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喜歡寧澤濤一樣的小鮮肉? - 簡書
文丨高成新,劉潔 本文系原創投稿,轉載請簡信
「我明明可以靠智商吃飯,為什麼要靠臉呢?」
「2015年8月6日,寧澤濤勇奪喀山世界游泳錦標賽男子100米自由泳金牌。這是亞洲選手第一次在男子100米自由泳上獲得世界大賽金牌,這也是新中國在體育領域內取得的最重大突破之一!」然而,相比於「47.84」——這個寧澤濤代表黃種人在泳壇創造的歷史性成績,「小鮮肉」「高顏值」則在突然間刷爆朋友圈,收穫了更多的討論與關註:「世界上最不適合穿衣服的男人」「移動的荷爾蒙」「新晉男神」「新國民老公」,「他優雅地劃一下左臂,粉絲們便幸福地死去;他帥氣地劃一下右臂,粉絲們又振奮地活來。他劈波斬浪左劃右劃地在百米泳池沖向終點,粉絲們便跟隨著解說一起大呼小叫死去活來。」
寧澤濤引發了新一輪的「小鮮肉」潮流。印象中,這種「男色消費」最遲在13年底開播的《來自星星的你》中就已經成為現象級話題了;EXO、TFBOYS、李易峰、楊洋……小鮮肉們既耍帥又陽光、既賣萌又暖男,有顏值有實力,總能俘獲芳心無數。對此我們可以想想,為什麼在眼下,小鮮肉正當紅?
1 對「小鮮肉」的已有闡釋
對於「小鮮肉」的走紅,各家各派都從自己的角度提出了獨樹一幟的解讀——
經濟學家是這樣看的:「人們對經濟失去信心時,更偏好更成熟的臉部特徵,因為這似乎能夠提供一些心理上的安全感;而當經濟繁榮時,人們則更偏愛娃娃臉。」
人文學者這樣認為:「只有這種建立在性荷爾蒙上的對『美』的渴望,這種將肉體倒置於靈魂之上的反轉,才能彌合所有道德的破裂、信仰的無望。」
娛樂人士指出:「開發低齡的男孩當偶像,由日本傑尼斯事務所首創。……雄踞娛樂行業幾十年,傑尼斯卻極少涉足女星培養。普遍認為這是消費者習慣所致:只有女粉絲才會心甘情願為男偶像年復一年地掏錢。」
商界中人則解釋道:「『舊女性取悅男人,新女性消費男人 』……一反傳統情趣行業的噤若寒蟬,將其堂而皇之的曝在光天之下。……一個以女性為消費訴求的時代強勢來襲。……男性元素加入商業活動中,不僅激發了女性購物的衝動,更能滿足女性的自尊心。」
也有批判者指出:小鮮肉「有可能蒙蔽真正的性別平等的價值觀,甚至導致女性主義的止步不前。……回歸現實生活,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家庭生活中,女性仍然處於父權制的統治之下,她們欣賞著男性,做著『男色審美』時代的主人,卻更加期待被想像中的完美對象『壁咚』,在心理上更加依賴男性;她們評判著男性,可是在現實工作中仍然面對著各種不公平,仍然被男性所評判。」
此外從社會心理學角度說,暈輪效應——在認知事物時以點概面,將一部分信息放大泛化為整體的面貌,即認為「美的就是好的」——的存在,能夠進一步合理化人們對小鮮肉的偏愛:我們常常會下意識地將正面品質賦予外表出眾的人,所以小鮮肉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值得追!
2追求的僅僅是「男色」么?
毋庸置疑,喜歡小鮮肉的人群以女性居多,從少女到熟女再到大媽,皆有其擁躉。但是不同的年齡代群,意味著不同的生平情境和經驗感悟,所以不同年齡段女性追捧小鮮肉的原因也不盡相同。
高遠平在對「小鮮肉」進行釋義時分析道:「小」既是指直接的年齡小,也「已虛化,附加的感情意義鮮明,用於小稱,可表示親昵、喜愛之情」;而「鮮肉」從指肉類引申為指人,「用表示『新鮮、味美』的食物來喻指『新鮮出道、皮膚稚嫩、長相俊俏的男生。』這是一種修辭現象辭彙化。」梁吉平則指出,出現「以肉喻人」稱謂現象的原因有二:「肉」是人體肌膚組織的統稱,「是個體健康及精神狀態的重要表徵,所起作用也使其在人們認知上具有較強親和力」;其二,「以肉喻人時還可以體現出一定的情感特徵」,即親昵、寵愛的色彩。概括地說,用「小鮮肉」來指稱年輕有活力(小)、無負面新聞(鮮)、肌肉健碩健康(肉)的年輕男性,既是理性層面的客觀所見,也有情感層面的主觀所喜。
說到底,「小鮮肉」的流行和對其的追捧,還是沒有跳脫出進化心理學的解釋:
人類存活的終極目標是延續物種基因。由於在繁衍後代時,男性的繁殖成本低,其繁衍的成功依賴於子代的數量,因此他們偏愛尋找那些能夠順利繁殖後代、看起來有著優生育力的年輕、漂亮、健康、性感的女性;相對的,女性在繁殖時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成本,其繁育的成功在於將每一個後代順利養育成人,所以她們會尋找那些能夠為之養育後代提供更多優質資源支持、能夠給她們的未來以安全感的男性。
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具有本能般的「剩餘物」性質的擇偶傾向到如今,可能並不再是個體有意識的選擇,而成為了一種自然而然的集體無意識。因為在「適者生存」的自然選擇機製作用下,那些「不合格」的人們都已經被淘汰掉了。
可以看到,當下走紅的小鮮肉們不僅帥氣陽光、健康時尚,而且實力不俗、行業精英,屬於那類「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拼才華」的存在,就如同陳歐對寧澤濤的評價所說:「不得不贊,陽光帥氣,完美身材,時尚寵兒,實力說話,還創造了歷史。不管你承不承認,這是頂級國民偶像的胚子」。
小鮮肉的外表極具吸引力,而內里又自帶滿滿正能量,滿足了其同年齡群體——年輕女性對理想配偶的想像。加之年輕一代重視自我感覺,樂於大膽表達自己對理想異性的外貌身材與氣質性格等的所愛,從而催生了小鮮肉的走紅。而對年紀稍長的熟女來說,她們喜歡小鮮肉既可能是出於力比多的驅力,也可能是源自對可愛又單純的弟弟輩的寵愛。等到了媽媽輩,小鮮肉就好像她們的孩子一樣,欣賞、親切、期待……諸多慈祥溫和的母性情感也在推動著小鮮肉的走紅。
在女性主體意識覺醒、社會地位提高、經濟實力升值且影響能力凸顯的今天,又受惠於文化觀念的開放與表達空間的自由,小鮮肉的走紅受捧具有必然的合理性。這當中含有性化凝視的成分,但並不僅止於此;也就是說,小鮮肉不是花瓶,他正走在成為真正男神的光明大道上。對此,「寧太太」們一定也不會否認。
3 場域--慣習中的小鮮肉現象
最後,借用社會學大咖布迪厄的場域—慣習概念來對小鮮肉現象做一總結。
布迪厄指出:所謂「場域」,指由各位置間客觀關係所構成的網路空間;所謂「慣習」,是與人們在場域中所佔位置相關聯的、持久潛在的性情傾向系統。此二者的辯證關係體現為:一方面場域型塑著慣習,慣習形成於特定場域;另一方面慣習又有助於把場域建構成一個充滿意義的世界。
李銀河認為,「以前都是女人作為被觀賞的對象,而『小鮮肉』體現了男人也可以作為觀賞對象了。這是很大的進步。」對此,我們既不必高估——鄭楚然指出「女性能夠消費男性,不是因為女性意識覺醒,只是因為女性漸漸開始在商業屠宰場里崛起而已」,也不必鄙夷——呂頻認為小鮮肉「這個詞象徵著一種關係的多元化可能性。……現在不同年齡人的不同組合開始被接受,是一種多元的表現,是好事」。
當下人們對小鮮肉的偏好,可以看作為一種正在流行的慣習,它是在經濟繁榮、女性發展、觀念開放的消費場域中生成的,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對男性氣質的傳統定義。所以小鮮肉的正當紅,離不開外在場域中那些客觀條件的聚合與促成。同時,這種迷戀小鮮肉的慣習又在推動著性別場域中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經濟場域中男色消費的熱漲,並且具有建構特質的慣習會將這些場域的特點不斷地進行再生產,從而造就出更多的小鮮肉與粉絲團。
參考文獻:
高遠平. 《「小鮮肉」一詞的網路用法》. 語文學刊,2015年第7期.
梁吉平. 《「小鮮肉」的前世今生》.語文建設, 2015年第13期.
黃凱傑, 趙倩, 李丹.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淺析男女擇偶觀》. 社會心理科學, 2014年第09期.
李銀河, 等. 《女權主義者的圓桌會議》. 新京報, 2015-03-07
推薦閱讀:
※《建軍大業》集結小鮮肉是拿偉人開玩笑嗎?
※盤點《三生三世》等熱播劇的小鮮肉們,哪一個的演技更讓你喜歡?
※這兩位都嫁給小鮮肉的一線女星,同框時誰更美?
※楊冪劈腿小鮮肉,真相竟然是這樣
※妻子愛上小鮮肉 丈夫不但不介意還陪她一起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