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魏忠賢不死,明朝就不會滅亡,只因他能鎮住這幫人
魏忠賢,明末有名的大太監,大奸臣。他少時家境不太好,整天和消混混們混跡於街頭。一個人有沒有出息早先就能看出來。魏忠賢是自宮的,話說對自己都這麼狠的人,那要混不出太監樣了還真對不起他這一刀。
進宮後他巴結上了客氏,這個客氏是朱由校的乳母。在朱由校還是皇子時,這個客氏對他真的是沒話說,所以朱由校繼位後非常信任客氏,按說皇帝繼位後就沒有乳母什麼事了,但是朱由校封她為奉聖夫人,每天出入朱由校的寢宮,據記載二人可能有關係。
魏忠賢搭上了客氏這條線當然是扶搖直上。至於客氏為什麼看好魏忠賢,有傳言說他是自宮的,由於手藝不好,或者是故意的,所以宮的不幹凈,由此憑這點跟客氏搭上關係還是有可能的。
在客氏的幫助下,魏忠賢極受寵信,出人司禮秉筆太監,這個位置是可以為皇上代批奏摺的,權力非常大,算是太監這門行業的最高水準。朱由校是很貪玩的皇帝,基本不管國事,因此魏忠賢一時權傾朝野,自封「九千九百歲」,而當時有種說法叫「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崇禎皇帝朱由檢繼位後,打擊閹黨,魏忠賢也被給辦了。史書上記載魏忠賢無惡不作,崇禎皇帝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著手滅掉魏忠賢,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為什麼還有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的說法呢?
明朝末年,各地農民紛紛造反,比如李自成、張獻忠等,說明朝亡於流寇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回頭來看一下,朱由校在位時,也就是魏忠賢當權的時候,有記載的民變只有一次,而到了崇禎時期,各地民變四起,那些闖王什麼的都是這個時候起來的。
朱由校喜愛木工,完全不管事的,而魏忠賢是大貪特貪,但是他在貪之餘還是辦事的,難道說崇禎皇帝就不辦事嗎?當然辦,崇禎還是一個非常敬業的皇帝,但是沒有用對地方,方法不對。
魏忠賢當權後,實行了一個好政策,那就是收工商稅,為什麼要收?因為國庫沒錢啊,沒錢自己就沒法貪了。雖然自己貪一點,但是國庫還是逐漸的充實起來,當時邊界正鬧騰,沒有軍餉軍隊哪有心情打仗呢?
崇禎當政後弄死了魏忠賢,皇帝也不是超人,他還是需要手下辦事的,這時另一幫人上來了,那就是東林黨。東林黨都是些什麼人呢?大部分是江南的士大夫,而當時的江南是工商業最發達的地區,這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讓崇禎停止收工商稅,還有礦稅。
朱由校時期,江南當時光茶稅每年就有20萬兩的收入,而到了崇禎時期,能收上來一半就不錯了。既然國庫少了這麼大的一項收入來源,國家打仗要用錢怎麼辦?只能算在老實的農民頭上了。農民守著一畝三分地一年能掙多少錢?放著那麼富有的資本家和礦老闆們,欺負老實的農民這算啥。
當然崇禎還是個節約的皇帝,他也知道農民不好過,因此決定開源節流、精兵簡政,在東林黨的串活下取消了全國各地的驛館,這的確為朝廷節約了不少錢,但是也讓很多人失了業,以前的驛館工作人員一下子成了無業游民,其中有一個叫李自成的。
有人說崇禎那是遇到了小冰河期,屬於天災,就算屬於天災,老百姓們的糧食已經減產了,可朝廷為什麼還要加重百姓的稅收呢?因此百姓們在無活路的情況下,紛紛造反,在這種情況下,東林黨們為了自己的利益還不肯妥協,如果他們能稍微的放棄一點自己的利益,給農民們一點活路,也許各地就沒有那麼多的流寇了,崇禎也就可以分出精力專心的對付後金。
歷史中東林黨的人個個非常清廉,極富正義感,但是當滿清入關後,在抄那些東林黨的家時,哪個不是家財萬貫,當然個別清廉的還是有的。
魏忠賢在的時候,將東林黨壓的死死的,徵收工商稅變相的緩解了農民的壓力,但是他動了東林黨的利益,所以朱由校一死,他們就迫不及待的配合崇禎滅了魏忠賢,而東林黨又變相的增加了農民的負擔,明朝亡於流寇,不如說亡於東林黨更確切些。反觀最後李自成攻入北京時,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在崇禎身邊的,陪伴他的只有一個太監。
推薦閱讀:
※歷史發明家P社(十七)明清之際(中)統一戰線
※中國明朝時期戰爭年表(1367年十月-1643年九月)
※大清如果不入關,今天的大清國會成為亞洲五小龍之一嗎?
※此人部下是明朝第二精銳,曾擒殺闖王,打得李自成剩十八人
※中國熱兵器發展真的是從清朝開始才落後於世界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