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國的悲哀
|
孔子說過「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可見,儒家的學說其本質不是「仁」,而是「禮」。而儒家的「禮」就是等級制度,也就是人被賦以不同的等級,或為天子、或為諸侯、或為大夫、或為士、或為庶民、或為奴役,而且把這種等級制度作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孔子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觀孔子的一生,就是維護這種等級制度的一生,其辦教育、周遊列國等等,都是為了實現他心目中這一「崇高」的理想,希望社會回到西周時期「禮」制狀態。孔子對於任何違「禮」之事都深惡痛絕,發現有人僭越天子的儀仗,大聲疾呼「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發現有人用陶俑替代活人殉葬祖先,就咒罵他要斷子絕孫。當然,孔子也是一個實踐者,為了實現其理想,什麼事情都要做,自然也包括親自殺人了:孔子一旦有權,就立即誅殺學術上的競爭對手少正卯。孔子到死也沒弄明白的是禮崩樂壞的根本原因到底在哪裡,以為只是教育的問題、制度的問題。其實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有了進步,而「禮」制無法適應這種變化,所以社會的實際狀態才會與孔子的理想越來越遠。我們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孔子的學說到底能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能不能富國強兵呢?通過春秋戰國數百年多個國家的實踐,證明孔子的學說是行不通的。無論是魏國、趙國的興起,還是秦國的最後勝利,都沒有採用儒家的學說,而是採用了與其相反的兵家、法家學說取得成功的。自漢武帝施行「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大一統的封建統治者發現孔子的學說最符合其根本利益,於是採用了思想禁錮、學術壟斷的政策,逐漸泯滅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活力和創新意識。到了近代才發現,我們不僅打不過歐美列強,也打不過東瀛小國。直到這時有識之士才開始查找導致落後的思想根源,這就是某些人引以為傲的「孔孟之道」。我們民族的復興自「五四」開始,「五四」時期學生們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而魯迅、胡適、陳獨秀等人都對儒家學說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今天又有人非要說孔子是「千古聖人」,還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不知他們還要不要民族復興了!!! |
推薦閱讀:
※中國對外作戰如果失敗:損失會遠超三個滿清滅亡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總論篇(71)
※破除不良「小圈子」 ■劉書劍 中國軍網
※中國32種吉祥物品
※一針見血:中國人的十大劣根性
TAG:中國 | 孔子 | 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