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社 中國臨近「人口紅利」尾端
香港中通社日前綜合媒體報道文章,題為《中國臨近「人口紅利」尾端 官媒建議及早應對》,作者為施人。文章摘編如下:
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20日在頭版載文指出,「十二五」期間是中國發揮人口紅利優勢的最後5年,是低成本勞動力競爭優勢尚存的最後階段。文章建議官方及早應對,為調整經濟結構提供時間和空間上的機遇。
文章援引國家計生委課題組研究報告稱,2015年中國勞動力供給將達到最高數量,從2016年開始勞動力總量將出現遞減,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下的低廉勞動力時代將正式轉入下行區間。
文章說,目前中國進口石油的依存度已超過50%,耕地18億畝紅線時時處在被突破的危險中,「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將處在人口紅利峰值期與資源環境紅利衰退期雙重迭加的發展階段,這種形勢使得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迫在眉睫。
至於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人口紅利」拐點,文章建議引導數量龐大的農民工從流動人口轉變為穩定的城鎮市民。「農民工市民化能使大量流動人口成為穩定的城鎮人口,人口聚集產生的城鎮化效應,能夠有效帶動建築業、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其它第三產業的發展。」
而人口紅利的結束一般還伴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第一財經日報》援引社科院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2011年以後的20年里,中國人口老齡化將呈現加速發展態勢,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佔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人們開始擔心,隨著人口紅利的結束,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不但無法為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動力」,還會加重社會的負擔。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日前撰文指出,拐點到來並不意味著勞動力供給的絕對不足,而是指只有提高工資才能保持勞動力供給得到滿足。
蔡昉表示,承認中國正在發生人口結構變化,意義在於可以及早預見其趨勢:一是工資上漲屬必然且將逐漸加快;二是勞動關係要發生劇烈變化;三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迫在眉睫。
蔡昉目前兼任全國人大常委、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他強調,中國面臨著「第二次人口紅利」機遇,即創造新的制度環境,抵消第一次人口紅利消失產生的不利效果,從而挖掘出經濟增長的長期可持續源泉。
這位專家認為:「我們應該樹立這樣的理念:第一次人口紅利終究會枯竭,而第二次人口紅利的潛力則是無限的。」
www.stnn.cc來源:香港中通社編輯:黃天賜
推薦閱讀:
※中國在放開二胎後重男輕女的情況會嚴重嗎?因為房價等問題以後會不會出現重女輕男的情況?
※地理答啦:一個城市的人口多少、規模大小,主要取決於哪些因素?
※從人口增長看美國的崛起過程
※當年計劃生育為什麼非要強制只准生一個?
※傅勇:人口紅利消失不一定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