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初戀,我再次愛上一個女人的眼睛

奧斯卡就要來了。

今年的影帝之爭,慘烈。

小李、法鯊、小雀斑……

都非善茬。

這幾位,Sir也說過多次。

今天談影后。

影后角逐同樣火光四濺。

《卡羅爾》兩位女主:

「撩妹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小白兔」魯尼·瑪拉。

前幾天推薦的,《房間》女主布麗·拉爾森。

但談起熱門種子。

萬萬不能漏了她——

西爾莎·羅南

1994年出生的她,今年才21。

所有候選人里最年輕的一個。

她帶著新片《布魯克林》來勢洶洶。

這部片現在是奧斯卡熱門片,爛番茄新鮮度最高的一部。

98%,高於《卡羅爾》、《房間》、《聚焦》。

被56個影評人選為他們的年度十佳。

甚至有10個人把它排在了第一名。

《Associated Press》評價它:「每一個曾離開家鄉,在外面闖出自己的路的人都會在這部電影中得到共鳴。」

《滾石》雜誌則評價它是「年度最讓人陶醉的愛情故事」。

西爾莎·羅南,也被認為奉獻了演藝生涯最精彩的演出。

她已憑藉此片,獲得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英國獨立電影獎等各種最佳女主角。

《布魯克林》是一個關於移民的故事。

移民,從來是痛苦的蛻變過程。

從來沒下過廚房,拉大提琴的藝術家,來了美國,住地下室,在餐館後廚洗堆積如山的盤子。

《北京人在紐約》

鄉下初來乍到的純情女孩,被人狠榨一把油水,淪為妓女。

《移民》

相比之下——

《布魯克林》溫柔。

主角是一個羞澀的愛爾蘭姑娘艾麗莎。

1950年代,愛爾蘭移民潮高峰。

她從一個名叫恩尼斯科西的小鎮,登上去紐約的大船。

一個人。

跟所有初到美國的外國移民一樣,她頻繁出糗。

在船上,急需上廁所卻進不去,只能就地解決。

沒有配樂,尷尬直接飆出。

到了美國,她與幾個來美國很久的愛爾蘭姑娘一起合租,感覺自己很土。

——你皮膚好油,怎麼洗臉啊?

——就,額,就用肥皂啊。

都是那些生活中最真實瑣碎的小事。

Sir曾經在豆瓣看到一個「留學生最心酸的一刻」的帖子——

語言不通。

發燒生病,自己買葯,做飯。

說白了,孤獨。

片中的艾麗莎,就是因為太孤獨,老想家。

在收到家裡來信之後的兩天,無論餐桌,工作,她都忍不住盯著信出神。

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遠離家鄉,跑到這麼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獨自打拚。

晚上回到自己的房間,忍不住把信按在胸前,淚流滿面。

這是她最脆弱的一刻。

好在她還有愛情。

艾麗莎愛上了一個義大利的水管工,生活變豐富起來。

她走出了原本閉塞的生活圈,跟男朋友一起去看電影,跳舞,逛遊樂場。

去海灘玩——

脫下外套,男友響亮地吹了聲口哨。

整個人都煥然一新。

在面對顧客的時候容光煥發。

經理忍不住問她——為什麼變化這麼大?

她回答—— 我戀愛了。

移民故事到了這裡,突然轉為普通的愛情故事。

說實話,Sir有點失望。

愛情給人力量,讓人變得更好。

在Sir看來,這樣的主旨——合理,但流俗了。

在表現移民融入新生活的主題上,也過於美化。

從頭到尾,不缺好人。

百貨店的領班,看到她上班走神,就把她叫到員工休息室,遞上一杯熱水。

片中有一幕,艾麗莎在聖誕節去給愛爾蘭來的老移民們分發火雞。

門一開,上百個老流浪漢湧進來,拄著拐杖,搖搖晃晃。

其中一個唱起了愛爾蘭傳統民歌,大家停下咀嚼,聆聽。

他們是當年建造隧道,大橋,公路的人。

可是現在,沒有人知道他們靠什麼生活。

為什麼不回愛爾蘭?

來了50多年,跟老家早就斷了聯繫了。

短短几分鐘,有力地勾勒出愛爾蘭移民在紐約艱難度日的群像。

相比之下,艾麗莎的移民生活,美得失真。

這也是《布魯克林》豆瓣只有7.5分的原因。

大部分人不滿意的原因,是把本該刀刀見血的移民經歷,吹成愛情幻夢。

好在,西爾莎·羅南拯救一切。

《衛報》稱讚——

如果少了羅南的演出,《布魯克林》可能只是個普通的愛情故事。

她的表演是整部片的靈魂,每個鏡頭都冷靜、穩重。

跟片中的艾麗莎一樣,她也是愛爾蘭移民。

父母在她出生前,從愛爾蘭小鎮去了紐約。

一開始他們是非法移民,爸爸做建築工人,酒保。

後來在酒吧認識一個當演員的愛爾蘭老鄉,踏上演藝之路。

西爾莎和爸爸

西爾莎·羅南註定要吃演員這碗飯。

當年4歲的小西爾莎,去《與魔鬼同行》探爸爸的班。

還被同戲的布拉德·皮特抱起來玩。

但西爾莎從沒靠父親的幫助得到角色。

她9歲入行。

12歲,出演第一部好萊塢電影。

《情不自禁愛上你》中米歇爾·菲佛的小女兒。

票房和口碑不溫不火,但西爾莎在片中古靈精怪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

——我什麼時候能做愛?

——呃……等你研究生畢業。

很快,她迎來了表演生涯第一個小高潮。

《贖罪》。

片中,年僅13歲的她,飾演和自己真實年紀相仿的布里奧妮·塔里斯。

這個角色不好演。

那個年代的文藝少女,早熟、陰鬱。

對自己的姐姐,充滿嫉妒和惡意。

羅南眼神全是戲。

很多觀眾看完,「想拍死她」。

西爾莎憑這個角色,拿下奧斯卡女配角提名。

以及金球獎等十餘個有分量的獎項。

她是天才。

可惜,接下來,她的選片眼光失准。

《微光城市》、《漢娜》、《拜占庭客棧》,都慘淡收官。

就算是彼得·傑克遜操刀的《可愛的骨頭》。

也因為把一個傷感的故事,拍得太過魔幻而備受差評。

爛番茄新鮮度只有31%。

直到去年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才恢復元氣。

在這部巨星雲集的電影中,她飾演一個臉上長著胎記的年輕糕點師。

充滿靈氣,是對她最多的評價。

前輩凱拉·奈特利贊她「令人驚嘆」。

不用我教她演戲,我反而要從她身上學習。

西爾莎·羅南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銀幕美人。

滿臉雀斑,也不會搔首弄姿耍性感。

她的氣質,更像是空谷幽蘭。

早早跨入演藝圈的經歷,讓她比同齡人更淡定。

表演就是想像你自己是那個人。她的性格並沒有那麼卑劣,她只是困惑,她嘗試去忘記但無法做到,她被自己的內疚深深折磨。

這是她當年演完《贖罪》後,分享對表演的理解。

成熟遠超年齡。

作為一個愛爾蘭人。

西爾莎從來沒有在電影中,演過一個愛爾蘭角色。

採訪里,她總會流露出對自己愛爾蘭身份的自豪。

我為我來自愛爾蘭而自豪—— 我是兩個孤身去美國,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的人的產物,也是兩種文化的融合。

所以她一直強調,會謹慎選擇自己的第一個愛爾蘭角色。

如今《布魯克林》里的艾麗莎, 簡直為她量身定做。

艾麗莎獨自離開家鄉,遠走國外的感受,就是她的真情流露。

從來沒想到一個角色,能跟自己如此地相似。

她以前住的小鎮,離拍攝地點(也是導演的家鄉)恩尼斯科西只有20分鐘路程。

片中許多隻露了一次臉的群眾演員,都是她小時候的同學。

影片在紐約電影節上放映時,她只看了片子最後五分鐘,就泣不成聲。

這是我父母輩的故事。電影里艾利絲的經歷,不僅是我小時候的經歷,直到現在,我都還在經歷著。

而導演約翰·克勞利選她當女主角,還有個原因。

西爾莎的眼睛。

克勞利曾說,西爾莎有一雙很適合演默片的藍眼睛,能把心裡的情感展露無遺。

片中她從一個害羞的移民女孩,轉變成自信的職業女性。

經得起大量臉部特寫。

初來乍到,面對新同事——羞澀。

剛開始做售貨小姐,英語說不好,客人直接走掉——尷尬。

慢慢通過學習,越來越自信,眼神也日益堅定。

最後面對顧客,整個人脫胎換骨。

導演約翰·克勞利在接受《時光網》採訪時表示,在整部片里,西爾莎的角色擁有三種不同狀態。

但拍攝時並不是按照順序拍,所以她「需要迅速在樸素羞澀的小鎮女孩,和美麗自信的都市麗人之間自由切換」。

甚至直接跳拍到故事結尾。

需要強大而微妙的把控力。

很難演。

外媒Herald稱,西爾莎提升了整部電影:

她的面部表情常常是平靜的,情緒表達全靠眼神完成。

閃閃發光的藍眼睛裡,總是隱藏著內心巨大的混亂和暗涌。

片中聽到老鄉唱愛爾蘭民歌的一瞬,她激動不已,眼泛淚光

當她在電影最後一刻,終於對愛人露出笑容。

觀眾也會感受到一股暖意,從銀幕流出。

《赫芬頓郵報》等多家外媒表示,西爾莎絕對值得拿一個奧斯卡影后提名。

Gold Derby影評人Daniel Montgomery說:

西爾莎很有可能像朱迪·福斯特一樣,在未滿18歲時,拿下一個奧斯卡女配提名。現在成年,她終於能拿下影后。

這句話,前半段已經成真。

後半段的答案,在今年2月28日,就將揭曉。

最後,想看《布魯克林》的,B站就有資源。

相信你們看了後,會跟Sir一樣的感受(不論男女)——

愛上她的眼睛。


推薦閱讀:

談談初戀
遠方的你是否會看到
周恩來的初戀另有其人,然而聽總理談初戀,總理夫人只是笑而不語
那個會想起的人
初戀臉都長啥樣?

TAG:眼睛 | 初戀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