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中國古代探究天人和諧的經典 (六)

<易經>是中國古代探究天人和諧的經典 (六)

筆者發現,<否>卦六個爻之初六、六二、六三、九四、九五、上九,依次陰陽爻變,將對應得到<否>卦的六個變卦:<否>之天雷<無妄>、<否>之天水<訟>、<否>之天山<遁>、<否>之鳳地<觀>、<否>之火地<晉>、<否>之澤地<萃>。 1,天雷 <無妄>卦辭為,"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其意為無妄即無所望也,身處最層之群體,類同茅草,若心無非份之想,定可吉利通順,安居守成。倘若妄念突發,不走正道,必生災殃,妄動不利。但君子應知,群茅不動則矣,一旦妄動,勢如天之雷震。把群茅連茹盤根無聲無息蘊藏之勢能,比喻為隨時可能爆發發,具有極大破壞性的萬鈞之力的天雷。有"民可載舟,亦可覆舟"之意!可知<無妄>卦辭與<否>之初六爻辭上下接應,並為其深層含意。即<否>之初六爻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易.繫辭>論有:"初難知"。卦之初爻辭往往包含正與邪、是與非、好與壞、吉與凶、福與禍、眚與明、塞與通,它們之間可在一念之間發生陰陽互變,聖人識之,告誡讀<易>之後人。 2,天水<訟>之卦辭為,"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其意為,孚者俘也,打獵俘獲的動物(食物)、戰爭抓到的俘虜(奴隸)、手中抱子之欣喜,均稱有福,孚與福同音同義。但是在利益分配中容易引起爭訟,而訟事輸嬴最怕窒塞不通,應早警示。凡爭訟事應適可而止則有利,堅持到底,不分輸嬴誓不罷體,則兩敗俱傷。爭訟因利而起,可在執法大人面前據理力爭,一有孚即適度知止,君子不與小人爭利,更不可冒然涉險。<訟>的卦辭之意為<否>之六二爻辭義之延伸,即"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上下相對應,其義更深遠。 3,天山<遁>之卦辭為,"亨,小利貞。"其意為,君子在陰極小人得勢之時,若能自明而施迴避之舉,必然亨通,利自天降。<訟>之六三爻辭為小人包羞之得利,君子迥避而自行正道,不與之同流合污,終亨。<遁>之內卦為艮山,見山君子知止,不入險境,吉利。 4,風地<觀>之卦辭為,"觀,盥而不薦,有孚(禺頁)若。"辭之意為,經過仔細認真觀察到,主祭神(天)的人,在洗凈手(即盥)之後並沒有馬上獻(即薦)祭品,而是誠心敬意(孚,誠信)地表現嚴正(禺頁)的神態。<否>之九四爻辭為順天意,得民心,為廣大同類福祉。這樣的代表人物,在天神、祖先神靈祭祀場上,表現十分認真誠信,有敬天畏地之心,樹立為同類的楷模,如此方可代天、神言事,替天行道。風地<觀>,聖人制卦,設教育人,鳳行地上,無處不在,無孔不入,鳥瞰祭祀大典,觀察入微,透過現象細節,洞悉主祭人君子內心靈魂世界。由此可知,"有命無咎,疇離祉。"==>"觀,盥而不薦,孚(禺頁)若。"共同有順天命,敬神祖,福同類,無咎、有孚。 5,火地<晉>之卦辭為,"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其意為,晉:升進。臣(侯)以柔順許身上進,君(王)以厚恩隆禮接遇,"柔順"--這就是臣的升進之道。康侯:康者能使國家康寧,侯者封地之臣。錫:賜。馬:車馬。蕃庶:眾多,繁殖。晝日三接:一天之內多次接見。辭意即,康國之侯,天子因而賜給他很多車馬,而且一日之間三次(多次)接見他,親寵備至。火地<晉>,離為火、為日,光明普照大地,陰退否通,君臣之阻隔已消,親切相會,大人吉。然而,"其亡其亡"之聲不絕於耳,福禍相依:升與降、賞與罰、得與失、治與亂、---陰陽之互變隨時可能發生,"伴君如伴虎"。故君、臣之安危,根本在於"繫於苞桑"。可知"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義之深遠。 6,澤地<萃>之卦辭為"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其意為,萃,萃聚。王,君王。假,至、來。有廟,祖考精神之地。大牲,豐盛大型祭品。即,當萬物昌盛薈萃時代,應該舉行祭典,國君前來祭祀,國人朝見大人,國事大興,人心合聚,一切亨通,利於可為。此乃形象地描繪出"傾否"後,一派國運興旺、上下和諧的景象。故有:"傾否,先否後喜。"==>"萃,亨。"爻辭、卦辭之上下維繫與延伸。另外我們讀<易>發現,卦辭、爻辭是從萬事萬物具體中高度抽象出來的哲理,如<晉>卦之辭,據<史記>載有:"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受封為衛君,居黃河、淇水之間的商墟,治理殷商余民。因為有功被舉為周司寇,賜給他許多寶器以表彰他。"聖人以此類似的事例,進行整理、總結、概括,最後高度抽象成<晉>之卦辭,將治國興邦,君臣禮儀涵蓋於哲理之中。使<易>之卦辭,爻辭不再是個別與局限,而變為指導後學者成功的普適大道理。
筆者發現,<否>卦六個爻之初六、六二、六三、九四、九五、上九,依次陰陽爻變,將對應得到<否>卦的六個變卦:<否>之天雷<無妄>、<否>之天水<訟>、<否>之天山<遁>、<否>之鳳地<觀>、<否>之火地<晉>、<否>之澤地<萃>。 1,天雷 <無妄>卦辭為,"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其意為無妄即無所望也,身處最層之群體,類同茅草,若心無非份之想,定可吉利通順,安居守成。倘若妄念突發,不走正道,必生災殃,妄動不利。但君子應知,群茅不動則矣,一旦妄動,勢如天之雷震。把群茅連茹盤根無聲無息蘊藏之勢能,比喻為隨時可能爆發發,具有極大破壞性的萬鈞之力的天雷。有"民可載舟,亦可覆舟"之意!可知<無妄>卦辭與<否>之初六爻辭上下接應,並為其深層含意。即<否>之初六爻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易.繫辭>論有:"初難知"。卦之初爻辭往往包含正與邪、是與非、好與壞、吉與凶、福與禍、眚與明、塞與通,它們之間可在一念之間發生陰陽互變,聖人識之,告誡讀<易>之後人。 2,天水<訟>之卦辭為,"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其意為,孚者俘也,打獵俘獲的動物(食物)、戰爭抓到的俘虜(奴隸)、手中抱子之欣喜,均稱有福,孚與福同音同義。但是在利益分配中容易引起爭訟,而訟事輸嬴最怕窒塞不通,應早警示。凡爭訟事應適可而止則有利,堅持到底,不分輸嬴誓不罷體,則兩敗俱傷。爭訟因利而起,可在執法大人面前據理力爭,一有孚即適度知止,君子不與小人爭利,更不可冒然涉險。<訟>的卦辭之意為<否>之六二爻辭義之延伸,即"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上下相對應,其義更深遠。 3,天山<遁>之卦辭為,"亨,小利貞。"其意為,君子在陰極小人得勢之時,若能自明而施迴避之舉,必然亨通,利自天降。<訟>之六三爻辭為小人包羞之得利,君子迥避而自行正道,不與之同流合污,終亨。<遁>之內卦為艮山,見山君子知止,不入險境,吉利。 4,風地<觀>之卦辭為,"觀,盥而不薦,有孚(禺頁)若。"辭之意為,經過仔細認真觀察到,主祭神(天)的人,在洗凈手(即盥)之後並沒有馬上獻(即薦)祭品,而是誠心敬意(孚,誠信)地表現嚴正(禺頁)的神態。<否>之九四爻辭為順天意,得民心,為廣大同類福祉。這樣的代表人物,在天神、祖先神靈祭祀場上,表現十分認真誠信,有敬天畏地之心,樹立為同類的楷模,如此方可代天、神言事,替天行道。風地<觀>,聖人制卦,設教育人,鳳行地上,無處不在,無孔不入,鳥瞰祭祀大典,觀察入微,透過現象細節,洞悉主祭人君子內心靈魂世界。由此可知,"有命無咎,疇離祉。"==>"觀,盥而不薦,孚(禺頁)若。"共同有順天命,敬神祖,福同類,無咎、有孚。 5,火地<晉>之卦辭為,"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其意為,晉:升進。臣(侯)以柔順許身上進,君(王)以厚恩隆禮接遇,"柔順"--這就是臣的升進之道。康侯:康者能使國家康寧,侯者封地之臣。錫:賜。馬:車馬。蕃庶:眾多,繁殖。晝日三接:一天之內多次接見。辭意即,康國之侯,天子因而賜給他很多車馬,而且一日之間三次(多次)接見他,親寵備至。火地<晉>,離為火、為日,光明普照大地,陰退否通,君臣之阻隔已消,親切相會,大人吉。然而,"其亡其亡"之聲不絕於耳,福禍相依:升與降、賞與罰、得與失、治與亂、---陰陽之互變隨時可能發生,"伴君如伴虎"。故君、臣之安危,根本在於"繫於苞桑"。可知"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義之深遠。 6,澤地<萃>之卦辭為"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其意為,萃,萃聚。王,君王。假,至、來。有廟,祖考精神之地。大牲,豐盛大型祭品。即,當萬物昌盛薈萃時代,應該舉行祭典,國君前來祭祀,國人朝見大人,國事大興,人心合聚,一切亨通,利於可為。此乃形象地描繪出"傾否"後,一派國運興旺、上下和諧的景象。故有:"傾否,先否後喜。"==>"萃,亨。"爻辭、卦辭之上下維繫與延伸。另外我們讀<易>發現,卦辭、爻辭是從萬事萬物具體中高度抽象出來的哲理,如<晉>卦之辭,據<史記>載有:"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受封為衛君,居黃河、淇水之間的商墟,治理殷商余民。因為有功被舉為周司寇,賜給他許多寶器以表彰他。"聖人以此類似的事例,進行整理、總結、概括,最後高度抽象成<晉>之卦辭,將治國興邦,君臣禮儀涵蓋於哲理之中。使<易>之卦辭,爻辭不再是個別與局限,而變為指導後學者成功的普適大道理。
筆者發現,<否>卦六個爻之初六、六二、六三、九四、九五、上九,依次陰陽爻變,將對應得到<否>卦的六個變卦:<否>之天雷<無妄>、<否>之天水<訟>、<否>之天山<遁>、<否>之鳳地<觀>、<否>之火地<晉>、<否>之澤地<萃>。 1,天雷 <無妄>卦辭為,"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其意為無妄即無所望也,身處最層之群體,類同茅草,若心無非份之想,定可吉利通順,安居守成。倘若妄念突發,不走正道,必生災殃,妄動不利。但君子應知,群茅不動則矣,一旦妄動,勢如天之雷震。把群茅連茹盤根無聲無息蘊藏之勢能,比喻為隨時可能爆發發,具有極大破壞性的萬鈞之力的天雷。有"民可載舟,亦可覆舟"之意!可知<無妄>卦辭與<否>之初六爻辭上下接應,並為其深層含意。即<否>之初六爻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易.繫辭>論有:"初難知"。卦之初爻辭往往包含正與邪、是與非、好與壞、吉與凶、福與禍、眚與明、塞與通,它們之間可在一念之間發生陰陽互變,聖人識之,告誡讀<易>之後人。 2,天水<訟>之卦辭為,"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其意為,孚者俘也,打獵俘獲的動物(食物)、戰爭抓到的俘虜(奴隸)、手中抱子之欣喜,均稱有福,孚與福同音同義。但是在利益分配中容易引起爭訟,而訟事輸嬴最怕窒塞不通,應早警示。凡爭訟事應適可而止則有利,堅持到底,不分輸嬴誓不罷體,則兩敗俱傷。爭訟因利而起,可在執法大人面前據理力爭,一有孚即適度知止,君子不與小人爭利,更不可冒然涉險。<訟>的卦辭之意為<否>之六二爻辭義之延伸,即"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上下相對應,其義更深遠。 3,天山<遁>之卦辭為,"亨,小利貞。"其意為,君子在陰極小人得勢之時,若能自明而施迴避之舉,必然亨通,利自天降。<訟>之六三爻辭為小人包羞之得利,君子迥避而自行正道,不與之同流合污,終亨。<遁>之內卦為艮山,見山君子知止,不入險境,吉利。 4,風地<觀>之卦辭為,"觀,盥而不薦,有孚(禺頁)若。"辭之意為,經過仔細認真觀察到,主祭神(天)的人,在洗凈手(即盥)之後並沒有馬上獻(即薦)祭品,而是誠心敬意(孚,誠信)地表現嚴正(禺頁)的神態。<否>之九四爻辭為順天意,得民心,為廣大同類福祉。這樣的代表人物,在天神、祖先神靈祭祀場上,表現十分認真誠信,有敬天畏地之心,樹立為同類的楷模,如此方可代天、神言事,替天行道。風地<觀>,聖人制卦,設教育人,鳳行地上,無處不在,無孔不入,鳥瞰祭祀大典,觀察入微,透過現象細節,洞悉主祭人君子內心靈魂世界。由此可知,"有命無咎,疇離祉。"==>"觀,盥而不薦,孚(禺頁)若。"共同有順天命,敬神祖,福同類,無咎、有孚。 5,火地<晉>之卦辭為,"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其意為,晉:升進。臣(侯)以柔順許身上進,君(王)以厚恩隆禮接遇,"柔順"--這就是臣的升進之道。康侯:康者能使國家康寧,侯者封地之臣。錫:賜。馬:車馬。蕃庶:眾多,繁殖。晝日三接:一天之內多次接見。辭意即,康國之侯,天子因而賜給他很多車馬,而且一日之間三次(多次)接見他,親寵備至。火地<晉>,離為火、為日,光明普照大地,陰退否通,君臣之阻隔已消,親切相會,大人吉。然而,"其亡其亡"之聲不絕於耳,福禍相依:升與降、賞與罰、得與失、治與亂、---陰陽之互變隨時可能發生,"伴君如伴虎"。故君、臣之安危,根本在於"繫於苞桑"。可知"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義之深遠。 6,澤地<萃>之卦辭為"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其意為,萃,萃聚。王,君王。假,至、來。有廟,祖考精神之地。大牲,豐盛大型祭品。即,當萬物昌盛薈萃時代,應該舉行祭典,國君前來祭祀,國人朝見大人,國事大興,人心合聚,一切亨通,利於可為。此乃形象地描繪出"傾否"後,一派國運興旺、上下和諧的景象。故有:"傾否,先否後喜。"==>"萃,亨。"爻辭、卦辭之上下維繫與延伸。另外我們讀<易>發現,卦辭、爻辭是從萬事萬物具體中高度抽象出來的哲理,如<晉>卦之辭,據<史記>載有:"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受封為衛君,居黃河、淇水之間的商墟,治理殷商余民。因為有功被舉為周司寇,賜給他許多寶器以表彰他。"聖人以此類似的事例,進行整理、總結、概括,最後高度抽象成<晉>之卦辭,將治國興邦,君臣禮儀涵蓋於哲理之中。使<易>之卦辭,爻辭不再是個別與局限,而變為指導後學者成功的普適大道理。
筆者發現,<否>卦六個爻之初六、六二、六三、九四、九五、上九,依次陰陽爻變,將對應得到<否>卦的六個變卦:<否>之天雷<無妄>、<否>之天水<訟>、<否>之天山<遁>、<否>之鳳地<觀>、<否>之火地<晉>、<否>之澤地<萃>。 1,天雷 <無妄>卦辭為,"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其意為無妄即無所望也,身處最層之群體,類同茅草,若心無非份之想,定可吉利通順,安居守成。倘若妄念突發,不走正道,必生災殃,妄動不利。但君子應知,群茅不動則矣,一旦妄動,勢如天之雷震。把群茅連茹盤根無聲無息蘊藏之勢能,比喻為隨時可能爆發發,具有極大破壞性的萬鈞之力的天雷。有"民可載舟,亦可覆舟"之意!可知<無妄>卦辭與<否>之初六爻辭上下接應,並為其深層含意。即<否>之初六爻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易.繫辭>論有:"初難知"。卦之初爻辭往往包含正與邪、是與非、好與壞、吉與凶、福與禍、眚與明、塞與通,它們之間可在一念之間發生陰陽互變,聖人識之,告誡讀<易>之後人。 2,天水<訟>之卦辭為,"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其意為,孚者俘也,打獵俘獲的動物(食物)、戰爭抓到的俘虜(奴隸)、手中抱子之欣喜,均稱有福,孚與福同音同義。但是在利益分配中容易引起爭訟,而訟事輸嬴最怕窒塞不通,應早警示。凡爭訟事應適可而止則有利,堅持到底,不分輸嬴誓不罷體,則兩敗俱傷。爭訟因利而起,可在執法大人面前據理力爭,一有孚即適度知止,君子不與小人爭利,更不可冒然涉險。<訟>的卦辭之意為<否>之六二爻辭義之延伸,即"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上下相對應,其義更深遠。 3,天山<遁>之卦辭為,"亨,小利貞。"其意為,君子在陰極小人得勢之時,若能自明而施迴避之舉,必然亨通,利自天降。<訟>之六三爻辭為小人包羞之得利,君子迥避而自行正道,不與之同流合污,終亨。<遁>之內卦為艮山,見山君子知止,不入險境,吉利。 4,風地<觀>之卦辭為,"觀,盥而不薦,有孚(禺頁)若。"辭之意為,經過仔細認真觀察到,主祭神(天)的人,在洗凈手(即盥)之後並沒有馬上獻(即薦)祭品,而是誠心敬意(孚,誠信)地表現嚴正(禺頁)的神態。<否>之九四爻辭為順天意,得民心,為廣大同類福祉。這樣的代表人物,在天神、祖先神靈祭祀場上,表現十分認真誠信,有敬天畏地之心,樹立為同類的楷模,如此方可代天、神言事,替天行道。風地<觀>,聖人制卦,設教育人,鳳行地上,無處不在,無孔不入,鳥瞰祭祀大典,觀察入微,透過現象細節,洞悉主祭人君子內心靈魂世界。由此可知,"有命無咎,疇離祉。"==>"觀,盥而不薦,孚(禺頁)若。"共同有順天命,敬神祖,福同類,無咎、有孚。 5,火地<晉>之卦辭為,"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其意為,晉:升進。臣(侯)以柔順許身上進,君(王)以厚恩隆禮接遇,"柔順"--這就是臣的升進之道。康侯:康者能使國家康寧,侯者封地之臣。錫:賜。馬:車馬。蕃庶:眾多,繁殖。晝日三接:一天之內多次接見。辭意即,康國之侯,天子因而賜給他很多車馬,而且一日之間三次(多次)接見他,親寵備至。火地<晉>,離為火、為日,光明普照大地,陰退否通,君臣之阻隔已消,親切相會,大人吉。然而,"其亡其亡"之聲不絕於耳,福禍相依:升與降、賞與罰、得與失、治與亂、---陰陽之互變隨時可能發生,"伴君如伴虎"。故君、臣之安危,根本在於"繫於苞桑"。可知"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義之深遠。 6,澤地<萃>之卦辭為"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其意為,萃,萃聚。王,君王。假,至、來。有廟,祖考精神之地。大牲,豐盛大型祭品。即,當萬物昌盛薈萃時代,應該舉行祭典,國君前來祭祀,國人朝見大人,國事大興,人心合聚,一切亨通,利於可為。此乃形象地描繪出"傾否"後,一派國運興旺、上下和諧的景象。故有:"傾否,先否後喜。"==>"萃,亨。"爻辭、卦辭之上下維繫與延伸。另外我們讀<易>發現,卦辭、爻辭是從萬事萬物具體中高度抽象出來的哲理,如<晉>卦之辭,據<史記>載有:"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受封為衛君,居黃河、淇水之間的商墟,治理殷商余民。因為有功被舉為周司寇,賜給他許多寶器以表彰他。"聖人以此類似的事例,進行整理、總結、概括,最後高度抽象成<晉>之卦辭,將治國興邦,君臣禮儀涵蓋於哲理之中。使<易>之卦辭,爻辭不再是個別與局限,而變為指導後學者成功的普適大道理。

推薦閱讀:

詩人李清照的作品皆是多愁善感,那麼她的個人感情生活是怎樣的?
有趣!古代青樓有多少讓妓女心驚肉跳的規矩?_軍事_軍事網_軍事新聞_中國軍事_中國軍事網_中國新聞_中國軍事新聞_環球新軍事手機站
從古代時間制度的發展來兼參術數發展史
如果古代皇宮掏糞工是武林高手,是什麼武功,能有什麼吸睛的故事?

TAG:中國 | 經典 | 古代 | 易經 | 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