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消失的古國——龜茲
「假如有通往東方的道路,那就是庫車……假如有通往北方的道路,那就是庫車……」這是一首維吾爾族詩歌中的兩句,這裡的庫車就是歷史上的龜茲。
龜茲是唐代安西四鎮之一。它北通烏孫;南連于闐;東西有絲綢之路中道貫穿,龜茲處在西域中心的十字路口上,是唐代著名的軍事重鎮。在伊斯蘭化以前,龜茲一直以佛教為國教,是西域小乘佛教的中心。龜茲樂從前秦呂光西征時傳入河西,再入中原。 龜茲王的浪漫愛情
塔里木沙漠的邊緣,許多個綠洲被絲綢之路串聯在一起,像一串珍珠項鏈。
龜茲綠洲正是這串珍珠項鏈上的一顆珍珠。它並不是最大的綠洲,但卻絕對是一個有特色的重要綠洲。從龜茲綠洲向西南走,是阿克蘇、喀什,向東經過輪台,則可到達焉耆、樓蘭。
龜茲綠洲的獨特之處在於龜茲河。從龜茲河逆流而上,就可進入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魯克草原並,繼續前進,則是開闊的伊犁河谷。龜茲國就位於這樣一個丁字路口之上。
龜茲的歷代先王都沒有留下姓名。第一個將名字留在史書里的龜茲王,叫做絳賓。他的父親是上一任龜茲王,在史書中有記載,但姓甚名誰,沒有人知道。
絳賓的父親在位的時候,正是漢武帝經營西域的時期。
當時,西漢將軍李廣利率領大軍討伐大宛獲得勝利後,經由龜茲國班師回朝。在龜茲國休整的時候,李廣利發現龜茲國竟有不軌行為。
原來,在龜茲的西南方向有一個只有兩萬多人口的小國,叫扜彌。扜彌當時正臣服於龜茲,並且將王子賴丹送到龜茲作為人質。當時,龜茲和扜彌都是向西漢稱臣的。李廣利認為,兩國都是大漢的臣民,龜茲竟敢擅自將扜彌作為自己的附屬國,是冒犯了大漢的天威,是有不臣之心的表現。在指責了龜茲王之後,李廣利將賴丹王子帶回中原。漢武帝去世後,漢昭帝即位,根據桑弘羊的建議,派賴丹王子帶領一支小部隊到輪台屯田,掛漢印,稱校尉。賴丹原來在龜茲做質子,地位等同於奴僕,現在卻成了漢帝國的官員,可以對龜茲頤指氣使,這讓龜茲人感到屈辱。於是,龜茲王在大臣姑翼的建議下,偷襲輪台,將賴丹殺死了。事情成功後,龜茲王立即給漢朝上書,承認錯誤,請求原諒,希望漢朝能明白龜茲只是面子上過不去,並不是要造反。
但是,龜茲國也許沒有反意,但其行為已經觸犯了漢朝的威嚴。一個附屬國竟然敢先斬後奏地殺害天子委派的官吏,漢朝上下對此非常惱火。但是龜茲太小,如果為此專門派遠征軍討伐,未免有「殺雞用牛刀」之嫌。因此,漢朝一時間沒有對龜茲的行為做出反應。許多年過去了,漢昭帝早逝,漢宣帝即位;老龜茲王也已經過世,王位傳給了絳賓。當時,留在漢地附近的匈奴因為西漢的軍事行動停止而再度恢復了實力,對西域不斷侵擾。為了對付匈奴右臂,漢朝與西域強大的烏孫國結盟,共同起兵討伐匈奴。大軍行進的途中,要經過龜茲。漢王朝顯然並沒有忘記許多年以前龜茲的不臣行為,命長羅侯常惠出使烏孫聯繫起兵事宜,順路發諸國之兵攻打龜茲。
人口只有8萬多、全國軍隊也不過兩萬的龜茲國,就這樣忽然受到一支擁有5萬精兵的西域聯軍攻擊。危機主要來自東方的漢帝國,而起因則是西南方向的一個小國。力量對比太懸殊,龜茲王絳賓明白,一旦選擇對抗,那麼他與龜茲國都將承受雷霆之怒的打擊。他能夠選擇的只有妥協。絳賓向漢朝承認了錯誤,並解釋說:「殺賴丹王子的是先王。他是誤聽了姑翼的讒言。而我是無辜的,希望能得到皇帝陛下的諒解。」他還把主張除掉賴丹的姑翼住起來送交常惠,任憑常惠處置。
龜茲王絳賓畏服的態度讓漢王朝找到了台階下。畢竟,事情已經過去許多年了,而且犯錯誤的是前任國王,漢王朝如果執意追究,就未免太小家子氣了。因此,常惠代表皇帝與龜茲和解,龜茲與漢朝的關係恢復正常了。
在西漢王朝繼續經營西域的推動下,絲綢之路日漸繁榮,龜茲國也嘗到了甜頭。在人來人往的交通大道上,信息和物資在龜茲的土地迅速擴散,龜茲人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了。西漢的強大與繁華,絳賓既有耳聞也有目睹。他深知,龜茲這樣的小國,不能與西漢對抗,而應該與西漢進一步加深友好的關係。這樣,不僅國家得以保存,漢朝的先進文明也會給龜茲帶來更美好的未來。那麼,該如何進一步加深彼此的聯繫呢?這是一個不容易解決的問題。畢竟,中原漢朝是「天朝上國」,西域諸國是「蠻夷小國」。龜茲又不是數一數二的西域強國,想跟漢朝套關係,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儘管事情很複雜,但絳賓還是找到了機會。
早在漢朝與烏孫結為同盟的時候,為了表示對烏孫的看中,漢朝就特地將宗室之女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岑陬(zōu)。老邁的岑陬不久去世,解憂公主從胡俗嫁給了新烏孫王——岑陬的堂弟翁歸靡。婚後不久,解憂公主生下一個女孩,取名叫弟史。弟史漸漸長大,儀容端莊,舉止優雅,從小跟母親學習詩書禮儀和音樂,琵琶彈得很好。解憂公主的侍女,當時已經嫁給烏孫右將軍的馮嫽非常喜愛弟聰明好學的弟史,在出訪西域鄰國時,常把弟史帶在身邊,讓她見世面,長知識,一心要把她培養成將來能佐理王政的人。
後來,馮嫽到龜茲國訪問,當然也代了弟史同去。絳賓對烏孫王的女兒自然不會怠慢,特地在王宮中舉辦了一場宴會。絳賓首先演奏了一組自己譜的曲子,然後請弟史彈琵琶助興。弟史彈奏輕盈,旋律悠揚,絳賓不禁連連喝彩。曲子演奏完畢,絳賓又邀弟史跳舞。弟史令人眼花繚亂的舞姿和莊重高雅的風韻使所有人都讚嘆不已。
這樣一來,絳賓對弟史產生了愛慕之情。在尋找與漢朝加深關係的辦法時,年輕的龜茲王突然想到:弟史是解憂公主的女兒,是漢天子的親戚,又是烏孫王的親女兒。如果能與弟史永結秦晉之好,不僅自己可以抱得美人歸,還可以同時與漢朝、烏孫建立起進一步的友誼,不正是一舉三得的好事嗎?
於是,絳賓派出使者去向烏孫王求親。求親使者到達無損後,傳回令人沮喪的消息:弟史已經被解憂公主送到長安歷練去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
眼看求親的願望要化為泡影,絳賓也只能仰天長嘆了。就在這時,求親使者還沒有返回,一隊使團卻來到了龜茲。
烏孫作為漢朝的盟國,一直與漢朝保持著密切的往來,一隊隊使者經龜茲向長安進發,又經龜茲返回。對於一些重要的使團,絳賓還要親自出面接待,以示友好。現在這隊使團,正是從漢朝的長安歸來,要回烏孫去的。
在按以往的例子接待了使團後,絳賓突然眼前一亮——他在使團中遇到了朝思暮想的弟史。原來,弟史在長安呆了幾年後,經漢皇批准,返回西域了。
絳賓當即決定扣留烏孫使團,不准他們返回烏孫,以免再生變故。他同時又派出使者,前往烏孫說明情況,再次求親。解憂公主被絳賓的真誠感動了,答應了婚事。
就這樣,絳賓與弟史結為夫妻。兩個人異常恩愛。解憂公主對女兒婚後的幸福生活非常滿意,專門給漢朝寫信,希望第史能享受比照皇帝宗室的待遇,並希望朝廷允許第史入朝覲見。這也是在變相為女婿爭取地位。絳賓也趁機向漢朝表示,如果朝廷允許,他願意陪同第史一起入朝覲見皇帝。公元前65年,絳賓的願望實現了,他陪同第史到達了長安。
漢朝盛情款待遠方的客人。作為皇室血脈,第史被正式任命第史為公主,賜予車騎旗鼓,幾十人的專門樂隊,綾綢緞綺、金銀珍寶不計其數,並同丈夫絳賓一起被皇帝賜予印綬。絳賓夫婦在長安住了一年,才帶著豐厚的賞賜回到龜茲。
一年的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足夠讓絳賓見識長安的繁榮和漢朝的富強。被中原漢家文化折服的絳賓在龜茲仿照中原樣式建立了新的宮殿,讓龜茲人穿起漢式服裝,修築道路,實行出入傳呼、鐘鳴鼎食的漢家禮儀。
對絳賓興漢俗的做法,後來有些人給予了嘲諷。他們認為,那些漢家的宮廷禮儀不適合龜茲這樣的小國。甚至有人說:「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所謂騾也。」意思就是說,絳賓在小小的龜茲國實行中原的宮廷禮儀,就好比既不是驢又不是馬的騾子。這話後來竟然演變成為一句成語——非驢非馬。但是,非議絳賓的並不是龜茲人,而是龜茲以外的人。這些人並不知道,絳賓的政策為龜茲帶來了多大的利益。
絳賓與漢家和好的政策不僅在他這一代得到保持。他的兒子丞德即位後,自稱漢外孫,繼續與漢朝通好。到了東漢時期,龜茲成了塔里木盆地最強大的綠洲之國。絳賓為龜茲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不是任何人可以隨便否認的。
高僧鳩摩羅什
沒有人知道第一個來到龜茲的佛教徒是誰,也沒有人知道這個佛教徒來自哪裡,什麼時候來的。我們僅僅知道,當佛教從古印度傳到龜茲的時候,龜茲人很快地接受了這個信仰,並開始大規模地開鑿石窟,以表達自己的虔誠。成噸的顏料被運送進石窟,畫師們在石窟中忘我地繪製佛教壁畫。龜茲成為佛教勝地,吸引著遙遠國度的僧侶。就是從這裡,誕生了一位著名的佛教徒。他的名字叫鳩摩羅什。他是一位改變了龜茲的人。
當時的中原處於兩晉南北朝時期,只有小乘佛教在中土傳播。
鳩摩羅什的父親是一個來自古印度的婆羅門種姓貴族,叫做鳩摩炎,原本是印度半島某國的國相。因為厭倦了官宦生涯,鳩摩炎不遠千里來到龜茲。龜茲王熱情接待了這位遠方的來客,聘鳩摩炎為國師。
龜茲王有一個的妹妹,名叫羅什,聰敏才高,能過目不忘。當時,她已經20多歲了,各國顯貴都曾來提親,她卻不肯答應。但對鳩摩炎,羅什確實一見傾心,決意嫁他。後來,羅什為鳩摩炎生下了一個兒子。鳩摩炎夫婦按照西域的習慣,為出世的兒子取名叫鳩摩羅什。
母親羅什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在鳩摩羅什很小時,羅什就決意出家,不惜以絕食的方式逼迫丈夫鳩摩炎同意。剃髮受戒之後,羅什帶著兒子一起到了雀離大寺出家為僧。羅什向兒子講了自己的心愿:她希望兒子有一天能讓佛法在中原發揚光大。鳩摩羅什記住了母親的話,化為自己的志願,一生都在為這個志願而努力。
雀離大寺在西域是一個相當宏大的寺院,俗稱西大寺和東大寺。龜茲佛教鼎盛的時候,這裡曾同時容納了上萬名僧侶。
年幼的鳩摩羅什很快地引起了雀離大寺僧人們的注意。僧人們發現,這個孩子對經義,能迅速理解和掌握,一天能誦讀1000偈,相當於32000字。鳩摩羅什研究佛經的同時,還研習了聲韻學、語文學、工藝、技術、歷算之學、醫藥學、邏輯學、星象、律歷等學問,特別精於文辭和講說。連龜茲國王都對他欽佩不已。
由於鳩摩羅什的母親是龜茲王的妹妹,因此龜茲國人都特別供養他們母子。羅什深怕豐厚的利養影響修行,帶著兒子走避他國。此時,鳩摩羅什才9歲。隨著母親渡過辛頭河到罽(j?)賓國,遇到了名僧盤頭達多。鳩摩羅什受到了盤頭達多的傳授,進步神速,受到了盤頭達多的稱讚。罽賓國王聽說鳩摩羅什如此了不起,立即請鳩摩羅什進宮,同時召集許多論師一同問難鳩摩羅什,結果論師全被折服。因此,罽賓國王非常敬重鳩摩羅什,以上賓之禮供養他。
當鳩摩羅什12歲時,母親又帶他四處遊歷。這時,鳩摩羅什的大名已經被傳播開了,許多國家都邀請他做自己的國師,但鳩摩羅什絲毫不動心。當時,羅什的母親帶著兒子到月氏北山,一位小乘佛教的高增見到鳩摩羅什,非常驚異地告訴鳩摩羅什的母親:「你應當常守護這位小和尚。假如他到三十五歲時還能不破戒,就必將大興佛法,普渡眾生。」
不久,龜茲王親自迎接鳩摩羅什母子回國傳法。龜茲國原是小乘佛教國家,鳩摩羅什歸來後,開始傳播大乘佛法,聽者無不歡喜讚歎,大感相逢恨晚。此時,鳩摩羅什剛剛20歲,在王宮受戒,從卑摩羅叉學《十誦律》。
安定了兒子後,母親羅什起身到天竺修行,據說修成了聖人。
鳩摩羅留在龜茲繼續苦修,兩年的時間已能通達大乘教法的奧秘。國王為他準備了一場法會,要他與從西域趕來的盤頭達多辯法。老師和學生的辯論持續了一個月。結果,鳩摩羅什贏得了辯論。盤頭達多向鳩摩羅什頂禮膜拜,說:「你是我大乘佛法的師父,我是你小乘佛法的師父。」
於是,鳩摩羅什被龜茲王譽為國師。每逢大型法事,各國前來聆聽佛法的國王為了表達無限的敬意,都親自跪在地上,讓鳩摩羅什踩著膝蓋登上法座。鳩摩羅什不僅在西域傳播了大乘佛法,他的名聲也從西域傳到了中原。
大約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開鑿的佛教石窟已經具有龐大的規模了。但在當時,僧人們學習的佛教經典還是相當有限的。鳩摩羅什自幼就有個心愿,要讓佛教在中原發揚光大。為了完成這個心愿,他將印度佛教的梵文翻譯成龜茲文,在國內傳播,同時又做漢文翻譯,以便於在中原普及。鳩摩羅什翻譯出來的佛經,精確並且富於韻律,如同音樂一般。顯然,藉助音樂的做法很符合當地的實際特點,對宗教而言,它易於人們接受與記憶,也便於傳播。他編寫的漢字的佛教典籍很快傳到中原地區。就在鳩摩羅什聲望日隆的時候,一場劫難突然發生了。
公元379年,車師的前任首領帶著龜茲王的弟弟朝見前秦皇帝苻堅。他們說西域有豐富的珍珠寶貝,請求皇帝發兵進攻龜茲,讓龜茲王的弟弟接管龜茲。苻堅答應出兵,但並不是為了珍寶。他對奉命出征的將軍呂光傳下諭旨:龜茲真正的國寶是鳩摩羅什,一定要把他帶來見我。呂光帶領軍隊攻克了龜茲,抓到可鳩摩羅什。
呂光雖然得到了苻堅的命令,卻並不相信眼前這個年輕的和尚是個有大智慧的人。他有意羞辱鳩摩羅什,竟然強迫他與龜茲王的女兒結婚。鳩摩羅什堅決不肯,呂光就命他騎猛牛和乘惡馬,想看他摔下來的醜態。面對惡意欺負,鳩摩羅什不為所動,絲毫沒有怒色。最後,呂光感到慚愧,才停止輕慢的行為。
在前往中原的旅途中,前秦發生變故,姚萇(ch?ng)殺死苻堅,建立了後秦。
呂光帶著鳩摩羅什,率大軍返回,中途在一座山下紮營休息。鳩摩羅什卻說:「不可以在這裡停留,否則全軍將士必定狼狽不堪。你應該把軍隊遷到高原上。」呂光根本不理鳩摩羅什的建議,依然故我。當晚,忽然大雨滂沱,山洪暴發,積水數丈深,山下宿營的將士死亡有數千人。直到這時,呂光方才自感受到鳩摩羅什的智慧過人。
鳩摩羅什又對呂光說:「這兇險死亡的地方不宜久留,你應趕快率兵返國。中途一定可以找到樂土,在那裡居住。」呂光聽從鳩摩羅什的建議,迅速率軍往回趕。大軍到達涼州時,得到了「姚萇殺死苻堅,建立後秦」的消息。呂光下令三軍縞素服喪,自立為帝建立了後涼。鳩摩羅什就被羈留在前涼國中。直到17年以後,後秦皇帝姚興派遣隴西碩德討伐前涼,大勝之後,才把鳩摩羅什由涼州接到長安。當時,鳩摩羅什已經58歲了。
公元407年,鳩摩羅什抵達長安。整個長安城為迎接他的到來舉行了盛大的儀式。從此,鳩摩羅什專註翻譯佛教經典,300卷浩繁的經文在他的筆下化作精湛的漢語傳向遼闊的中原。在長安,僅跟隨鳩摩羅什從事翻譯的助手就有5000人。期間,鳩摩羅什仍然要忍受屈辱,後秦皇帝姚興異想天開,以怕「鳩摩羅什逝世後法種便斷絕、沒人可繼承」的名義,逼迫鳩摩羅什接受10名女子。人在屋檐之下,為了完成在中原弘法的心愿,鳩摩羅什只好接受了。根據歷史記載,鳩摩羅什真的留下了兩個兒子。至於他的兩個兒子是否真的有父親的大智慧,就不得而知了。
公元413年,70歲的鳩摩羅什在長安圓寂。據說,他死前曾留下遺言,說:「我們因佛法相逢,然而我尚未盡到弘法的心愿,卻將要離去,悲傷豈可言喻。我自認為愚昧,忝為佛經傳譯,共譯出經三百餘卷,只有《十誦律》一部尚未審定。你們如果能繼續以我的本意去翻譯,一定不會有錯誤。我希望所有翻譯的經典,都能流傳於後世,發揚光大。如今,我在大眾面前發誠實誓願,如果我所傳譯的經典沒有錯誤,願我的身體火化之後,舌頭不會焦爛。」摩羅什圓寂後,遺體在逍遙園火化。他的形骸灰飛煙滅,舌頭卻真的依然如生。
鳩摩羅什在中原留下了大乘佛教的火種,但因為他來到中原,龜茲國又再度被小乘佛教佔據。從唐代開始,中原的大乘佛教漸漸向西域反傳,許多漢人僧侶來到龜茲,具有中原風格的壁畫和漢字出現在龜茲的石窟中,人們稱之為漢風。
1995年,一個牧羊人在山崖絕壁上偶然發現了一個洞穴。隨後,洞穴被證實是一個具有漢人風格的千佛洞。從地面到石窟洞口有30多米高。當時的人在如此陡峭的山體上開鑿石窟,在今天看來仍是一件不可思議的問題。現在,它被稱作阿艾石窟。
在阿艾石窟里,大量的漢字用毛筆書寫在壁畫上。畫面人物是單線平描的,西方的凈土世界中出現了亭台樓閣。在審美情趣上,佛教思想同中原固有的神仙觀念、人間富貴結合在一起,並不生長於龜茲本地的團花、茶花、卷草出現在壁畫中,取代了原來盛行的幾何形圖飾。更為重要的是,佛像的面目日益遠離高鼻、深目、捲髮的西方人種類型,而逐漸轉換成漢人的面容了。
鳩摩羅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把大乘佛教傳入中國的僧人。他對梵文佛經的翻譯,開創了佛經翻譯的先河。這個來自龜茲的人,讓種族的概念在他面前消失於無形。無論在佛教歷史上,還是在中國歷史上,鳩摩羅什都是一個影響了歷史的龜茲人,也是最偉大的龜茲人。
龜茲國的變遷
龜茲,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國中一個古國的國名,位置在今天的新疆庫車縣一帶。
《漢書》記載:
龜茲國,王治延城,去長安七千四百八十里。戶六千九百七十,口八萬一千三百一十七,勝兵二萬一千七十六人。大都尉丞、輔國侯、安國侯、擊胡侯、卻胡都尉、擊車師都尉、左右將、左右都尉、左右騎君、左右力輔君各一人,東西南北部千長各二人,卻胡君三人,譯長四人。南與精絕、東南與且末、西南與杅彌、北與烏孫、西與姑墨接。能鑄冶,有鉛。東至都護治所烏壘城三百五十里。
龜茲國在漢朝時最為繁榮。兩漢對絲綢之路的開闢、保護讓身為沙漠綠洲的龜茲國得到了莫大的發展機遇。一方面是因為巨大的利益,一方面也是出於對中原文化的嚮往。另外加上長期以來的友誼激發的情感,龜茲人一直對中原王朝以忠誠待之,即使在漢朝以後也仍然如此。
三國時期,龜茲國兼并了姑墨、溫宿、尉頭等西域小國,遣使向曹魏政權稱臣。西晉王朝建立後,龜茲仍遣使朝貢有時還將王子送到晉朝做質子。西晉政權覆滅後,前涼皇帝張駿派沙州刺史楊宣征討西域,龜茲立即降伏。前奏主苻堅滅掉前涼後,於公元382年派大將呂光進軍龜茲,龜茲國王帛純戰敗逃走,呂光做主,立帛純的弟弟帛震為王,然後返回。此後,龜茲又先後向北涼、北魏稱臣。公元5世紀中葉,龜茲一度被北方的柔然民族吞併。後來柔然衰弱,龜茲得以復國,立即遣使到北魏進貢駝馬、珍寶。5世紀末,曾隸屬於西方強國嚈噠(y?nda)。此後,龜茲曾先後遣使於北魏、北周和南朝的梁國。隋朝時,龜茲先是臣屬於北方新興的西突厥汗國,到隋煬帝即位後,龜茲又派使者入朝通好。
唐朝建立後,龜茲雖然仍附屬於突厥,但也時常與唐朝往來。唐太宗貞觀十八年,唐軍討伐焉耆,龜茲與焉耆結盟抵抗唐軍。唐太宗李世民非常惱怒,命昆丘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社爾率兵進擊龜茲。經過激烈交戰,第二年,龜茲國王被俘,西突厥王十分震驚,立即率眾降唐,唐軍當即班師。經過幾度反覆之後,唐王朝終於完全收服龜茲,將唐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都城,下設龜茲、于闐、焉耆、疏勒四鎮,龜茲開始成為唐朝統治西域的中心。因此,龜茲王城又被稱作安西城。在龜茲王協助下唐王朝有效地控制著西域。天寶年間,安祿山叛亂,龜茲國王派精援助唐朝,每逢大戰勢必為唐軍先鋒。在龜茲等國的援助下,唐王朝才終於平定了聲勢浩大的安史之亂,避免了一場亡國危機。在龜茲國全力援助唐王朝時,吐蕃乘龜茲國內空虛大舉入侵,攻佔了龜茲。不久,回鶻擊敗吐蕃,龜茲被納入回鶻民族的統治之下,人種也逐漸被回鶻人同化。宋朝時,龜茲回鶻獨立性增強,其國王還遣使向宋或遼入貢。11世紀末,龜茲人脫離回鶻的控制,歸附黑汗王朝,由一個信仰佛教的民族變成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從此,龜茲不再是一個獨立、半獨立的政權,先後成為黑汗、西遼、蒙古、元朝、察合台後王、準噶爾部等治下的地方行政單位。公元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龜茲重新被納入中原王朝版圖,被定名為庫車。
龜茲國是個文明古國。印度和歐洲的文化沿著絲綢之路越過崑崙山脈和帕米爾高原後,就在龜茲綠洲上四處擴散,和當地的各種文化相融合,而漢文化也在龜茲被吸收、發揚。龜茲是古印度、古希臘—羅馬、古波斯、漢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惟一的交匯之處。
受印度佛教東漸的影響,龜茲國是一個很早就開始信奉佛教的國家。自從佛教產生後,佛教石窟原本是印度南部信徒的風俗。這個風俗漸漸隨佛教東傳,龜茲境內克孜爾千佛洞的開鑿,證明了龜茲綠洲曾是佛教東漸的重要駐所。富庶的龜茲國,臣民百姓樂善好施,虔心供奉,使龜茲稱為了佛教得以進入中原的重要後方。
龜茲國內,一直流行小乘佛教,石窟壁畫內容也是表現小乘教的。小乘佛教認為,成佛要經過個人長期的艱苦努力,累世修行,積集功德。小乘教保持了早期佛教教理,把釋迦牟尼當成惟一佛,著重於追求個人的自我解脫,主張通過個人修行擺脫輪迴之苦。因而,這裡的石窟繪有舉世無雙的佛本生故事,即佛在得道以前的無數世界裡的表現。
龜茲佛教石窟壁畫上所繪製的佛本生故事,從藝術的角度來說,有的已達到很高的境界,感染人的能力非常強。壁畫中有一個《鸚鵡奮身滅火》故事:
古時,有一座大雪山,山上森林茂密,鬱鬱蔥蔥。各種飛禽走獸在林中繁衍生息。一天,森林忽然發生火災,野獸驚恐地四散奔逃,卻無處藏身。森林中有一隻鸚鵡,名叫歡喜首。它原本可以安全地飛離著火的森林,卻因為對面臨大火威脅的野獸十分同情,決定撲滅這場大火。歡喜首飛到有水源的地方,將翅膀伸進水裡,然後飛回去,把水滴灑進森林火中,日夜不停,堅持不懈。天上的帝釋宮被這種行為感動了,發生了震顫。居住在帝釋宮裡的天帝釋提桓受到驚動,奇怪地問:「我的宮殿為什麼會震動?」眾神都不知道原因。釋提桓開天眼向凡間望去,只見一隻鸚鵡,懷著大慈大悲的心腸想隻身滅火,但森林烈焰熊熊,靠一隻鳥的翅膀沾的水滴,即使竭盡全力,也不能稍減火勢。
釋提桓來到鸚鵡面前,問它:「這片森林這麼大,方圓數千里,你的翅膀所能取得的水,不過是微微幾滴,怎能滅掉這樣大的火呢?」
鸚鵡回答:「森林雖然寬廣,但我的心胸更寬廣。只要我堅持不懈,一定能夠把火滅掉。即使我滅不掉,還有來世來生,非滅掉大火不可。」
釋提桓被鸚鵡的行為感動,降下大雨,把火澆滅了。
雖然沒有文字的說明,但龜茲石窟壁畫用高明、生動的繪畫技巧使人看畫如同看書。畫中表達的主體,也確實讓人的心靈受到啟迪、震撼。
龜茲的佛教是如此獨具魅力,而龜茲的音樂、舞蹈也不遑多讓。
漢魏以來,西域的龜茲樂就成為中原宮廷樂曲的重要組成部分。呂光伐龜茲後,就帶走了許多樂舞藝人和多種樂器。在割據涼州建立後涼國後,呂光把龜茲帶來的樂舞伎和琵琶、篳篥、箜篌、羯鼓等樂器,彙集中原藝人組成一支龐大的樂舞隊。在他的親自主持下,龜茲和中原的藝術家們把大量的龜茲樂曲改編後,又和西涼地區的樂舞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西涼樂,又名秦漢樂。此後歷朝歷代,秋瓷的音樂、舞蹈都在宮廷中時時出現,連唐代著名的《霓裳羽衣曲》中也有龜茲音樂的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僧人玄奘也曾親自領略龜茲的音樂與舞蹈。玄奘印度取經歸來後,途經龜茲,正好碰上了龜茲國盛大的節日——行像節。那是玄奘已經是赫赫有名的高僧了,龜茲國王邀請玄奘登上了城門上臨時搭的木棚,和王后宮女一起觀賞節日慶祝典禮。玄奘描述說,一座高達三丈的巨大佛像立於四輪車上,由幾個僧人緩緩推著,從城外向城門駛來。玄奘合掌迎候,國王卸下王冠,赤腳捧著一炷香走下城門,跪在佛像前,王后及宮女從城樓上撒下五彩繽紛的花瓣。這時,城樓上各種樂器一齊響起來。男女老幼赤腳露膀,手拉手用水盡情互相潑灑,邊澆邊跳著舞,並用繩索鉤套來往的行人,把水往他們身上澆去。連玄奘也被這國王邀請,脫去袈裟鞋襪,同大家一起且舞且潑。以後,龜茲國的「乞寒舞」傳到中原,再由中原傳到緬甸、雲南一帶,成為「潑水節」。
所以說,龜茲國不僅在政治上世代與中原友好相處,而且,在文化藝術上也與中原有諸多交流。這在中國歷史上消失了的古國中是不多見的。
推薦閱讀:
※晚期肝癌使用opdivo聯合樂伐替尼,腫瘤居然消失了!
※最短邊境線:僅9米長還時不時消失,擅闖會被胖揍或擊斃
※家在太原 | 精營東邊街那個消失的小院
※整整「消失」一年半,很多人都快忘了,這位影后級TVB花旦!
※傳國玉璽失蹤之謎:傳承1500年後最終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