍵」|鄧小平|改革開放

TAG:無錫 | 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