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臂痛(中醫)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肩臂痛好發於中年以後,其主證為肩關節疼痛,疼痛可放射到上臂和前臂。尤其是在肩關節外展或外旋轉時疼痛加劇,嚴重者可使肩關節不能活動,三角肌、岡上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縮。對此中醫稱為肩痹、漏肩風、凍結肩、五十肩等。
肩臂痛(中醫)怎麼引起?肩臂痛(中醫)發病原因?其病位在肩部的經脈和經筋。五旬之人,正氣不足,營衛漸虛,若局部感受風寒,或勞摜閃挫,或習慣偏側而卧,筋脈受到長期壓迫,血脈周流不暢。血不營筋遂致氣血阻滯而成肩痹。
肩臂痛(中醫)診斷標準&肩臂痛(中醫)做哪些檢查?初起時單側或雙側肩部酸痛,並可向頸部和整個上肢放射,日輕夜重,患肢畏風寒,手指麻脹。肩關節呈不同程度僵直,手臂上舉、前伸、外旋、後伸等動作均受限。病情遷延日久,則因寒濕凝滯、氣血瘀滯痹阻,局部氣血運行不暢,而致患處腫脹粘連,肩部肌肉萎縮,最終關節僵直、肩臂不能舉動,疼痛反而減輕。
根據經絡辨證,以肩前中府穴周圍疼痛為主、後伸疼痛加劇者屬太陽經證;以肩外側肩髓、肩髂穴處疼痛為主,三角肌壓痛、外展疼痛加劇者屬陽明、少陽經證;以肩後側肩貞、臑俞穴處疼痛為主、肩內收時疼墒加劇者屬太陽經證。此外還可結合患者體質狀況、病程長短進行分證論治。
肩臂痛(中醫)的治療用藥【證治方葯】
(一)外感風寒
1,臨床表現:症見素體虛弱,動輒感冒,肩部冷痛。活動功能受限,遇寒痛增,局部按摩或熱敷後則痛減,伴見頭痛、惡寒或惡風。舌淡紅,苔白,脈浮緊。
2,病因病機:睦理不同,風寒侵襲。手三陽經脈氣血痹阻,氣血不能營養肩部筋脈。
3,治法:溫經散寒,益氣固表。
4,方劑:黃芪佳枝五物湯(《金匱要略》)合玉屏風散(《世醫得效方》)加減。
藥物:黃芪15g,桂枝12g,赤芍12g,當歸10g,防風10g,白朮10g,細辛3~6 g,羌活10g,片薑黃10g,川芎6g,雞血藤10g,生甘草6g,生薑6g。蔥白6g。
方義:黃芪、防風、白朮益氣固表,桂枝、細辛、羌活,片薑黃溫經通絡散寒,赤芍、當歸、川芎、雞血藤和血通脈,赤芍、甘草緩急止痛,生薑、意白祛風散寒。
加減:如伴頸背強急者加葛根,紅花,肩痛而活動功能受限者加天仙藤、海桐皮。
5,變通法:外感風寒甚者,局部有寒冷感覺。或牽及項背板滯,宜疏風散寒活絡,可用防風湯(《宣明論方》)加減,藥用防風、羌活、桂枝、辜艽、葛根、當歸、杏仁、黃芩、赤莓、甘草、生薑。肩背痛不可以回顧,此手太陽經氣不行,用通氣防風湯(《脾胃論》),藥用防風、羌活、升麻、柴胡、藁本、蒼朮等;如肩背痛脊強,腰似折,項似撥,此足太陽經氣不行,用羌活勝濕湯(《脾胃論》)。痛劇而有拘攣現象的,用透經解攣湯(秦伯未經驗方),藥用防風、劑芥、羌活、白芷、當歸、川芎、紅花、蘇木、蟬衣、天麻、穿山甲、連翹、甘草和營活血。
(二)寒混凝滯
1,臨床表現:肩部困重疼痛,神倦面白,每逢陰雨寒冷天氣疼痛加劇,病程纏綿。舌淡,苔白厚膩,脈沉細。
2,病因病機:外感風寒失治,以致寒濕留滯不去,痹阻肩部而痛。
3,治法:散寒祛濕,溫經通絡。
4,方劑:烏頭湯(《金匱要略》)合當歸四逆湯(《傷寒論》)加減。
藥物:當歸l0g,白芍12g ,桂枝10g,制川烏10g(先煎),麻黃6g,細辛5g。羌活10g,威靈仙12g,防風10g,防己12g。
方義:川烏、麻黃、細辛溫經散寒,白芍,桂枝調和營衛,羌活、威靈仙、防風、防己祛風化濕,當歸、白芍和血通絡。
加減:可加片薑黃、天仙藤止痛除痹。
5,變通法:體胖形寒,痰多苔白膩,寒濕痰濕阻絡者可用近效術附湯(《近效方》)、導痰湯(《濟生方》)合指迷茯苓丸(《指迷方》)加減,化痰通絡,藥用蒼白朮、附子、制南星。法半夏、枳實、白芥子、玄明粉、茯苓,地龍、僵蠶等。痰濕阻絡化熱者也可用歐陌鑄自擬化痰通絡方,藥用法半夏、木瓜、忍冬藤、陳皮、薑黃、白芥子、絡石藤、水竹節、桑枝、稀薟草等。化痰通絡。如見瀑熱相搏,肩背沉重而痛,苔黃膩者,可用當歸拈痛湯(《醫學啟源》)加減,藥用當歸、黃芩、知母、茵陳、苦參、豬苓、茯苓、葛根、防風、羌活、升麻、蒼朮、滑石等,清熱化濕。
(三)氣滯血瘀
1,臨床表現:肩部刺痛或如錐剌,壓痛點明顯,上肢不能抬舉後伸,活動或靜止時均感疼痛,而靜止時尤甚。舌質黯紅,舌邊可見瘀斑,苔白膩,脈弦澀。
2、病因病機;久痛入絡,氣滯血瘀,經脈不通。
3,治法:行氣活血,舒筋通絡。
4,方劑:活絡效靈丹(《醫學衷中參西錄》)合身痛逐瘀湯(《醫林改錯》)加減。
藥物:秦艽10g,香附10g,羌活10g,川芎10g,沒藥5g,乳香5g,地龍10g,五靈脂10g,桃仁10g,紅花10g,當歸尾12g,薑黃10g。
方義:五靈脂、桃仁、紅花、當歸尾、川芎、沒藥、乳香、地龍活血通絡,香附理氣,薑黃、術瓜舒筋緩急,辜艽祛風。
加減:痛甚加小活絡丹1粒化服。
5,變通法:氣虛血瘀可用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加減。
【針灸治療】
(一)火針法
取穴:患側肩局部敏感點,在肱二頭肌上方三角肌前後緣部尋找,一般有3~6個不同的最敏感的壓痛點。
方法:作好標記,常規消毒。用市售鎢鋼火針(2寸)在酒精燈上燒至白亮,對準做好標記的反應點速刺疾出。每次針3~j個點,進針1寸左右。不留針。
療程:一般經過1~2次的治療後,疼痛可明顯減輕,3~5次治療後大部分病人都可痊癒。火針治療後,局部5日內不宜著水,針後第2天開始功能鍛煉。
(二)毫針法
1,取穴:肩髓,肩內陵,肩貞,阿是穴,陽陵泉。太陰經證加尺澤、陰陵泉;陽明、少陽經證加手三里、外關;太陽經證加後溪、大杼、崑崙;痛在陽明、太陽經加條口透承山。
方法:肩內陵、肩貞要把握好針刺角度和方向,切忌向內斜刺、深刺,陽陵泉深刺或透向陰陵泉;條口透承山可用強刺激;局部畏寒發涼可加灸;肩部針後還可加拔火罐並行走罐。余穴均按常規針刺,得氣後留針30分鐘,留針期行針2~3次。凡在遠端穴位行針時,大幅度捻轉,行針和留針時均令患者活動肩部。
療程:日1次,7~10次為1療程。
2,取穴: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
方法:用3~4寸毫針刺入,深2~3寸,大幅度捻轉,得氣後留針30分鐘,留針期行針2~3次,行針和留針時均令患者活動肩部。
療程:日1次,7~10次為1療程。
(三)頭皮針法
取穴:頂顳前斜線中l/3或頂結前線(絡卻至百會)。
方法;用1,5寸毫針,進針至帽狀腱膜下層,小幅度提插1~3分鐘,得氣後留針30分鐘,留針期行針2~3次,行針和留針時均令患者活動肩部。
療程:日1次,7~10次為1療程。
(四)芒針法
取穴:肩髓透極泉。肩貞透極泉,條口透承山等。
方法:肩不能抬舉者可局部多向透刺,使肩能抬舉。條口透承山時邊行針邊令病人活動患肢,動作由慢到快,用力不宣過狂,以免引起疼痛。
療程:隔日1次,7~10次為l療程。
(五)刺絡撥罐法
取穴: 肩內睦,肩貞、阿是穴。
方法:對肩部腫脹疼痛明顯而瘀阻淺表者,可用皮膚針中強度叩刺患部,使局部皮膚微微滲出,再加拔火罐;如瘀阻較深者,可用三棱針點刺2~3針致少量出血,再加拔火罐,使瘀血外出,邪去絡通。
療程:每周2~3趺,7~10次為1療程。
(六)耳針法
取穴;肩、肩關節、鎖骨、神門,對應點等。
方法:每次選3~4穴,毫針強刺激,留針30分鐘;也可用王不留行子貼壓。
療程:毫針日1次,貼壓每周2次,均7~10次為1療程。
(七)電針法
取穴:肩髓、肩器、肩內陵、天宗、曲池、外關。
方法:每次選3~5穴,接通電針儀,早期用連續波、後期用斷續渡,強刺激10~15分鐘。
療程:日1次,7~10次為l療程。
【推拿治療】
對初期疼痛較甚者,可用較輕柔的手法在局部治療。對晚期患者,可用較重的手法如扳、拔伸、搖並配合肩關節各功能位的被動活動。手法一般用攘、一指禪推、點、按、拿、扳、拔伸、搖、抖、搓等;
取穴:合谷,曲池、缺盆、肩鍋、肩貞、肩並、天宗等。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或坐位,醫者站(或坐)於患側,用攘法或一指禪推法施術於患側肩前部及上臂內側,往返數次,配合患肢被動外展、外旋活動。
健側卧位,醫者一手握住患肢的肘部,另一手在肩外側和腋後部用攘法,配合按拿肩貞,並作患肢上舉、內收等被動活動。
患者坐位,點按上述穴位。醫者站在患者的患側稍後方,一手扶住患肩,—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關節為軸心作環轉運動,幅度由小到大,然後醫者一手托起前臂,使患者屈肘,患臂內收,患側之手搭在健側肩上,再由健肩繞過頭頂到患肩,反覆環繞5~7次,於此同時章捏患肩。
醫者站在患者患側稍前方,一手握住患側腕部,並以宿部頂住病人患側肩前部。握腕之手將患臂由前方扳向背後,逐漸用力使之後伸,重複2~3次。
醫者站在患者健側稍後方,用一手扶健側肩,防止患者上身前周,另一手握住患側腕部,從背後將患肢向健側牽拉,逐漸用力,加大活動範圍,以患者能夠忍耐為度。
醫者站在患側肩外側,用雙手握住患肢腕部稍上方,將患肢提起,用提抖的方法向斜上方牽拉。牽拉時要求患者先沉肩屈肘,醫者緩緩向斜上方牽抖患肢。活動幅度逐漸增加,手法力量由小到大。注意用力不能過猛,以防發生意外。
用搓法由肩部到前臂反覆搓動,以此作為手法操作的結束動作。
【鍛煉方法】
1,彎腰晃肩法:彎腰伸臂,做肩關節環轉運動,動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
2,爬牆活動:面對牆壁,用雙手或單手沿牆壁緩慢向上爬動,使上肢盡量高舉,然後再緩緩向下回到原處,反覆數次。
3,體後拉手:雙手向後,由健側手拉患側腕部,漸漸向上拉動,反覆進行。
4,外旋鍛煉:背靠牆而立,雙手握拳屈肘,兩臂外旋,盡量使拳背碰到牆壁,反覆數次。
5,甩手鍛煉;患者站立位,做肩關節前屈、後伸及內收、外展運動,動作幅度由小到大,反覆進行。
【評述】
肩臂痛的發生與慢性勞損有關,患者可有外傷史,主要病理系慢性退行性改變,多繼發於肱二頭肌腱腱鞘炎,岡上肌腱炎或肩峰下滑囊炎。某些患者與感染性病灶或內分泌功能有關,早期以劇烈疼痛為主,功能活動尚可;後期則以肩部功能障礙為主,疼痛反而減輕。用中藥內服外用並進行針灸推拿等法,結合日常鍛煉,定有療效。
推薦閱讀:
※【棒針】一款帽子、圍巾的編織方法
※告訴你一個無中生有的方法
※增強免疫力,方法很重要,你做對了嗎?
※教你幾種買表不出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