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提問》:實踐出真知

這周看了《學會提問》,網上評價挺高的,但是我怎麼覺得有些啰嗦,實踐出真知,掌握再多理論不如在現實生活中應用。記得五一假期的時候,和老姐在家無聊看了愛情保衛戰,在節目最後一位場外觀眾的求助,說是「結婚六年,兩個孩子,在丈夫那裡從沒有感覺到對我有尊重,最近因為他事事總是偏袒婆婆,我們吵架了。我真的很委屈,覺得在這個家一點地位和尊重都沒有得到,很痛苦,我該怎麼辦呢?」,但是塗磊的回答是「如果丈夫你的不尊重你,你們為什麼在一起六年還生了孩子;另外如果丈夫真的不尊重你,你舉出來的例子不應該是丈夫偏袒自己的媽媽,而應該是更極端的例子,所以你應該是被慣壞的妻子」,瞬間體會大什麼是邏輯的強大!以下是來自豆瓣的讀書筆記:第一章: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思維一、思維和情感(1)情感捲入不應該成為你接收或者拒絕一個觀點的主要基礎。(2)一個成功積極的學習者應該是持著嚴謹的、開放的、和批判的思想者(3)若得批判性思維是用批判性思維來維護或支持自己的或他人的觀點,強的批判性思維是用批判性思維來評估和判斷所有的觀點和信念(4)我們關注的不是這個觀點是誰的,而是這個觀點是不是對的。二、論題與結論(1)論題是會話或者討論中所出現的有爭議的問題。論題分為描述性論題,說明性論題。(2)結論是演講者或者作者想讓你接受的信息。三、陳述理由(1)理由是對我們為什麼要相信某一特定結論的解釋。他是提供給人們並且使之接受某個結論的基礎內容。(2)理由+結論=論證。一項論證由一個結論和支持該結論的理由組成。(3)理由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不同類型的結論需要不同類型的理由來論證,但是不是所有的理由都是足以論證這個結論的。四、詞句歧義(1)「歧義」是指一個詞語存在多種可能的含義。歧義的產生很多是由多義詞造成的 。因此,定義和尋找關鍵詞句就非常重要了。(2)避免使用有歧義的詞句來陳述,檢查有歧義的詞句,確定歧義詞句,並聯繫上下文來考察其邏輯。同時應該注意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可能會帶來歧義。五、價值觀衝突和價值觀假設(1)價值觀是人們認為值得為之努力、卻沒有明確表述的觀念。這些觀念為行為設立了標準,並通過這些標準來衡量行為的質 量。(2)在一個特定的情境 中,價值觀假設是一種內隱的偏向, 它代表著某種價值觀勝過另外一種價值觀。此處,我們把價值觀偏向和價值觀優先權當做同義詞使用。(3)」假設「是在一個表述中作者:隱藏或者是沒有表述清楚的、作者承認的、影響對結論的判斷的、具有潛在的欺騙性的認同。(4)價值觀衝突是指:基於參照點不同的而形成的價值觀之間具有對立的,互不相容的性質或觀點。(5)確定價值觀假設的線索有:作者背景、結論、六、描述性假設(1)描述性假設是指關於世界是什麼樣子的觀念,或者是某種未曾闡明的觀念。(2)尋找描述性假設的線索:a堅持思考原因和結果之間的差距,b尋找支持原因的觀點,c從作者或演講者角度出發,d換角度,e認識到在原因中可能會存在一些能夠獲得優勢的其他途徑,f,避免使用不完全確定的原因來作為假設(3)要避免將時間浪費在分析不重要的假設上面,當你找到隱藏的,有異議的,缺失的環節時,你對假設的搜索才是最有價值的。(4)假設是這樣的一種觀點:如果這種觀點正確的話,它能使我們斷定某些原因能為某個結論提供支持。(5)如果你是在尋找描述性假設,那麼你就是在尋找原因和結論之間的聯結。如果這一聯結有缺陷,那麼原因就不一定會產生那種結論,因此,識別描述性假設容許你判定作者的原因是否導致了結論。當且僅當存在充足的理由時,你才會接受結論。七、推理謬誤(1)謬誤是作者為了說服你接受一個結論而可能使用的一種推理騙術,這些騙術手段通常包括:a提供了錯誤的信息或者不正確假設的推理、b通過時信息看起來與結論相關而實際上不相關來轉移視線、c需要使用已經被證實為真的結論來為結論提供支持。(2)通過自我提問的方法來發現推理謬誤,將評價假設作為出發點,可以通過以下的思維步驟:a確認結論和理由,b牢記結論並考慮可能與之相關的理由,並與之相比較, c判斷理由是否闡明了一個確切的,具體的優勢或不足,d問自己:如果理由是真,那麼,要相信什麼才能在邏輯上支持結論呢?是否要相信理由是真實的呢?f ,問自己:這些假設有意義嗎? g 通過能夠引起強烈情感的短語來檢查從相關理由中分離出來的可能性。(3)常見的推理謬誤:人身攻擊:不闡明原因而對一個人進行攻擊或者侮辱。謬誤滑坡:做出這樣的一種假設:當存在一些方法能阻止一連串不可控的,不必要的時間發生時,採取某一措施會引發這些事件。妄求完美:錯誤地假設:如果使用一種方法不能使該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就不採取這種辦法。移花接木謬誤:一個關鍵詞在一個論據中被使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意義,一旦意義被確定轉變了,這一論證就沒有意義了。訴諸公眾:試圖通過偏愛多數人一致贊同的觀點使得某個觀點合理化,錯誤地認為多數人的支持就是合理的。訴諸權威:通過引入在一個問題上缺少第一手專業知識的權威來支持論證。稻草人:歪曲對方的觀點,使之易於攻擊,因而,我們攻擊的實際上是一種不存在或不相關的觀點。虛假的兩難困境:當可能存在不止兩個選擇的時候,就假設僅存在兩個選擇。一廂情願:作出錯誤的假設,即因為我們希望X是真實的或者錯誤的,那麼,X就是真實的或者是錯誤的。命題解釋:錯誤地假定因為你已經給某個事件或行為提供了一個名稱,就認為你已經充分地解釋了此事。暈輪效應:使用模糊的,情緒化的美德辭彙來迫使我們沒有仔細考察原因就支持某種觀點。偷梁換柱:提出一個不相關的主題使讀者的注意力離開原來的論題,讀者的主義離開當前的論證而轉移到另一個論題上而有助於「贏得」辯論。竊取論點:在論證中,結論在推理中是一個假設。八、九、證據的可信度(0)事實性聲明:以結論,原因,或假設等形式出現的事實,即關於「世界現在是什麼樣的,以前是什麼樣的,未來是什麼樣的信念」(1)證據是被信息交流者所共享的明確信息,傳達信息的人用它來支持或者證明一項事實性聲明的可信度。在說明信論證中,需要用證據來支持那些作為事實性聲明的理由,而在描述性假設中,則用證據來直接支持描述性結論。直覺、個人經驗,證人的證詞,專家的意見 (可信度)概括草率謬誤:僅僅根據群體中的少數幾個人的經歷就得出關於整個群體的結論。(2)個人觀察,科學研究,案例,類比 (質疑其可信度)a,個人觀察是一種有價值的證據,但是同時也會受到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個人偏好等因素影響。所以不能輕信單個人或幾個人的觀察。b,科學研究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大需要我們不斷地提出大量的問題來驗證才能得到確定。但是由於科學方法強調可實驗性、控制和語言精確,在操作恰當的情況之下,科學研究是最可信的證據來源之一。c,案例:通過對一個,或者幾個特殊的個體或事件以觀察或訪談資料為基礎,並且研究的深度,完整性,和合理性大相近庭的描述。d,傳達信息的人通常將他們熟悉的東西與相對不熟悉的東西進行類比,依靠兩者之間的相似點來證明某個結論。十、干擾性原因(1)干擾性原因是一個看似合理,與作者的解釋不同,但是能說明一個已知的結果如何發生的解釋。(2)當你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作者或者演說者對某件事情的因果解釋的證據的時候你就需要需找干擾性原因。(3)當你尋找干擾性原因的時候,你應當避開作者的解釋,看看能否構建自己的理論。此時你可以嘗試向自己提出以下問題:a,我能想出其他方法來解釋這個證據嗎?b,還有什麼其他的可能原因會導致這個行為或這些結果?c,如果我換一個角度來看,我會找到什麼重要的原因呢?d,如果現有的解釋是錯的,那麼什麼解釋才是對的呢 ?(4)因果關係過度單純化:根據一些不夠充分的因素來解釋,偶時間,過分強調某一個或者某幾個因素對事件的作用。(5)混淆原因和結果:將原因和結果混淆在一起或者沒有認實到兩件事可能是相互影響的。(6)對共同原因的疏忽:沒有認識到;兩件事可能因為另一個共同因素的影響而相互聯繫。(7)在此之後,由此引起的錯誤:僅僅因為B事件在時間上晚於A事件發生,就認為B事件是由A事件引起的。十一、統計數據是否具有欺騙性(1)不可知的,有偏見的統計數據(2)(帶有迷惑性的平均數)由數據的範圍和分布情況的出來的平均數(3)結論與論據不相符合(4藉助遺漏信息撒謊)(5)危險的統計數據與遺漏的信息十二、重要信息遺漏(1) 被遺漏的信息是指:那些決定你是否被演講者或者作者的論證影響的信息,也就是那些形成推理的信息。 (2)不完整的推理是確實存在的,其原因有如下幾點: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有限的主義範圍,人們所具備的知識有限,為了達到欺騙的目的,每個人的視角不同。(3)對遺漏的信息提問(4小及觀點的重要性(5)無法彌補的信息遺漏十三、結論的合理性(1)一組理由不可能只支持一個結論,在評價了一組理由之後,我們必須要 決定在這個爭議性問題中那個結論與理由的一 致性是最高的。(2)為了避免在尋找最合理的結論中的二元思維,我們應該使用何時,何地,為什麼等這些問題來為論點提供其他的上下 文線索。(3)關於結論的其他解釋:將」我們應該Y做嗎?轉變成:」Y是合理的嗎?(4)認識到多種觀點的釋放性作用。
推薦閱讀:

痛苦的時候學會給自己一個微笑
你要學會缺一樣
學會防醉與解醉
學會放下,才能開啟另一場繁華
女人要學會區別對待

TAG:實踐 | 學會提問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