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四姐妹都是才女,他們的丈夫個個都是文化泰斗

中國的歷史上,是有才女的,但是非常的少。

在古代因為封建禮教的干涉,女性的權利一直被打壓,所有的女性只能是時代的配角。

到了民國之後,由於女權運動的興起,很多女性先後有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也因為此在民國,先後出了一大批才華橫溢的才女。而在才女這個群體中,「安徽四姐妹」非常的突出。這個突出,不僅僅因為她們出類拔萃的才華,還因為他們被個人都有一個不凡的丈夫,成就四段非凡的婚姻,此類之事,古今中外也是極其少見的。

「安徽四姐妹」分別是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及張充和,他們的父親時民國初年著名的教育家張武齡。張武齡是一位思想很先進的教育家,同蔡元培等私交非常好,教育理念也非常的相似。因此,他對孩子們教育的影響非常的大,膝下共有四女六子,皆成人中龍鳳,極其不易。四姐妹的成就同父親張武齡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大姐嫁「戲子」

大姐嫁了個戲子,也敢說是「非凡婚姻」?確實,不知道崑曲的可能對沒有聽過這個戲子。但是,如果你是半個崑曲迷的話,就一定聽過這個當年在紅遍上海灘的「傳」字輩當家小生——顧傳玠。他的大名影響,直至現在每一個喜歡崑曲的人都非常熟悉。

一個大家閨秀聞名一時的才女嫁給一個戲子,更使這段愛情分外的「非凡」。

張元和能嫁給一個戲子,與其幼年父母的影響和教育是分不開的。張元和的母親陸英是個崑曲謎,有事沒事便帶著孩子去看戲。因此,姐妹幾個從小都對崑曲有非常深的印象。當然,母親帶她們看戲只能是耳濡目染,父親的辦法則讓姐妹幾個對崑曲刻骨銘心。張武齡考慮到崑曲的很多本子都是極好的文學作品,對提升個人氣質有很大的幫助,於是便找來當時崑曲界響噹噹的旦角尤彩雲來教幾個孩子唱戲。父母對其在崑曲方面的引導,不僅豐富了大姐張元和少女時代,而且還成了他戀愛婚姻的月下老人。

1929年的時候,張元和與二妹張允和一起就讀上海光華大學。因為當時兩人都對崑曲極其愛好,便和其她的女同學一起自發的組織了一個崑曲組,並請光華大學的童伯章教授教她們崑曲。

童教授教給他們的是著名的《牡丹亭》中的《拾畫叫畫》。這段戲,將柳夢梅對杜麗娘的痴情描寫的極其生動,幾乎每一個女孩子都被那份痴情給感動了,因此對舞台上的《拾畫叫畫》到底是什麼樣子,充滿了好奇。恰好在那時,上海大世界開始上演《牡丹亭》,戲中主角柳夢梅就是由崑劇傳習所的名小生顧傳玠扮演的。可是戲演到《冥判》就不往下演了,《拾畫叫畫》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還是看不到,幾個女孩子都非常的失望。

為了能夠看到《拾畫叫畫》,張元和與二妹夥同其他女同學一起給顧傳玠寫了一封信,請他表演《拾畫叫畫》。顧傳玠收到幾個女大學生的信之後,不演實在不好意思了。於是沒過幾天,顧傳玠就要在大世界表演《拾畫叫畫》。這本來應該高興了,可是那時的大世界和電影里演的是一樣的,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一般學生誰敢去?可是最後,就為了看演出,她們特邀了好幾位男同學做「保鏢」,叫了計程車浩浩蕩蕩壯著膽子去了大世界。演出開始後,顧傳玠扮演的柳夢梅溫文爾雅、書卷氣十足,一出場就緊緊抓住了觀眾。女孩子們和觀眾一起屏聲息氣地聆聽著柳夢梅婉轉悠揚、迴腸盪氣的美妙歌聲。這次看顧傳玠的戲,在少女張元和心中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因為戲子在那個時候,畢竟地位是很低下的,所以後來顧傳玠在儒商嚴惠宇的資助下便棄伶求學。八年之後又出任上海大東煙草公司副經理。也就是在這段時間,兩人再一次的相遇,相識,相知,最後相伴,喜結連理。

而他們之所以能夠結婚,與其父張武齡先進的思想也有很大的關係。當時,張元和嫁給一個戲子,還是很多校報紛紛報道的熱聞。

1949年,兩人同赴台灣。1965年,顧傳玠不幸因肝病而去世,張元和於1972年遷至美國。她的後半生,主要以宣傳和弘揚崑曲為主,經常到接到美國各大大學的邀請。

二姐結緣周有光

稍微對漢語言有些了解的,都知道漢語拼音的締造者中國語言文字的泰斗周有光。因為嫁給了這樣的一位學者,說起婚姻「非凡」,是絲毫不過分的。

張允和是個非常有個性的女孩,她那嬌小病弱的身軀中還掩藏著強過男子的「俠肝義膽」。

抗戰前夕,發生了「七君子事件」,沈鈞儒等7位著名民主人士因宣傳抗日被捕,其中6位關在蘇州監獄,允和張不顧危險前去探監。送去被褥等日用必需品,還把自己的家作為「聯絡點」和「接待站」,6位君子的家人來蘇州探監,往往都是先住在她的家裡。她說,直到君子們獲得釋放,「我才覺得盡了一份『天下興亡,匹婦有責』的天職」。從這件事能夠看出張允和的性格,同樣也能看出他的個性。

張允和同周有光相識是非常早的。在張允和只有十六歲的時後,暑假時去了周有光家一次,就認識了周有光。那個時候的周有光已經在大學裡念書了,而張允和卻正讀初中三年級。可是初次見面,周有光就被這個性格爽朗的妹妹給吸引了。之後周有光就經常去找張允和。就這樣,有一次,周有光的浪頭終於衝破了張允和的石堤。他們一起到江邊散步,開始了甜蜜的愛情長征。

他們在石堤上坐下來,兩人都緊張得沒有一句話。周有光拿出一本小書來,張允和看了一眼,心想:這個人真壞啊,拿了一本莎士比亞的書,英文本的,怕我不懂英文啊。書上面寫著一句話:我要在你的一吻中來洗清我的罪惡。莎士比亞的一句名言,是羅密歐對朱麗葉說的。儘管允和沒有讓有光達到在一吻中消除「我的罪惡」的目的,但允和對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周有光在他的第一封情書里還是擔憂地說:我很窮,怕不能給你幸福。張允和馬上回了一封十張紙的長信,所表達的只有一個意思,那就是幸福是要自己去創造的。對於周有光,更令他高興的是張允和的父母思想開放,完全支持他們的自由戀愛。

由於周有光在杭州教書三年,張允和從光華大學借讀到杭州的之江大學,同周有光便走得更近了。周末,他們相約在西湖的花前月下,這對洋文呱呱叫的新式青年,身子保持著一尺的距離,心中充滿了甜蜜,卻怎麼也鼓不起手牽手並肩走的勇氣。

愛情就像一棵甜甜的果樹,五年的卿卿我我,花開花謝,也到了該收穫的時刻。五年的相戀,這在現在可能很正常,可是在民國就非常的難得了。經過漫長的戀愛馬拉松,終於在1933年,兩個滿腦子新思想的年輕人終於舉行了婚禮。婚禮新式而簡單,來的人卻非常多。

自此之後,兩人一起顛顛簸簸的度過了坎坷的一生,互親互敬,相敬如賓。就在張允和生命的最後時刻,周有光依然在床邊,撰著她的手,守著她離去,用行動詮釋了什麼事真愛。

三妹的傳奇愛情

如果說大姐、二姐的婚姻能夠成為「非凡」,那麼三妹的愛情就只能用傳奇來形容了。她的丈夫有名,她的媒人有名,她們戀愛的過程有名,她們的結合也非常的有名。三妹的丈夫不是別人,他就是近代中國文壇的一位巨匠——沈從文。

沈從文同張兆和的師生戀是非常有名的。當時後,已經走出貧困,在文學界展露頭角了。在徐志摩、胡適等的推薦之下,便在大學代課了。當時候,張兆和正是沈從文的學生。也不知道為什麼,沈從文就是喜歡上了這個學生。喜歡上之後,便開始寫情書,半年的時間竟然寫了幾百份情書。其中著實不凡佳句:「我就這樣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等。可是張兆和對這些情書,概不理會。

張兆和是個性格非常活潑的女孩,漂亮、大方、氣質非凡的她,在不學不知有多少追求者。她非常有趣的把所有的追隨者按「青蛙一號」、「青蛙二號」……的編號排開,沈從文不知排在多少位。雖然排名不靠前,但是寫情書的頻率絕對是第一的。每天收到幾封老師給學生寫的情書,難免周圍的學生會說三道四。氣急之下,張兆和拿著那些情書,去校長辦公室理論去了。這位校長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胡適。張兆和見面就說:老師老對我這樣子。不了胡適卻說:「他非常頑固地愛你」。張兆和馬上回道:「我很頑固地不愛他」。胡適說:「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說說,做個媒」。兆和連忙說:「不要去講,這個老師好像不應該這樣」。沒有得到校長鬍適的支持,張兆和只好聽任沈老師繼續對她進行的感情文字的狂轟濫炸。沈從文開始了他馬拉松式的情書寫作。據說當時,學生中流傳,沈從文得不到張兆和的同意,就要自殺。

1932年夏天,張兆和大學畢業回到了蘇州的老家。沈從文帶著巴金建議他買的禮物——一大包西方文學名著敲響了張家的大門,二姐允和出來招呼了這位不速之客。弄堂很窄,允和對站在太陽底下的沈從文說:你進來吧,有太陽。沈從文不進來,允和就告訴他三妹上圖書館去了,不在家,讓他進來等。沈從文聽完說了聲「我走吧」回頭就走了。沈從文回到了旅館,一個人躺在床上胡思亂想,滿腦子儘是張兆和的音容笑貌。

三妹回來後,張允和把她罵了一頓:你假裝用功,明明曉得他今天要來。兆和說:我就是用功,哪曉得他這個時候來啊。允和讓妹妹大大方方地把老師請到家裡來,張兆和終於鼓起勇氣回請了沈從文,兩人的事也就這樣便定了下來。心潮澎湃的沈從文回到青島後,立即給二姐允和寫信,托她詢問張父對婚事的態度。

他在信里寫道:如爸爸同意,就早點讓我知道,讓我這個鄉下人喝杯甜酒吧。張兆和的父親開明地答:兒女婚事,他們自理。

兩姐妹得知父親的態度之後,便一同去了郵局,給沈從文發電報。允和擬好的電報是:山東青島大學沈從文允,很簡單。兆和的則是:沈從文鄉下人喝杯甜酒吧。張兆和擬的太白話文了,估計應該是近代的第一份電報了,但是郵局有了二姐張允和的。

與沈從文訂婚之後,張兆和為了和心愛的人靠得更緊,隻身來到青島,在青島大學圖書館工作。專心於寫作的沈從文在生活上一塌糊塗,一次洗衣服時,兆和發現了一張揉碎了的當票。原來沈從文把兆和的一隻戒指當了,卻忘了取回。1933年9月9日,沈從文與張兆和在當時的北平中央公園宣布結婚,但並沒有舉行任何儀式。新居是北平西城達子營的一個小院子,這個媒人是允和做的,所以沈從文一看見二姐允和就叫她「媒婆」。

兩人結婚之後,生活的非常美好。沈從文用自己的一生深深的愛了張兆和一輩子。在沈從文七十多歲的時候,還經常拿出張兆和給他的第一份信。這種習慣,他保持了一生,而且常常會留下眼淚。一個七十多歲的人,能夠哭的和孩子一樣。

兩個人用一生的相愛,闡釋了他們曾經的「傳奇」。

「四妹」的異國情緣

四妹張充和又是一位才女。其才華就幼年的時候,就表露無遺。

幼年時候由於家境不錯,因此對他的培養非常的重視。家中花重金請吳昌碩的高足、考古學家朱謨欽為塾師,悉心栽培她,還另請舉人左先生專教她吟詩填詞。張充和天資聰穎,悟性甚高,4歲會背詩,6歲識字,能誦《三字經》、《千字文》。家塾授課每日早上8點到下午5點,中間一小時午餐。除重大節日外,每10天放假半天。充和如是10年,閉門苦讀《史記》、《漢書》、《左傳》、《詩經》等典籍。朱先生教學得法,自選教材,還適時地講解同音字、同義詞、語法等內容。平時只要充和閱讀古籍時圈點句讀,不講解,只答疑。朱先生認為,「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點斷句讀,其義自明」。

她考大學的時候,也考出了一個和著名歷史學家吳晗相同的成績,國文滿分,數學零分。「遇百不丟,遇零不收」的標準在這樣的奇才身上,讓雙方都感到非常的糾結。可是最後她還是被北大破格錄取了。可能又會認為那是因為她的那些姐夫的原因,例如周有關、沈從文。實際上,更本沒關係,因為她自己為了避嫌,就主動在考試之前換了名字。

那個時代的北大,胡適、錢穆、馮友蘭、聞一多、劉文典等大師雲集。對她的發展非常的有利。很快,她也成了學校之內很多男生夢中情人。追她的人,也非常的多。因為家中從小的教育非常好,所以她對誰都很好。當時候,著名詩人卞之琳就曾苦苦的追求過她,她對卞之琳的態度很好,導致卞之琳一度誤會。

而她的才華,更是多方面的。著名書法家沈鈞儒說她的書法:「明人學晉人書」,而其招齊拜在自己門下。章士釗稱其為「才女蔡文姬」,焦隱菊稱其為「當代李清照」,除此外,她本人還極善於丹青。

面對那麼多的追求者,她卻一個都看不上。挑來挑去,便變成了大齡剩女。後來他在北大教崑曲時,姐夫沈從文給她介紹了一個對象,一拍即合。此人便是傅漢思,他是世居德國的猶太人,精通德、法、英、意文學,在加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到中國學習中文,從事中國歷史、文學的研究和教學,成了名副其實的漢學家。

很快,在1948 年11月,張充和便與傅漢思喜結秦晉,次年一月便雙雙赴美定居。

張充和與傅漢思先居加州柏克萊,後移居康涅狄格州的北港。傅漢思在耶魯大學教中國詩詞,張充和就在該校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書法和崑曲。張充和曾戲說她的美國學生把學中國書法當畫畫,但在「畫」中加深了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張充和還先後在加拿大、法國和港台的23所大學以及各學術所講授、示範演出崑曲。張充和說:「最初,在美國宣揚曲事是艱難的,『孤軍作戰,實打實的一個人戰鬥。』」後來吸引便吸引了很多人的加入,對崑曲的推廣做了非常大的貢獻。

一家四才女,已經非常難得;姐妹四人皆嫁人中之龍更是難得;而且每人都有一個美滿非凡的婚姻,如此之巧合,著實曠世難尋。其父張武齡敢於突破陳舊,不守痼疾的家庭教育,成就了姐妹四人,也為歷史留下了這個很難再次複寫的奇事。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獨立出版與主流出版有何區別?國內的獨立出版現在狀況如何?
論2B的真正起源
《蜘蛛俠:英雄歸來》:批判性的文本分析
文人雅士 雅愛書房
《傲慢與偏見》涉及的時代背景是怎樣的?

TAG:文化 | 才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