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醫學》--作者:熊春錦2-空氣動力網壓縮機,空壓機,空氣壓縮機,螺桿壓縮機,移動空壓...

論《道醫學》--作者:熊春錦2 共有 0 條回復件

  • 遊客
  • 發表於 2010-05-18 20:07:17 引用 1 樓
  • 摘要:道德修養及失德與健康分析表 分性 分類 失仁德 陰木性人(肝) 失禮德 陰火性人(心) 失信德 陰土性人(脾) 失義德 陰金性人(肺) 失智德 陰水性人(腎) 數 八 二 十 四 六 五行 乙木 丁火 己土 辛金 癸水 ...
  • 道德修養及失德與健康分析表分性分類 失仁德陰木性人(肝) 失禮德陰火性人(心) 失信德陰土性人(脾) 失義德陰金性人(肺) 失智德陰水性人(腎)數 八 二 十 四 六五行 乙木 丁火 己土 辛金 癸水五志 喜 樂 欲 怒 哀五陰 遊魂 識神 妄意 鬼魄 濁精際遇 受難 受苦 受累 受貧 受氣對人態度 常嗆人 常恨人 常欺人 常傷人 常厭人為人缺點 自傲抗上不服人管怒氣常生白眼冷對 性情急躁無理爭勝虛榮愛美記恨憎人 猜忌多疑蠢笨蠻橫疑神疑鬼埋怨人非 殘忍妒忌虛偽好辯口舌是非惱趟自貢 愚魯遲鈍多愁善感憂慮自生自尋煩惱易患疾病 怒氣傷肝氣滯血瘀頭暈眼花四肢麻木胸悶腹脹耳鳴牙痛癱瘓中風 恨人傷心神志紊亂失眠顛狂五心煩熱忡悸健忘上焦氣滯音啞疔瘡 怨人傷脾消化系病胸悶腹脹噯氣囤酸胃腸潰瘍腹痛吐瀉虛弱氣短 惱趟傷肺呼吸系病口舌潰瘍咽喉疾病氣喘咳嗽肺癆咳血皮膚髮疾 煩人傷腎泌尿系病生殖障礙骨質病變腰腿病痛陽萎遺精耳聾耳鳴六、生命健康的真諦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德經?道篇第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 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處其厚而不居其 薄,處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道德經?德篇第一》人類總是希望把握自己命運的浮沉,迴避災咎困厄。人們總是期盼掌握自己的健康,遠離疾病煎熬的痛苦。修習任何法門,都應當窮通宇宙道德真理,明理知法好修行,以德歸道不迷程,世間雖然有千門萬法,但是任何正法都具一個共同的目標,這就是指引眾生修養淳德歸道。只有五德俱全的德性充滿心身,仁德義德禮德智德信德齊全並且淳正不雜,以此五德能量滋養支撐功能的肝、肺、心、脾、腎五大生命子系統的功能才能真正健康。 我們的生命才能具有旺盛的精力與活力。宇宙化生養育生命的根本物質是道德能量,道德能量是所有有形生命體中眾生的精神食糧,是生命活動維繫的根本物質,道 德是生命再造工程學的靈魂,道光德能是生命健康的根本保證,它雖然肉眼暫時難以窺見,卻是所有生命性中靈魂的生命源泉,可以說道德豐隆者,五行德性健全者 必然健康,五臟安寧心身愉悅康泰,命運和順。幾千以來,人類最大的失誤,莫過於不是真正地知道和高度重視以及實踐一隱一顯謂之道。人們長期以來,對生命的了解只是局限於對顯性的,對看得見摸得著的後 天有為物質的研究和應用,不識生命的本質是「非常道」,「非常名」。人們都是「真作假時真亦假,假作真時假為真」,自誤而不知真的元氣,元體,元器,這些 隱態的生命和物質才是生命的根本。而誤將顯態的假為真,抱著顯氣,肉體,顯器,這三顯不放以假為真地生活。全然不知是虛態的三元支撐著空殼子前行,離開了 隱態三元這個根本,人身只不過是一具屍體而已。所以研究和實踐生命再造工程,必須依據道德經的理論和佛家道家等等眾多人體生命科學前聖們的切身實踐體會和經驗搌開,才有出路,才能把握生命的根本改變和再造。七、開穴通脈補能庫儲人類歷經數千年的探索和研究,才逐步明白和接近承認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多維的時空世間,對人體生命的研究,才逐步接近承認是由隱態和顯態兩大系統共同構成。 三魂七魄和肉體兩大部分共同組成,合稱為性命。三魂七魄是人體中隱態生命系統的主幹,體內的眾生雖然我們許多人的肉眼不可直接窺見它們,但它們卻是客觀地 存在著,而且還是每個生命體的真正主宰者,我們的肉身只不過是體內眾生的一個載體,只是它們的房屋而已,人們生命活力的強弱,身體的健康與否,從根本上而 言,都取決於靈魂系統的健康和活力的強弱。人的性體系統一旦無力擔負起對肉體維修養護的能力,必然不能久居危房之中,離體棄居也就是必然現象,這時也就是 性與命的陰陽合抱終結之時。所以,對生命健康的研究,必須抓住對體內眾生的研究,而不能只是單純地在肉體這個外在的房舍上下功夫。只有整體抓住性和命,進 行雙管齊下的保養修繕,為體內的眾生提供高質量的豐富的能量,才是正確的健康之路,我們要高度重視體內眾生的健康和安居樂業,給它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內部生 態,這才是最根本的健康長壽方法。在2001年世界最具權威的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上有篇值得我們深思的醫學報告,荷蘭心臟專家Pim Van Lommel發表了一個瀕死體驗(Near Death ExperienceNDE)的報導,拉曼爾醫生及其同事對在1988-1992年間被成功搶救的 334 位 26-92 歲的突發性心肌梗塞患者,進行了長達八年的追蹤式瀕死體驗研究。其中一個病例記述的是44歲的心臟病患,救護車將他送往醫院途中,已無呼吸、心跳、意識處 於醫學上的死亡狀態。當醫護人員以心肺復甦術搶救他的過程中,一位護士為方便救護,而取下了病人的假牙。事後這位病患幸運地被救活了,在他蘇醒後,一見到 那位護士時,立刻認出她來,並指出他的假牙取出後放置的位置,詳細地敘述了他意識脫離肉體看見的情況,包括整個搶救的過程,甚至一些特殊超常的景象。我們 不禁要理性地問:一個處於死亡狀態的人,怎麼還有意識、還有記憶呢?人的靈魂系統是以天德之光和地慈之炁為食糧而生存的,人們常將這種看不見的物質統稱之為氣,或者「炁」。我們通過呼吸和飲食中所吸收的這種暗物質的確是太 少太稀太薄,質量也太差,遠遠不能滿足身內眾生的需求。我們體內的眾生,由於我們身體這座房子的封閉,門不開窗不敞,因而使體內的眾生無法從身體場性的門 窗 (穴位)中,直接從外界獲得能量,因而長期都處於一種飢餓的狀態,加上它們的活力又被我們自己的無明,主觀意識的固執消耗的太多太快。使它們不能健康地為 我們的肉身而工作,從而導致身體各系統組織和器官功能下降與喪失,或者出現器質性病變,最終導致它們在我們身內無法生存而與肉體分離,產生生命提前終結的 堊果。由於這些根本性的原因,所以傳統內功第一階段最主要的關鍵的任務,是開啟身體上與外界相交通的相關重要穴位(門窗) ,以及將阻塞及瘀滯的經絡疏通(傳輸炁的道路)。使炁機循環進入舒暢的正常狀態,為了加快體內病氣、濁氣、陰氣、邪氣的清除,穴位開啟的通透性必戌⒍至比 一般正常人的穴竅大得多,達到完全洞開,並且通過長期不斷的堅持而保持它們的良好通透性,防止它們彌合關閉。這是預防疾病,治療疾病、保持健康、延年益壽 的重要基礎,是內功養生學的根基所在。開穴全篩酲位眾多,360穴各有司職,各具不同的功能作用,其中36大穴是內功前期必需開啟的重要門戶。修證者要將這些大門優先地將它們逐一地修開,為養生所 勇初修者開始主要任務一般是治療疾病和康復疾病,所以第一階段的基礎是將與炁機推陳入新直接相關的穴位修鍊開來。全身的穴位都是內環境與外環境交通的體 表門戶,它們既能排出體內的濁氣、病氣、邪氣,也能吸納外環境中的正炁清炁和具有營養作用的微觀生炁,全身的穴位主要分為三類,一類主司納入正陽清炁補充 體內,例如百會、肩井等穴位;一類主司僚出體內的代謝濁氣和病氣,例如湧泉、足趾尖等穴位;更多的一類是具有雙重功能的穴位,既能納入也能排出,例如任督 二脈上眾多的相關穴位。所以內功養生極其重視開穴,將開穴作為修鍊的關鍵和基礎。古稱修門戶,門戶開則能順利地吐故納新。第一階段需要首先煉開的穴位,上半身軀是勞宮穴、百會穴和雙手的十宣穴;下半身軀是湧泉穴和十趾尖相關穴位。上半身的勞宮穴、百會穴和指尖的十宣穴,主要 功能和作用是「納新」的吸入天陽清炁、正炁有益於健康和治療疾病的生炁,而以「吐故」排泄濁氣、病氣、陰氣、邪氣為輔。下半身的湧泉穴和足趾尖的穴位,主 要功能和作用是「吐故」的排泄濁氣、病氣、陰氣、邪氣,而以「納新」的吸入大地之正炁清炁為輔。以納新為主要生理功能的穴位門戶和以吐故為主要生理功能的穴位門戶同時都打開,才能使身體內環境和自然外環境構成內功的生欄醐環系統。正炁、清炁循以納新為主要功能的穴位門戶進入軀體滋養全身,濁氣、邪氣循以吐故為主要功能的穴位門戶排出體外而預防治療疾病,維護健康。修鍊內功的第一階段最科學和合理的方法是先將身體這一所「房屋」上的門和窗(人體體表的36大穴稱為門,其餘穴位稱為窗。)全部打開進行「換炁」,使房中 的濁氣能排出,新鮮空氣能進入內環境中,這樣才能適宜於體內的眾生居住和生活,居住者獲得大量的清正之炁的不斷補充滋養,才能健康和舒適長久地安居樂業。 所以開穴是內功養生中最基本和最關鍵的第一步,必須認真地做到並且加以堅持,逐步將全篩酲位打開。開穴的方法,古稱開靈法,其中又分為師助開靈灌頂法,自煉開靈啟門法。而且內部又分為幾次怖∥和級別。通脈經脈是人體生命炁機的傳輸系統,人體全身俱有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以及分支型絡脈。人身其實就象一個國家,就象一個寵大的城市。這個國家或者城市的交通建設 狀態同樣決定著生機的興旺和是否能夠振興發搌。例如一個大城市,城市的交通分為主幹線街道和支線街道以及街巷弄搪街道的寬窄和交通的科學管理是城市交通 是否暢通的關鍵。交通流暢,則生機勃勃百業興旺,交通閉帖必然難以興旺發達。人體的經脈與此理相同,經脈有粗有細,直徑有大有小,充盈飽滿度存在著差異。健康人的經脈基本暢通,但是管徑細小,內部炁機的飽和度和流量並不是十分充 足,局部還可能存在著狹窄瘀塞,影響著炁機的循環,這些都是氣瘀血滯產生疾病的因素。所以修鍊者早期正確的修鍊方法就是疏通全身經脈,對經脈進行擴容,增 加通透性和傳輸性能,清除瘀滯阻塞,確保它們暢通無阻,無障無礙,正炁、清炁能順暢地在經脈中循環,濁氣、病氣能及時地排出體外。同時體表門窗的穴位自如 地開啟關閉,外環境的清炁、正炁能流暢地進入內環境不斷地補充損耗,體內產生的濁氣和病氣能及時排出體外,這是人體健康的前提,所以初入門者要掌握好這兩 個修鍊的關鍵進行實踐。我們天元神修丹法所重視的經脈,主要是「人身中最大的一個太極」結構,這就是由任脈所構成的太極陰魚線;由督脈構成的陽魚線和以中脈構成的太極弦線。以及 上丹田和下丹田代表的陽魚眼和陰魚眼,把握了人身這一太極,也就掌握了逆修性命的樞紐,比較容易進入旋極階段全面升華變化,從而步入無極大道之境。補能整個宇宙都是道德所化生,古稱道光德能,《內經?本神》中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炁也,德流炁薄而生者炁。」由此可見德就是能量,是長養我們 人類生命能量的「生者炁」。德對於人類的健康生存,對於整個社會的健康的發搌,具有根本性的源動力作用,人類與自然萬物皆須臾不可與道德分離。離開這一根 本的自然法則而外求探索與研究,都是舍本求末,必然步入科學的終結。道德與人類的健康密切相關,德性不足者常因為自身內環境心身的「不相應」狀態而難以獲 得德性完備的天德地慈光炁的及時補充。因而修德是補能的先決條件。道德修養是生命健康的前提,人只有具備完善的德性,才能從自然中獲得能量。炁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源動力,它象血液等體液一樣,是生命的能源,雖然它暫時是具有不可見性的一種無形物質,但是它們卻是無形而有質,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 間萬物皆有炁,只是炁量大小和質量高低不同的差異。人體內本身存在著多種生物炁,但是由於多種原因,每個人炁的質和量都存在著很明顯的差別,直接影響人體 健康和生命的活力。人體的內炁,由於各種生命活動的消耗和各種原因的損耗,總體而言是不成的,急需不斷地補充。人體門戶開,道路暢通後,必須大量從外界攝取天德地慈的光炁能量補充。補充的方法雖然眾多,但是人們在早期單憑意念力進行采炁的方法,並不能突破低維空間 的屏障憾訥極弦的障礙作用力,只能取得稀薄而能量低的炁,並不能對身體健康狀態的改善產生明顯的較快的作用力或者說治療效果。我們是用隱態空間的特殊物 品,太極球和旋極球這兩種能量體作為載體,來傳輸靈能和進行光炁能量的吐故納新。太極和旋極並不是簡單的符號圖形,它們是老祖宗留給我們回歸道德的至寶, 它們都是天德地慈靈性炁光能量的載體。真正實質性的載體太極球和旋極球的獲得,必須由老師親自道⊥傳授而獲得它們。修證者也必須掌握相應的方法運用它們。我們心靈印心獲得它們的實體後,在意念 力作用下,它能運行於天地萬物之間,穿梭於多維空間世界內快速采聚吸收和傳輸天德地慈的光炁靈能,使體內不斷獲得高質量的生物光炁的補充以及靈能的增量。 太極球載體,對病氣、濁氣、邪氣具有極強的吸附、清除和平衡作勇經師傳的這二種載體同時具有很強的防衛能力,對保護人體內環境的場性安全具有很好的作 勇由於炁是道德所化生,道光德能具有極為純正的德性品質,仁德、義德、禮德、智德、信德全部飽和性地含在其中,這五德與我們每個人體內的德性相對應,如果因 為我們自身體內的五德缺乏和不足時,那麼由於難以產生諧振溶合,這些天德地慈的光炁,即使能夠獲得,但是最終也就難以吸收應勇因此修養道德品質是健康的 前提和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也就難以獲得光炁能量滋養體內的眾生而獲得真正的健康。我們雖然擁有吸收和傳輸光炁能量的最佳工具助修。但是,對於靈能的獲得,我們必須真正體悟到眾生平等,眾生即我我即眾生。我們必須具備恭敬心,平等心、慈 愛心、仁愛心、博愛心。從而自然地平等地用心靈與萬物進行交流,在求取中獲得,決不可以採用巧取豪奪或者偷盜竊取的失德方式獲得,萬物皆有靈,它們的光 炁,都是養命之源,必須求取,而不是奪取。天地中的萬物,哪怕是一草一木,也是眾生之一,都需要我們平等相待,公平交換,處下求取。所以對太極球體或者旋 極球體的應用,每個修證者都要切記保持善念、以慈心為本,勿以私慾之心妄作妄為,才不會留下無窮的後患。庫儲天慈地德的光炁,與水有極佳的親和性,有水即有炁。人體內70%都是水,血液中同樣具有極好的載炁性。光炁在人體中一方面與血液緊密結合推動血液的運行而 參與有效循環。另一方面它可以象血液在體內的儲存方式一樣,廣泛地儲存於血液儲存之處。與血液結合在一起,同時儲存於微循環系統和脾、肝、骨髓等各處。而 且由於光炁本身的先天無為道性特點,它們本身在體內還具有三個大的儲存倉庫。這就是下、中、上三個丹田。丹田是指人體內中脈與腦腔胸腔腹腔三條前後貫通的內丹脈相交的十字交叉區域,丹田可大可小,腹腔中央為下丹田,胸腔中央為中丹田,顱腦中央為上丹田。三個 丹田都具有倉庫儲存和凝鍊變化精炁神的功能,只是各有側重性而已。初期階段光炁的儲存和凝鍊轉化,都集中於下丹田內,因此基礎和初級階段,在高度重視開 穴、通脈、補能的基礎上,還要同時重視儲存光炁倉庫的建設,動以煉精,煉精化炁,炁化儲存,凝炁培神,生神煉丹。這些無為自然先天變化過程,都是在丹田中 全面完成,所以建設修葺高質量的光炁倉庫,同樣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基礎生命再造工程,必須高度重視它的建設工作。丹田倉庫的建設,主要是通過靜坐內觀養煉,出有入無地觀照內丹田而完成它的建設,其中運用有為方法和無為方法,打通整個中脈和丹脈是丹田形成的前提和基 礎,在此基礎上進行丹田的建設,也就比較容易實現高質量的光炁儲能功能,在此儲存的前提下聚煉玉液還丹和金液還丹,攢簇五行,和合四象,培生元神,養育聖 神。第二章 道醫三元生欄釃一、質元概述修真界的道醫學,以一炁含三的太極陰陽學說解析生命。道醫學秉承道學的慧觀和智觀學說和方法論,在長期的實踐中認識了生命,認識了人的生命是由「性體系統 」和「命體系統」兩大部分相結合而組成生命---性命。因而誕生了性命學說和性命再造學說(金丹學說)。道醫學運用太極模式解析生命的命體系統和性體系 統,類似於電腦的硬體和軟體原理。太極圖中的「白」象喻生命中的命體系統,生命中的顯、實、有全部囊括於其中;太極圖中的「黑」象喻生命中的性體系統,生 命中的隱、虛、無全部囊括在其內。太極弦線的陽側又包含著具有顯、實、有特徵的體源、物源、質源三大生命基本結構,簡稱三源系統,這就是生命的命體系統; 太極弦線的陰側又包含著具有隱、虛、無特性的體元、物元、質元三大生命基本結構,簡稱三元系統,這就是生命的性體系統。這個一性一命,一陰一陽,隱顯三元 (源)完美的結合構成的整體,才使生命具有活力和生氣。這個生命太極圖的解體,也就是性與命的分離和生命的終結。道醫學遵循《道德經?老子》中的:「知其 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的教導研究生命科學,解析這個太極結構模式,對人類生命的命體系統,要求我們做到「知」;而對性體系統則要求我們做到「守」。這 個「知」和「守」,將道醫學研究生命的方法論和主次,涇渭分明地作為原則提出。太極圖中黑內的質元、物元憾阱元,這三元雖然是暫時不可肉眼見到的隱、虛、 無態物質,但卻是生命的根本所在,這些「軟體」才是生命的真主宰。只有牢牢持守住它們才是把握了生命的根本。道醫學高度重視對太極圖「黑」境中三元系統的研究和認識,其中無形無象的質元物質---炁,就是道醫學所研究的重點之一。道醫學研究生命中的隱態三元,從 而構成道醫學的三元生欄釃。在三元生欄釃中,質元的炁是生命最基礎的根本物質,是生命的源頭活水。這一點在傳統中醫學中也同樣突出地表現著,只是在近代中 醫學中才逐步淡化了對它的認識。在人體生命中,一隱一顯的兩大質性物質,最為重要。這就是炁和血。《黃帝內經?素問》中也說:「炁血正平,長有天命。」 炁行則血行,炁滯則血止,炁是血行的源動力,也是生命的源動力。本章重點探討生命的質元物質「炁」,由於物元憾阱元是更深怖∥的生命物質,我們將在修真學 中專門闡釋。現代醫學在飛速發搌和全面細化深入。但是這些醫學科學的研究都還暫時局限在「命體系統」的顯、實、有的可觀性形態框架之中,並沒有能夠進入性命兩大系統中 的「性體系統」內。還長期局限在太極圖的「白」境之中,只是單純「知白」的深化和進步,並沒有跨越或者突破太極弦線的阻隔作用力,未能真實進入太極圖的「 黑境」之中,去「守」住那個生命的根本源頭。只把握住了命體系統的三源物質而丟棄了性體系統內的三元物質,這也就是人類暫時還難以達到真正健康的根本原因 所在。修真者和道醫學實踐者以及研究生命科學者需知,性與命是一對陰陽,一隱一顯,一虛一實,共同組成完整的生命,生命體上的經絡現象,和屍體上的經絡消失,其 實也就無情地證明著這一生命的真理。三元(源)多維立體論,有助於對人體生命科學和佛、道性命雙修方法進行研究和實踐。道為宇宙本源,道本虛無,《宗源》 中說:「原夫道家由肇,起自無先,垂跡應感,生乎妙一,從乎妙一,分為三元。」又從三元變成三炁,又從三炁變生三才,三才既滋,萬物斯備。大道始初,發生 乎一炁,一炁分為玄、元、始三炁。此三炁乃宇宙之本源,是化生天地萬物之基本單元。道生一炁而有形,一炁含三,一炁生而分三元。三元是化生萬物的隱顯同體 的立體基本物質,是萬物成形之源。三元(源)各具陰陽屬性,各自存在於不同時空之中,呈多維空間存在,三元(源)組成萬物呈全息立體性,構成不同個體,修 真界的道醫學以此三元和三源,研究動植眾生,宇宙萬物。太上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體生命和萬物眾生由此「三」而生成,存在於後天。人乃萬物之靈,道不棄人而以德性顯法於世間,促人修養 道德,性命雙修,直趨大道。然而德性的性命雙修,復返先天,回歸自然,則必然由此「三」而來,復由此「三」而逆返,朴歸於二,脫歸於一,度化於「○」中, 回歸於自然大道。修真界的道醫學以三元(源)學說為基礎,探討研究人體生命科學理論,指導生命再造工程學中的道德修養和性命雙修實踐。人體一小宇宙,是自然大道的全息復 制,是大宇宙的全息縮影,三中有二,二本稟一,一生於道。每個人的心靈中皆具佛性、道根,人人皆有真我本性,本來就在○中,乘一而來,演化為三,只因離道 失德而本性蒙塵,難以復返重歸於道,道德修養,性命雙修,其實就是逆三而返,是為修真回返之法。修真回返必需知三、識三、修三、煉三,在此「三」中「知其 白、守其黑」明理知法,誠修實證,復歸德性純樸,方可「朴歸於二」。何為朴?五德俱足,志大心空,心無凡俗,身無濁累,身心清靜為「朴」。此朴至簡亦至 難,難在立志、堅志、恆志,修持德善,難在修心、空心、無心,滌盡陰我。朴歸於二者,一陰一陽乃至簡而樸素的法理。陰陽,本出於太極,前人云:太極判而兩儀立,兩儀分陰陽,乾坤定宇宙,也就是喻比天地,為什麼不言天地之名,而 言乾坤呢,前人貴其用而不貴其體,乾坤也分為陰陽屬性,乾陽而坤陰。天地也就是痊坤,乾坤即分為陰陽,陰陽構成一太極。太極本無極,炁分而成,以太極言 之,則形容天地,以易言之,則名為乾坤,以道言之,則稱為陰陽,如果以人篩踉之,天地可喻之形體;乾坤可比擬性命;陰陽可釋之於神炁。如果以法象言之,則 可喻天龍地虎,乾馬坤牛。如果以金丹之道言之,天喻為鼎,地喻為爐,乾金坤土。陰陽散而言之可喻萬物,形成種種異名,合而言之,只是極其簡樸的一陰一陽, 陰陽果能合二為一,則是逆聚為太極未判,以此理涵養道德,性命雙修,遍曆法盤,則能成道。所以前人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脫歸於一,脫者,三元(源)盡化為先天,心靈淳德,超凡脫俗,歷遍法盤,脫離陰陽制約,陰盡陽純,三元現本色,性命達全真。一者,真正至元純陽一炁,與太無合體,與大道同心,與自然同性。度化於○中,○即是道,○即是佛,佛道同源一理。《道德經》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 之曰道。」此乃慧觀、超宇觀,超大宇宙上之所見。度化於其中,進入此境地之謂。度者乃自度,分為體元、質元、物元三元合一之自度,此乃隱態三元合一之度, 上乘者乃體源元、質源元、物源元,三源元合一,顯隱源元合一,形神俱妙之度,實現「上與造物者游」(見《莊子?知北游》)。化者,乃是一種自修待接引而溶 於○中,化屬於自性之質元溶於○中之化,因其缺乏隱態物元組織結構和全息體元,所以沒有全息整體獨立性,而處於○中的一種質化之境界,度與化的根本差別就 在於此。修真的道醫組織生欄釃中的質元(源)類,在隱、虛、無態部分包括多怖∥元質量的炁性類物質,多怖∥元質量的光性類物質,多怖∥元質量的音性類物質。與隱態相對應的顯態類質源性物質,包括血液、淋巴液、神經遞質、腦脊液、細胞內液、細胞外液等全部體液。質元(源)類物質,是生命隱顯活動的質性能源,在性命雙修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是性命之本。其中的隱、無、虛態的質元物質,是佛家、道家修證者實現「死 而不亡」,體元全息性體永生於多維空間的物質基礎。也是道德修養,性命雙修,實現「神形俱妙」大成境界的關鍵性、根本性物質。質元(源)類物質中的隱、無、虛態的質性物質,內容豐富,而且怖∥分明,前人對炁、光、音,在慧觀中作過大量深入的觀察和研究,積累了大量的史料,散見於 各類文章記述之中,對研究人體生命科學和指導修真實踐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應當很好地進行歸納和總結。本章節根據初真修證階段應掌握的道醫學內容範圍和循 序漸進的教學要求,將《修真質元生欄釃》中的部分內容提出來進行探討,重點對隱態質元(源)的「炁」進行研究介紹。光類、音類質元(源)性物質的研究則納 入正式教學的內部參考資料中進行介紹。二、氣和炁1) 炁的基本概念中華傳統文化就是一部巨系統論的陰陽學說,中國的文字具有準確象意和啟迪知慧的功效,但是在近代人為地簡化後,逐漸失去這種重要的特性。例如:氣、炁這兩 個字都讀qi音,如果將它們都簡化成為「氣」,就使人難以準確地、直觀地分清這種質元(源)物質的陰陽屬性。在傳統文化中,人們勇氣」來表述太極圖陽側 「白」中質源物質,後天物質;勇炁」來表述太極圖中陰側「黑」內的質元物質,先天物質。為了使大家更好地掌握傳統文化中的道醫學知識,我們在這裡將氣這 種物質,還是按照傳統進行區分,加以說明。炁,是構成人體和形成生命的最基本物質。《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炁生,四時之法成」;「天地合炁,命之曰人」。這就是說,人是道、是自然界 的產物。《道德經?老子》論道中說:道「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以「炁」而誕生天地萬物。人,也就是「天地之炁」的產物。人的形體構成,實 際上也是以「炁」為其最基本的物質基礎而生成,所以《醫門法律》又說:「炁聚則形成。炁散則形亡」。天地之炁,乃得一之元,一為大道根元。一者道之所立, 炁者一之所生。未分,為混沌未分也。一炁雖從大道以成名,而且混沌之炁未分清濁,此則是無名生有名,有名生萬物。「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無 名言道也,有名言炁也。言道者是一炁之父,言一炁者萬物之母。有相有形,未有不固一而生者也,是故修生則貴道,修道則重炁,言炁是精神之本,性命之源,神 明之主,人若依法修之則可我命由我不由天。一也稱之為元炁,萬物之生,皆稟元炁。元炁是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是陰陽二炁未分未判混沌一體的實體。《道德經》中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炁 以為和。」此沖炁即為元炁。莊子《知北游》中說:「人之生,炁之聚也。…通天下一炁耳。」則更將元炁的「全息複製」特性直接言明,宇宙整體包含在它的每一 部分之中,炁滲透於萬物之內。《論衡?談天》:元炁未分,渾沌為一。《抱朴子內篇?至理》:夫人在炁中,炁在人中,自天地至於萬物,無不生炁以生者也。 《陶弘景?真誥》:道者混然,是生元炁,元炁成,然後有太極,太極則天地之父母,道之奧也。自然大道的奧秘,是具有物質性的,元炁學說並非古代人對自然現 象的一種樸素認識,而是真知灼見,是超前科學的客觀認識。是我們祖先運用大智慧,在慧觀領域用超宇觀和微觀中對宇宙自然萬物進行客觀認識的科學結論。近代高科技的迅猛發搌,已經和正在證明我們祖先的理論是科學的天才「預見」。例如匈牙利物欄釃家伽柏所發明的全息照相術就是一種佐證。全息照片的信息完整 而且豐富,它通過激光照射可以使物體形象再現出來,儘管照片是二維的,然而再現出來的圖像卻是三維的。與原來物體的立體形象驚人地一致。不僅如此,這種照 片的任何部分都包括了影象的全部信息。即使將照片碎裂成為許多小塊,每一小塊仍能再現原來整個物體的圖像。這表明全息照片的每一碎片是被攝物體的整體縮 影,貯存著整體的信息。這也提示我們,科學研究一旦能夠進入高維空間、多維空間,跨越太極弦線的障礙,「知白守黑」,立體性、整體性地研究萬物,那麼也就 能夠實現小中見大,其小無內;大中見小,其大無外。全息學說的出現,無情地驗證了我們祖先「元炁學說」的科學性。科學家們發現,無論是動物的體細胞,還是植物的體細胞都具有潛在的發育成新個體的能力,即體 細胞的全能性。1952年斯圖爾德(F.C.Steward)用胡蘿蔔的單個體細胞的小細胞團在離體組織培養時找到了新植株,從而使體細胞的全能性假說得 到了科學證實。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山東大學教授張穎清創立了全息生物學。它以多細胞生物體的整體與在整體控制下具有高度分化相對獨立部分為研究對 象,應用多學科理論的方法,研究生物體部分與整體、部分與部分之間,宏觀怖∥、中間怖∥、微觀怖∥之間的全息現象、全息相關性及全息規律。因而在理論生物 學和實驗生物學領域取得重大成果。自然大道對眾生是極為平等的,即使在物元(源)顯態領域也是如此,這是由於黑決定著白,陰動陽隨,無主宰著有,虛統帥著實,隱態決定顯態的結果。現代生物 學在微觀領域中的深入中發現,構成生物最基本的單元中都具有DNA或RNA以及雙螺旋結構。眾生平等觀在顯態科學中的微觀物源領域也是一致的。張穎清的全息胚學說認為:「所謂全息胚,即是擁有整體的全部信息的胚胎。它是生物體在結構和功能上有相對的完整性並與其周圍的部分有相對明確邊界的相對獨 立部分。它有兩個生命:一個是屬於向著新個體自主發育的全息胚自己的,一個是屬於整體的。全息胚不僅是整體控制下的結構單位,而且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自主 發育單位。任一全息胚都具有獨立發搌一個新的生物個體的潛在能力。從全息的角度來看,任一全息胚都具有整體和部分自身同一的特性。就全息胚的物質形態的具 體特徵來看,它是部分,就其積累著生物個體的全套信息的全息性來看,它又是整體,就其只是機體的某一組分來看,它是部分,就其是建構整體的最初模板來說, 它又是整體。在一個生物體上有三種特殊的全息胚,發育程度最低的全息胚——細胞;發育程度最高的全息胚——生物個體;經過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全息胚——胚 胎。……對於非細胞生命體來說,一個RNA或DNA分子也是一個全息胚。」全息生物學和其它眾多全息學的問世,在三元(源)領域中,雖然只是在物源顯態範疇內闡發,尚未進入物元(源)隱態,質元(源)隱態憾阱元(源)隱態。但 是,由於現代科學研究的發搌,使科研邁進了物源、質源顯態微觀領域而發現了萬物太極「白」內同源的整體性。儘管目前科學受到顯態領域制約的局限,暫時還不 能完全破譯道家、佛家大慧觀、超宇宙的理論體系,暫時還不能解析「元炁」的本質。但是根據陰陽互根論,矛盾論,以顯證隱,元炁的客觀存在是不言而喻的。古 人在解讀《道德經》以後說:「得一可以畢萬」。這是說如果能在慧觀中明白、知曉並且大量獲得道生之「元炁」,那麼宇宙造化之理也就瞭然於胸了。前人也說 過:「不知一也就不識萬」。認識一是得道、了道的關鍵。由此看來現代科學還需要經過一個飛躍,經過一個陰陽的跨越,經過一個陰陽的合璧,才能破譯「元炁」 的奧秘。在目前階段,只能是採用傳統的修真方法,來使一大批人認識她,推動科學認識的實現。氣,根據其隱顯特性,分為兩大類,這就是先天炁和後天氣。先天炁為元炁,後天氣為呼吸之氣(空氣),二者也稱之為母氣、子氣。先天炁為母,後天氣為子。先 天炁,先於天而本有,它就是道的能量表現形態。無形之炁能生有形之天地,此炁是天地之先天,萬物之本來,以無形之質而生有形之我,乃是生萬物、生眾生之先 天。後天氣,是指後於天地而有,由天地產生而存在,是指有了天形之後才生成的顯態質性物質,後天氣也就是供呼吸所用之自然空氣。《崔公入葯鏡》中說:「先 天炁,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先天炁與後天氣之間接關係是辯證統一的整體,一隱一顯陰陽為用,炁,為無內、虛中的太極之「黑」內的質元物質;氣,則是 有內、實中的質源物質。在修真學說中,人們認識到超劫之本乃隱態質源的元炁,但是僅憑元炁一物,由於被形骸所累、所制約,並不能自然超脫於形骸,還必需運 用呼吸之氣發揮出先天元炁妙用的功能。所以前人曾言:「有元炁不得呼吸,無以採取烹煉而為本,有呼吸不得元炁無以成實地長生,轉神入定之功,必兼二氣方是 長生超劫運之本也。」《太平經》中說:「六極之中,無道不能變化,元炁行道,以生萬物,天地大小無不由道而生也。」修真的性命再造,道醫的科學研究,必需 整體地把握住生命的太極整體,陰陽不離。炁,是維持人的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素問?六節藏象論》說:「天食(音義同『飼』)人以五炁,地食(音義同『飼』)人以五味。五炁入鼻,藏於心肺,上 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生,以養五炁。炁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問在這裡非常明白地直指生命能量的來源,就是道 (天)用道光德能的炁,五德之炁,仁義禮智信德性的能量和木金火水土五行屬性的能量,用這些無形無相的物質,飼養於人體內的性體系統。使人體內無形無相的 性體系統能夠支硹擆人體的生命活動。而道所化生的地,又以五味之物的顯態物質飼養生命的命體系統,使有形有相的命體具有生命的活力。炁養精神,物養身形。 就是生命活力的來源,生命不離這個一陰一陽謂之道的基本自然法則。《素問?六節藏象論》中所說的人,是指常道之人,常道之人由於未經修鍊,身場的穴位戶牖 未開,不能直接經體表的穴位門窗吸收道光德能之五炁,主要是經過鼻的呼氣過程,納入混和在空氣中的、較少的五炁能量。而修真者則不同,他們經過修鍊,鑿開 命體身場上的戶牖,與宇宙天地相連接。不僅能通過鼻吸入天之五炁,而且能同時經身體上的門窗大量吸收五炁,以滋養精神。常人五炁入鼻,藏於心肺,修真者則 能從全身各重要的穴位門窗同時吸入,藏於上、中、下三個丹田和五臟六腑三焦之中儲存利勇「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生,以養五炁。」這是說有形有相的 食物,它們也是道所化生,它們有形的內部同樣含有道性的炁,這些炁通過腸胃的分解也能被人體所吸收,以補充五炁吸入的不足。而並不是單純的一種以物養物的 過程,後天物質中有先天,這些先天物質同樣滋養著身內的先天性體系統。前人認為,萬物盜天炁而長生,人盜萬物以資身,依存分合都是自然之理,人與禽獸草木俱稟陰陽而生,人之最靈,位處中宮,心懷智度,如果都能反照自性,求證 自性真我,窮達本始,認識炁的宗根,明會陰陽五行之炁,盜萬物之機以生。萬物炁散,人以盜之,言盜非盜,取之有道,用之合德。性命之學中,人知盜萬物之真 炁養形,更知升降順天時,接天炁,奪之造化長生不死,人盜萬物之炁以成道。若不曉造化者,則必然被萬物所反盜。常人之氣節因五穀而生,即因五穀而死,乃人 被複盜其炁而死。人們眼觀五色,耳聽五音,舌餐五味,醉飽膻腥,縱邪生淫,則反被萬物所盜,七情六慾、陰我欲心乃是人體內被反盜而損炁之根源,修養道德, 修心制欲即關門拒盜。人的生命活動,需要從「天地之炁」中攝取營養成分,奪取陰陽造化之權,以養五臟之炁,使體內性體能長治久安,從而維持機體的生理活 動。所以,先天炁和後天氣都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炁和氣,都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質性物質。由於炁具有虛、無、隱等全息質能性,具有道的化生長養性和不斷運動著的特性,對人體生命活動 有化生與長養、推動和溫煦等作用,因而在道醫學中和傳統中醫學中對炁進行比較詳盡的研究和闡述,在傳統中醫藥的生理系統中,主要是以炁的運動變化來闡釋人 體的生命活動。這是把握生命本源而論醫的重要特徵,離開對炁的研究和認識,也應拋棄了道醫學和傳統中醫學的靈魂。2)人體炁的生成人體的炁,根據《道德經》的闡釋和修真學理論,它共有四個來源,其一得於道和自然,道生一炁化陰陽,先天一點靈光承載而從中析出而生成;其二,稟受父母的 先天之精炁,這一精炁,亦稱之為凡精中的元炁,父母交合,後天中亦有先天,以全息方式遺傳物元、質元、各類物質,以此精炁為主導而構成色身。此後天中之先 天才是性命本源之物;其三,是從飲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即水谷之精炁,簡稱「谷炁」)中獲得,谷炁是指食物其本身攜帶的炁和消化過程中轉換的精炁;其四,是 經過呼吸道所納入,存在於自然界的清氣,這一清氣中也含有微量先天之炁。這四個來源途徑不同的炁,進入人體後,通過人體隱態和顯態的生理組織系統,主要是 隱、無、虛態中的性體系統所吸收和調節使勇先天的體元為主,物元為輔。後天物源的肺、脾胃和腎等臟器生理功能也參與其中綜合作用,將四者結合起來,滲入 性命兩大系統中,被先天和後天同時應用,而生成人體之炁。人體中的先天精炁,是先天一點靈光的析出部分與從父母處遺傳而來的部分結合後,所形成的先天之炁。此炁依賴於腎臟精炁的生理功能,才能充分發揮先天之精炁 的生理效應;水谷之精炁,依賴於消化系統脾胃的隱顯運化功能,才能從飲食物中分離、攝取而化生;存在於自然界的清氣,則依賴於肺的功能,才能吸入並析出、 攝入其中的有效成份。嚴格地說,肺部的攝入屬於常量性交換,另外還存著穴位和分布於皮膚的孫絡的弱量性交換攝入,對修真者而言,這種弱量也可以是瓤量性 的。因此,從炁的來源或炁的生成來看,除與先天稟賦、後天飲食營養,以及自然環境等狀況有關外,均與腎、脾胃、肺、經脈的生理功能密切相關。腎、脾胃、 肺、經脈等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正常,並保持平衡,人體的炁才能成;反之,腎、脾胃、肺、經絡等生理功能的任何環節的異常或失去協調平衡,均能影響炁的生 成,或影響炁的正常生理效應,從而形成氣虛等病理變化。對於常道人而言,在炁的生成過程中,脾胃的運化功能尤其重要。因為人在出生以後,必須依賴飲食物的營養以維持生命活動,而機體從飲食物中攝取營養物質,又 完全依賴脾胃的受納和運化功能才能對飲食物進行消化、吸收,把其中營養物質化為水谷精氣。體內先天之精炁,必須依賴於水谷中析出的精氣充養,才能發揮其生 理效應。所以《靈樞?營衛生會》說:「人受氣於谷」,《靈樞?五味》說:「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所以傳統中醫有脾胃為後天之本的說法。常 人由五味入腹,經消化解析而攝入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五穀五味中的有形物質(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的養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功 能。人體在生命活動的過程中,由於眼耳鼻舌身的生理功能活動,使體內的炁不斷地消耗,又通過呼吸、飲食、穴位三大途徑獲得及時的補充。對於修真者而言,炁的納 入並不是完全依賴於顯態的脾胃生理組織和呼吸系統空氣的吸入。例如我們修真界道醫學所釋放的辟穀信息,可以使接收者進入自然辟穀狀態七天以上,時間長者可 以達數百天以上。我們所開辦的幾次中級學術研討會,進入自然辟穀率均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吉林中級學術會辟穀率高達百分之玖十五點四。辟穀其頒人體「 炁」的獲得,是通過體表人體場上的戶牖,眾多的門窗穴位所直接獲得身外宇宙中的炁,另一方面是通過培生而成的培生性體,自由地穿越太極弦,從宇宙外環境的 高維時空中獲得高品質的隱態質元質能,攜帶進入體內,從而維持人體不進食物也能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機能。所以在自然辟穀其頒仍然可以像常人一樣工作生活。 修真者的胎息狀態,也是一種後天口鼻呼吸停止,而內呼吸啟動後不依賴後天鼻呼吸,而能生存的現象。修真界內功中的許多現象,都能強有力地證明生命的基本物 質就是這個「炁」。人體生命的能量來源,並不單純來源於太極圖的「白境」之內,並不是僅僅來源於有形有相的後天物質之中,太極圖中的「黑境」內蘊藏的先天 質元物質炁,才是生命的最佳能量。有形中的無形物質才是生命的根本動力之源。道醫學和傳統中醫學正是抓住了這個生命的本質,建立起豐富的生命與健康的理論 系統和方法,才使它具有無窮的生命力而造福於人類的生命健康。炁,雖然是一種先天的質元物質,但是卻具備極強的德性特徵,炁的本質特性就是德性。人體內「炁」的多少、炁的強弱和質量的高低,是由眾多的綜合因素所共同 組成的。先天的本因和後天的內因和外因,共同構成每個人體內「炁」這個能量物質的多少、強弱、盛衰的不同。由於整個宇宙都是道所化生,道所釋放的德能長養 萬物和生命,德性能量的物質顯現就是炁,所以說德就是炁,炁就是德,炁本身具有不同的德性。因而生命質量的高低,都可以通過對德性的分析而進行判斷與鑒 別。反過來,德性的修養又左右著炁的質量高低和強弱。在先天的本因中,來自於太極黑境中,生命的一點「靈光」元性本身的德性,就決定著元炁質量的高低和強 弱。人在成長過程和社會行為中的內因與外因,人們的道德修養心性狀態,又決定著這個炁的來源和吸收轉換是否圓融無礙。當體內的德性與自然的德性同頻共率 時,人體都能非常自然地從宇宙中大量攝入這種生命的能量,使人的生命保持健康和擁有活力。道生德而為炁。炁的這種德性又分為仁義禮智信五大類,分屬於木金火水土五類物理特性,我們在研究五炁時,不可以僅僅研究金炁、木炁、水炁、火炁、土炁,五 炁的先天物理特性,五炁的五德之性才是生命的根本,仁德炁、義德炁、禮德炁、智德炁、信德炁,才是構成生命的真諦。這五德之炁,分別主宰著人體肝、肺、 心、腎、脾五臟和它們所屬的子系統。人體某種德性的缺失,必然導致其中炁的缺失而產生疾病和功能障礙。人類的健康從根本而言,都與本身五種德性的強弱含量 多少直接相關。關於炁的德能屬性和作用,《黃帝內經?素問》中曾經大量、多處闡釋。這些詳細內容我們也已經在《道德經》釋義中作過一些論述,可以互相結合 參照研究。作者介紹熊春錦先生,字厚金,號空凈,生於1948年,祖籍湖北麻城。當代國學名家,中華道德根文化研究實踐者,現任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長、榆林市老子研 究學會名譽會長、歐洲中國康復養生學院院長、柏林老子道學中心第一主席、新加坡南洋文化發搌公司董事長、新加坡人類道德促進會永久名譽主席、世界華人藝術 家聯合會理事。主要作品有:《德道經》(校注)、《國學道德經典導讀》、《中華國學道德根》、《道德復興論修身》、《道德教育貴修身》、《老子人法地思想 揭秘》、《道醫學》,主編中華德慧智教育袖珍經典讀本和大字拼音本系列叢書(《德道經》、《周易》、《大學o中庸o論語》、《七小經合璧》、《黃帝內 經》)等。熊先生出生於一個道學世家,自幼秉承祖上傳統道學,繼承老子道德根文化系統的哲學思想和聖人之治方法論,並予以發揚光大,同時在醫、卜、星、 相、山等傳統五技方面也都具有較深的造詣。熊先生曾在武漢市硚口區第一人民醫院歷任主任醫師、副院長、院長,《湖北中醫》雜誌社編委等職。熊先生從醫半 世,西醫中醫並舉,曾被選為武漢市區人大代表,市級勞模,並獲得醫學科技發明獎。2001年8月,應歐洲中醫中藥研究會邀請,前往柏林參加中醫藥學術交 流,並參加了柏林「亞太文化周o中國主賓國」活動,被聘為德國《歐洲中醫藥》雜誌特約撰稿人,並在洪堡大學附屬醫院、柏林市政府辦公廳、柏林中國文化中心 等做過多場學術報告。熊先生憑藉自身對傳統道學、道醫學的全面繼承和辦學、講學的經驗,結合現代醫學、教育學以及其它社會學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對傳統國學 中培賢育聖的一元四素教育理念,進行發掘、詮釋和解析,以「萬經之王」的老子《德道經》為核心,以一元四素為理論框架,以「德慧智」為靈魂,建立了與中華 傳統教育方式一脈相承的中華德慧智教育理論實踐體系,同時在中國、東南亞、歐洲等地進行推廣實踐。熊先生為道德根文化的復興,奔走吶喊,不遺餘力,在柏林 國際《道德經》學術研討會、鹿邑老子國際文化節、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成都道教文化國際論壇、甘肅老子文化國際論壇、西安香港國際《道德經》論壇,湖 北省圖書館精英論壇、香港第四屆國際道教學術研討會等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中發備踺講,在蘭州大學、延安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大連醫科大學等陝西、甘肅、大 連、青海、寧夏、浙江、北京等高校和中學小學等,進行了巡迴講學,開搌道德根文化的宣傳普及工作。
  • 關鍵詞:作者 熊春錦
    上一篇: 魅力之魂--修養 - ミ水ミ的日誌 - 網易博客 下一篇: 生活百事通
  • 在下面說說我的看法
    推薦閱讀:

    誰會成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主動力 領導者並不好當
    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動力?
    李鴻恩: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20萬的價格開出100萬的動力,這些車的推背感讓人著迷!
    「ICBU優商新勢力」宏鹿:要讓中國的勞動力值錢

    TAG:醫學 | 壓縮 | 空氣 | 動力 | 空壓機 | 壓縮機 | 空氣動力 | 道醫 | 作者 | 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