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找准文章的銜接點 - ZJJY.COM

在語文閱讀中,如何找准材料之間的關聯,是文章過渡銜接的關鍵。找到一個關聯,就找到一個銜接的契機,開啟了一扇門,然後根據內容、結構、表現手法等的需要在多個關聯之間進行取捨。可為你的過渡濃墨重彩,層層鋪墊、蓄勢;可蜻蜓點水,也可順手牽羊,機智狡黠;也可和其他表達需要接合起來,如與寫景結合,和議論結合;也可在內容、結構甚至藝術表現上一箭多雕。材料之間的關聯,要麼是整體方面的,要麼是局部的。材料之間整體和局部的關聯一般說來有時間、空間、邏輯三類。邏輯關係又有因果、轉折、遞進、並列、總分等,其中並列關係複雜一些,有現象與本質的並列,具體與概括的並列、正反並列、對比並列、虛實並列、動靜並列、時間空間內部的並列……可在準確概括所要銜接內容的基礎上,找出內在的關係;也可在所要銜接材料之間就局部內容找出關係。或提綱挈領,綱舉目張;或四兩撥千斤。這有賴於概括整合能力、感悟體察能力、分析探究能力和發現捕捉能力等的培養。如《生物入侵者》(八年級上冊):……由於沒有天敵的制約,斑貝的數量便急劇增加,五大湖內的疏水管道幾乎全被它們「佔領」了。到目前為止,人們為了清理和更換管道已耗資數十億美元。來自亞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紅螞蟻是另外兩種困擾美國人的「入侵者」,前者瘋狂破壞芝加哥和紐約的樹木,後者則專門叮咬人畜,傳播疾病。「生物入侵者」在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二戰期間,棕樹蛇隨一艘軍用貨船落戶關島,這種棲息在樹上的爬行動物專門捕食鳥類,偷襲鳥巢,吞食鳥蛋。從二戰至今,關島本地的 11 種鳥類中已有 9 種被棕樹蛇趕盡殺絕,僅存的兩種鳥類的數量也在與日俱減,隨時有絕種的危險……「『生物入侵者』在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這個並列句不僅完成了兩個段落之間的過渡,而且是對兩個段落內容的概括。這是段落與段落之間整體上的關聯。在段落內部也可隨時採用在內容整合基礎上的關聯。如:也是九月,不到 40 歲的朱熹經過長途跋涉抵達長沙,也是別的都不看,渡過湘江,直奔書院小徑,與張拭會面。他要和張拭面對面地討論《中庸》里關於「中和」的概念。兩個人不僅私下切磋,而且公開講學辯論。開講時,「一時輿馬之眾,飲池水立涸」。 (龍應台《山間小路》)這段話回顧朱張事迹時整合了兩方面的內容採用遞進銜接,「兩個人不僅私下切蹉,而且公開講學辯論」,過渡清晰,而且「私下切磋」和「公開講學」對前後事件的概括性很強,可謂一石二鳥。文章材料不僅在整體方面存在著某種關係,而且局部也是如此。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那裡裝的是什麼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沒有摘。我沒有摘花的習慣。我只是佇立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流著流著,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那是關於生死謎、手足情的。我沉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我湊上去,想摘一朵。」「但我沒有摘(因為「我沒有摘花的習慣」)。」運用轉折過渡。而「沒有摘」和「佇立凝望」是反面和正面的並列:「佇立凝望」不言面喻就「沒有摘」。由「沒有摘」的反面說法帶出「佇立凝望」的正面,目的是要由「佇立凝望」轉到文章的主體——紫藤蘿帶給作者的聯想和心靈的震撼。由前一段對紫藤蘿的描寫過渡到後一段寫紫藤蘿帶給「我」的聯想感觸是由轉折和並列來完成的。「我沒有摘。我沒有摘花的習慣」和文章的中心沒多少聯繫,在內容上也不具有概括性,不是對兩段文字整體上的把握,但它是從材料局部衍生的紐帶,使上下文巧妙地綰結。理清作者思路的關鍵在於理清材料在整體上的關聯,而非局部的紐帶銜接。讀者要在歸納概括材料內容,找准材料重心基礎上,再去思考、清理材料之間在整體上的關聯。「順手牽羊」式的銜接不能作為前後兩段材料之間在內容上的實質性關聯,即便如此,也不會抹殺這種銜接的藝術價值。不管是整體還是局部,材料之間都存在著時間、空間、邏輯等方面的關係有待去開掘,關鍵是作者要以藝術匠心來發現這些關係中的「妙著」用於材料之間的銜接。基於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方面的銜接比較容易把握,而邏輯方面的關聯就相對來說顯得錯綜複雜——轉折銜接 。如「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各是兩國的功臣,可是他們的性格和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他們走向了兩個相反的極端。」(《鄧嫁先》,楊振寧)作者比較二人的異同,比較的重點,並不是兩人的相同之處。相同之處,不過是一個承接上文的句子,然後用轉折來邏輯過渡,作者的用心恰恰在相異之點,而且「他們的性格和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他們走向了兩個相反的極端」很好地提挈了下文。因果銜接。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在「父親」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哎!如果于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後插入了有關於勒的情況回憶,道出了盼望于勒的根本原因,屬於因果銜接。遞進銜接 。顧頡剛《懷疑與學問》一文中直接擺出兩個分論點,並運用分論點之間的遞進關係來過渡:「懷疑不僅是從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要步驟,也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其中「辨偽去妄的必要步驟」總結了上文,「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又總起了下文。並列銜接 。如蕭乾的《吆喝》(八年級下冊)採用並列結構把對吆喝敘述介紹和評價品析並列起來。敘述介紹吆喝部分又分為兩大塊:「從早到晚」和「一年四季」。先介紹「從早到晚」的吆喝再介紹「一年四季」的吆喝。又如舒婷的《致橡樹》,「根,緊握在地下 / 葉,相觸在雲里。」這是一種靜態呈現,而「每一陣風過 / 我們都相互致意, / 但沒有人 / 聽懂我們的言語」是動態風姿。這樣動靜結合,並列在一起。又如龍應台的《山間小路》:九月的一個下午,陽光穿過重重葉層,將老槐樹的影子閃爍灑在地面,與書齋穩重密實的投影形成動與靜的輝映。小徑上光影錯落,明滅之間時光恍惚,彷彿望得見前行者踽踽背影。也是九月,不到 40 歲的朱熹經過長途跋涉抵達長沙,也是別的都不看,渡過湘江,直奔書院小徑,與張拭會面……朱張兩個人渡湘江來回的地方就被老百姓喚為朱張渡。此段分為兩個部分,兩個部分之間採用虛實並列銜接,由眼前實景寫到回顧「前行者」朱張的事迹。中間過渡妙在「光影錯落」和「時光恍惚」意象重疊,由實到虛,既形象又自然。本文上傳:吳梢瑛
推薦閱讀:

花果山往事
『大風刮過』有哪些讓你驚艷的句子?
轉的一片文章
哪些句子讓人讀起來蕩氣迴腸?
[勵志文章] 一段人生,一段修行

TAG: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