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楊振鐸老師學太極——楊氏太極拳拳理要點拾萃(4)——王白玄 ——中國武術在線 武藝交流

要點十:心令為要訣,鬆柔是靈魂所謂心令為要訣:即「十三勢行功心解」:「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鄭曼青解釋為:「心為令,乃太極拳惟一之要訣。」意思是說,手足決不可自動,非待腰能便利從心之後,手足方得隨腰而動。並要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予以推動矣。故太極拳之動作,真所謂牽動一發則全身俱動。又拳論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即心為主帥,身為驅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舉動輕靈。如手足開時,心意與之俱開;合時,心意與之倶合,內外一起渾然無間。如沒有內氣供給的外形動作叫「妄動」,那只是掄胳膊踢腿,不是打太極拳。故盤架之時,應使每一式動作都切實體現「意在先,身在後」,「打拳心是主」,即以心意為主,以思想命令腰脊,由腰脊來領動四肢,有系統、有主動、有被動的一個整體的如江河之水勢的一個動蕩樣子的行拳要訣。望拳友體驗之,自有得也。鬆柔是靈魂:太極拳,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任何拳術、任何運動都不能比。為什麼呢?因為它有一個至高無上的道理存在,那就是一個「松」字。下面我們看一看前輩及大師們是怎樣論述「松」的功用的。①楊澄甫說:「一個松字最為難能,如果真能松凈,余者末事耳!」又說:「要松,要松,要松凈,要全身鬆開,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並對鄭曼青說,不跟你講這句話,你三輩子學不到的。鄭曼青說:「我就懷疑,難道講一個松字,我就三輩子學不到嗎?現在想起來,不但三輩子,也許六輩子還學不到。」②李雅軒說:「我練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軟,是找虛無的氣勢,是找神明的感應,是找莫測的變化,不停留於筋骨肌肉的初步鍛煉過程中。」「太極拳的要求是要放鬆,並且要松的很松,完全以意識鼓勵著身勢來動,絲毫不用一點力。如這樣的練法,走出勁來,味道才厚,如不是這樣,就做不出太極拳的味來。」並又講述:「以前有人問,楊澄甫老師,未見你用多大勁,何以將人打出去那麼遠,打得那麼脆呢?」楊老師答曰:「我是松著勁打的。」有人問楊少侯先生,你發勁時看著是很鬆軟的,如這樣子鬆軟還能有力嗎?少侯先生答曰:「就是因為松著勁,軟軟的,打出勁去才大的很咧。」③王新午說:「太極者,內功也,其旨在引勁導氣,故其體也主柔,其動也主緩。柔則勁不滯,緩則氣可均。發於內而動於外,臟腑、神經、五官百骸動則皆動,靜則皆靜,神意氣勁相與為用,感而遂通,內外合一者也。故曰:極柔軟,然後極堅硬。」④楊振鐸老師談到:「上肢放鬆,必須通過沉肩垂肘、坐腕舒指,放展它,鬆開它,越松越有勁。」又說:「希望做時弄清楚,含胸拔背,松腰松跨。放鬆,內勁就貫穿,意念就集中。練太極拳的一個基礎就是松,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避免很多錯誤。」以上前輩大師們說的「松」,可見無論是在練拳還是在推手中松的重要性。所以「松」是練太極拳內功的基本要求,是太極拳的靈魂,決不可掉以輕心。那麼,怎麼才能達到松呢?楊振鐸老師講:「松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意念方面的放鬆,一個是肢體上的放鬆。」首先,要心氣放鬆,即以心意相守于丹田,神意內含,以存靜養,然後在思想意識的引導下,日日以松沉之心意去灌輸,久之自能達到真正的放鬆。其次,肢體肌肉放鬆,九大關節(即腳、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節節鬆開貫穿,一直松到足心的湧泉穴。做到陳微明前輩所講的:「推其手,腕鬆開;推其腕,肘鬆開;推其肘,肩鬆開;推其肩,腰鬆開,所有關節如互不相關的鏈子串在一起,節節鬆開,對方之力便不能達於己身,否則,牽一髮而動全身,則必為對方牽動或推出。」第三,用意不用力。用意不用力是近一二百年來,先賢宗師不斷在實踐中演練,從實踐中得出來的真知,是真理性拳藝。如練來練去,內功不上身,究其原因,是把握「用意不用力」的認識不夠準確。楊澄甫在「太極拳術十要」中說得很清楚:「太極拳論雲,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練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使有絲毫之拙勁,以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絡,如地之有溝洫,溝洫不塞而水行,經絡不閉而氣通。如渾身僵勁充滿經絡,氣血停滯轉動不靈,牽一髮而全身動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功,即太極拳論中所云:極柔軟然後極堅剛也。」故太極拳重在鍛煉精神,是神意氣的運行,縱然是意,也要出-於自然。多在動作上沉著的想像,毫不造作,不拘謹,不張狂,不追不貪不過不散。不要刻意的去做一些動作,切忌用拙力,用意則養,用力則傷。所以,用意不用力是非常準確的練法。第四,楊氏太極拳老譜三十二目之太極下乘武事解:「太極之武事,外操柔軟,內含堅剛。而求柔軟,柔軟之於外,久而久之,自得內之堅剛。非有心之堅剛,實有心之柔軟也。」須知柔不及則剛不至也,所以千萬不能失去自身的綿軟,因周身運動往複,皆精神意氣之運動往複,用功日久自能出真功。第五,楊振鐸老師說:「要松,要松,但不能空。」因「松」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不能軟塌塌的松,不是鬆懈的松,而是以神氣將身勢鼓勵起來,使它動蕩起來,惟自尾閭至百會要意氣一貫,所謂「滿身輕利頂頭懸」也。第六,克服一些不松的現象:揪著心,拿著勁,端著架,矯揉造作,故作姿態。如有這類毛病是放不松的,也就練不出真功夫。楊氏太極拳屬內家拳,要注重太極拳內功的培育,非松不可。太極拳的特性就是要求凡練太極拳者「一舉動,俱要輕靈」。「口腹不可閉氣,腰腿四肢不可起強勁」。練到內動不令人知,「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柔腰百折若無骨」,松到人家打我,再有力量也到不了我身上這樣高標準的松,太極拳特有的好處自能體現。體用兼備,用之修身則延年益壽,用之自衛則防身禦侮。總之,練習太極拳者,必須先明體用之要義,而論致用,必先在體上下功夫,體為本,用為末,體全則用備。若論養生之道,則更無論矣。過去,傳統楊氏太極拳授拳分為拳法、用法、心法三步進行,而且內外有別,尤其心法更是嚴格。而「五大拳論」、「太極拳術十要」、「太極拳之練習談」更有「楊門傳抄太極拳老譜三十二目」,則是我們今天練習太極拳的體用大全,心法指南,秘法要訣。但非得有師承、有悟性、有恆練,三者缺一不可。如是,由著熟而漸悟懂勁,懂勁後越練越精,進而階及神明,英雄所向無敵。我自2002年列楊師門牆後,十年來對拳藝極慮求精,搜尋探索,刻意上進,但也僅有一些粗淺體會,今天以此篇楊振鐸老師拳理之要點及自己習拳之所感,願與廣大太極拳愛好者切磋。同時以《太極拳體用全書》等為楷模,痛下苦功,練真太極拳。也是楊振鐸老師經常教導我們要多看楊澄甫之拳架,潛心臨摹,細心揣摩,再做每一拳每一式,看與楊師拳架有什麼差距,看是否和拳論哪一句能對上,以取得更大的進步。而練太極拳,難就難在自己的意識擋住,沒有辦法打通,這一點實在是太極拳最難的。由於水平所限,所述難免有缺憾之處,敬請同仁拳友指正。王白玄:1952年4月生,從小酷愛武術,特別對太極拳情有獨鍾。1984年開始習練傳統楊氏太極拳,1985年有幸結識楊振鐸老師,並於2002年被納為入室弟子。現為山西省楊氏太極拳協會副秘書長,武術六段,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鄭曼青
推薦閱讀:

一點傳播學的小技巧教你如何更好的與人交流
男性朋友說「我喝醉了」,作為女性朋友如何回復?
如何在最短的聊天時間內取悅一個陌生女人?
轉----心的交流
三體中為了避免智子監聽,有些人用眼神交流,怎麼做到的?

TAG:中國 | 武術 | 中國武術 | 交流 | 太極拳 | 太極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