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至少9個叫魏的政權,這些東西南北的魏國,還沒分清吧!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是電視劇故事取材的大好基礎。當明清這些相對熟悉的時期被挖掘得差不多後,開發者又把目光投向了其它的時代。最近熱播的兩個電視劇里都出現了魏國,他們之前到底有沒有什麼關係呢?

首先需要確定的是,歷史上至少有9個政權曾稱「魏國」。他們分別是春秋魏國、戰國魏國、曹魏、冉魏、翟魏、北魏、東魏、西魏、隋末魏國等。

沒有東西南北,他們都是「魏」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這裡東西南北的修辭手法都是後人為了區別而強行設計的,在歷史上他們自然都自稱自己為魏。就像著名的漢末三國,後人都知道分為魏蜀吳。可劉備這邊是打出了漢家正統的旗號,只是為了區別之前的漢室而強調為蜀漢,「蜀」從來都不是一個國家。像某些影視劇里,大張旗鼓地舉著「蜀」的旗幟實在是個低級錯誤。而像在電影《見龍卸甲》里將軍大喊著「大蜀國萬歲」這樣的劇情,只能當做是在搞笑了。

春秋戰國時期的魏國

《史記·魏世家》裡面直接寫著「魏,大名也。」注視也引用服虔的說法:「魏,喻巍巍高大也。」這是一個從遠古流傳下來的一個好字,所以後來被屢次當做國家的名號也不足為奇。在商代,現在陝西大荔縣和山西芮城縣一帶就有一個魏國,西周初年分封給一個姬姓。《詩經·魏風》之「魏」,即是指此魏國。

公元前661年,魏國為晉國滅亡。晉獻公把這塊地賞賜給一個叫畢萬的大臣,畢萬的孫子後來隨著公子重耳流亡有功,被封為大夫,稱魏武子,慢慢這一支越來越壯大。到公元前445年著名三家分晉事件中,魏氏自立為諸侯,建立魏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它的領土約包括現時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

戰國時期的許多成語,如「圍魏救趙」「狡兔三窟」「雞鳴狗盜」都和這個諸侯國有直接關係。公元前225年,魏國為秦所滅,共歷179年。

三國時期的魏國、曹魏

而在三國時期,曹操因為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逐漸增強,控制了東漢朝廷。漢獻帝最初封他為魏公,魏候,魏王。他的封地核心是魏郡,即東漢時期的鄴城,鄴城是戰國魏國首都安陽。即便日後一再加封,魏也成為了曹操名號的基礎。而曹操終其一生,並未稱帝。

其子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也就沿用了「魏」作為國號。並且將父親曹操追尊為魏武帝,曹丕本人則被稱為魏文帝。《軍師聯盟》電視劇中,則很仔細地描繪了曹丕稱帝前前後後所必不可少的腥風血雨。

北魏、拓跋魏、元魏

接下來說到的北魏,應該先回顧一下教科書上大篇幅講到的「五胡亂華」。

無論我們所看到劇中的的司馬懿如何英明,子孫之事卻總無法預料到。司馬懿的孫子,晉國開國皇帝司馬炎去世後,著名的弱智皇帝司馬衷即位,讓後宮控制了朝廷,晉室王公的不滿累積最終爆發了「八王之亂」,而這場內部戰爭最終導致早懷異心的胡人紛紛自立,將司馬氏從洛陽趕到南京,由此出現東晉。東晉統治地區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與北方諸多國家對峙。

也就在這個時期,出身鮮卑的拓跋氏看準機會,在牛川(今內蒙錫拉木林河)召開部落大會,即代王位。即位不久,因牛川偏遠,便遷都盛樂。同年四月,改國號為魏,自稱魏王,也就是後來所稱的北魏。這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為區別此前的曹魏政權,有些史書使用了「後魏」這個稱呼,一般大家並不叫曹魏為「前魏」,所以「後魏」比較少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後改姓元,故又別稱拓跋魏、元魏。

東魏與西魏

但也就在一百多年後,北魏再次分裂,首先是魏孝庄帝殺死了專權的爾朱榮,其弟爾朱兆又殺死孝庄帝,次掌握政權。爾朱榮的家將高歡、宇文泰二人,都是野心勃勃之人。很快爾朱氏被已經鮮卑化的漢人高歡所滅,高歡立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城,成為國家的操縱者。宇文泰擁立魏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為帝,建都長安。這便是後來的東魏與西魏。這倆皇上,說起來是叔侄,共同點是傀儡。

西魏王朝

歷史上西魏王朝在宇文泰掌權期間,轉弱為強。《楚喬傳》里對於宇文氏的設定,其實很明顯是參考了黃易《大唐雙龍傳》體系。是把南北朝時期的「門閥」當做武林世家來寫。雖然這是一個偏於架空的故事,但總體從元氏皇朝和宇文家族之間糾纏與鬥爭切入,還是有得可講的。雖然西魏歷經三個皇帝就被奪權,但給後面隋朝打下的鋪墊。

短命的冉魏、翟魏、李魏

南北朝時間建國頻繁,所以出現了許多短命國。公元350年,漢族冉閔依靠漢族人民的支持,奪取政權,在鄴城建立國家,基於這個地方,依然把國號稱為大魏,這是十六國時期漢人唯一在中原建立的政權。但因為強大的鮮卑族政權前燕進攻,只經歷了三年便亡了。而丁零人翟遼在黎陽(今河南黃河南岸)建立的政權翟魏則要稍微堅持得久了一點點,388年―392年,周旋於東晉、後燕、西燕三國之間差不多五年。

最後這個所謂的魏國雖然壽命更短,只有一年(617年―618年),卻又要稍稍有名一點。隋朝末年軍閥割據,本來各佔山頭也不足為奇,但瓦崗寨的眾多好漢卻在後人心中大大有名,這當然要得益於《隋唐演義》等民間故事,程咬金秦叔寶徐世勣等人都形象鮮活。這裡包括才華卓著,卻因為殺舊主翟讓而留下罵名的李密。李密因為被封為「魏公」,是反隋的一支重要力量的領袖,所以他雖然只是稱王並未稱帝,而且也最終降唐又反唐,但歷史總算銘記了他光輝的那一刻。

北京的魏公村

最後補充一句,北京西邊有個地方叫魏公村,是四號線的一站。粗聽起來似乎是個某個魏姓人士相關,也令人不禁聯想到歷史上這些魏國。但細究下來,這裡在明清兩朝通常都被叫做畏吾村。萬曆年間又稱作「葦孤村」。在康熙年間也稱「魏吳村」,乾隆年間又稱「衛伍村」。清代文獻里寫「畏吾之名,當始於元。今之人或以其地近郊甸,兵衛所居,遂稱之曰「衛伍」,殊失其義。」

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畏吾村已經改稱魏公村。這一名稱的改動,顯然是根據讀音,換上了發音相近的字,並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60年代因為革命思潮被叫過「為公村」,而現在又改回到魏公村。

一個魏字,也能刷過這兩千年。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朱吉兒所著《下一站,總統---希拉里傳》
優等生的道德原罪
美國槍擊案頻發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紅樓夢的政治歷史背景?

TAG:歷史 | 政權 | 東西 | 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