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拳「著著有勁,勁勁成著」,無「掤」不太極拳!

掤要圓撐

凡作掤式,手臂屈肘一般略大於直角,這時手臂就呈半月形圓撐的姿勢。從力學原理上說,拱形的抗壓能力強於其他形狀。所以,掤式的手臂要掤得圓滿,而不可屈成銳角。

撐的意義不僅僅是指要向外、向上掤撐,更重要的是肩部腋下要含虛,像裝有彈簧一樣,使手臂猶如受到彈簧的支撐而富有彈性。同時,要以腰為軸,做到「一動無有不動」,而不可只動手不動腰。這樣既能隨人而動,不犯頂抗毛病,又能始終保持柔韌如弓的擁勁,不致被人壓扁。

太極拳家常說:「一身備五弓。」這是把身軀的脊椎和四肢各比作一張弓,而四肢這四張小弓是由軀幹大弓的握把部位——腰軸來加以統馭的。以手臂來說,把它比作一張弓時,就像在根節(肩部)與梢節(腕部)之問,繫上一根無形的弓弦一樣。蓄勢時,把弦拉緊,手臂屈肘略呈拉弓時的弓形,這時彷彿含有向外的掙力;發勁時,把弦一放,手臂就會自然地產牛彈勁向外抖發。當然,必須經過反覆鍛煉實踐,始能獲得敏捷而富有內在力量的反射作用。

但這種掤勁的練習,仍離不開腰腿的支撐、五弓協調一致地行動,以及以意領先和力由脊發等等基本要求,而切忌只在手臂上用功夫。否則徒具一臂之力,其勁必然板滯遲重或飄浮不沉。基於上述,才有「掤要撐」「臂由腰撐」「掤要圓撐」「掤撐圓而沉」等一系列的說法,從這裡就不難理解「撐」字的真義了。

攬雀尾的掤式

傳統楊式太極拳的攬雀尾,由掤、捋、擠、按四個分式組成。在走架中原本只有左掤式而沒有右掤式,令人所稱的「右掤式」,實是在做完左掤式之後過渡到左捋式的過渡動作。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談到對「掤式」的用法時說:「設敵人對面用左手擊我胸部,我將右足即向右側分開坐實,隨起左足往前踏出一步,屈膝坐實,後腿伸亢,遂為左實右虛(步);同時,將左手提起至胸前,手心向內,肘尖略垂,即以我之腕貼在彼之肘、腕中間,用橫勁向前往上掤去,不可露呆板平商之象,則彼之力既為我移動,彼之部位亦自不穩矣。」簡言之,這是單臂用橫勁掤擊敵手前臂之式。

凡對方以一手或雙手擊我中路或上路時,都可應用。但用的是橫勁,而非直勁。再如,對方以右手擊我中路,我以右手采接,並以我左前臂隨上步之勢粘貼對方胸、脅等部,用橫勁向前往上掤去;同時用我左足套住對方右(前)足外側,為其抽身撤步設下障礙。當我蓄勢時,先採引彼右手向我身右側,待其抽身,立即借力發勁,如此方能得機得勢。以上兩法,一取守勢,一為攻勢,但兩者與傳統楊式太極拳架中攬雀尾左擁式姿勢是完全一致的。至於其他變法,那隻要符合掤法的基本要求,根據隨機應變、靈活運用的原則,其式樣是難以說盡的,所以,拳架與推手中的掤法並無矛盾。

拳諺說「常法有跡可尋,變法神妙莫測」,就是這個道理。太極拳既強調「著著有勁,勁勁成著」,更有「重勁不重著」的相對說法,說明不合勁別或不具有內勁的著法,都只是「空著」而已。與此相反的是,只須合乎勁別,能應用得效,那麼在外形上有所差別是未嘗不可的。然而初學還是應當從熟習常法著手,常法不明,拳架就走樣了;心中沒譜,越級去追求「神妙莫測」的變法,豈可得乎?!

掤法在推手中應用

《太極拳體用全書》的「推手」一章中說:「掤法向外,駕禦敵人之按手,使不得按至胸腹貼近,故曰掤。」又說:「掤之方式……最忌板滯,又忌遲重。板者,不知自己之運動;滯者,不知敵人之取捨。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則不成其為推手矣。遲重者,必以力御人,便成死手,非太極拳家之所取也。必曰掤者,粘也,非抗也。手向外掤,意欲粘回,又不使己之掤手與胸部貼近,得化勁全賴轉腰,一轉腰則我之掤勢已成矣。」這不論對四正或四隅推手的擁法,都是適用的。凡對方按來,我既不可頂抗,也不可癟丟。頂抗變成「死手」,易被人引動借力,或以大力取勝;癟丟變成「軟手」,易被人壓扁,得實發放。由於掤法最總板滯遲重,所以關鍵就在腰腿能否敏活相隨。有的人說:「掤式在走架中用的是橫勁,而推手中用的是直勁。」這話是不貼切的,而且多半是看圖譜時造成的錯覺。凡用掤法與人對峙,掤式之成,全在一轉腰之間,即左掤向左轉腰,右掤向右轉腰。所以,不論走架或推手,用的都是橫勁。而正面迎敵之圖式,僅僅是掤勁的開始,而非「掤勢已成矣」。

掤化

凡以掤式作為防守之法,必須具備化勁,這也叫「掤化勁」。掤法雖有向外、向上托起之義,但不論攻守,都不是「逆著對方的勁承而向上」,而必須與來勁互呈角度和走弧線(包括轉腕旋膀所形成的微小弧線),藉以達到順勁相承,使彼力落不到我的身上。

掤捋相通

捋(音lu履),此處不讀作羅luo。此字寫法原作「扌履」,20世紀70年代初才用「捋」字來替代舊有的這個術語。在太極拳推手中,不論四正或四隅推手,無不是先掤後捋,這兩式相接而合用,就叫「掤捋相通」。那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首先是因為捋手向里,掤手向外,兩者的方向相反,所以先掤後捋就形成一個「摺疊」,有利於引出對方的反作用力。其次,凡對方的來力越大,運動慣性也越大,我捋之就越能得力。但如在捋前不用掤法,就易被對方直搗內門。為此,捋法往往與掤法結合應用的。

推薦閱讀:

清太宗(皇太極)
如何練好太極拳
六十八勢武當太極拳
陳健侯太極「九手」(修正版)——尤志心
練太極拳常見病——膝病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