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流砥柱——記抗戰中的八路軍、新四軍

中流砥柱——記抗戰中的八路軍、新四軍
作者:郭泉真 文章來源:解放日報 更新時間:2009-12-16 10:30:54 點擊數: 66

  歷史不會忘記———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貢獻:1937年至1945年,中國戰場共抗擊和牽制了日本陸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1931年至1945年,中國戰場共與日軍戰鬥16.5萬餘次,殲敵150萬,占日軍二戰死亡總數的70%……

  歷史不會忘記———

  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敵後人民抗日武裝,在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戰12.5萬餘次,殲滅日偽軍170餘萬人,建立了遍及19個省的抗日根據地,收復國土100餘萬平方公里……

  八路軍、新四軍,永不磨滅的名字,彪炳史冊的傳奇。

  寇深禍亟 整裝改編同抗日

  「親愛的同胞們!本黨這種光明磊落大公無私與委曲求全的態度,早已向全國同胞在言論行動上明白表示出來,並且已獲得同胞們的讚許。現在為求得與國民黨的精誠團結,鞏固全國的和平統一,實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戰爭,我們準備把這些諾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實行的部分,如蘇區取消、紅軍改編等,立即實行,以便用統一團結的全國力量,抵抗外敵的侵略。」———摘自1937年《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

  這時刻難忘。

  1937年9月6日,陝西涇陽縣石橋鎮,傾盆大雨。

  八路軍一二九師,正舉行抗日誓師大會。師長劉伯承,摘下頭頂紅軍帽,緩緩撫摸了一下紅五星,對戰士們說:「同志們,為了救中國,暫時和紅軍帽告別吧。」

  一聲令下,「換帽子!」

  齊刷刷,全師13000人,一起戴上灰色軍帽。

  帽子變了,編號改了,但報國殺敵的決心依舊:「我們一定要抗戰到底,把侵略者趕出去!」

  大雨傾盆。

  上海市黨史研究學會會長張雲感慨地說:「堅持同日本侵略勢力鬥爭,是中國共產黨一直堅持的主張。」

  他列出一張歷史大事記:1931年,「九一八」事變兩天後,正與蔣介石進行反圍剿鬥爭的中國共產黨,對外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表明堅決抗日立場;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呼籲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1936年底,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從中調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漸被接納;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次日,中共中央發出《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大聲疾呼:「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中國共產黨一致抗日的決心,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張雲說:「『七七』事變8天後,周恩來親自起草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在廬山交給了蔣介石。」

  宣言主動提出: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並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

  「七七」事變46天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終於宣布: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11日後,按全國統一戰鬥序列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10月,留在南方的紅軍和游擊隊(瓊崖紅軍游擊隊除外)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如鐵流,改編後,八路軍奔赴華北,新四軍挺進敵後,走上抗日第一線。

  平型關下 中國抗戰第一捷

  「集師上寨運良籌,敢舉烽煙解國憂;瀟瀟夜雨洗兵馬,殷殷熱血固金甌。東渡黃河第一戰,威掃敵倭青史流;常撫皓首憶舊事,夜眺燕北幾春秋。」

  ———聶榮臻《憶平型關大捷》

  八年抗戰,八路軍、新四軍大小作戰12.5萬餘次。

  青史留名,「東渡黃河第一戰」。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戰史專家魏延秋評述:平型關大捷,是抗日戰爭第一個重要轉折點。

  平型關,是直逼太原的交通要地,一旦失守,日軍將突破內長城防線,大肆進犯。

  正因如此之重要,1937年9月,日本人派來的,是素稱「鋼軍」的第5師團(板垣師團)。

  其勢洶洶,連佔蔚縣、廣靈、靈丘、淶源,主力直逼平型關。

  這時,整個中國戰場,國軍節節敗退,日軍戰無不勝。

  歷史選擇了剛剛改編的八路軍,115師設下伏擊,浴血奮戰,一舉大捷:殲滅號稱日本「陸軍之花」的第5師團21旅團所部1000餘人,擊毀敵車300多輛,繳獲槍炮百餘支,日幣食品棉衣無數……

推薦閱讀:

90年90個第一丨八路軍出師抗日第一個大勝仗
八路軍戰法怪:一舉殲滅兩千多日本鬼子
八路軍一一五師平型關大捷
粉碎關於平型關大捷的那些謠言

TAG:八路軍 | 抗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