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甲是一種心理疾病
偶然之間到一個小學,看見我的一個朋友正在吵小孩,那個小孩子站在老師面前很局促,額頭冒著汗,嘴一直在咬自己的指甲。這樣我覺得很奇怪的動作,莫非咬指甲與我們的身體有一定的聯繫?後來學醫時間長了才知道咬指甲也稱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覆咬指甲的行為。咬指甲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不良習慣,多見於3~6歲兒童,男女均可發病。多數兒童隨著年齡增長咬指甲行為可自行消失,少數頑固者可持續到成人。
出現這種現象常與精神緊張有關,在生活節奏改變比如孩子入托、入學時孩子特別容易出現緊張,在生病時也容易誘發此症,部分小兒由於模仿他人而形成。具有內向、敏感、焦慮素質等性格特點的小兒容易患此症。部分患兒誘因不明。孩子表現為反覆咬指甲。輕者僅啃咬指甲,嚴重者可將每個指甲咬壞,甚至咬壞指甲周圍的皮膚,少數小兒還咬腳趾甲。部分兒童常伴有其他行為問題,如睡眠障礙、多動、焦慮、緊張不安、抽動障礙、吸吮手指、挖鼻孔等。癥狀頑固者夜間也出現咬指甲行為。
咬指甲並不是小孩的專利,很多成人也會咬指甲的經歷。在心理學上來說,其實啃咬指甲,有時反映出一種心理情緒。往往與情緒緊張、抑鬱、沮喪、自卑感、敵對感等情緒有關。
我們在不經意間咬指甲,如果有意識的注意一下,就會知道,一般來說我們都是在緊張焦慮的情緒狀態之下,不由自主的去咬指甲。法國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民意測試以檢查什麼人愛咬指甲和咬指甲是在什麼情境下。研究顯示,法國人愛咬指甲大都與他們的工作有關。26%以上的人稱,在考慮與他們工作相關的事情時愛咬指甲。奇怪的是,購物是咬指甲的第二個原因:咬指甲可能代表作抉擇的折磨。考慮經濟形勢和對父母和孩子的關注排為第三。 也就是說,我們咬指甲,是因為我們有壓力,通過咬指甲來放鬆壓力,同時我們考慮一些難以決擇的問題時,也會咬指甲。
心理學家認為,咬指甲來緩解壓力是由於在小時候這種行為被強烈的提醒,來源於父母強烈的提醒,「咬指甲」這個行為,可能反倒被保留下來,甚至越演越厲害,那麼慢慢這個行為就成了這個孩子一個固定的情緒的一個釋放和一個關係的再現。懲罰也可以強化,一個孩子因為一件事情被罵被打,這可能是一種強化,這種強化就會讓他這個行為變本加厲。這種行為可能延續到成年。
怎麼改正咬指甲的毛病?
首先要消除造成小兒緊張的一切因素是預防和治療的關鍵。父母對患兒以鼓勵為主耐心說服教育,調動患兒克服不良習慣的積極性。多讓小兒參加娛樂活動,轉移其注意力。當孩子出現咬指甲時,家長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講故事等。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經常修剪指甲。用苦味或辣味劑塗搽指甲等強制方法效果差。頻繁出現可到醫院進行矯正,行為矯治療法如強化濟、消退法、厭惡法等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由醫生根據患兒具體情況設計出行為治療方案,由家長協助實施,同時給予支持性心理療法。行為療法的效果取決於醫生、家長和患兒三方面的密切配合,並要持之以恆。
推薦閱讀:
※心理測試丨最近最火的顏色心理測試
※室友買了個假chanel包,非說是真的,還表示非常瞧不起假貨,如何應對?
※經常出醜是什麼原理?
※有《逍遙兵王》的角色介紹嗎?
※[心理]男女這日子出門辦事定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