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基礎教案: 第十四課 專題攝影

教學目的與要求:

要求學生了解人像攝影用的器材,分析人像攝影的特點;熟悉和掌握人像攝影技巧。

重點:

人像攝影技巧

難點:

人像攝影器材的選擇

教具:

照相機、多媒體教室

教學程序:

人像攝影就是以人為被攝對象,並以拍攝人的相貌和神態以及形態為主的一種攝影門類。

所謂人像攝影,是指通過攝影的形式,在照片上用鮮明突出的形象描繪和表現被攝者相貌和神態的作品,它是被攝者自己的影像寫真。很早以前,人們就以各種需要、各種方法描繪自己的形象。最早,人像畫面出現在繪畫中,尤其到19世紀早期,當時的油畫肖像已經非常時髦,創作上也日臻成熟,產生了不少優秀的肖像繪畫作品。不久,當攝影術發明之後,人像開始進入攝影領域。當然,由於受到當時技術條件的局限,人像的拍攝還僅僅處在初始階段。隨著攝影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人們藝術觀念的發展,人像攝影在今天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如今,電子閃光裝置、高速自動聚焦鏡頭、新型感光材料的誕生,使一個攝影師在一天內就能為許多被攝者完成一些逼真而自然的人像傑作,大大豐富了攝影師的創作可能性。

一幅優秀的人像攝影作品,是許多成功因素的總和:神情、姿態、構圖、照明、曝光、製作均要達到較高的境界,它們是一個總體的各組成部分。

人像攝影與一般的人物攝影不同:人像攝影以刻畫與表現被攝者的具體相貌和神態為自身的首要創作任務,雖然有些人像攝影作品也包含一定的情節,但它仍以表現被援者的相貌為主,而且,相當一部分人像攝影作品只交待被攝者的形象,並沒有具體的情節。而人物攝影是以表現有被攝者參與的事件與活動為主,它以表現具體的情節為主要任務,而不在於以鮮明的形象去表現被攝者的相貌和神態。這二者之間的重要區別,在於是否具體描繪人物的相貌。不管是單人的或是多人的,不管是在現場中抓拍的還是在照相室里擺拍的,不管是否帶有情節,只要是以表現被攝者具體的外貌和精神狀態為主的照片,都屬於人像攝影的範疇。那些主要表現人物的活動與情節,反映的是一定的生活主題,被攝者的相貌並不很突出的攝影作品,不管它是近景也好,全身也好,只能屬於人物攝影的範疇。當然,從廣義上來說,人像攝影拍的是人,它也屬於人物攝影。

人像攝影以刻畫和描繪被攝者的外貌與神態為自己的表現任務,應人物相貌鮮明。它分作照相室人像、室內特定環境人像和戶外人像三大類。人像攝影的要求是「形神兼備」。

上圖是一幅在照相室內拍攝的人像,它只表現人物的相貌和神態,並沒有更多的生活情節,自然是一幅人像攝影作品。下圖則不然,被攝者的相貌在這幅畫面中並不鮮明,它主要表現的是人物的活動,應該看作是一幅人物攝影作品。

一、人像攝影所適用的器材

1、照相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擇一款適合人像攝影的相機對於攝影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基本上,所有的照相機,無論是旁側取景的「傻瓜」照相機還是體積大而且笨重的散頁相機,都可以用來進行人像攝影。但如果想取好的效果,最好選用可以更換鏡頭及配件的照相機。因為可選用的鏡頭與配件越多,在拍攝不同題材的時候可以調節和控制的餘地就越大。而單從膠片的成像質量來說,底片越大,照片的影像質量也就越好。

在實際拍攝中,底片比較大的照相機一般體積和重量都比較大,不宜攜帶且價格比較昂貴,所以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畫面效果較好,而且同時可以更換不同鏡頭與配件,價格適中且攜帶方便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135單眼相機輕便、機動性大、鏡頭可用範圍廣。一般來說,我們業餘拍攝很少需要放大相片,頂多5×7就夠了,所以135相機是最好選擇。若嚮往120的領域,倒是可以選擇最近蠻熱門的自動對焦645片幅相機,最近婚紗業者越來越多人改使用此類相機,不過它的價格高昂,沖洗照片費用也高於135底片。若是您是初學者,手上的入門相機就足以應付一般拍攝人像的所需了。所以,有錢沒錢背起相機拍人像去吧!

2、鏡頭

照相機的各種鏡頭,雖都能用於人像攝影,但同樣的景物使用焦距不同的鏡頭拍攝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嚴格說來,人像攝影的鏡頭應有以下一些選擇性:

1)成像:人像攝影的鏡頭成像質量既要成像清晰又要有一定的柔和效果。因為人像攝影一般以表現臉部為主,鏡頭成像質量就應能達到層次豐富、質感真實、細節畢露、膚質滋潤的要求。

有一些特殊的鏡頭在拍攝頭像的時候也常常會用到。如柔焦鏡頭,這種鏡頭能刻意地提高像差,降低影像的部分清晰度,從而對影像有部分柔化作用。這樣既可以掩蓋一些人物面部的瑕疵和疤痕,又能使整個畫面部分體現出一種柔美的感覺。柔焦鏡頭對影像的柔化程度可以進行調整,當調整到「0」時,鏡頭沒有任何的柔化作用,而調整到「3」的時候,柔化的程度更明顯,這對於在拍攝人像時對最終影像的效果的控制是很有幫助的。

還有一種鏡頭是專門為拍攝人像而設計的,稱為人像鏡頭。這種鏡頭的成像質量非常高,可以很好地表現出被攝者的細部層次和質感,而且所拍攝出畫面效果非常明亮清晰。

2)焦距:一般照相機上都裝有標準鏡頭,這種鏡頭,只宜拍攝全身或大半身人物照片。若用於拍攝半身人物或頭像特寫由於距離太近,往往引起人物影像透視變形,而且有的鏡頭如果在近於規定的最近攝影距離拍攝,就不能聚成清晰的焦點。所以,拍攝頭像或特寫人物,就要使用中焦或長焦鏡頭,其焦距一般需要越過標準鏡頭1—2倍,以135照相機為例,鏡頭的焦距需在105豪米以上,這樣,照相機與人物距離,可保持1.5米以上,既能使焦點清晰,又可避免產生鼻大耳小等變形現象,被攝體看上去比原景物要大,而且背景會大大地虛化。在室內拍攝小合影照片,如果遇到缺少退步的情況,就需要使用短焦距鏡頭(即廣角鏡頭),但容易出現近大遠小和兩邊人物稍有變形的缺陷。尤其在拍攝人的正面的時候,這種變形尤為明顯,會嚴重影響畫面質量。

3)口徑:拍攝半身人物和頭像特寫,鏡頭的有效口徑以大為宜,以便使主體清晰,背景略呈模糊,增強遠近空間透視感,從而突出主體。另外,鏡頭的有效口徑大,在光線略暗而又沒有閃光燈的情況下,拍攝動態人物,仍可使用較快的快門速度。

3、閃光燈

閃光燈可以在較暗的拍攝條件下提供明亮的光源,因其光源明亮,體積小攜帶方便且易於操作,現在已成為人像攝影中不可缺少的附件。

戶外晴朗的天氣下閃光燈可以獲取大面積的補光以及眼神光點,如此一來可以就可以不用麻煩使用反光板或投射燈,卻只有臉部補得到光。所以建議拍攝人像時,不妨使用閃光燈,可加上柔光罩等小道具柔化光線,將光圈開大,速度定為1/125秒,若天氣陰陰的可調至1/60秒。就會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4、膠片

通常感光度越低的底片,粒子越細,色彩越飽和。反之感光度越高的底片,粒子越粗,色彩較平淡。拍攝人像時可以常使用100度的底片,表現膚色最自然,當然還有一原因是它便宜。黑白底片方便轉換照片的顏色,高感度底片適用於增感、粗粒子等特效。若天氣陰暗須拍攝且鏡頭光圈不夠大,高感度底片也可以彌補光圈的不足。

在攝影中有一些膠片是被專門用於拍攝人像攝影,主要因為其拍攝出來的人像反差適中,顆粒細膩而且人像細部層次的還原好。這種膠片被稱為人像膠片,目前,很多廠商都開發出了這種適合拍攝人像的膠片。

5、三腳架

在人像攝影時我們有時還需要一穩固的三腳架,以防快門速度過慢時,因手晃動造成的畫面模糊。名牌的三腳架,定價高達兩至三萬元,在此建議初學者選擇一隻輕量、穩固又便宜的三腳架使用。

7、其它配件

快門線、反光板、濾鏡或其它的小物品。

二、人像攝影技巧

1、外形的塑造

(1)布光法

在攝影中,布光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它不僅體現著攝影師的個性和風格,而且關係到一幅作品的成敗。

運用布光照明來修飾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做法是:利用有目的性的來突出被攝對象的外形和特徵,同時利用陰影來遮蓋臉部的某些缺陷。比如,在拍攝時用前測光,會在被攝體的臉部的背光側形成陰影,這時通過調節光源的照射角度,讓陰影部分向亮處移動,使陰影的面積增大,而亮部縮小,一旦陰影的面積要大於亮部的時候,被攝對象看起來就會顯得比較瘦。而反過來,讓亮部向陰影部移動,當亮部的面積大於暗部的面積時,就會使被攝對象給人以比較胖的感覺。

布光法不光只是用來遮蓋缺陷,也常常可以作為修飾,比如在被攝對象的光線已經確定好以後,再適當地加上一盞逆光或者側逆光燈來打亮被攝對象的輪廓或者直接用來增強頭髮的質感,也可以達到進一步美化被攝對象的效果。

①光線特性

攝影上,光線特性的研究一般從光度、光質、光位、光型、光比和光色等六個方面著手。

a 光度

光度是光的最基本因素,它是光源發光強度和光線在物體表面所呈現亮度的總稱。光度與曝光直接相關,光度大,所需的曝光量小;光度小,所需的曝光量大。此外,光度的大小也間接地影響景深的大小和運動物體的清晰或模糊。大光度容易產生大景深和清晰影像的效果;小光度則容易產生小景深和模糊的運動影像效果。

b 光位

光位指光源的照射方向以及光源相對於被攝體的位置。攝影中,光位決定著被攝體明暗所處的位置,同時也影響著被攝體的質感和形態。光位可以千變萬化,但在被攝體與照相機位置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光位可分為順光、側光、逆光、頂光、腳光和散射光等六種。

c 光質

光質指光的硬、軟特性。所謂硬,指光線產生的陰影明晰而濃重,輪廓鮮明、反差高;所謂軟,指光線產生的陰影柔和不明快,輪廓漸變、反差低。硬光帶有明顯的方向性,它能使被攝物產生鮮明的明暗對比,有助於質感的表現。硬光往往給人剛毅、富有生氣的感覺;軟光則沒有明顯的方向性,它適於反映物體的形態和色彩,但不善於表現物體的質感,軟光往往給人輕柔細膩之感。

d 光型

對被攝體而言,拍攝時所受到的照射光線往往不止一種,各種光線有著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光型就是指各種光線在拍攝時對被攝體起的作用。光型通常分為主光、輔光、輪廓光、裝飾光和背景光等五種。

主光主光是被攝體的主要照明光線,它對物體的形態、輪廓和質感的表現起主導作用。拍攝時,一旦確定了主光,則畫面的基礎照明及基調就得以確定。需要注意的是,對一個被攝體來說,主光只能有一個,若同時將幾個光源作主光,被攝體要麼受光均等,分不出什麼是主光,畫面顯得平淡;要麼幾個主光同時在被攝體上產生陰影,畫面顯得雜亂無章。

輔光輔光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主光所產生陰影部位的亮度,使陰暗部位也呈現出一定的質感和層次,同時減小影像反差。在輔光的運用上,有一點應明確,輔光的強度應小於主光的強度,否則,就會造成喧賓奪主的效果,並且容易在被攝體上出現明顯的輔光投影,即「夾光」現象。

輪廓光輪廓光是用來勾劃被攝體輪廓的光線。輪廓光賦予被攝體立體感和空間感。逆光和側逆光常用作輪廓光,輪廓光的強度往往高於主光的強度。深暗的背景有助於輪廓光的突出。

裝飾光裝飾光主要用來對被攝體局部進行裝飾或顯示被攝體細部的層次。裝飾光多為窄光,人像攝影中的眼神光、發光以及商品攝影中首飾品的耀斑等都是典型的裝飾光。

背景光背景光是照射背景的光線,它的主要作用是襯托被攝體、渲染環境和氣氛。自然光和人造光都可用作背景光,背景光的用光一般寬而軟,並且均勻,在背景光的運用上,特別要注意不要破壞整個畫面的影調協調和主體造型。

e 光比

光比是指被攝體上亮部與暗部受光強弱的差別。光比大,被攝體上亮部與暗部之間的反差就大;反之,亮部與暗部之間的反差就小。

通常,主光和輔光的強弱及與被攝體的距離決定了光比的大小。所以,拍攝時調節光比的方式有以下兩種:①調節主光與輔光的強度。加強主光強度或減弱輔光強度會使光比變大;反之,光比變小。②調節主燈、輔燈至被攝體的距離。縮小主燈與被攝體的距離或加大輔燈與被攝體的距離都會使光比變大;反之,光比變小。

f 光色

光色指光的「顏色」,通常也稱為色溫。對黑白攝影來說,光色並不十分重要。但在彩色攝影中,光色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拍攝時必須選擇色溫同膠片平衡色溫相一致的照明光源,不然,拍攝出來的影像會出現偏色。

②常用影室燈具  

布光法比較適用於室內人像攝影,可以自由地增加或者變更燈光的光位和效果,在塑造人物上的造型上可以說是比較簡便的。

人像攝影對影像的再現效果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因此,許多被攝對象都被置於影室內精雕細鏤地進行布光和拍攝。用於影室內照明的光源有鎢絲燈和電子閃光燈兩種。由於電子閃光燈具有發光強度大,色溫穩定,發熱少和電耗小等優點,因此,目前人像攝影影室照明多採用電子閃光燈,其中,比較常用的有傘燈、柔光燈、霧燈、泛光燈和聚光燈等幾種。

1.傘燈

將不同質地、規格的反光傘裝在泛光燈上就成為傘燈。傘燈的特點是發光面積大,光性柔和,反差弱。

2.柔光燈

在各種閃光燈燈頭上加上柔光罩,就成為柔光燈。柔光燈所發出的光是由閃光燈發出的直射光與反光罩的反射光混合後,再經柔光罩透射擴散而成的。柔光燈的特點是能提供平均而充足的照明,發出的光光性柔和,但方向一般強於傘燈,反差清晰,投影濃於傘燈,富有良好的層次表現。

3.霧燈

霧燈是一種特殊的燈具。霧燈的燈頭由特殊的閃光燈頭做成,閃光管前有反射玻璃,其輸出的光全部為由反光罩反射後的透射擴散光。霧燈特別適合商品(尤其是高光潔度物體)的拍攝。霧燈的特點是可提供非常平均而大面積的照明,光性柔和,對細部層次、色飽和度表現俱佳。

4.泛光燈

泛光燈是最常用的燈具,它由電子閃光燈裝上反光罩構成。泛光燈所發的光為直射硬光,光的亮度高,方向性強,反差大,產生的投影濃重。此外,光域的中心部位光值高,邊緣部分顯著衰減。

5.聚光燈

聚光燈通常在光源後面裝有鏡面球形反光器,光源投射的光被反光器反射後經前部的聚光鏡聚焦而發射出平行的光束。聚光燈的特點是發射平行或接近平行的光束,光衰很小,亮度高,方向性很強,光性特硬,反差甚高。

③影室布光的一般步驟與規律

影室燈光不像自然光,攝影師完全可以根據主觀構思和表現需要,運用嫻熟的布光技巧,去營造出奇妙的光影效果。但由於影室布光具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它從一方面來說,可使攝影師將布光的效果發揮到極至,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卻增加了布光的難度。為了提高布光的效果和速度,布光時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驟與規律。

1.確定主光

主光是主導光源,它決定著畫面的主調。在布光中,只有確定了主光,才有意義去添加輔助光、背景光和輪廓光等。在確定主光的過程中,要根據被攝體的造型特徵、質感表現、明暗分配和主體與背景的分離等情況來系統考慮主光光源的光性、強度、涵蓋面以及到被攝體的距離。

對於大多數的拍攝題材,一般都選擇光性較柔的燈,像反光傘、柔光燈和霧燈等作為主光。直射的泛光燈和聚光燈較少作為主光,除非畫面需要由它們帶來強烈反差的效果。

主光通常要高於被攝體,因為,使人感到最舒適自然的照明通常是模擬自然光的光效。主光過低,會使被攝體形成反常態的底光照明,而主光過高又會形成頂光,使被攝體的側面與頂面反差偏大。

2.加置輔助光

主光的照射會使被攝體產生陰影,除非攝影畫面需要強烈的反差,一般地,為了改善陰影面的層次與影調,在布光時均要加置輔光。

輔光一般多用柔光,它的光位通常在主光的相反一側。加置輔光時要注意控制好光比,恰當的光比通常在1:3-1:6之間,對淺淡的被攝體光比應小些,而對深重的物體光比則要大些。在加置輔光時還應注意避免輔光過於強烈,輔光過強容易造成夾光,併產生多餘而彆扭的陰影。為了控制多餘的陰影,布光時除了使輔助光強度弱於主光外,有時還經常採取適當降低光位或將輔助光盡量靠近機位的方法使投影投向被攝體後方。

根據畫面效果的需要,輔助光可以一個,也可以多個。在使用各種燈具作輔助光的同時,別忘了盡量多使用反光板,它往往能產生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3.設置背景光

背景的主要作用是烘托主體或渲染氣氛,因此,在對背景光的處理時,既要講究對比,又要注意和諧

拍攝細小物體時,往往因主體與背景距離很近,一般難以對背景單獨布光,此時主光兼作背景光。在主體與背景光比的具體控制中,可通過選擇合適的燈距、方位和照明範圍來控制,或用各種半透明的漫射體或不透明的遮光物在主光與背景軸線上適當部位進行遮擋,以得到適當的亮度。

當被攝體較大,且被攝體與背景有足夠的距離時,可對背景單獨布光。背景光一般不會干擾主體的布光,並且容易控制背景光的覆蓋面、亮度和勻度。在具體的布光過程中,特別要注意主體與背景明度相近的局部是否會出現「並」的現象,或者要求亮度均勻的大面積背景是否其中央與四周的照度確實均勻一致,對這兩種情況,千萬不要過於相信自己的目測,最好能用測光表作認真的檢測,因為人眼對亮度的微小變化往往不敏感,而膠片卻會忠實地給予記錄。另外,對經常拍攝的高調或低調照片的背景光布光時應明白,它們的背景光並不像我們想像的越亮越好或越暗越好。背景亮度過強,所產生的的漫射光不僅很容易使鏡頭產生眩光,而且會影響被攝體的光效。拍攝低調照片時將背景控制得過黑也沒有必要。一般地,拍攝高調照片時將背景亮度控制在比被攝體最亮處高一個EV值較適宜,而拍攝低調照片時將背景亮度控制在比被攝體最暗處低一個EV值即可。

4.加置輪廓光

輪廓光的主要作用是給被攝體產生鮮明光亮的輪廓,從而使被攝體從背景分離出來。輪廓光通常從背景後上方或側上方逆光投射,光位一般為一個,但有時根據需要可用二個或多個。輪廓光通常採用聚光燈,它的光性強而硬,常會在畫面上產生濃重的投影。因此,在輪廓光布光時一定要減弱或消除這些雜亂的投影。對這些投影的消除或減弱,除了調節燈位外,有時巧妙地藉助反光器作輪廓光投射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輪廓光布光時還應注意輪廓光與主光的光比,通常輪廓光是亮於主光的。此外,布光時,應根據拍攝主體的需要選擇硬光還是柔光作輪廓光。柔光的獲得通常有二種方法,一種是將傘燈、柔光燈等盡量靠近被攝體,這樣才能使輪廓光的亮度高於主光,但這樣做往往較費勁;另一種方法較簡便,只用將擴散片用於聚光燈便可使光柔化。有一點應當明確,輪廓光並不是每幅畫面必需的光線,只有當畫面需要時才添加,不然,就會有畫蛇添足之感。

5.加置裝飾光

裝飾光主要是對被攝體的某些局部或細節進行裝飾,它是局部、小範圍的用光。裝飾光與輔助光的不同之處是它不以提高暗部亮度為目的,而是彌補主光、輔助光、背景光和輪廓光等在塑造形象上的不足。眼神光、發光以及被攝體明部的重點投射光、邊緣的局部加光等都是典型的裝飾光。裝飾光的布光一般不宜過強過硬,過強過硬容易產生光斑而破壞布光的整體完美性。

6.審視

在以上布光過程中,由於光是一種種添加的,後一種光很可能會對以前的光效產生影響,因此,在布光完畢後,還需仔細審視整體光效,如布光有無明顯欠缺或不合理的地方,投影的濃淡是否合乎要求,投影的位置是否合適,各光源的照明是否出現干擾,各光源有否進入取景畫面而造成光暈等,對這些細節的審視,可以避免因一時疏忽而造成前功盡棄。

④影室布光技巧

為了取得理想的光影效果,影室布光時除了要遵循上面所提的布光步驟和規律外,還要特別注意掌握以下這些技巧和要領。

1、控制好光源面積和擴散程度

光源面積的大小直接關係到光源的發光性質,而光源的發光性質又影響到被攝體的明暗反差。因此,控制好光源面積和光源的擴散程度就可較好地控制被攝體的明暗反差效果。需要低反差時,光源面積大,並且擴散程度也大,使光的覆蓋面超過被攝體;需要高反差時,光源面積要小,並且擴散程度也小,光具有方向性。

2、保證足夠的照明亮度

足夠的照明亮度可使我們自如地通過光圈來控制所需的景深。雖然在照明亮度不夠時可採用延長曝光時間或進行多次曝光的方法來解決,但這兩種方法都會給拍攝帶來不方便。延長曝光時間容易引起曝光互易律失效,從而導致膠片的顆粒變粗,反差降低,色彩出現偏差;而採用多次曝光則要求被攝體和照相機的位置在曝光期間紋絲不動,並且曝光量的計算也較為複雜,拍攝的難度大為增大。

3、選擇合適的燈距

首先,燈距的大小直接影響到被攝體的受光強度,被攝體的受光強度是按燈距的平方倒數變化的,光強隨燈距的變化非常大。此外,燈距的大小還會影響被攝體的明暗反差效果。當燈距很小,並且光源面積小於被攝體時,光源可看作點光源,被攝體的反差較大;反之,當燈距很大時,光源可看作面光源,被攝體的反差較小。

4、盡量少用燈具

布光中,並不是燈具用得越多越好,使用燈具數量過多,不僅使布光顯得複雜,而且會帶來雜亂無章的投影,而這些投影的消除往往又比較困難,因此,在布光中,要盡量少用燈具,必要時,可選用反光器進行補光。

5、多用反光器

在布光中提倡多使用反光器,除了它不大會產生令人厭惡的投影外,還在於各式各樣的反光器能提供不同光性的反射光,易於控制效果。反光器不僅可作主光照明,也可對被攝體的暗部作輔光照明,甚至可根據布光的需要和被攝體的形狀進行切割,對被攝體的某些局部進行補光,極好地控制著光域。在廣告攝影中,經常會出現使用反光器的數量多於使用燈具數量的現象,而對一個廣告攝影師來說,能否靈活而有效地使用反光器則是其布光是否成熟的標誌。

6、恰當的光比控制

布光中的光比控制牽涉到被攝體自身的反差以及畫面中主體、陪體和背景三者之間的明暗對比,同時也決定著整個畫面的影調和被攝體的質感及細節表現。布光中的光比控制一般以真實表現被攝體本身固有的表面亮度、質感和色彩為原則,如對白色的主體要表現出它的素雅和潔凈,主體宜處理成高調;對黑色的主體要表現出它的深沉和凝重,主體宜處理成低調。當然,在不違背廣告創意的前提下,攝影師也可根據自己的個性和習慣,創造性地控制光比,以求得布光上的新意。

(2)選擇拍攝角度

選擇拍攝角度來修飾被攝對象的基本做法是:充分利用透視現象,一般都是利用眼睛的盲區和透視習慣,把想要美化的部分突出出來,而把想掩蓋的缺陷轉移到視線看不到的地方。比如,使用焦距較長的鏡頭來拍攝3/4側面的被攝對象,既可以把較寬的臉部塑造得消瘦些,同時還可以將不足的一部分放置在視線無法看到的那1/4側面上。不僅如此,選擇不同的拍攝角度也可以將被攝對象的優點塑造的更明顯,比如在拍攝女性的時候,選擇前側面或者側面可以很好地突出女性優美的身體曲線,效果要比正面拍攝好許多。

相對布光法,選擇拍攝角度的應用範圍更廣。當然,它應用的靈活性大,掌握起來就更難。所以,對於拍攝角度的選擇和確定,應該下一番工夫去學習。

拍攝角度的選擇包括拍攝方向和拍攝高度的選擇。拍攝角度的選擇在人物攝影中十分重要。拍攝角度的稍微變化就會對被攝者的形象和姿態產生明顯的影響。

拍攝方向的選擇是指以被攝者為中心,照相機在水平位置上的前、後、左、右位置的變化。有時候也可以請被攝者改變方向,以獲得不同方向的拍攝效果。在人像攝影中對拍攝方向的選擇主要有以下幾種:

正面照

採用正面的方向拍攝人物,能很好地表現被攝者正面特徵,人物面部的各部分都處在相等的對稱位置,給人以安靜、莊嚴、肅穆之感。

前側面照

這個拍攝方向是人物攝影中最常採用的,因為這個拍攝方向不僅能表現出被攝者的正面結構和側面結構,還能很好地表現出這兩個面相結合的稜線,使被攝者的形象、輪廓和立體效果得到充分的表現。這種方向拍攝的人物在畫面中的各部分不是處在同等地位,所以,畫面中的影相顯得活潑,富有變化,整個畫面具有動勢和較明顯的方向性。

側面照

拍攝時照相機正對著被攝者的側面進行拍攝,以表現出被攝者的側面形象,線條結構。由於這個方向拍攝對被攝者的側面輪廓能得到充分的表現,所以在拍攝剪影人物照片時,也多採用這個拍攝方向。同時側面拍攝具有強烈的動勢和方向性,所以,在拍攝高速向前運動的人物時,也多採用側面方向拍攝。

背面照

在人物攝影中,從被攝者的背後方向拍攝是很少的,只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才採用。背面拍攝能顯示出被攝者的背面特徵和引導觀眾的視線向縱深發展的作用。在選擇背面方向拍攝人物時,一定要注意被攝者的背面要有特點。

在拍攝方向不變的前提下,改變拍攝的高度會使所攝的畫面透視關係發生改變。在人物攝影中,由於高度的變化,常常會出現以下幾種拍攝角度。

仰攝

採用低角度仰攝人物,能表現出被攝者的高大形象,同時還具有凈化背景的作用。仰攝人物全身照片,能表現出被攝者修長的腿,對於上小下大臉形的人不宜採用正面角度仰攝,以免過分地暴露其不足。

平攝

是指以被攝者直立時眼鏡平視的高度為準的。平視拍攝角度所拍攝的畫面中各部分景物的透視關係,符合於正常人們視覺觀看的心理,構圖平穩,無特殊的變化。

 俯攝

在人物的近景拍攝時,如果採用高度俯攝容易形成上大下小的變形。在拍攝少女時,採用這種角度拍攝容易形成美麗的「瓜子臉」型效果。對於那些臉形較寬,較胖的女性,可以選擇這個高度進行拍攝;但對於那些較瘦,臉形上大下小的禿頂的人,則不宜採用這個角度拍攝。在拍攝全身照時,一般也不要採用這種角度拍攝。

在這裡還應該指出,在人像攝影中,選擇不同的拍攝角度,會使所拍攝的人物照片產生不同的構圖藝術效果。對於拍攝高度的選擇應根據被攝者的具體情況和自己的創作藝術構思來確定。

(3)化妝法

運用化妝技巧來掩飾被攝對象的缺陷也是人像攝影中很常見的基本手法。比如消除手上及臉上的皺紋,改變臉部及顴骨的反光以幫助改變臉形等。但是在化妝的時候一定要記住要適可而止,否則化妝效果太重反而顯得過於虛假。

化妝法只是造型手法的一種,有兩個忌諱:忌亂和忌多。而且化妝造型的最終目標應該是讓觀眾在最後的照片中看不出來被攝對象是經過化妝造型塑造過的。

2、姿勢的處理及表情的捕捉

(1)姿勢的處理

在人像攝影中,常常會遇到被攝人物擺布姿勢的問題。實際上,人物的姿態和手勢本身就具有表情,有著豐富的表現力。因此,人物姿態和手、腳的處理是刻畫人物性格和形成畫面視覺美的重要組成部分。

身姿的表情主要靠頭部的姿勢和身體的姿勢來表達。臉的朝向,仰俯都情調各異。一般臉朝向右比較合乎人的視覺習慣,朝左能增加神秘色彩。

身體的姿勢一般不取正面直線,因為取正面直線會顯得嚴肅呆板,以曲線表現形體,臉部半側朝向鏡頭等較有表現力。面部和身體的朝嚮應有一定差異,這樣會顯得既自然而又富於變化。

當然,作為世界上最富有表現力的人體是很難套用什麼固定樣式的。特別是現代人像攝影更注重樸實和自然。下面就簡要介紹一下人像攝影中身姿和手勢安排的一般原則。

1、模特要輕鬆,隨意

造物主給人類創造了最和諧、最完美的形體,所以我們往往看到很多身材勻稱的姑娘,無論怎麼動作都是很美的。因為人的關節和線條幾乎就包涵了藝術的韻律。輕鬆、隨意,就能使人體本身具有的美得以充分發揮。相反,故作姿態,手腳無所適從等反而會破壞人的這份先天的美。一般說來,無論何種姿勢,只要被攝人物感到輕鬆、舒適,旁人看上去就比較自然,不太會覺得僵化和呆板。因此,人像攝影中身姿和手勢的安排首先要使被攝者感到自然輕鬆。

2、模特身姿手勢要和情感一致

人的手、腳和身姿與臉部、眼睛一樣,是表達情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該讓手、腳和身姿為刻畫人物性格服務。如果手、腳和身姿由於故作姿態或僵化呆板而與人物表情及性格不一致,則看上去就會不舒服。如果能將手、腳和身姿融入到人物整體的情感表達和性格刻畫中,使它成為形象表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麼,手、腳和身姿的處理就一定成功。

3、作者要經常研究和模仿成功的人像作品

國內外不乏經典和名家的人像攝影作品,這些作品中人物的身姿、手勢可以說既變化萬千,又自然和諧,值得我們模仿和借鑒。應該說,學習人像攝影的身姿和手勢的安排,最初應從模仿名家經典入手,從中找出規律,長期實踐,最後達到能獨立設計和創造出具有個人風格的攝影人像的能力。

專業攝影師也為我們總結出了一些比較常用的姿勢,可以看到包括趴,坐,卧,蹲,立等等多種身姿都被總結在內。其中,抱懷的姿勢就給出了8種選擇。當然,包括頭疼、牙疼、腰疼等姿勢,這裡也都有概括。

在拍攝時,如果覺得被攝對象過於緊張,可以適當地借用場景或者道具是拍攝人像照片的一個妙招,很多攝影師都會藉此發揮。我們常常見到的就有「靠牆」這個經典姿勢。另外,抱一些東西,或者趴在一些東西上,也能是不錯的選擇。

(2)表情的捕捉

拍好人像照片既要掌握攝影技術,還要懂得被攝者的心理,通過捕捉人物姿態與表情充分表現他們的個性。我們鏡頭中的人物,大都不是專業演員,不少人一至鏡頭前,就會緊張得手足無措,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引導,就可以有得到一張呆板造作或千人一面的人像照片。

要使被攝者去掉拘謹的神色,關鍵是要分散他的注意力,使他忘記自己是在拍照,這樣才有真情流露的可能。比如要消除人物不安的情緒,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與其交流,慢慢使其放鬆,與其多加鼓勵,增強他的自信心;如果他的姿態與表情不到位,也不要急於糾正,不斷鼓勵的過程中逐步加以引導,哪怕浪費幾張膠捲也是值得的。在引導的過程中,有時還可以找一些共同的話題一起閑聊,當他精神放鬆、神情專註時,最佳的拍攝時機也就到了,因為專註的眼神是最真實的,沒有虛偽和陌生。

在捕捉人物的神情時,常常牽涉到嘴部的表現力,也就是笑與不笑的問題。如果在拍攝時一味地要求被攝者「笑一笑,再笑一笑」,其結果往往使人物失去了個性。我們不排斥所有的笑,但作為肖像,們應該追求的是常態的美,笑與不笑之間,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奧妙的,只要放鬆自然,真情流露,笑與不笑就都是次要的了。

身體的姿態造型也與神情表現密切相關,首先要求人體姿態儘可能放鬆,接著可以進一步引導。比如當人物坐著,身體微微前傾時,往往會給人親切隨和的感覺,這果可以誘導他露出輕鬆的微笑;反之,當人物微微後仰時,通常給人以高傲的印象,這時不妨讓他明白自己所處的角以,增強他的自信心,高傲的表情就會自然流露。

真情流露在於引導,而最後的居功在於捕捉。記住加拿大著名人像攝影家卡希的這段話:「人物內在的思想、精神和靈魂,有時會在一瞬間通過他的眼睛、雙手和體態表現出來——這就是需要緊緊抓住的、稍縱即逝的最重要的瞬間。

三、人像攝影的注意事項

1、鏡頭

什麼鏡頭拍人像最好? 用中長焦距鏡頭來拍攝肖像效果比較好。如果使用35毫米膠片拍攝的話,這就意味著應使用85至135毫米焦距的鏡頭。因較短的焦距(50毫米以下)拍人像會產生比較嚴重的變形,常常會誇張人物面部的特徵,有時會使鼻子顯得比實際的大,對於表現被攝對象的外貌有副作用。

使用經常被稱為人像鏡頭的85至135毫米的較長鏡頭時,透視則可以把空間壓縮,這樣被攝對象面部特徵就會表現出正確的比例,會更加突出和醒目。而若要使用200毫米以上長焦距鏡頭的話,則會使面孔顯得太平。

2、使用大光圈

在拍攝人像的時候,注意要避免使用 f/11到 f/22的小光圈。用小光圈對於在強光下拍風光是好的,但是對於拍攝人像則會出問題。小光圈能使背景顯得相當清晰,會轉移對被攝者的注意。f/1.8至f/4的大光圈能使背景虛化,使之處於焦點之外,而讓被攝對象在照片中唯一讓人關注的目標。不過,大光圈有可能使景深太淺,如果被攝者的一隻眼睛比另一隻離相機更遠,那麼距離較遠的那隻眼睛也許會處在焦點之外。補救的辦法是在取景時捨棄背景,這樣就可以使用較小一擋的光圈,或者是調整被報者的頭部位置,使其雙眼與相機的距離相等。

你所要展示的是你的被攝者而非背景。在圖1這幅用f/16拍攝的人像上背景相當清晰。人們就會試圖分辨那是什麼或那是哪裡。而在圖2這幅用f/2.8拍攝的更為有力的人像上就根本不存在背景會分散注意力的問題。人們的注意力會集中在攝影師所希望的地方:被攝者身上。然而虛化背景並不總是必須的。你不妨試拍一種環境人像,為此,你需要保持周圍背景清晰,通過環境特點和細節來對被攝者加以介紹。

圖1

圖2

3、試用豎構圖來拍攝

人像攝影新手常犯的錯誤之一是把人像拍成橫畫面。這種橫畫面的構圖對於群像來說是好的、但當你拍攝單人時就要把相機轉到豎畫面的位置。堅畫幅取景比較適合單人肖像,因為這種畫幅與頭部本身或頭與上身的立式長方形造型相對應。

採用橫畫幅時要注意一些問題。例如,左圖的橫幅人像雖然不錯,但是請注意作者採取的從胸部剪裁的方式使畫面顯得生硬而不自然。對人物最自然的剪裁要選擇在身上最窄的部位,如脖子和腰。右圖對被攝者的豎畫面取景採用了這樣的部位剪裁,就取得相對平衡而令人滿意的構圖。

4、靠近點

沒有經驗的人像攝影師拍攝失敗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在拍攝時沒有儘可能地靠近。如果你拍攝的人物在畫面上太小,以至於其面容和表情不能成為照片上一目了然的表現中心,那麼效果就差了。解決的辦法就是再靠近一些拍攝。你可以走上前去靠近被攝者,或者是使用較長焦距的鏡頭拍攝。 近產生美。著名戰地攝影師羅伯特 ·卡帕說,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對人像照片來說這當然是對的。

圖A

上邊的照片是在15英尺距離上拍攝的,既算不上肖像,也算不上是市容照片。在下圖中,由於靠近了被攝者,其效果沒人懷疑它是肖像,而且是一幅成功的肖像。順便說一下,上圖還存在另一個常見的問題,即人物的頭部處在畫面中央。在人像構圖時,要盡量使關部處在畫面的上半部分。

圖B

5、避免刺目的光線

拍人像最忌諱的就是使用從頭頂上直射下來的陽光。它將在眼窩、鼻子周圍和下巴底下造成黑影。為了避免這種破壞性的光線效果,職業人像攝影師喜歡選用開闊的蔭涼場地,如晴天時大樹底下,四周有大量的反射光可以對局部陰影進行補光,在人物臉上形成流暢的沒有陰影的照明。

如果你不得不在正午時分抓拍人像,你可以很容易地自己創造一個開闊的背蔭條件,即讓被攝者把背對著太陽,從技術上說這叫逆光。這對於你的相機測光表會形成一種挑戰,下面介紹的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為了改善圖A用直射陽光拍攝的效果,可用一把半透明的白傘遮擋中午的陽光。另一種辦法就是採用這光照明來解決問題,不過被攝者周圍的強光會干擾你的測光表而造成人物曝光不足。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你應靠近被攝者直接從其面部測取曝光讀數。或者如果你的相機帶點測光勸能,那麼就用它測取被攝者面部的反射光好了。

6、選擇簡單的衣著

令人目不暇接的彩色服裝只會轉移觀眾對被攝者的注意。要採用樸素的設計和沉靜的色彩。如果你打算拍攝有些隨意的肖像,手頭上可以常備一件簡單的汗衫。若為大土拍照,把一塊紅色或藍色的綢緞料子圍搭在她的上身用別外固定,能夠代替露肩的或敞領夜禮服。如果你在拍攝時遇到被攝者身著不台時宜的服裝,則要想方設法改變這一點。可以在構圖上把畫面處理得緊湊些,從而避開那件華而不實的襯衫,或在布光時把那件襯衫部位留在陰影里,並使面部相對更亮一些。

人物的著裝要保持簡單。花哨的著裝會使人們把對被攝者五官的注意力轉移到人物身上(圖A)。在色彩方面,保持簡單的著裝通常是行之有效的。鮮艷的原色能為人像增添生氣(圖B)。但要注意選擇能與被攝者的本色般配的服裝。如果可能的話,讓被攝者自己選擇衣服顏色,這效果會最理想。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什麼顏色會讓他們最好看。如果他或她身著顏色匹配的服裝的話,被攝者的天藍或采色眼睛將會更加明顯。(紅、綠、藍的補色是黃、品紅、青)

小結

人像攝影技巧可分為:外形的塑造、姿勢的處理及表情捕捉。

思考題

1、布光對人像攝影有什麼幫助?

2、在人像攝影時遇到被攝者面對鏡頭過於緊張時,攝影者該如何處理?

3、在拍攝人像的時候,使用大光圈和小光圈會產生什麼的畫面效果?對突出人像主體有什麼幫助?


推薦閱讀:

圖層在PS後期中的應用
兩天售罄!谷歌的這個小東西讓你成為攝影大師
【原創】兄弟姐妹拍攝建議
【櫻桃旅行札記】馬來西亞之旅(三)——風和日麗的清晨前往卡帕萊
攝影基礎理論知識 2 / 5 攝影的成像原理

TAG:攝影 | 專題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