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每秒燒錢18萬的超級大片《星際特工:千星之城》

投資2.1億美元,平均每秒燒錢18萬的超級大片《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在北美遭遇了口碑票房雙撲街。指著在中國回本,還有戲嗎?

經過7、8月的國產電影暑期檔,8月底到9月,中國市場將正式進入外國大片月。

諾蘭的《敦刻爾克》、《蜘蛛俠:英雄歸來》、真人版《銀魂》等等,一大波外國大片集中來襲。

打頭陣的是上周五上映的法國大片(沒錯是法國大片)《星際特工:千星之城》。

看過這部電影的小橘子,一定會對片中美輪美奐的特效印象深刻。

總共有2734組特效鏡頭,超過3000種外星生物,由維塔數碼、工業光魔、Rodeo FX三家世界頂級的視效技術團隊聯手打造,光是電影的製作團隊,就有2000多人。

這部《星際特工》耗資2.1億美元,成為法國影史上投資最高的電影,同時也是迄今為止投資最高的一部非好萊塢電影。

如此規模巨大的電影,也昭示著導演呂克·貝松的勃勃的野心:欲打造一部比肩《阿凡達》的特效大片。

而且呂克貝松也表示在今年6月已完成續集的劇本創作,甚至想要打造一個《星際特工》三部曲,野心不可謂不大啊。

如此規模的電影,在票房上必然承擔著不小的壓力。

然而7月份在北美等地區上映,《星際特工》卻慘遭口碑、票房雙撲街。

儘管今年暑期檔北美市場整體表現都比較低靡,但《星際特工》390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截止到8月24號)依舊可以稱得上是血撲了。

截止到中國上映前,《星際特工》全球累計票房僅1.3億。據TNABO北美票房榜吧報道,《星際特工》只要達到3億美元就會拍續集,起碼要達到4億美元以上的票房才能保證虧損不嚴重。

現在來看靠北美等國家是無望了,只能指望全球第二大「票倉」的中國,要實現3億美元的續集目標,在中國至少要收穫10億人民幣的票房才能保障。

據報道,此前基美影業投資5000萬美元,拿下中國及部分亞洲地區的發行權,並且還為該片保底6億人民幣,給予厚望。

《星際特工》上周五在中國正式上映,一個周末過去了,讓我們來看看它的票房表現:

(數據來源於貓眼電影,截止到北京時間8月28號上午11點20分▼)

經過一個周末,《星際特工》票房才兩億多,很快本周五諾蘭的《敦刻爾克》和真人版《銀魂》就要上映了,到時勢必拿走大量的排片,留給《星際特工》的時間只有4天,這四天工作日里要想拿到4億票房實現最終6億的保底,實在有些困難。

而即便不跟《戰狼2》這種爆款比,跟同樣是特效大片的《銀河護衛隊》等電影在中國的票房表現比,《星際特工》在中國其實也一定程度上遭遇了撲街。

安慰呂克·貝松導演,要知道,現在中國人民的錢也不好掙啊。

當初雄心勃勃、揮金如土,估計誰也沒有預料到《星際特工》會慘成這樣。

這樣一部大導操刀、特效豪華堪稱頂級製作的超級大片,為何觀眾毫不買賬呢?

一、影迷不買賬,評分網站分數不高

雖然評分網站的分數不能決定票房,也不是衡量電影質量的唯一標準,但多少還是有參考意義的。

在北美的爛番茄,《星際特工》僅51%的新鮮度,遠不及同類型的《銀河護衛隊2》,也不僅呂克·貝松自己的上一部電影《超體》。

口碑大幅度下降。

在豆瓣上,《星際特工》也僅有7.2分。在進口大片這個維度來看,也不算高。

二、特效華麗但想法並不新鮮

《星際特工》砸錢最多的就是特效,最大的賣點也是特效。但這個特效真的賣的起來嗎?

《星際特工》在宣傳期間,多次誇讚該片特效比肩《阿凡達》,而呂克·貝松本人也表示無論是在劇作上還是在特效方面,都受到《阿凡達》的啟發。

但《阿凡達》上映於2009年的電影,當年《阿凡達》之所以火爆全球,跟它領先全球的3D和IMAX技術不無關係。

當時3D技術還未普遍使用,《阿凡達》是第一部投資巨大的3D商業大片,改變了人們的觀影和消費習慣,在影史上具有開創意義。

如今8年過去了,無論是3D特效還是動作捕捉技術早就不新鮮了,《星際特工》要比肩《阿凡達》並沒有什麼意義。

再說片中的各種特效奇觀,其實對於看慣好萊塢大片的觀眾來說,也著實不夠吸引人。

比如片中3000萬種生物,雖然種類繁多設計各異,但想像力也並沒有太過突出(何況這麼多種生物,觀眾也看不過來啊。)。

觀眾看慣了《銀河護衛隊》里可愛的樹人;

再看《星際特工》里最萌的複製獸,好像也有點吃藕。

美國人從小看到大的《星球大戰》系列對於外星生物種類的想像力也絲毫不比《星際特工》差。

而超級豪華的《千星之城》,不說好萊塢大片,即便是對於呂克·貝松導演本人,許多場景也只不過是在複製自己20年前的《第五元素》。

反派生物▼

城市奇觀▼

《星際特工》固然精緻豪華,但參考如今電影的水平,卻並不具有獨創性,畢竟觀眾見多識廣,想要靠這一點票房突圍,很困難。

三、劇情滿滿都是套路

《星際特工》改編自1967年法國系列漫畫——《韋勒瑞恩和洛瑞琳》,雖然原著漫畫號稱太空科幻鼻祖,但畢竟是法國漫畫,在美國和中國其實都沒有太過廣泛的群眾基礎。

橘子君並沒有看過原著,但就電影改編的劇情來看,實在是沒什麼太多看點。

對於劇情和電影的核心精神,呂克·貝松是這樣說的:「《千星之城》是體現了我個人對於科幻電影的表達,在這部電影中,人類成為了片中的大反派,我希望真的有一天,宇宙星際中的各個族群都能夠和平相處。」

無論是人類成為反派還是各種族群和平相處,在《銀河護衛隊》、《星際迷航》、《星球大戰》《加勒比海盜》系列等等,在很多好萊塢大片中都是反覆表現過的主題,不要說美國即便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同樣不新鮮。

至於最後的「愛能拯救一切」的主題,不僅在呂克貝松本人的作品中,在《哈利波特》系列、諾蘭的《星際穿越》等電影中也非常常見。

呂克·貝松導演在北美票房慘敗後,批評美國是一個新興國家,缺乏好奇心,並表示好萊塢沒有外國電影生存的空間。

但說實話,如果不說是呂克貝松的作品,如果不提它是一部法國電影,其實《星際特工》從裡到外完全是一部好萊塢式的電影,所謂的法國特色和法國文化,也並沒有特別展現。

四、節奏拖沓,為特效犧牲劇情

特效華麗,物種繁多,為了展現這些生物奇觀,導演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犧牲了劇情,讓本就空洞、套路的劇情,顯得更加拖沓了。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為了引出蕾哈娜的劇情,導演先是加了一個女主玩兒蝴蝶被外星生物抓走的劇情,為了救女主男主又不得不求助於蕾哈娜飾演的「泡泡」,蕾哈娜和男主再在女主險些被吃掉的緊要關頭出現大鬧一場,最後還上演了泡泡之死的感人劇情。

雖然講了這麼多,其實這一切於主線劇情都並無太大關係,純屬拖慢電影節奏。

這種突然多出來一塊兒的支線的情況比比皆是,但你要說把這些場景全部去掉,整個故事好像也沒剩什麼內容了。

五、吳亦凡碾壓女主演技,男女主毫無CP感

無論是「戴涵涵」戴恩·德哈恩還是女主維密超模卡拉,在國外市場都是不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

卡拉就不必說了,畢竟是模特出身本身就沒演過幾部電影,而「戴涵涵」最有名的角色要屬《超凡蜘蛛俠》里的小綠魔了。

且不說《超凡蜘蛛俠2》本身就票房遇冷,戴涵涵在片中也只是配角。

而他主演的另一部票房過億的《超能失控》是一部成本僅1200萬美元的低成本科幻片,跟《星際特工》這樣體量的電影完全不能比。

在中國市場,除了呂克·貝松本人和特效大片的賣點,另外的話題肯定要圍繞吳亦凡了。

儘管呂克·貝松在各種場合多次表示,請吳亦凡出演《星際特工》絕對沒有考慮到中國市場的因素,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對比北美海報和中國版海報的區別▼

從北美/中國兩版海報大概能看出一二,不然也實在想不出,一個出場5分鐘作用相當於NPC的角色要大動干戈找吳亦凡出演的原因。

當然由於吳亦凡在國內的超高人氣,片方放著不宣傳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指望出場5分鐘的吳亦凡帶動票房,似乎也不太現實。

另外,雖然吳亦凡的演技一直被國內觀眾和媒體所詬病,但在《星際特工》中僅憑5分鐘的出場,演技碾壓女主卡拉還是綽綽有餘的。

至於男女主的CP感嘛,橘子君覺得這倆的姐弟(兄妹)感更濃吧。

最後一句

總之就是一句話,觀眾的錢不好掙啊。

來源:橘子娛樂原標題:《星際特工》票房撲街吳亦凡也救不了,如今中美觀眾的錢都不好掙啊

推薦閱讀:

注意:這五大風水房極「燒錢」!
實業,就是比慢、比笨、比誰更紮實!

TAG:大片 | 燒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