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公民道德的基本規範
06-09
上海市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編者的話: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方針原則、主要內容和方式方法。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綱要》,引導人們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本報從今天開始開闢「愛國主義與公民道德建設論壇」專欄,陸續刊發有關文章。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愛國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規範,在新形勢下已經成為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民族素質的重要的價值載體和精神動力。正確認識愛國主義對於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民族素質的意義與作用,是一個關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和實踐的重要課題。愛國主義是公民的基本價值認同愛國主義在公民道德體系中的意義與作用,從根本上說取決於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在實行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網路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社會生活的多樣性還會不斷增強。然而,不管社會生活多樣性的趨勢如何發展,作為一種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愛國主義始終是維繫我國各民族群眾的自尊心、歸宿感、責任感的基本價值認同。正如鄧小平所說,凡是中華兒女,不管穿什麼服裝,不管是什麼立場,起碼都有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在整個公民道德規範體系中,愛國主義之所以成為公民道德基本規範,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從道德觀念的自身規定性看,道德是由於認識到自然規律和社會責任而形成的一種行為必然性和自覺性。作為一種公民道德基本規範,愛國主義則是由公民的一系列社會責任意識升華而成的一種行為必然性和自覺性。強調愛國主義道德教育要從小抓起,就是因為愛國主義的責任感,要從對家庭成員的責任感的培育開始,並逐步擴展到對鄰居、同學、老師的責任感,直至擴展到對社會、民族和國家的責任感。個體的生存發展離不開家庭、社會、民族、國家的生存發展,個體生命的意義僅僅存在於對於家庭、社會、民族、國家的生存發展所作出的奉獻。人們只有從內心真正認識到這一規律、自覺認同這種責任,並且願意付諸行動,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崇高的愛國主義道德境界。從公民道德體系的內在結構看,愛國主義是與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相聯繫的,並且是貫穿於家庭、社會、職業的公民責任意識中的共同的價值取向。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相聯繫,主要體現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為了民族和國家的整體利益,願意奉獻個人的一切,其中包括個體利益甚至整個生命。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相聯繫,主要體現在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在當代中國,愛祖國就要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只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振興中華民族,實現現代化。社會主義就是一種實踐著的愛國主義,愛祖國是與愛社會主義內在統一的。愛國主義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相聯繫,主要體現在對祖國的責任感上,同時它還必須具體落實到對社會、本職工作和家庭的責任感上。同樣地,愛祖國的美德還必須具體落實到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上。換句話說,公民責任意識中的共同價值取向和最高風範就是愛國主義。從愛國主義在公民道德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看,愛國主義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公民道德中,最重要的美德就是理解、合作、團結。這是與慈善、關懷、主動關心、博愛、友誼、友愛相聯繫的一種重要的基本價值,其核心是願意幫助他人。每臨重大而危急的關頭,我們這個民族總能表現出高度的無私關懷精神,表現出強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這就是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實踐表明,愛國主義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愛國主義具有極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要貫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愛國主義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國家自強不息的強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根本體現,我國現代化建設不管發展到什麼階段,愛國主義始終是凝聚人民、團結群眾的重要思想基礎,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民族凝聚力已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在先進文化的前進發展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愛國主義已經成為民族凝聚力的一種日益重要的精神資源,而民族凝聚力又越來越成為衡量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正如《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指出的,愛國主義歷來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同社會主義有機地統一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是鼓舞全國人民實現民族振興的強大動力。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範疇,它在不同歷史階段具有不同的具體內容。愛國主義作為一種體現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歷史發展的具體階段和具體內容相聯繫的,是同維護國家獨立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聯繫的。中國近代史昭示我們,要改變貧弱受欺、落後挨打的歷史命運,就必須奮起抗爭,奮發圖強。從列強侵略中國的那一天起,中國人民就舉起了團結禦侮、救亡圖存的愛國主義旗幟。江澤民同志指出,中華民族歷來具有酷愛自由、追求進步,維護民族尊嚴、國家主權的光榮傳統。對外來侵略者無比痛恨、對賣國求榮的民族敗類無比鄙視、對愛國的仁人志士無比崇敬,這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民族性格。越是外敵入侵、民族生存發展受到威脅的危急關頭,愛國主義就越加顯示出強大的力量。中華民族寶貴的民族性格,中華民族愛憎分明的榮辱觀、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積澱和愛國情感的精神升華。這種悠久的愛國主義傳統、民族團結的精神,鼓舞一切愛國者,萬眾一心、堅韌不拔地為民族解放、民族振興而奮鬥,為維護民族尊嚴、國家主權而奮鬥,從而譜寫出一部又一部愛國主義的壯麗史詩。歷史賦予愛國主義以鮮明的時代特徵。人類歷史行進到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之交的前夕,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全民族的根本利益考慮,尊重歷史和現實,以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的遠見卓識,提出「一國兩制」的創造性構想,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指明了正確道路。1982年9月在談到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時,他明確表示,關於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迴旋餘地。坦率地講,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他認為,如果1997年不收回對香港的主權,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就是李鴻章!他為實現祖國統一的信念堅定不移。1984年6月,鄧小平在談到「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設想時重申,「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願望,一百年不統一,一千年也要統一的。」當美國記者問到台灣有什麼必要同大陸統一時,鄧小平毫不含糊地回答,「這首先是個民族問題,民族的感情問題」。他說,凡是中華民族子孫都希望中國能夠統一,分裂狀況是違背民族意志的。並且,只要台灣不同大陸統一,台灣作為中國領土的地位是沒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別人拿去了。這裡,鄧小平的愛國主義思想已經提高到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振興中華民族的高度。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綜合國力的競爭,集中表現為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競爭。我們的祖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五千多年來,中華民族在這塊土地上勞動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團結,相互學習,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共同開發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湧現出許多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中華文明不僅對東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為整個人類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天,我們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必須認識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是一項宏偉而艱巨的事業,需要把整個民族的精神振奮起來,把全國各方面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沒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一個重要尺度。現階段我們講愛國就是要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把個人的理想和事業融入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去,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投身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獻身於促進祖國統一事業。提高公民道德境界的有效載體多年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證明,愛國主義已經成為提高公民道德境界的有效載體。《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要求,在全民族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積極鼓勵一切有利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大力倡導共產黨員和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實踐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道德規範的基礎上,不斷追求更高層次的道德目標。《綱要》強調指出,把權利與義務結合起來,樹立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合法利益的社會主義義利觀。《綱要》揭示了愛國主義與公民道德之間的內在聯繫,要求我們在新形勢下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廣泛、深入、持久地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宣傳,切實使愛國主義教育成為提高公民道德境界的有效載體和途徑。提高公民道德境界必須選擇恰當的時機和適宜的載體,而有利於激發愛國主義熱情的歷史性事件則是最佳的選擇。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這是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性事件。根據鄧小平「要懂得些中國歷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的精神,江澤民同志指示,要抓住香港回歸這一契機,在廣大學生中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使他們了解祖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特別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獨立解放、實現民族振興的奮鬥歷史,進一步激發他們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力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1997年的香港回歸和1999年的澳門回歸,既是中國人民盛大的歡慶節日,同時也成為我們增強民族凝聚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有效的課堂。提高公民道德境界還必須時刻關注群眾的情感情緒和社會心理,特別要善於抓住廣大青年心目中的「熱點」話題。今年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高公民道德境界的重要契機。今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群雄逐鹿,花落北京,不懈的奮鬥終於換來了今天國人滿臉的燦爛。金秋10月,中國男足終於「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同是金秋10月,我國成功地舉辦了APEC會議,舉世矚目,得到了與會的亞太經合組織各經濟體領導人和國際輿論的一致好評,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11月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將以一種合作發展的嶄新姿態展現在國際舞台,並且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而不懈努力。所有這些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既反映了公民愛國主義道德境界的不斷提高,同時又是新形勢下愛國主義精神的大力弘揚。(執筆:程偉禮)《人民日報》(2001年11月06日第九版) 。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亂來大濕兄|個人規劃中處理與國家關係的幾點建議?
※"我們邀請了一位在澳大利亞的中國留學生來分享他的經歷和體驗。"
※科學愛國與復興傳統文化:愛國與傳統文化復興的心理學和中醫學依據
※願你遠離亂世如麻,永遠錦繡年華——南京紫金山事件隨想
※讀《滿江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