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差在哪兒
中國遊客差在哪兒 |
徐萬佳 |
近年來,一些公民在出境旅遊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不文明行為,引起了輿論的關注和批評。特別是前不久美國一項有關「最差遊客」的調查顯示中國遊客名列倒數第二的新聞,又引發了人們對文明旅遊的討論。
為此,中國旅遊報日前聯合搜狐社區開展了一次關於文明旅遊的調查,請網友分析中國遊客飽受詬病的原因,為提高遊客文明素質出謀劃策。
□本報記者徐萬佳遊客不文明行為影響形象
前一段時間,一個名為《內地人在港陋習》的帖子在香港引髮網友的強烈反響。這個文字不多的帖子中,鏈接有「媽媽讓小孩在地鐵撒尿」、「蹲在列車內吃盒飯」、「在商場光身試衫」等11個有關內地遊客陋習的視頻。
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在英、美、日、韓及中國的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也時常見諸報端,一定程度上甚至影響了中國的形象。
由美國第二大團購網站「生活社交」針對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和愛爾蘭等國超過5600名受訪者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中國因「不講衛生、不懂禮節、不遵守公共秩序」等原因名列「最差遊客榜單」第二名。此前,在多個「全球最差遊客」調查中,中國遊客均榜上有名。
中國旅遊報社日前聯合搜狐社區開展了關於「文明旅遊」的網路調查(以下簡稱網路調查),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大家紛紛參與,截至發稿時為止,共有1729位網友參與調查。這項調查顯示,81.43%的受訪者表示在平時的旅遊活動中「經常會見到一些遊客的不文明行為」,18.56%的受訪者表示「偶爾會遇到」,甚至還有36.03%的受訪者表示,「自己也曾有過不文明行為」,而選擇「幾乎沒有遇到」的受訪者為0。
一些旅行社的導遊對於國內遊客的不文明行為也深有感觸。「我看到遊客的不文明行為都會勸阻,但最頭疼的是,提醒時好了,等會兒又會再犯……」北京某旅行社導遊小李說,最常見的不文明行為包括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不遵守紀律等。
網路調查顯示,在文物上亂寫亂畫、隨地扔垃圾、踐踏草坪亂採花草、大聲喧嘩或打電話、不守秩序胡亂插隊、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隨團時缺乏時間觀念、用酒店毛巾擦鞋、不尊重目的地的風俗、污言穢語打架鬥毆等不文明行為位列前十。
對於這些旅遊過程中不文明行為的批評也頻見於報端。天津某媒體批評報道,一遊客在天津生態城動漫產業園門前模仿《驕傲的將軍》,一隻腳踏在雕塑上拍照留念;陝西某媒體批評報道,西安大明宮開園不到五天,一些宮殿微縮景觀的「宮門」就被卸了下來了。雕塑《採蓮圖》中,池邊宮女手中的竹篙頂端部分已從手握處折斷了……
遊客素質較低是主因
其實早在2006年前後,國家和社會就已經注意到這一問題。當時,中央文明辦、國家旅遊局發布了《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等規範性文件。
「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遊客的文明程度並未與我國旅遊業的發展速度成正比,不文明的行為在景區、酒店等公共場所仍隨處可見。
對這種情況,社會各界眾說紛紜。有人說是遊客素質較低,有人說是相關部門管理不嚴,有人說是發展階段的產物。
網路調查中關於「你認為國人在旅遊過程中出現類似不文明行為的原因有哪些?」的選項顯示,受訪者中認為「遊客素質較低、文明意識較差」佔了多數,比例達到
69.92%。
對此,網友「中國娃娃」在網路調查的回帖中寫道,台灣作家柏楊二十年前就說出了「醜陋的中國人」,到了現在卻依然如此,「國人」成了粗魯、不文明的代名詞,確實到了該反省的時候了。她寫道:「中國公民文明素質不高並不是作為一名遊客的時候才表現出來,要提高的不是遊客素質,而是全體國民的素質。」
北京某旅行社導遊薛先生對此也深有感觸:「中國人的素質亟待提高。」薛先生告訴記者,有一次,在八達嶺長城門口,他看到一個日本團的老太太抽煙時隨身帶一個彈煙灰的小鐵盒。正當薛冰對這位日本遊客心生佩服時,自己所帶團隊的遊客回來了。同樣是抽煙,他們把煙灰全彈到了地上,抽完之後就直接把煙頭扔到地上了。
也有人認為,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出現也不能全部歸咎於「遊客素質低、文明意識差」。網路調查顯示,12.72%的受訪者認為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衝突」,5.78%的受訪者認為是「旅遊發展階段的產物」,5.78%的受訪者認為是「相關部門缺少必要的提示」。
湖南某旅行社工作人員周小姐說,根據多年帶團出遊的經驗,絕大部分遊客尤其是出境遊客的素質都是非常不錯的。有不文明行為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人,而且即使他們表現出來亂丟垃圾、隨意攀爬等不文明的行為,大多也不完全是因為素質低下。
北京遊客閆先生說,遊客的不文明行為與旅遊景區點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夠人性化也有一定的關係。部分旅遊景區點只考慮經濟利益,捨不得花錢搞設施、搞服務,遊客拎著一袋子垃圾,走了一兩里路還看不到一個垃圾桶。這樣的情況下,完全靠遊客自覺來講文明,是不現實的。
旅遊不文明行為產生也與當前中國旅遊乃至整個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密不可分。北京旅遊學院教授張凌雲說,這些不文明現象不是旅遊獨有的現象,而是中國社會特定轉型期的產物,是中國大眾旅遊階段的產物。
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張廣瑞說,遊客的文明程度還跟他的出遊頻率有一定的關係,一個人旅遊的次數多了,遊玩過程中也會被別人一些好的行為所感染,進而規範自己的不文明行為。
地區、民族之間的差異也是造成的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原因之一。知名作家夏延獻在其《文明旅遊系列談》一書中就指出,東西方歷史文化背景不同,對文明的理解不同,言行舉止自然也會不同,沒有統一的國際「文明標準」來規範地球人的言行。
北京某大學學生小李說,界定遊客的行為是否文明,我們不能不考慮地區之間、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比如說,我們認為隨地大小便是無法容忍的,但在有些國家和地區卻被視為正常。炒得沸沸揚揚的華爾街騎牛事件與這種文化差異也不無關係,我們不能完全歸罪於遊客素質低下。
文明旅遊是系統工程
提升遊客素質,相關部門責無旁貸。網路調查中關於「你認為誰最應該為旅遊中出現的不文明行為承擔責任」的選項中,63.79%的受訪者認為主要責任在政府,政府應當把對公眾的文明教育落在實處。
為更好地規範遊客,好多網友在回帖時建議,政府應出台相應處罰措施,加強管理與引導、宣傳教育、媒體監督等多種措施,減少旅遊過程中的不文明行為。
網路調查中關於「為杜絕國人旅遊過程中的不文明行為,哪種方法好」的選項中,63.90%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出台相應處罰措施,使不文明遊客付出高昂成本」。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生小曾說,提高遊客文明素質應該從加大處罰力度開始。法國早在1886年就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禁止隨地吐痰的立法,新加坡吐痰的罰款額度高達300新幣(約合人民幣1500元)。長期在這種嚴格法規的約束下,人們會逐漸形成一種行為上的慣性,內化為自覺的文明意識。網友「把浮名換了」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沒有了制度、規矩的制約,天使也會成為魔鬼。
嚴加管理固然重要,但是公民文明旅遊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以加強文明引導、培養文明出遊意識、加強媒監督等為主的宣傳教育工作至關重要。網路調查顯示,24.46%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加強管理和引導,5.84%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加強宣傳教育、提升遊客文明意識,5.78%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加強媒體監督、曝光不文明行為。
除了加強管理、宣傳引導外,人性化的服務也是提升文明旅遊的重要客觀條件。網路調查顯示,5.78%的受訪者認為旅遊景區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是造成旅遊不文明行為出現的原因。為此,很多網友建議景區應「加強管理與引導」。
北京遊客廖先生說:「不得亂扔垃圾,違者必究」這樣的標識景區管理者可以印在門票上,時刻提醒遊客注意自己的行為,同時可以實行獎勵垃圾回收的制度,這樣獎罰並舉,效果應該會不錯。網友吳先生也建議要強化景區管理,營造文明氛圍,同時要加強環衛設施建設,採取更多的便民措施,為遊客文明旅遊創造客觀條件。
媒體監督的作用也應該得到發揮。有專家還建議應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路等大眾傳媒曝光陋習,弘揚文明禮貌,促進全體公民的文明素質提高。
雖然旅遊不文明行為讓人痛恨,但是避免這些不文明行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張凌雲說,社會文明進步是個漫長的過程,遊客的文明行為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問題,需要循序漸進地逐步改善。遊客的文明素質其實就是社會公德問題。任何突擊式的運動都不可能在短期內達到提升文明素質的目的。從長期來看,應該抓社會公德教育,從娃娃抓起;從短期來看,應該加強遊客的行前教育,讓遊客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為此,張廣瑞說,中國遊客的文明水平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發展而逐步改善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實際上,一個社會的公眾文明素質,通常與其經濟發展水平及其階段性特徵相適應,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就是這個道理。
毋庸諱言,受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等客觀條件的制約,我國居民的休閑娛樂生活質量還處於較低水平,用於保障公眾休閑質量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也還未到十分充足的程度,尤其是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差距較大,這些都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因此,在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促使經濟快速增長、不斷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時,要使全體人民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這些都是保障公民道德文明素質不斷提升、保障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礎。
從這個意義上說,提升公民旅遊文明素質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靠出台一兩項政策措施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同時也要認識到,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常抓不懈,治理出遊陋習必將取得成效。
推薦閱讀:
※旺夫痣長在哪裡_女人旺夫痣
※比起隆美爾,古德里安差在哪?為何他不是德軍二十七元帥之一?
※男人在哪種情況下對女人最絕情?
※你家的文昌位在哪裡?
※風水寶地齊聚廣西,廣西最好祖墳風水寶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