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歲片15年:成長的煩惱

賀歲片15年:成長的煩惱2011-12-23 14:40:17 來源: 國際先驅導報 有88人參與 手機看新聞 轉發到微博(1)

從有利可圖、蜂擁而上,到大片雲集、攻城略地,最初「嚴格」意義上的賀歲電影也已寬泛到百無禁忌的賀歲檔期電影。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陳娟發自北京每年的年關,賀歲片戰場都硝煙四起,2012年元旦前後也不例外。隨著新年的到來,近30部電影將在年底爭相上映搶奪票房。《鴻門宴》作為前奏在11月底提前點燃戰火,還未偃旗息鼓,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和徐克的3D《龍門飛甲》便敲鑼打鼓擺起擂台。隨後徐靜蕾的《親密敵人》也悄然殺入,準備開始一場「三國殺」,刀光劍影處處可見。

「今年沒有賀歲片,與君一起重溫那些熟悉的旋律吧。」當《金陵十三釵》與《龍門飛甲》在大銀幕上廝殺酣戰之時,一開始就執掌賀歲片大旗的馮小剛(微博)卻拿起了「指揮棒」,準備一場電影音樂會與觀眾「不見不散」。重溫的是15年來馮氏經典電影里的音樂,回顧的卻是賀歲片15年之軌跡。看似超脫紛爭之外,實則緊扣賀歲之弦。

從1997年馮小剛的首部賀歲電影《甲方乙方》到今天,算起來已整整走過15個年頭。這15年來,從一枝獨秀到百花爭艷,從小成本喜劇到大投資商業大片,從「票房靈丹」到「票房毒藥」,賀歲電影一路風雨兼程,過關斬將,有喜有憂。

從灰色檔到全家出動看電影

「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電影《甲方乙方》的篇尾,葛優在旁白里說。這句深沉的話後來被演變成很多個版本,用於人們在年終時的匆忙回望。

在那個電影不景氣的年代,《甲方乙方》憑藉熟悉的演員面孔和幽默風趣的語言,講述四個待業電影人一起幫助人們實現夢想的小故事。許是正好扣合了當時人們心中的念想,這部「大荒誕、小喜劇」因一舉奪得3300萬票房而轟動一時,後被稱為內地第一部掛名「賀歲」的電影,從此開啟內地賀歲片之門。

事實上,賀歲片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內地是1995年。那一年,由成龍主演的香港電影《紅番區》以「賀歲片」的名義來到內地並在春節期間上映。彼時的香港,賀歲片已經走進成熟和鼎盛時期。但同一時期的內地卻是另一番情形:每到過年,所有的影院都關門休息,到了大年初三才開始營業,這就是當時業內著名的「灰色春節檔」。像對待其他新事物一樣,賀歲片在內地甫一出現就不被看好,人們都擔心春節的電影院會冷冷清清。等到真正放映時看的人出乎意料的多,「簡直是扶老攜幼,幾乎是全家出動來看電影。」新影聯的副總高軍回憶當時的情形,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而繼《紅番區》一炮打響之後,成龍又帶著《白金龍》和《義膽櫥星》,用拳腳「打」醒了困惑在低靡票房之中的內地電影人,使他們看到了「賀歲」這塊香濃美味的蛋糕,這其中就有馮小剛。《甲方乙方》後,他又拍了《不見不散》和《沒完沒了》,形成了自己的馮氏賀歲喜劇品牌。「與賀歲片有約,與馮小剛有約」在那幾年成了不少人年末的期盼。

馮小剛之後,其他導演也開始效仿,《考試一家親》、《春風得意梅龍鎮》、《百萬彩票》等,且不說口碑如何,賀歲片當時的勢頭如雨後春筍,紛紛冒了出來。人們過年不再僅僅是放鞭炮、吃團圓飯,而到電影院看賀歲片、大家一起談論賀歲片成了「年味」的一種。

大片進入賀歲檔

「賀歲」一詞起於何時無從考究,只知道在舊時的梨園有個傳統,每逢年關歲末,大幫名角兒都會聚到一起唱一出大戲,來感謝戲迷們多年的厚愛和支持,戲的內容也大多是吉祥喜慶之類。各位角兒都使出看家的本領,傾力出演。香港的賀歲片一直沿襲這一傳統,《花田喜事》、《大富之家》、《滿漢全席》等等都是眾明星一起溫情融融、喜氣洋洋拜大年。而在內地,賀歲電影正逐漸從喜劇的專賣店走向五花八門、雄偉氣派的大賣場,告別了「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時代。

2002年,張藝謀執導的《英雄》給人們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和狂歡。它的橫空出世如一枚重磅炸彈襲擊了中國電影市場,陡然開啟了一場古裝奇幻大片之旅。曾有專家指出,《英雄》的出現悄然改寫了中國賀歲電影的娛樂路線,即開始了一種「只講市場,不講人文,不講思想」的「愚樂路線」。而在這之前,賀歲電影風格基本上走的都是家庭倫理劇、喜劇的路線,而且多溫情暖暖。

之後中國導演便開始了在賀歲大片路上的狂飆。從2005年的《無極》到2006年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國內最具影響力、也被公認為「電影中堅」的第五代導演陳凱歌、張藝謀不約而同地走上了「大片之路」。儘管無比華麗,《無極》還是被「血饅頭事件」弄得一蹶不振。後來,甚至連曾以溫情機智的市井小故事開創「賀歲片」時代的馮小剛,都不能抵擋大片中一擲千金的快感和統率千軍萬馬帶來的致命誘惑,砸出1.3億元人民幣打造了一場奢華的《夜宴》。

時間演進到2011年,張藝謀再次用《金陵十三釵》將賀歲大片的概念推到極致——「恐懼殺戮、流血、死亡、戰爭、親人失散、顛沛流離……整個晚上都沉浸在悲傷與緊張的情緒中走不出來,這怎麼能叫賀歲片呢?」網友「愛蟲蟲」看完《金陵十三釵》後在微博里吐槽說。

在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教授石川看來,大片進入賀歲檔要一分為二地看。好處是它對國產片票房增長起到了非常大的拉動作用,賀歲檔已經成了一年一度的黃金檔。這似乎是說,一部影片只要進入賀歲檔就能賺錢。所以,所有片商削尖了腦袋都想擠進這個檔期。但它的壞處是市場資源分配不均衡,賀歲檔票房幾乎全被大片瓜分了。

而對於賀歲片內容的變化,影評人周黎明認為概念不是用來框住後人的,隨著市場需求和觀眾口味的變化,未來賀歲片的外延會擴展。悲情的故事也可以放在春節里演,反正觀眾有選擇看什麼片子的權利。

營養不良和消化不良的反差

一個是喊出了趕超《讓子彈飛》6.7億口號的首部IMAX3D武俠大作,一個是定下「過十沖十六億」目標的「申奧」種子選手,《龍門飛甲》和《金陵十三釵》至今票房旗鼓相當。這兩部賀歲壓軸大戲從開始宣傳時就打得難解難分,後來在排片時間上也是針鋒相對,一改再改,讓人眼花繚亂。兩片在你追我趕之後,最終將上映時間都定在票房相對較低的星期四,著實讓許多觀眾目瞪口呆。

賀歲檔的混戰,大致是從1999年開始。當時,《幸福時光》、《防守反擊》、《大驚小怪》、《考試一家親》和《美麗的家》5部影片同時在京城上映,上演了一出「群魔共舞」的大戲。這些影片有的只是為了瓜分一塊本來就不大的「市場煎餅」,再加上內容粗糙低劣、生澀的偽喜劇噱頭和個人風格的缺失,招致觀眾和媒體罵聲一片。結果5部賀歲片票房加在一起也沒達到馮小剛票房最差的一部《沒完沒了》,可謂五敗俱傷。

之後,隨著高成本商業大片的蜂擁而至,爭奪賀歲片蛋糕的戰爭愈演愈烈,包括好萊塢電影也加入其中。這樣往往會造成電影市場嚴重兩極分化:前十一個月營養不良,後一個月賀歲檔明顯消化不良。那麼,擠進了賀歲檔,就真的意味著成功嗎?

在上海聯和院線副總吳鶴滬看來,賀歲檔市場肯定會很好,但也可能每部電影都沒有消化掉自己原本應該消化的那部分目標觀眾。畢竟一個檔期的市場容量是有限的。高軍也曾經說一個檔期最多容納兩部大片,但現在一個檔期裡面擠進了五六部大片甚至更多,所以才會造成國產影片互相擠壓,票房分流的情況出現。

與中國內地的賀歲片大戰不同,電影檔期概念的產生地好萊塢就不會盲目地製作很多大片。他們會根據每個檔期的大片數量,幾家大製片公司進行協商確定每個公司的大片具體放在哪個檔期,儘管有矛盾,但是大致方向是一致的。檔期確定以後,好萊塢的公司才會開始做投資、拍攝等工作。

「我們比較熟悉的《泰坦尼克號》,它當年是97年夏天放的,但它上映的那個檔期剛好是《空軍一號》的檔期,當時《空軍一號》的主演哈里森福特去找泰坦尼克的導演說能不能請你讓一下。」熟知歐美電影排片規則的周黎明舉例說,兩個片子錯開放映最終都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泰坦尼克號》更是破了紀錄。「但是檔期只是影響票房的一個因素,關鍵還是要看影片的質量,如果拍的不好,觀眾不買賬,擠進檔期可能會摔得更慘。」

中國賀歲電影走過15年,從有利可圖、蜂擁而上,到大片雲集、攻城略地,最初「嚴格」意義上的賀歲電影也已寬泛到百無禁忌的賀歲檔期電影,但每年上演的大片檔期混戰卻並無不同。15年來,中國賀歲電影不斷在市場和類型的摸索途中越走越遠,卻也許忘記了電影的初衷,正如庫布里克的一本書中說:「讓電影本身來說話永遠是最好的方法。」

(本文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推薦閱讀:

推薦成長書目
剛上大學就「瘋玩」,真的不丟人
總感覺生活事事不如意?
新的一年,一起開啟語言學習之旅
《女神進化論》,寺主人說了些什麼能引發1024113次贊同認證?

TAG:成長 | 成長的煩惱 | 煩惱 | 賀歲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