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捷《虞美人·聽雨》賞析
06-09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推薦閱讀:
參考譯文: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濛濛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隻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髮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台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釋讀:
這是蔣捷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詞人曾為進士,過了幾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滅亡。他的一生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三個時期,三種心境,讀來也使人凄然。 蔣捷是南宋咸淳十年(1274)中的進士,可嘆尚未一展鴻圖,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便告覆亡。一心想效力宋王朝重整山河的蔣捷,抑鬱寡歡,退隱江湖之間,棲息於太湖中竹山島,恪守氣節,終不出仕,過著飄零凄苦的生活。他的詞作多抒發亡國之痛,山河之慟,形成了鬱勃悲慨、清峻流爽的風格,讀來意蘊深遠,耐人尋味。物感於心,情發於衷。蔣捷以敏銳的藝術觸覺,能深入到每個事物、每種境遇的常人所難以觸摸的地步。就是這麼一個到老來終於對人生大徹大悟的蔣捷,從伴隨人一生始終的風雨中,提煉了「聽雨」這一典型情景,融為富有韻味的詩境。首句:「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借「歌樓」、「紅燭」、「羅帳」等綺艷景物組合而成「少年聽雨圖」,傳達出春風駘蕩、歡樂甜蜜的情懷。少年時代是無憂無慮的,又是多情善感的。處身歌樓上,樓內歌聲和著室外雨聲,怎能不令人心醉神迷?明燈紅燭、昏紗羅帳,怎能不讓人流連忘返?這燈紅酒綠的歡樂時光,畢竟與憂愁悲苦無緣,正是作者著力表現的 「少年不識愁滋味」的青春風華。第二句:「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以「客舟」為中心場景,以「江闊」、「雲低」、「斷雁」、「西風」等衰颯、凄涼的景象點綴,揮就成「壯年聽雨圖」,映現出中年在風雨飄搖中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和悲涼心境。少年時是不會預料到未來的處境:為了生計而浪跡天涯,為了理想而漂泊南北?風雨襲來時只能在客舟中聽著無奈的雨聲,消磨憂愁的歲月。瞧那舟外江闊雲低,前路茫茫;聽那蕭瑟秋風中傳來幾聲南飛孤雁的哀鳴聲……此情此境怎不讓人柔腸寸斷!第三句:「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顯然是「而今聽雨」的一個特寫鏡頭:獨立僧廬,兩鬢白霜,孤獨凄涼。刻意凸現出僧廬之冷寂與鬢髮之斑白,藉以展示晚年曆盡離亂後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末句:「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這是飽經風霜的作者,面對蕭蕭秋雨,追撫一生經歷發出不盡的慨嘆,又蘊藏著無限的惆悵。唉!滿懷愁緒,欲語淚先流。仰問蒼天,為什麼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總是這樣的無跡可循?如今只能聽任雨打窗欞,一直到天明了。 短短一首詞,概括人一生。前三句,一句一畫面,以聽雨為線索真切地描畫出自己人生的三個階段:少年,尋歡作樂,歌樓上閑聽歌雨;壯年,漂泊天涯,客舟中愁聽風雨;老年,寄人籬下,僧廬下聽雨度殘年。三幅畫面前後銜接而又相互映照,藝術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其中折射出詞人由年少時的歡樂無憂,到中年的惆悵彷徨,進而到老年的凄苦無奈的心情,這是亡國者的哀痛,也是失志者的悲憤!推薦閱讀: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賞析
※《鹿鼎記》賞析
※賞析李清照的詞
※英國藝術家Conor.Harrington繪畫作品賞析(1)
※《秋下荊門》賞析
TAG: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