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馬技能
馴馬技能
http://jingji.cntv.cn/20100308/103584.shtml
我國是世界上養馬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為了滿足馬的不同用途需求,馴馬技能的推廣和應用也成為發展所需。 若想使人與馬配合默契,達到「人馬一體,完美結合」的境界,那麼,我們需要學會正確地馬匹操縱方法,養成良好的騎乘姿勢,培養勇敢果斷、反應敏捷的心理素質。 站在我們面前的這位青年,叫張可,人們習慣叫他「可子」或「可子教練」。他的「馬背生涯」算起來已有二十多個年頭了。經他調教過的馬已不計其數了。 說起如何調教馬匹,「可子」教練自有他的一套「馴馬經」。那我們也趕緊跟著可子教練學幾招吧。 馴前準備(不讀) 在馴馬前,我們需要做一些最基本的安全防護措施,包括人和馬的安全設施及裝備,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弱人和馬之間的磨損及意外傷害,從而保證人和馬匹的安全。 馴馬人員的保護裝備(不讀) 參與馴馬技能學習,首先應佩帶一個適合自己頭部大小的頭盔,頭盔要具有減震性、透氣性和保護性等特點。 其次,馬褲最好緊身而有彈性,厚實耐磨損,靴子要求有縱切後跟,以防止腳從馬蹬滑出來。 裝配馬具(不讀) 馬具是馬匹馴練時必不可少的工具,如護腿、馬鞍、水勒(le)等。怎樣科學裝配馬具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裝配馬具前,應先將馬拴好,拴馬使用籠頭和韁繩,在任何時候都必須使用活扣拴馬,以便在發生意外時韁繩易於解開。 上護腿(不讀) 為了預防馬匹四肢下部的損傷,要使用護腿。護腿的種類主要包括:防擦傷護腿、肌腱護腿、護蹄碗等。 為了增強保護功能,也可配合使用繃帶。但要注意,繃帶不能扎得太緊,連續包紮的時間也不能太長,否則會使腿部血液循環產生障礙,從而引起組織淤血。 備鞍具(不讀) 鞍具一般包括馬鞍及附屬的肚帶、鐙(deng四聲)革、馬鐙。 馬鞍(安,一聲)是放在馬背上供人騎坐的工具,一般由皮革製成,種類較多,但其構造大同小異。 選擇的馬鞍,首先要適合馬背的長度和寬度,同時,馬鞍的大小也要適合騎手,太大或太小,騎手都會感到不舒服;另外,選擇馬鞍穩定性能要高,鞍座不能向前或向後傾斜,騎手能自然、平衡地坐在馬鞍中央。 肚帶(不讀) 肚帶的作用是用來固定馬鞍,肚帶質量的好壞,對騎手和馬匹的安全非常重要。 肚帶的製作材料最常用的有:皮革、尼龍或其它人造纖維,其形狀大致相同。在使用前,要仔細檢查肚帶有無開線或斷裂等,確保使用安全。 馬鐙(不讀) 馬鐙由不鏽鋼製成,它的大小要合適,標準為:當腳踩於鐙內時,靴子的最寬部位兩側,要各留有約1厘米的空隙。 橡膠踏板要經常固定在馬鐙上,踏板的摩擦係數比較高,這樣可以減少腳從馬鐙內滑落的幾率。 鐙革(不讀) 鐙革的作用是用來連接馬鐙,通常由上好的皮革製成。鐙革應定期從帶扣端縮放,以防帶扣總是在鐙革的同一部位磨損。 備鞍具時,一般從馬的左側備鞍,但要養成能從兩側備鞍的習慣。騎手站於馬體左側,先將汗屜輕搭在馬鬐[(qi,)二聲]部。汗屜可以減少馬鞍對馬背的磨損,同時有吸汗的作用。 鬐也叫鬐甲,是指馬背上最高的部位。 左手握住前鞍橋,右手握住後鞍橋,將馬鞍輕輕放在汗屜上,注意:前鞍橋的位置在鬐甲上。 將汗屜輕輕向上提起,連同馬鞍一起向後拉動,不能向前逆毛拉動,調整到正確位置。 然後,將肚帶從汗屜下方的扣帶中穿出,固定在馬鞍的兩條護扣革上,把肚帶輕輕放下,理平整。這樣,肚帶和馬鞍的一側就連接好了。 騎手從馬的頸下穿過,至另一側,並以同樣的方法把肚帶固定好。在扣緊肚帶時,如果馬有反抗,可用手安撫一下。 要注意檢查肚帶的鬆緊度,若肚帶太松,上馬時馬鞍會轉(發音:四聲)到一側去,也會磨傷馬背,帶來安全隱患。 標準為:肚帶和馬體之間可以插進四個手指。 備鞍完畢後,順便要把肚帶下的皮膚和被毛理順。 帶水勒(不讀) 水勒的用途主要是操縱馬匹的前軀,也用以調節運動的速度和方向。水勒組成部分中,銜鐵最為重要,他是由不鏽鋼製成,裝在馬匹口腔內的舌體上面。銜鐵的大小必須與馬匹口腔和舌的大小相適應。為了保持水勒的正常形狀,水勒放置時應懸掛在一個固定的托架上。安裝水勒時,騎手站在馬頭左側,使用右手把僵繩輕輕搭在馬頸上。 右臂彎曲從馬下頜處抱住馬頭,將紅色籠頭去掉。左手托住馬嘴下面的銜鐵,用拇指壓迫馬嘴並打開口腔,同時向上提水勒,將銜鐵放入口腔內。雙手將項革套於兩耳後。注意銜鐵不能碰擊牙齒,否則,以後戴水勒時馬會反抗、不服從。項革套完後,要順便把鬃毛從項革下理出、接著、扣緊咽革和鼻革。水勒裝配完畢後,需要調整水勒大小,扣緊全部金屬扣。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後,我們就可以對馬進行調教了。 馴中調教內容(不讀) 有了充分的準備工作,那麼我們就從最基本的調教開始,向大家一一展示。馬匹的基本調教內容大致可分為馬下和馬上調教兩大部分。 一、馬下調教(不讀) 馬下調教主要可分為:牽馬前進、轉彎、停止、後退和調教索馴練等。 牽馬前進(不讀) 馬習慣於被兩側牽引,但通常從左側牽引。 方法是:站在馬頭的側後方,把韁繩取下來,用右手握住韁繩,與口銜環的距離約一拳寬,並用食指將兩韁繩分開。保持馬頭自然高度,馬體正直。左手握住韁繩的另一端,自然下垂。 要求馬向前走時,一般經過人工馴養的馬,會很樂意與你並肩前行。但是也要注意騎手的站立方位,如果站在馬的正前方牽馬,大多數馬會拒絕前進。 如果馬畏縮不前,不要強拉韁繩,一般可以使用三種方法進行調教,一是將馬頭向外側輕輕推動,待其前肢移動時,再引導馬匹前進;或者左手拿鞭子,輕拍馬的腹部。也可以使用右手輕輕抖動韁繩,慢慢引導前進。 當然,以上三種方法可以同時配合使用。 另外要注意:牽馬前進時,人和馬的步伐應保持一致,以免人腳被踩傷。 牽馬轉彎(不讀) 牽馬轉彎時,應先引導馬匹前行一段,以達到穩定和平衡的作用,然後再進行轉彎操作。 牽馬轉彎時,最關鍵的要點是把握好轉彎的方向,正確的方向是向外側轉彎,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馬踩到牽馬者的腳。對初學牽馬的人更應如此。 牽馬停止或後退(不讀) 如果要求馬停止前進,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可用右手輕輕向下拉動韁繩,馬匹得到指示後會自動停止前行。停止後,牽馬者站於馬頭左後方,與馬前肢站在一條線上,馬頭保持自然高度,馬體正直。 要求馬後退時,右手用力拉動韁繩,馬匹得到指示後會自然後退。 調教索馴練(不讀) 馬天性喜歡運動,所以每天要保證馬匹足夠的運動量。調教索馴練就是通過讓馬重複做圓周運動,來達到一定程度的鍛煉效果。此方法可用於馴練年輕馬和做一些基礎馴練。 調教索馴練時,人不騎在馬背上,騎手拿一條5-10米長的調教索,調教索的一端連接在馬的籠頭上,一手握住調教索控制馬,一手拿著調教鞭,站在場地中間,讓馬以騎手為圓心重複作圓周運動。 調教索馴練時,要定時變換方向,以使馬匹兩側的肌肉達到均勻馴練。調教索馴練比較單調,也很累,尤其是不順從的馬,會時有抗拒。因此,在具體的馴練過程中時間不宜太長,只要達到調教所需即可。 二、上馬與下馬馴練(不讀) 上馬和下馬是所有騎乘運動中最基本的動作,應熟練掌握。 我們來看一下上馬和下馬時的分解動作。 上馬(不讀) 騎手上馬時,應從左側上馬,把韁繩分開,越過馬頭掛於馬的頸部,韁繩套在手臂上,防止馬逃跑,然後放下馬鐙。 一般情況下,蹬革的長度以騎乘人員的虎口到腋窩為準。 注意:放下馬鐙時不要碰及馬體,讓馬鐙垂於馬的一側。 騎手靠近馬體,並與馬前肢正對站立,面向馬體斜後方,將左右韁繩整理為相等的長度,銜鐵輕輕接觸口角。左手握住韁繩,將無名指插入韁繩中間,抓住鬐甲毛,拳心向下。 右手順時針轉動馬鐙,使馬鐙外側對著自己。 抬起左腿,左腳掌踩入馬鐙內。 右手抓住後鞍橋右側,左腳尖向下壓,使其位於肚帶下方,但不能觸及馬體。 右腳蹬地,藉助右腳掌的彈力和兩臂的力量,輕輕向上跳起。 當左腿伸直身體挺起後,右腿伸直抬起迅速跨過馬的臀部,注意不要觸及馬體。 隨著右腿跨過馬體,雙手支撐體重,輕輕坐於馬鞍上。 上馬後,右腳輕輕踩入馬鐙內,分開左右韁繩,雙手握住韁繩,上身挺直,目視前方,保持正確乘坐姿勢。 另外,上馬時要特別注意馬的情緒是否穩定,上馬後能否操縱馬匹。上馬動作要穩要快,膽大而警惕,若馬原地轉動,抓住韁繩和鬐甲毛,人的身體可隨著馬體轉動。上馬後,如果右腳還沒有踩入馬鐙內,馬已快跑,可用兩腿夾緊馬的腹部,等到馬慢行後再雙腳踩鐙。 下馬(不讀) 下馬時通常從左側下馬,下馬的動作是上馬動作的相反順序。下馬時的常用方法有,不藉助馬鐙下馬和藉助馬鐙下馬。 不藉助馬鐙下馬時,先兩腳脫鐙,左手握住韁繩並抓住馬的鬐甲部,右手撐於前鞍橋上,身體稍向前傾。 向後抬右腿跨過馬背。雙手支撐身體,兩腿懸垂於馬體一側。兩腳同時落地,注意:要兩膝稍屈輕輕落地,不要觸碰馬的前肢。下馬後,收起馬鐙,將韁繩越過馬頭取下,右手正確握住韁繩,回到牽馬姿勢。 藉助馬鐙下馬時,左手握住韁繩抓在馬的鬐甲部,右手撐在前鞍橋上,右腳脫離馬鐙,抬右腿跨過馬背落地,隨之左腿脫鐙著地站立。 也可在右腿跨過馬背後先不落地,將右手放於鞍部中間,雙手支撐左腳脫離馬鐙,同時兩腳落地。上下馬的分解動作練習過幾次後,就可以把所有這些動作連起來練習了,要把所有動作做的連貫、迅速、準確而又自然,要一氣呵成。 基本乘坐姿勢(不讀) 騎手騎在馬背上時必須保持正確的乘坐姿勢。 從側面看,騎手的肘部向前經手沿韁繩至馬口部應呈一直線。騎手應隨著馬頭的上下運動而改變兩手的高度,這樣才能保持「肘—手—口」形成的直線。 騎手在馬背上要始終與馬的運動保持平衡、協調,這就要求騎手兩臂放鬆,背腰和肩部有柔韌性。以上所講的乘坐姿勢是最基本的騎馬姿勢,但在不同的騎乘類型中,騎手的上身會隨著馬的運動作出相應的改變。 三、馬上馴練(不讀) 了解了一些騎馬的基本要求,還應認識到馬和騎手的馴練必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要想使經過馴練的馬達到更高標準,騎手必須掌握馬匹的基本步法。 步法是指馬運步的方法,它是以肢蹄的節律性運動為特徵,是馬自然的或後天獲得的特有的行進方式。馬的基本步法主要有慢步、快步、跑步等。 慢步(不讀) 慢步是馬行走的基本方式。其特點是四肢離地和著地,在一個整步中,四肢全經過一次運動,有四個節拍,可聽到「噠、噠、噠、噠(模仿馬蹄)」四個蹄音。其著地順序為:左後蹄—左前蹄—右後蹄—右前蹄。 慢步時,馬體重心變動範圍小,能保持馬的沉靜狀態,體力消耗少,四肢不易疲勞,適合肌肉鍛煉和消除運動後的疲勞。馬慢步時,要求動作明確,有彈性,整齊,保持穩定。 快步(不讀) 快步的特點是以對角前後兩肢同時離地和同時著地,每一個完整步有兩個節拍,可聽到「噠、噠(模仿馬蹄)」兩個蹄音,其著地順序為:左後蹄和右前蹄—右後蹄和左前蹄。快步時,馬是從一個對角肢跳躍前進,因此,在每一步中馬體都有一個瞬間的懸空期。 快步應始終運步自如,活潑而規整,動作毫不猶豫。 馬走快步時,體軀側動小,但顫動大,在由一對角肢向另一對角肢轉換的瞬間,馬有一次騰躍,因此,馬就會顛一下馬背上的騎手,這就給學習騎馬造成了困難。初學者不得不花費許多時間來克服這個困難,直到能輕鬆自然地承受這種顛簸。 初學的騎手每次練習快步的時間不宜過長,最好不要超過10分鐘。尤其是剛開始馴練的時候。最好是慢步與快步結合馴練。 跑步(不讀) 跑步的特點是先以一個後肢著地,之後為第二後肢和對角前肢同時著地,最後為另一個前肢著地。一完整步有三個節拍,可聽到「噠、噠、噠(模仿馬蹄)」三個蹄音,有一個懸空期。 在跑步中,騎手的髖部和背腰放鬆是非常重要的,上身要隨著馬匹步伐的節奏而運動,如果騎手的背腰緊張僵硬,騎手就會在馬鞍上顛,這樣馬和騎手都會感到不舒服。所以騎手應與馬的運動相協調。 立定(不讀) 立定時,馬必須保持平穩、正直站立,體重均勻公佈於四肢上,前蹄和後蹄保持對齊站立。 讓馬立定時,騎手的身體應保持正直,既不向前傾,也不能後仰。兩小腿輕輕地靠到馬匹兩側,不應夾緊或僵硬。同時使馬體重心移向後軀,配合做控制韁繩鬆緊的收放動作,使馬前進受到限制,在預定位置停穩。 如果馬在立定時情緒不穩定,會影響到立定的效果,這時就要輕拍馬的頸部安慰一下。 有時,一句輕輕的「哦」「停」也可以讓馬立定。 立定後如果讓馬開始行走,方法是可以將韁繩放鬆,兩腳輕輕擠壓馬的腹部,馬就可以行走起來了。 後退(不讀) 後退通常由立定進行,是使馬的前蹄沿後蹄的軌跡向後運動。 改變方向(不讀) 讓馬改變方向時,應當使馬體的彎屈適合它行進的曲線。在馴練中讓馬改變方向,是為了使馬體左右兩側關節以及肌腱都能得到均勻鍛煉,也使馬體兩側運動均衡,同時馴練騎手在馬上的平衡能力,以及,在改變方向時騎手對馬的控制能力。那麼怎樣才能使馬匹向右改變方向呢? 現在我們變換方向右邊走,就像我們平時騎自行車一樣,視線要往右邊看,兩個韁繩同時往右邊輕輕拉動,這時候你的左腳就要靠後一點,往裡輕輕擠壓一下馬的腹部,你看,馬的身體就會這樣屈撓起來,很容易的轉過去。 向左轉與向右轉的動作相反。 轉圈(不讀) 騎手騎在馬上,在6米、8米或10米直徑的圓圈內做圓周運動,稱為轉圈。如果直徑大於10米,稱為轉大圈。轉圈是為了使騎手熟練操作與馬匹之間的平衡,馴練馬匹在轉圈時保持正確的步法與姿勢。 馴後(不讀) 在馴練結束後,還需要將馬鞍和水勒等馬具卸下來,每次卸鞍和卸勒後,都要在馬的頭部、背部、肚帶處和腿部撫摸,檢查馬匹有無損傷。 然後將馬拴好或入廄。 看到可子教練騎在馬上猶如閑庭信步,瀟洒至極,我們還以為是馬兒非常聽話的緣故,原來這裡面還「暗藏機關」呢。這些「機關」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掌握的,需要反覆練習,這樣,您騎在馬上也會這麼瀟洒了,這樣才能達到可子教練所說的最佳境界。
推薦閱讀:
※筆記 ‖ 張海音精神分析客體關係理論與臨床技能長程課(一)
※穿壓縮裝備有用嗎?
※作為程序員,2017 年你習得了哪些新技能?
※你有什麼苦練多年卻又不方便公開演示的絕技?
TAG: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