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點評18位帝王!太精闢了!
1949年今後,毛澤東在各種場合先後對十八個帝王有清晰的談論。下面將澤東對他們評估奉獻給咱們。
1、帝辛
帝辛(約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6年),子姓,名受 (一作受德),謚號紂,世稱殷紂王、商紂王,帝乙少子,商朝終究一位君主,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
帝辛有二個同母哥哥,但因其母立為王后今後生帝辛,故得以立為嗣子。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其父帝乙歡心。帝辛繼位後,注重農桑,因而社會出產力得到較好開展,國力強盛之餘,便興拓土開疆之事,出動軍隊攻擊東夷諸部落,把商朝邊境實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疆土則擴大到今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濱海。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中,周武王打敗商軍,帝辛自焚而死,商朝消亡。後世對其評估褒貶不一。
毛澤東的評估:
「本來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運營東南,把東夷和華夏的一致穩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紂王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攻擊,大批俘虜倒戈,成果商朝亡了國。」「商紂王是很有身手的人,周武王把他說得很壞。他的俘虜方針做得不大好,所以今後失利了。」
2、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國都邯鄲,十三歲承繼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我國歷史上出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樹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心集權國家,曾選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謂,是古今中外榜首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心創建皇帝準則,實施三公九卿,辦理國家大事。當地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一起書同文,車同軌,一致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構築萬里長城,構築靈渠,交流水系。還把我國面向大一統時代,為樹立專制主義中心集權準則創始新局勢。對我國和國際歷史發生深遠影響,奠定我國兩千餘年政治準則根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毛澤東的評估:
毛澤東對榜首個把我國一致起來的秦始皇,有較多的言辭,歸納起來有下面幾條:
1、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
2、一次,毛澤東對章士釗講,你們講共產黨等於秦始皇,不對,超越一百倍。
3、孔孟是唯心主義,荀子是唯物主義,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隸主、貴族。荀子代表地主階級 。又說,在我國歷史上,真實做了點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說空話。
4、咱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巨大的多,但是被人罵了幾千年。
5、勸君少罵秦始皇 ,焚坑工作要商議。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歷代政治家有成果的,在封建社會前期的,都是法家。這些人主張法治,犯了法就殺頭,主張厚今薄古。儒家滿口豺狼成性,一肚子男盜女娼,都是主張厚古薄今的。
6、秦始皇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榜首個有名的皇帝 ,我也是秦始皇,林彪罵我是秦始皇,我國向來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一派講秦始皇壞。我贊成秦始皇,不贊成孔夫子。
3、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我國軍事思想「兵局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局勢、兵權謀、兵陰陽、兵竅門),以勇武出名的軍事家,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估。
項羽早年跟從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姑蘇)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巨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實施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動軍隊攻擊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役,期間雖然屢次大破劉邦,但項羽一直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忌亞父范增,終究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南),包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
毛澤東的評估:
1、宜將剩勇追窮寇,不行沽論理學霸王。
2、在1964年的一次談話中,毛澤東進一步指出項羽戰勝的三個過錯:鴻門宴不聽范增的話,放走劉邦;機械恪守距離協議;以及建都徐州(當時叫彭城)。那麼,項羽為何不能納諫和用人呢?這便和他片面上的弱點有關。
4、漢高祖劉邦
劉邦身世農家,為人寬宏大量,不事出產。歷任沛縣泗水亭長、沛公、碭郡長、漢王。秦時因釋放刑徒而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過後不久,劉邦調集三千後輩響應起義,佔領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屈服。秦朝消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鴻門宴後封為漢王,控制巴蜀地及漢中一帶。楚漢戰役前期,屢次失利。但他任人唯賢,留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幹,又留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氣,總算反敗為勝。打敗項羽後,一致全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登基後一面消除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並選用安居樂業之寬鬆方針管理全國,讓戰士複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康復殘破的社會經濟,安穩封建控制次序。不只安慰了公民,也促成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明根底。對匈奴採用和親方針,敞開漢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平緩兩邊的聯繫。
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暴亂,被流矢射中,這今後病重不起,同年逝世,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毛澤東對劉邦的評估是「封建皇帝裡面最厲害的一個」。
毛澤東的評估:
1 、「老粗出人物」、「封建皇帝裡面最厲害的一個」,「他得全國一因決策仇人,二因用人妥當」。1964年毛澤東更進一步指出:「自古以來,精幹皇帝大多是老粗身世。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面最厲害的一個——劉敬勸他不要建都洛陽,要建都長安,他馬上就去長安;距離劃界,項羽引兵東退,他也想到長安歇息,張良說,啥公約不公約、要攻擊,他馬上聽了張良的話,向東進;韓信要求自封假齊王,劉邦說不行,張良踢了他一腳,他馬上改口說:『要封就封真齊王,何必要假的。』」
2、項王非政治家,漢王則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5、漢武帝劉徹
劉徹十六歲時登基,為穩固皇權,漢武帝設置中朝,在當地設置刺史,創始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用主父偃的主張,頒行推恩令,處理王國實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心。文明上選用了董仲舒的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完畢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勢。漢武帝期間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根本範圍,創始了漢武盛世的局勢,還有拓荒絲路、樹立年號、公布太初曆、興太學等行動亦影響深遠。
劉徹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但在位後期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為其全體正面形象留下負面評估。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劉徹下罪己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毛澤東的評估:
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成績,晚年自知奢華、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詔,不失為鼎盛之世。
6、漢元帝劉奭
劉奭出生幾個月後,漢宣帝即位為帝。兩年後,其母許平君被霍光妻子霍顯毒死。地節三年(前67年)四月,劉奭被立為太子 。黃龍元年(前49年)十月,漢宣帝駕崩,皇太子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
漢元帝多材藝,善史書,通樂律,少好儒術,為人柔懦 。在位期間,由於寵信宦官,致使皇權式微,朝政紊亂不勝,西漢由此走向式微。
竟寧元年(前33年),漢元帝在長安未央宮病死 ,長年42歲,在位16年,葬於渭陵。
毛澤東的評估:
歷史上不是提啥『文景之治』嗎 ?實際上,文帝、景帝僅僅守成,是維持會,庸碌無能。從元帝開端,日薄西山。
7、曹操
東漢末年,全國大亂,曹操以漢皇帝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除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實力,對外克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一致了我國北方,並實施一系列方針康復經濟出產和社會次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根底。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逝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書,善詩篇,抒情自個的政治志向,並反映漢末公民的磨難日子,氣勢宏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齊,敞開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名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估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一起曹操也拿手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毛澤東的評估:
曹操是了不得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得的詩人……曹操一致我國北方,創建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很多惡政,按捺豪強,開展出產,實施屯田制,還催促開荒,推廣法治,發起節省,使遭受大損壞的社會開端安穩、康復、開展。
8、南朝宋明帝劉彧
宋太宗明皇帝劉彧(yù)(439年―472年),字休炳,小字榮期,宋文帝劉義隆第十一子,宋孝武帝劉駿異母弟,465年―472年在位。初封淮陽王,改封湘東王。前廢帝時為南豫州刺史。景和元年(465年)十二月,入朝遣人刺殺前廢帝,自立為帝,年號泰始。泰豫元年(472年)病逝。為藩王時好讀書,曾撰《江左以來文章志》、續衛瓘所注《論語》二卷。即位初任賢用能,故能平定四方暴亂;後期,寵臣阮佃夫等專擅威權,貨賂公行;府庫為空,百官並斷祿俸,而奢靡益甚。末年好鬼神,多忌諱,奢華無度,忍虐好殺,民不勝命,劉宋王朝自此而衰。
毛澤東的評估:
登基「可謂奇矣」。
9、南朝梁武帝蕭衍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裡(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南北朝期間梁朝政權的樹立者。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後輩,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封臨湘縣侯,官至丹陽尹,母張尚柔。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逼「禪位」於蕭衍,南梁樹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榜首位。前期任用陶弘景,在位頗有政績,在位晚年爆發「侯景之亂」,國都凹陷,被侯景軟禁,死於台城,享年八十六歲,葬於修陵,謚號武皇帝,廟號高祖。
毛澤東的評估:
1、蕭衍善攝生,食不過量,中年今後不近女性。然予智自離,小人日進,良佐自遠,致使消亡,不亦宜乎。
2、專聽生奸,獨任成亂,梁武有焉。
10、南朝陳後主陳叔寶
陳後主陳叔寶(553年—604年),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陳頊長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期間陳朝終究一位皇帝,582年—589年在位。
陳叔寶在位時大建宮室,日子奢華,不理朝政,日夜與妃嬪、文臣游宴,製作艷詞。隋軍南下時,自恃長江天險,不以為然。禎明三年(589年),隋軍攻入建康,陳叔寶被俘。後在洛陽病死,長年52歲,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謚號煬,葬於洛陽邙山。
毛澤東的評估:
知識分子型的皇帝「沒有長進」
11、隋文帝楊堅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隋朝開國皇帝。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
楊堅鮮卑小字為那羅延(金剛不壞),鮮卑姓氏為普六茹,普六茹鮮卑姓氏是其父楊忠受西魏恭帝所賜的。後楊堅掌權後康復漢姓「楊」,並讓宇文泰鮮卑化方針中改姓的漢人康復漢姓。
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一致了嚴峻割裂數百年的我國,擊破突厥,被尊為「聖人可汗」;內政方面,創始領先的選官準則,開展文明經濟,使得我國變成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邊境廣闊,人員到達700餘萬戶,是我國農耕文明的光輝期間。
在美國專家邁克爾·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
毛澤東的評估:
其做法「蘊藏大亂」。
12、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2] 】-公元649年7月10日),本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出色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少年參軍,曾去雁門關解救隋煬帝。唐朝樹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樹立與一致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起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個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李世民為帝今後,活躍聽取群臣的定見,對內以文治全國,謙虛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大眾可以安居樂業,安居樂業,創始了我國歷史上出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降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樹立安西四鎮,各民族和諧共處,被各族公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根底。
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
毛澤東的評估:
評估其軍事才幹:「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13、後梁太祖朱溫
朱溫(852年—912年),即後梁太祖,五代十國後梁的開國皇帝。宋州碭山人,母王氏佣食於蕭縣,早年參與黃巢起義,後脫離黃巢大齊政權而歸唐。後被唐廷賜名朱全忠,篡唐建梁後又改名朱晃。
開平元年(907年),朱溫廢唐哀帝李柷,自行稱帝 ,建都開封,國號為「大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自此唐朝完畢了它289年的控制,我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期間。朱溫在位時頗注重農業開展,指令兩稅以外不得妄有科配。乾化二年(912年)六月,朱溫被親子朱友珪所害,長年61歲。廟號太祖,謚號神武元聖孝皇帝。
毛澤東的評估:
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
14、後唐庄宗李存勖
唐庄宗李存勖(885年-926年),沙陀族,山西應縣人,本為朱邪氏,奶名亞子,後唐太祖李克用的長子,後唐開國皇帝。
唐光啟元年正月(885年12月)生於晉陽宮,天佑五年(908年)繼晉國王位,今後通過多年的交戰,北卻契丹、南擊朱梁、東滅桀燕、西服岐秦,一步一步使得晉國逐步強盛起來,就是死敵梁太祖。朱溫都不得不感嘆「生子當如李亞子」。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稱帝,國號叫「大唐」,史稱後唐,並於同年十二月滅梁朝,定都洛陽。天成元年(926年)死於興教門之變,廟號庄宗,謚號光聖神閔孝皇帝。
李存勖自小長相與眾不同,成年今後英明神武,素以勇猛善戰出名,又善於謀略,生前一致大部我國,敞開後唐中興霸業,世人論五代諸帝皆以庄宗武功最盛。存勖雖武人,但洞曉樂律,能度曲,尤善二字疊,曾克己詞譜,後人為之冷艷。存詞四首,載《尊前集》。
毛澤東的評估:
1、康延孝之謀、李存勖之斷、郭崇韜之助,此三人可謂識時務之豪傑。
2、生子當如李亞子。
15、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末帝。李煜不精於政治,是一個治國的昏君。但其藝術才調特殊:書法、繪畫、樂律、詩文均有必定造詣,尤以詞的成果最高,被譽為「千古詞帝」。在位十五年,南唐亡於宋三年後逝世。
毛澤東的評估:
1、南唐李後主雖文武雙全,但不抓政治,總算亡國。
2、知識分子型的皇帝「沒有長進」。
16、宋太宗趙光義
宋太宗趙光義(939年-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駕崩後,趙光義登基為帝。即位後運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和平興國三年(978年)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完畢了五代十國的割裂割據局勢。兩次攻遼,企圖克複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利,從此對遼採用守勢。而且進一步加強中心集權,在位期間,改動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俗。
趙光義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趙光義逝世,廟號太宗,謚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
毛澤東的評估:
1、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敵手。爾後屢敗,契丹均以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辦法,宋人終不省。
2、不擇手段,急於登台。
3、趙匡義小人之言。
17、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國際史上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區域(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樹立大蒙古國,爾後屢次發起對外降服戰役,降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邊。
1227年在討伐西夏的時分逝世,今後被密葬 。
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謚廟號,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謚號為聖武皇帝。
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將國號「大蒙古國」改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謚法天啟運,廟號太祖。從此今後,成吉思汗的謚號變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毛澤東的評估:
「 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成吉思汗,是不識字的老粗。」(毛澤東僅僅為了著重「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成吉思汗並非不識字,元初名臣耶律楚材在《玄風慶會錄》一書中說到成吉思汗是可以親身閱覽文件的。)
18、明太祖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漢族,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幼時赤貧,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與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抵擋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佔領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人起義軍後,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完畢了蒙元在華夏的控制,後平定四川、廣西、甘肅、雲南等地,終究一致我國。
朱元璋在位期間,指令農人歸耕,獎賞開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安排各地農人興修水利;大力發起栽培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指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通過洪武期間的儘力,社會出產逐步康復和開展了,史稱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分掌權利,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心集權。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於應天,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毛澤東的評估:
1、對治國才能的評估:「可不要瞧不起老粗。」」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成吉思汗,是不識字的老粗;劉邦,也不認識幾個字,是老粗;朱元璋也不識字,是個放牛的。」(註:成吉思汗,劉邦,朱元璋三人身為帝王時,他們的文明水平已經到達能閱覽奏摺和簽署指令的程度。)
2、對軍事才能的評估:「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推薦閱讀:
※一個八零後青年眼中的毛澤東
※【茶聊憶聞】1975毛澤東寫給周恩來絕筆詩
※韶山--毛澤東故居
※毛澤東祖墳風水
※毛澤東在韶山滴水洞的前後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