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位太上皇
06-09
北宋唯一當過太上皇的是宋徽宗,不過他那個太上皇當得實在窩囊:本想把個爛攤子甩給兒子趙桓,沒承想金國元帥斡離不不答應,一條小繩兒把他拴到東北五國城當囚徒去了。南宋高宗趙構是徽宗的第九個兒子,本來只是「天下兵馬大元帥」,誰知大哥趙桓跟著老爹一同當了金國的俘虜,他便成了宋朝的「中興之主」,而且竟然當了三十六年皇帝,還當了南宋的第一位太上皇,這把癮算是過足了。 錢彩、金豐等人編寫的《說岳全傳》,寫的正是岳飛在高宗一朝的英烈事迹。這本小說總體上看還算嚴肅,當然也就脫離不開當時在位的帝王。不過作者對高宗了解得很不夠,甚至連他是南宋第一位太上皇的史實都沒弄明白。該書第四十六回講到劉妃和叛臣劉正彥、苗傅陰謀扣留康王(就是後來的高宗趙構)時,劉妃說:「不如將康王留在宮中,逼他傳位與太子。換了新君,岳飛必來朝賀。」這段話里提到的太子,是趙構兩歲的兒子趙旉,可惜這孩子命運不濟,建炎三年(1129)三月劉正彥、苗傅謀反,已經有病在身的趙旉當了叛臣擁立的「偽皇帝」,而且剛剛「登基」,劉、苗叛亂就被平息了。趙旉跟著趙構來到建康府(今江蘇南京),偏趕上一個粗手笨腳的宮女不小心一腳把地上的炭爐踢翻,趙旉受到驚嚇,沒幾天便命喪黃泉,據說趙構這時期患了萎症,再也無法生育。 紹興二年(1132),離散已久的孟太后(北宋哲宗的皇后,被貶出宮,卻在靖康之變中因禍得福,沒有被擄到北國)從江西回到行在所,給趙構講了個石破天驚的怪「夢」,說她夢見天帝揭開了靖康之變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當年太祖趙匡胤開創了大宋基業,而他的子孫卻沒能坐享太平,自從太祖胞弟趙光義當了皇帝,歷經八代帝王,都是太宗趙光義的後代,所以上天要對太宗的後代痛加懲罰,不但要讓大宋丟掉半壁江山,如今連皇帝趙構的兒子趙旉也不能倖免,奪去了小命兒。如果再不把皇位還給太祖的後代,大宋朝真的要徹底完了。 趙構是親身經歷過靖康之變的,聽了這話,心裡著實含糊,翻來覆去想了很久,最終決定把皇位交還給太祖那一支,積點兒陰德。高宗認為:「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於是很快下旨,在太祖那一支里尋找「伯」字輩兒的賢能子弟入宮培養。紅運落在了一個叫趙伯琮的少年頭上,此人是趙匡胤的次子趙德芳第七代孫,根紅苗正,人又聰明仁孝,所以一路加封貴州防禦使、建國公、普安郡王。熬到紹興三十年(1160)二月,正式立為皇子,封為建王。聖旨一出,中外大悅。這一年趙構五十四歲,趙伯琮三十四歲。紹興三十二年(1162),趙構把皇位正式移交給養子趙伯琮,毅然退居德壽宮,當上了名副其實的太上皇。 《說岳全傳》第七十四回說:高宗在一次正常上朝時,一個宦官突然跑進來呈上一封奏疏,上寫道:「金國四太子完顏兀朮領兵五十萬來犯中原,十分危急,請速發救兵。」高宗看罷大驚,但問兩班文武:「哪位賢卿領兵去退金兵?」那時岳爺的忠魂附在羅汝楫身上,跪下奏道:「臣岳飛願往。」高宗聽了「岳飛」二字,嚇得魂不附體,大聲一叫,跌下龍床。眾大臣連忙扶起。回宮得病,服藥不效,不多幾日,高宗駕崩,眾大臣議立太子登位,乃高宗之侄,是為孝宗。 這段話說對的少,說錯的卻很多。第一,金國四太子完顏兀朮領兵五十萬來犯中原,絕對沒有的事兒。《金史·宗弼傳》說其「皇統八年薨」。金國的皇統八年相當南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比高宗退位孝宗登基的紹興三十二年早了十四年。第二,岳爺的忠魂附在羅汝楫身上,也是沒有的事兒。《宋史·羅汝楫傳》說他「除龍圖閣學士、知嚴州(今浙江建德東)。秩滿,請祠,居喪未終而卒,年七十」。意思是說此人最後一任官是嚴州知州,任滿後為長輩守喪,沒滿喪就死了。南宋人編寫的《嚴州圖經》記載他知嚴州的時間非常準確:「羅汝楫,紹興十四年九月二十七日以龍圖閣學士、左朝請郎知(嚴州)。紹興十七年八月二十一日除宮觀。」可見羅汝楫是和完顏兀朮前後腳兒死的。 趙伯琮後來為什麼謚為「孝宗」,和高宗的長壽有直接的關係。《宋史·孝宗紀》把趙伯琮的「孝」記載得淋漓盡致:當年(紹興三十二年)八月「戊寅,率群臣詣德壽宮,奉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號冊寶」,此後每年正月初一、誕節都要到德壽宮隆重朝拜,大小事兒都要去請示彙報,而且一年裡頭不知要陪著遊玩多少次,把太上皇和皇太后韋氏哄得不亦樂乎。連孝宗的兒子娶媳婦,都是太上皇給主的婚。直到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十月,太上皇才戀戀不捨地咽下了最後一口氣,這一年趙構八十一歲,孝宗皇帝也已是六十齣頭的老人了。孝宗前後當了二十八年皇帝,有二十六年多都是在戰戰兢兢小心伺候太上皇的情況下度過的。太上皇辭世一年多,孝宗便把皇位傳給了兒子趙惇,自己當了南宋的第二位太上皇。看到這些真實的歷史,再對照《說岳全傳》,就難免覺得啼笑皆非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