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名刃及中國唐刀(圖文)

世界三大名刃及中國唐刀(圖文)

  伊斯蘭諸族(印度、伊朗、阿富汗,布哈拉、土耳其)的大馬士革平面花紋刃(俗稱大馬士革刀 )Damas de cristallisation 馬來諸族(新加坡、馬六甲、爪窪、婆羅洲、菲律賓)的糙面焊接花紋刃Damas de Corrayage(俗稱馬來克力士劍 ) 日本 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就是日本武士刀的全稱)

  其實亞洲花紋刃起源於銅器早期時代的中國,始祖是幹將、莫邪和歐冶子等。所謂花紋刃。是指刀身鑄鍛成天然花紋。深入鋼鐵等金屬之中的各種紋理圖形,如《吳越春秋》及《越絕書》記載的龜文、縵理、流水、芙蓉、深淵、高山、大川、流波、冰釋等紋樣,漢代人叫它松紋劍及蟠鋼劍。 這種花紋刃,鋒刃極為堅韌犀利,鋒口具有暗藏鋸齒的作用,而且因鋼及生熟鐵的不同組合,具有剛柔相濟的特點,他種刀劍一與其劈碰,鮮有不斷損的。這是花紋刃優於一般刀劍的主要原因。

  中國是亞洲花紋刃的發源地,名家及寶劍有幹將、莫邪、歐冶子、胡風子、巨闕、純鉤、龍泉、湛盧,太阿、工布等。花紋刃從銅器時代到鐵器時代都極為著名。清代是晚期生產花紋刃的時期,以腰刀為主,乾隆皇帝曾特製一批御用刀劍極為名貴。文革前中國有大量中外刀劍收藏,文革期間,遭到銷禁。僅北京在那個時期就在軍事博物館的廣場上將收集來的上萬把刀劍,用電氣焊當眾全部燒斷,使目睹這一場面的人至今記憶猶新。   秦始皇統六國後,他欲立萬世基業,所以實行「銷兵禁鑄、焚書坑儒」的政策,那些鑄兵器的專家,為了免被殺頭都逃亡四方。逃到東方的把技藝傳到日本;逃往西北方的傳技於匈奴、突厥、回回,大月諸族;向南而下的泄密於馬來諸島。從此,產生了世界三大名刃。   亞洲好利刃,歐洲也瘋狂。在查理曼統治的時代,最簡樸的劍也能值三頭母牛的價錢。查理大帝自己的那把傳奇式的劍「喬依烏斯」據說是半人半神的「韋蘭鐵匠」所造。   如何鑒賞古刃?對現代刀劍愛好者來說,一般情況是從一下四點去鑒賞古刃:一是刃身金屬質量;二是整體式樣;三是裝飾及配件;四是歷史背景。   刃身金屬製造工藝是真正刀半玩家最關心的,因為古代名刃都以極佳的刃身質量而聞名。同時,能鑒賞到達一步的愛好者,必然對各種鍛造工藝特徵有所了解。這是個複雜的學習認識過程,難度極大,往往同一國家的名刃,因年代和鑄造師不同風格也不同。   就中國鋼刃和鐵刃來說,同是花紋刃,但金屬質量不同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劍身運用的是錫銅冶鑄技術,花紋是硫化銅製成,並含有少量的鋁和鎳;而漢代所的鋼刀,由於用上了炒鋼和淬火技術,因此組織更加細密,刃堅鋒利。 瑞典考古學家揚瑟曾對收藏在瑞典京城古物博物 館的中國周代戰國銅劍、鐵劍一百多件 進行研究,他看到刃身上顯露的如同魚鱗或獸皮形的花紋開始以為是偶然的事情,後經仔細觀察,才認識到這是古代鑄劍者有意為之。   其實,何止揚瑟先生一人,就連當今在中國獲獎的武術名家中有幾人懂得花紋古刃,有幾人看過。因為花紋刃鑄造技術極為複雜而艱難,製造者又極為保密,自古以來也是只有少數人能有幸得到,這使它極為珍貴,世界各國的王室貴族,都以能得到上佳良刃而自豪。   花紋刃的鑄造技術,由於地區不同和持刃者的區別形成了各自的風格。就拿世界三大名刃來說,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要經過;冶鐵、利刃、淬火、磨礪、裝飾等過程,但具體方法大不相同。

  伊斯蘭教部落的大馬士革刀起源於印度,用的是印度出產的烏茲鋼,後來這種鋼在卡赤地方出畝人輸出到其它地方,比如伊朗就用烏茲鋼持刃。大馬士革一稱本身就具有戲劇性,在歐洲人眼裡,大馬士革一詞有三種情形:一是指刃面煅鑄的花紋;二是指手工錯金銀的塹花紋飾;三是指帶紋飾的地毯和絲綢。這些都是因為出大馬士革輸入的緣故,這種將出售地當成產地稱呼的錯誤經常發生。

大馬士革刀

  大馬士革刀以伊朗為代表。伊朗吉代鐵兵極為著名,當時的蒙古、印度、土耳其以及東方各國王室均聘用波斯良匠鑄兵,但是各國的兵器形狀不同,而制刃者又未留銘文,隨著年代的推移,人們已無法辨認這是波斯人造的。現在我們只能享伊朗境內自用兵器為代表。   從比較而言,波斯出產的熔冶花紋 鋼刃,其脈絡猶如絲綢織紋,光澤奪目;印度出產的花紋鋼刃,其橫行脈絡常呈數十層雲梯形,即所謂穆罕默德梯,奇巧名貴;土耳其刀的花紋呈翻卷形,其脈絡猶如瑪瑙形。   大馬士革刀的著名產地是阿拔斯大帝(1587—1629)時代波斯舊京伊斯法罕和自帖木耳時代至19世紀的呼羅珊。有代表性的鑄刃師是艾塞德。歐萊和克爾曼,他們的刀可一劈歐洲武士鋼盔立成兩半而不卷刃,又可迎劃擲空的絲巾成完整的兩片,大顯良刃之犀利.

  馬來克力士(「克力士」是馬來語中「刀劍」的意思)興盛於13世紀的滿者伯夷王國,其糙面隕鐵焊接花紋刃,精美絕倫,製造極為精細,光反覆錘鍛入火就要500次左右,刃上的夾層鋼有600層之多。隕鐵就是天上落在地球上的隕石鐵,制刃師深知隕鐵堅韌而不碎折,刃上的花紋也非隕鐵不能獲得。 早期人們對馬來克力士並不在意,直到與白人幾次作戰後,馬來克力士才使世人震驚。當時荷蘭槍手的火槍鋼管經常被馬來刀劍一劈而斷,佳刃輕輕推送就可刺入敵身,有的克力士塗有毒液,只要被其劃傷就危及生命。可惜,今天的馬來人大多數不知道馬來克力士的知識,不知道他們祖先的劍曾威震世界。英國收藏家加德納普將平生致力收藏的400件克力士出示給馬來古董鑒定家們鑒定,結果評定各異,錯誤百出,使加德納極為震驚。 其實,自白種人統治以後,禁止馬來人佩戴克力士,馬來制刃家漸少,鑄刃術漸滅,這也是自然的事。

馬來克力士劍

  昆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   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   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間雜輸與銅。   百金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鑲妖凶。

  這是宋代詩人歐陽修的一首《日本刀歌》,證實了日本刀當時在中國的影晌。 《明史》中也有記載說戚繼光部隊兵士的刀劍有很多被日本刀削斷。日本刀創造了世界刀劍史的神話,它的影響波及整個世界。從12世紀起,成千上萬把鋼刀出口遠東市場,在銷售上同素負盛名的大馬士革刀和西班牙托萊多刀相比毫不遜色。日本刀用的是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分為邊花、腹花、小暗斑、粗暗斑等名目。刺刀由冶鐵、制刃、淬火等過程組成。

日本刀

  冶鐵 日本人用自鍊鋼料,在熔爐中煉出鋼、生鐵、熟鐵等不同品種。這樣鑄出的鋼材送到刀工手中,還不能直接制刃,還要入爐進行脫碳或滲碳處理,並熔鑄為條形。   制刃 將條形鋼加熱進行錘鍛,反覆折迭,將原料中雜物析出,並使鋼質勻稱,花紋也在這時顯出。;冶鍛過程中師傅執鉗並觀察火候,另一手用小錘指點應錘打之處,徒弟用大鎚奮力錘訂,往往一天揮錘2000次。這種錘法並不是次數多就好,因鋼的合碳量在生熟鐵之間,捶過頭就成熟鐵了。古代沒有現代測試設備,故是否成鋼全憑經驗與感覺。這樣錘過的鋼已減少到原重的三分之一。這種鋼已經可以制刃了,但日本人還要將鋼料與熟鐵組合為刀體。因為鋼雖堅硬,但服而易折,必須用柔軟的熟鐵輔護,叫複合刃。這一工藝也是與羅馬焊紋鋼的區別所在。   淬火 刀劍淬火先要加熱,因為日本刃是不同性質鋼鐵組合而成,所以加熱技術極為複雜。須在不同質地上合蓋不同質地的土、這種敷土技術因各家流派不同而呈現不同花紋。在夜色中,鑄刃師凝視炎炎爐火,當刃體燒到所需赤熱度時,他迅速抽出刃體,除去刃上敷土,投入水中振動數次,經此淬火後,刃體硬化完成。淬火滷水溫是很有講究的。淬火後還要回火,即將刀在火上燒至水滴上去如圓珠轉動的程度,再慢慢冷卻。這樣可提高韌性。   磨礪 刀劍淬火後,由煅冶工用礪石開出鋒刃,鋒刃的厚薄與使用需要有關。鋒刃開出後,由專門的研磨師研磨,再將刀裝上試驗柄進行試刀和鞘之類裝飾由專門的鞘師完成。   在西方國家,刃體形狀和手柄是判斷武器年代的重要方式。 15世紀以前流行寬厚的刀劍;16至17世紀開始流行擊刺用的擊劍,這種劍極輕而細長,劍術獨特,代表西洋擊劍的風格,在電影和小說中經常能看到人們用它決鬥,如電影《佐羅》等。這種劍的護手多樣。 最初是細邊的17世紀出現半圓包成的護手。貴族使用的劍裝飾華麗,士兵用的則比較簡單,護手是直的。當火器盛行時,短劍代替了輕劍。 17至18世紀短劍非常流行,劍把很粗,用鐵、鋼或銀絲來裝飾。在很多情況下,護手部造型越小年代越晚。1770年左右短劍被淘汰了,但作為身份象徵還使用著,如法庭人員、宮廷和軍隊武官等。   德國刀劍享有盛名 花紋刃在西方古代也有,如在公元二世紀,羅馬鐵匠就能製造一種稱為「焊紋劍」的兵器,在西方產生一定影響,但在工藝上與亞洲小有不同,在實用中也不如亞洲出色。8至10世紀的加洛林王朝的刀劍,還有中世紀以來的德國克林根塔爾的刀劍也有花紋工藝。在西方一些地區,雖然不是花紋刃,但也很有名氣的制劍地也不少,如9世紀的西班牙托萊多城生產的摩爾式劍享有盛名。尤其是19世紀的德國索林根刀劍製造廠和美國的艾姆斯製造廠非常有名。在挪威,瑞典,法國和丹麥都曾發現10世紀名叫英格佈雷的鐵匠製造的「焊紋劍」。   刀劍上面的裝飾和配件也是鑒賞的主要內容。大馬土革良刃的裝飾是世界一流的。1798年拿破崙遠征埃及,與土耳其。阿拉伯、埃及聯軍騎兵相遇,一陣槍戰將其擊退。拿破崙一向以制軍嚴明而聞名,但這次卻控制不了局面了,因為法國士兵發現敵軍死士身上均佩有鑲金銀珠主的彎刀,爭相搶奪,場面大亂,拿破崙本人也禁不住好奇心擇取了一件很好的帶回,至今還陳列在巴黎東方兵器博物館。 大馬士革良刃上有手工錯主紋飾,嵌滿黃金寶石, 印度刀還飾有琺琅彩工藝, 真是珠聯璧合,精美之極。   在一般情況下,判斷刀劍的年代和產地要看它的整體式樣。大馬士革刀是長彎月形狀的。有的長刀竟彎成弓背狀,刀身大體分兩種,一種窄刃平面無血槽,而上寬下銳的居多數。另一種刃體較寬而下部近尖鋒處特別放寬,並加劃一道血槽或幾道血槽。在伊斯蘭部落中,騎士們殺敵時不是用刀砍劈,而是策馬急馳將刀平持手中,使刀鋒平劃切抹敵人首級或身體,這種刀術促成刀是長彎月狀。不懂這種刀術的人用這種刀會很不自然。   在大馬士革刀中,伊朗刀的把是直莖彎頭直形,護手均做成斜扁長方十字形。   土耳其人作戰特別喜歡短兵相接,昔日刀劍精銳不亞於伊朗和印度,其刃體有花紋刃的,也有白鋼無花紋的,這種白鋼刀往往加入白銀,所以有白銀光。土耳其刀在佔全刃三分之一的近刃尖處刃體突然彎曲並加寬成劍形的尖,其近柄部三分之一是直形,脊背T字母狀,血槽較寬;護手十字形,中部如斜長方形;柄用黃牛角片在兩邊夾上,手柄的莖與頭成直角,柄頭是圓形,莖與頭的直角連接處突然變細是土耳其刀最大的特徵。 土耳其還有一種本民族用的刀。手柄頭是馬蹄形,彎刀的刃在內彎面,與大馬士革刀外彎刃正好相反。 印度刀種類較多,以D字形、串字形和土字形手柄居多。這些特徵是鑒賞看所關注的內客之一。   馬來刃 的造型不同於世界其它民族的兵刃,讓人一看便知。

  在馬來舊俗中,每人腰插3件克力士劍,一件是家傳的,一件是結婚時妻子所贈。還有一件是自行選購的,其中妻子所贈的一把往往刃紋纖細精絕,即使大馬士革花紋也為之遜色,有的克力士上利用糙面刃紋鑄成凸凹在刃身直接展開浮雕造型,巧妙之極;柄和鞘以象牙、金銀、硬木居多。鑽刻花、鳥。獸形,精細的程度是中國刃和日本刃難以比較的,因為馬來是崇拜諸神的國家,這樣為手柄提供了豐富的雕刻造型式樣,構成獨特風格。 另外,馬來刃還有香刃和霉刃兩種, 19世紀末爪哇尚有香刃可購,其香味極濃烈,常上百年不變味。毒刃是在刃紋上浸人毒液,因馬來刃糙面花紋孔隙很多,所以毒液也是上百年不變。這些內容使馬來刃變得更加神奇。

唐刀

  唐帝國通過開明的政治和強大的軍事力量,成為當時世界的中心,從唐初的統一之戰到盛唐時期所有的對內對外戰爭,都出現在冷兵器歷史上對後世影響巨大的武器——唐刀。 在當時的世界上是與阿拉伯大馬士革刀著稱於世的兩種名刀,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在藝術上均達到了極高的成就,可以說是我國刀劍史上的巔峰。

《唐六典》卷一六武庫令丞職掌條記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

唐刀的淵源  唐刀的始祖為漢刀(又稱環首刀),漢刀多為單手刀,刀柄較短,長度為58~114厘米不等,並且無一例外在刀柄外側製成扁圓的環狀,環首刀也因此得名。唐刀在漢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唐刀採用漢刀的「百鍊鋼」的鍛造工藝,並且改善了在鍛造時對鋼材里雜質的處理方法,並創造了「包鋼」的技術,使唐刀外硬內軟,擁有極強的韌性。在改善鍛造工藝的同時,外觀上也有很大的改進。唐刀去掉了漢刀刀首的扁環;刀身加寬,並且延長刀柄,使唐刀可以雙手持握。以上的改進,使得唐刀比漢刀有了質的飛躍,不僅從外觀上更富觀賞性,並且真正提高了實戰性能和耐用性,使唐刀可以劈開任何盔甲器械。歷史上的唐朝時期,只有刀而無劍的,在當時名為劍的,實際上也就是唐刀。

  真正的唐刀工藝使得唐刀的成本太過昂貴,所以在中國歷史上,也就只有唐代才用的起這樣精良的兵器,有許多當時的名人,都只為弄一把上乘精良的唐刀而耗盡家財。

  在唐代時,唐刀傳入日本,當時的日本已經得到漢刀的冶煉技藝,但是當日本天皇看到唐刀時,也驚嘆地說:只有中原才能鑄出如此精良的刀劍。日本隨即學習唐刀的鍛造之法,並加以改進,就成為了今天所見到的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的日本刀。而到唐代之後,中國的唐刀鍛造技藝逐漸失傳,就算以現在的現代工藝,也無法複製一件真正的唐刀了。

素裝唐刀

標準唐刀

豪華唐刀(切刃造)

唐刀的種類  

陌刀:從上面的四個戰例可以看出,唐刀中的陌刀是做為軍隊重要的戰爭物資裝備的,並且在唐中期作為軍用器物,嚴禁民間私造和私藏,其傳承應為漢之長劍(漢:稱一種長劍為「斷馬劍」,應該是一種雙手使用的長劍),漢長劍現在出土的有長達140餘厘米,可推測經過盛唐的發展,變成一個雙手所持並加長手柄的兩刃長刀, 至今考古資料未曾出土實物,宋《武經總要》總繪製的「掉刀」、「三尖兩刃刀」也許就是唐陌刀的直接繼承者。

  陌刀也主要為步軍所用,個別主要將領使用陌刀作為主戰兵器。根據唐《衛公兵法》所記錄了唐軍的主要作戰方法:其中諸軍按其職能分為弓手、弩手、駐隊、戰鋒隊、馬軍、跳蕩、奇兵等多種。每當戰鬥展開時候,敵人在一百五十步時候,弩兵開始射擊;敵人在六十步時候,弓箭手開始射箭;敵人攻入二十步時候,弓弩手發箭後執刀棒(即陌刀、棒)與戰鋒隊齊入奮擊,步兵稍敗後,奇兵、馬軍、跳蕩不準輕舉妄動,如果步兵的戰況不順利,跳蕩、奇兵、馬軍即迎前騰擊, 步兵後退整頓後準備再援, 如果跳蕩、奇兵、馬軍進攻不利,所有的步軍必須配合馬軍同時作戰。敵軍退卻,馬軍不得輕易追擊,必須確認敵人真正潰敗後,才能掩殺。唐軍步馬結合,攻守有職,步兵為先鋒,騎兵為側輔,步兵配以弓弩、陌刀,騎兵負責步兵戰後的突擊與追擊。陌刀作為長柄大刀如牆一般推進,為先鋒步兵沖陣的主要兵器,與馬軍、奇兵一起構成唐作戰的主要特色。從史書看唐太宗的作戰很有個人特色外,最喜選擇敵陣薄弱部位,親率騎兵衝鋒,「敵無不潰敗」,一騎飛馳於前,數萬騎兵緊隨其後的場面,今日想來,尤叫人神往。初唐的時期大量的騎兵是作戰勝利的重要保證,而中期的步軍的陌刀如牆推進戰術,創造了盛唐時期輝煌的戰爭歷史,也創造了陌刀的神話。 從武德到天寶,唐在立國戰爭及與善騎射的游牧民族戰爭中能夠取得勝利,步兵的進攻性武器陌刀的使用不能說不構成了主要原因之一。陌刀的出現與推廣使用也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它關涉到唐馬政及整個軍事形勢,也可以說,陌刀使用、推廣的歷史就是唐立國及對外戰爭、開天武功歷史的一個方面。唐代刀雖分為四種,真正在疆場上發揮作用的兵器只有陌刀。

  陌刀軍的參戰,在任何可查詢的戰例中都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陌刀軍做為戰鬥序列中單獨的作戰力量在唐中期為唐軍的爭戰立下汗馬功勞,陌刀是漢民族與善騎射的游牧族戰爭中改變自己馬少不精的劣勢、發揮步兵多優勢的關鍵兵器,戰爭兵器的演化實際是隨著戰爭形式的發展而演化,隨著國力的強盛與衰落而變化。隨著宋朝統一中原以後,中國冷兵器開始了新一輪的發展,大量新式的長矛、長刀、斧鉞、神臂弩的誕生並武裝了宋軍,豪壯的陌刀成為奢侈的戰爭器材, 宋朝戰爭的主要方向是同樣是北方游牧民族,為了對付遼金的騎兵,長矛、斧鉞開始成為軍隊的主要兵器,斧鉞的大量裝備從《武經總要》和宋石雕造像中得以佐證,斧鉞的製作和使用技藝比陌刀要簡單,對付騎兵同樣有效,岳家軍用「麻扎刀」「捉刀」「長柯斧」大破金軍「連環馬」,有效而不昂貴的兵器永遠是軍隊裝備的重要兵器,豪華的陌刀從此逐漸退出戰爭舞台,並且消失的極其徹底,是中國冷兵器的遺憾。

  儀刀:而儀刀多出現在重要的禮儀場合,唐懿德太子墓、長樂公主墓中的壁畫中多可看見侍衛所配的長刀,長刀為環手,有明顯呈菱形刀擋,刀鞘上有比較明顯的雙吊環掛在腰間,或雙手持握頂部,或佇立身前,儀刀作為皇家御用軍隊和侍衛的重要兵器,刀比較長,形制上「施龍鳳環 」,承襲漢環手刀式樣, 裝飾上 「裝以金銀」極盡奢華,這樣精美的環手大刀不僅是威儀的大唐的體現,同樣也深遠的影響了中國冷兵器的發展,這樣的環手大刀隨著各國使臣的往來,流向四方,深刻受到儀刀的影響的有兩個國家和一個民族:高麗、日本,吐蕃。從現在考古資料來看,高麗、日本都出土環手刀,這些環手刀的刀環都是以龍和鳳作為主要的藝術表現,大量的鑲嵌金銀,這些環手刀都是儀刀的傳承,而吐蕃保留了唐儀刀的造型特點。而中原大地隨著朝代的更替,戰爭的蹂躪,唐儀刀也消失和湮滅了。

  儀刀在向東演化的過程中,高麗和日本在最初的階段都完全照搬形制式樣,1965年烏茲別克的撒瑪爾罕遺址的壁畫中的高麗使者身配環手大刀,大刀的式樣和昭陵壁畫中「持甲儀衛圖」中侍衛所佩帶的長刀完全一樣。 四天王寺的「丙子椒林劍七星劍」,正倉院的「金銀鈿庄唐長刀」,這些刀都被成為「唐樣大刀」。據考證這些刀劍是多為中國,朝鮮的舶來品。同樣在日本出土的古墳期(公元7-8世紀)的刀劍中,「栃木県芳賀郡益子町天王冢古墳出土金銅裝単鳳環頭大刀」,東京國立博物館保存的銘文為:「不畏也□令此刀主富貴高遷財物多也」的環手龍頭大刀,這些環手刀都符合史書記載的「皆施龍鳳環」。這些壁畫、出土的文物都充分證明了儀刀是現在的朝鮮刀、日本刀的祖先,根據這些實物和壁畫我們來還原一下盛唐時期儀刀的本來面目:

  1、刀環:首先儀刀重要的標記就是有環,環中主要是龍鳳作為主要的裝飾,龍鳳和整個環體鎦金,龍鳳環是用對焊或者鉚接的形式和刀體連接,這樣的製作非常巧妙,刀環的製作工藝考究,裝飾精美,是由單獨的工匠進行操作,刀刃的鍛造是專門的鍛造匠人鍛造,這樣兩個工序保證了整刀的精美和刀刃鍛造的精良的有效結合,這樣的工藝在漢朝的環手刀中也有出現,傳承有序可見一般。

  2、手柄: 多纏繞金銀絲或裝飾金銀薄片,從西安市今年出土的一隻唐環手刀和日本東京國立的博物館的出土環手刀來看,手柄的製作非常接近,巧合的是這兩柄大刀刀背都有錯金或錯銀銘文。

  3、刀刃:唐刀的刀身是直刀,無弧度,刀脊有兩種一種是平的,上面會鑲嵌文字,一種是現在日本刀稱之為「庵棟」,也就是刀背有脊線,這樣的刀脊在高古藏刀中也有實物。刀刃靠近手柄部分厚度最厚,然後均勻遞減到刀尖。

  4、刀尖:刀尖有兩種一種是日本稱之為「切刃造」,也就是刀尖不是有弧度的,像阿拉伯數字的「7」一樣,另外一種刀尖是弧形的刀尖自然和刀刃結合,古藏刀嚴格的遵循這個形狀並保留下來。

  5、刀擋:從壁畫和雕塑上來看,早期的儀刀沒有刀檔。刀檔的出現是在唐中期以後,部分壁畫和造像依稀找到唐儀刀的刀檔是菱形的,比較小,這樣的刀檔在日本的唐樣大刀中能夠看到。

  6、刀鞘: 鞘口和鞘尾都開始採用金屬包裹,並鎦金銀。 早期儀刀也沒有吊環,估計佩帶還是斜插在腰帶上攜帶,中期以後刀鞘的掛環工藝複雜,極其具備裝飾性,正倉院的 「金銀

  鈿庄唐長刀」能充分體現出來盛唐時期儀刀的威儀和精美。

  7、鍛造:唐刀的鍛造應該承襲了漢朝發明的「百鍊鋼」技術,刀刃的鍛造也是採用複合鍛造。

  日本刀雖然是唐儀刀的傳承,但是在日本本土隨著戰爭的錘鍊,姿態和鍛造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過平安時期的戰亂,刀匠開始研究更加好的鍛造技術,由於日本本土的資源匱乏,鐵礦和高溫燃料的不充足,鋼鐵的性能受到限制,為了解決刀刃鋒利保持很好的硬度,同時具備非常鋒利的性能,刀身又要保持適當的彈性,日本刀開始採用三明治式的鍛造技術,由於使用材料的性質不同,在淬火的時候金屬內部產生的應力不同,刀刃開始變的有弧度,從此日本刀逐漸脫離的中國唐刀的影響,發展成為具有典型日本特色的冷兵器。

  同樣作為唐刀的傳承的藏刀,由於沒有大的對外戰爭和內部的戰爭,刀劍的演化和進步基本停止了,所以嚴格保留的唐刀的姿態,如今對我們研究冷兵器提供了活化石的樣本。

  障刀和橫刀:從史書記載來看是侍衛和普通士兵的佩刀,和唐長樂公主、章懷太子墓壁畫以及昭陵六駿的「颯露紫」中丘行恭佩刀來看,橫刀無環手,比儀刀短,手柄的柄頭是一個金屬管形套在手柄上,手柄中間收腰,有穿繩孔,由於缺乏實物和詳細的壁畫資料,無法準確的還原橫刀的形制,但是日本出土的圭手直刀也是唐末流傳到日本的,形制上是非常接近橫刀的。唯一能知道的只是橫刀佩帶範圍寬,應該是大量生產和製造的兵器,手繩從儀刀的環挪到刀柄中間,是為了防止刀脫手後的工藝,這樣的工藝一直流傳到明清,這樣的佩刀在以後的演化中就成了軍隊士兵和普通人防身的隨身兵器。

  從現有的考古資料和壁畫,以及從史書中的隻言片語,我們努力去還原唐刀的形制和發展,去體會盛唐時期冷兵器文化的魅力,唐刀作為中國冷兵器發展的一個高峰不僅伴隨著唐帝國的建立、昌盛、榮辱悲歡,也成功的影響到整個亞洲冷兵器文化,隨著戰爭形態的變化,唐刀中的儀刀和橫刀發展成為以後的佩刀,儀刀向東流傳到高麗和日本,並進化成為本民族的冷兵器,向西南則成為藏刀的祖先,陌刀在以後的演化中成為宋掉刀,其中變化出的來數種長刀都為後世流傳,唐刀的誕生和發展見證了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帝國,唐刀是冷兵器文化中最燦爛輝煌的,僅已此文追憶那段偉大的歷史。

推薦閱讀:

如何練習唐刀的基本功?
關於「唐刀四制」與「唐樣大刀」
唐刀的製作工藝
我最近打算入手一把刀,到底是唐刀好還是日本刀好,去告知?
「唐刀」和「日本刀」在製作工藝以及外形上有哪些區別?

TAG:中國 | 世界 | 唐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