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大教緣起第三)

佛說大乘無量壽

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

(大教緣起第三)

 

凈空法師講述

 

大教緣起第三

 

在這一品,我們看到如來放光現瑞,阿難尊者見到瑞相,生起希有之心,出來啟請。世尊答覆阿難之請,為我們說出這部廣大、圓滿、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難逢的法寶。

 

我們在講席中時時提醒同修,如果用『方便、究竟』的標準來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只有這一部經符合。其他的經典,究竟就不方便,方便就不究竟。什麼是方便?方便是容易懂,容易修;不究竟是不能成佛,換句話說,沒有辦法出三界。究竟的大乘經典,像《法華》、《華嚴》是講成佛之道,但是不方便,道理不好懂,修學的方法,我們也做不到。所以,究竟的經典不方便,方便的經典不究竟。既方便又究竟,查遍《大藏經》就只有這一部,真的是希有難逢。

 

爾時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影暢表裡。現大光明。數千百變。

 

這一段是講世尊放光現瑞。「爾時」就是在靈鷲山大眾聚會的時候。「世尊」威德光明比平常更殊勝,也就是佛的光彩、儀容、精神超過平常,以前從未見過。這是讚歎佛的相好。人為什麼會顯得相貌這麼好?快樂!世人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你心裡有快樂的事,都表現在容貌上;如果心有不快樂的事,就愁眉苦臉,樣子就很難看。

 

今天是釋迦牟尼佛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天,以前沒有,以後也沒有。為什麼最快樂?要為大家講《無量壽經》,真正暢佛本懷。像前面說的,眾生緣沒有成熟,佛天天在等!今天機緣成熟,終於等到了,自然快樂無比。蘊藏在心中究竟圓滿的大法,今天可以痛痛快快的宣揚,這是他一生最快樂的一天。

 

由此可知,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一切諸佛度眾生,用什麼法門教化眾生?就是念佛求生凈土的法門。所以,這是佛出現在世間唯一的正說。因為機緣沒成熟,所以佛才說其他的法門,用其他的法門逐漸誘導你,幫助你成熟。我們在《無量壽經》註解里看到,唐朝許多中外大德都認為《華嚴經》、《法華經》是本經的導引,引導你入這部經。由此可知,本經才是正說,其他經都是旁敲側擊。這部經、這個法門是佛教化眾生的主課,必修課就這一門,其餘一切經論都是選修課,修不修不要緊。今天能上這門課,老師快樂、高興,所以他的光彩、風度跟平常大大的不一樣。

 

「如融金聚,又如明鏡」,這兩句是形容黃金很美,人人都喜愛。黃金在高溫之下融化,變成液體,光彩比固體的還美,這是我們能理解的。平常我們看佛像,金色身;今天看到佛的相貌,就像黃金融化的光彩。『又如明鏡』形容佛的身心清凈無比,一塵不染。

 

「影暢表裡」。身心潔凈,內外透明,像一個透明的晶體。表是外表;里是內里,這是瑞相。

 

「現大光明,數千百變」,指佛放光,光色千變萬化,美不勝收。這一段講如來放光現瑞,是這部經發起的第一個因緣。

 

尊者阿難。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悅豫清凈。光顏巍巍。寶剎莊嚴。從昔以來。所未曾見。喜得瞻仰。生希有心。

 

阿難是釋迦牟尼佛的侍者,不離開佛的。佛每一次講經,他都參加,從來沒有一次缺席。每次講經,佛的儀容他都看到,唯獨今天佛現的瑞相不尋常,他從來沒有見過,所以「阿難尊者,即自思惟」。看到佛今天現的瑞相,他就想:今天釋迦牟尼佛的「色身諸根,悅豫清凈」。『色身』指身體;『諸根』指六根;『悅』是喜悅;『豫』是愉快。今天佛顯得格外的歡喜,格外的快樂。『悅豫』不是因為外面的刺激,是從內心發出來的。世尊看到這麼多眾生得度的機緣到了,根熟了,可以接受念佛成佛的法門,喜悅從內心裡發出來。因緣聚會,希有難逢,所以精神百倍,特別的歡喜快樂,表面上看來身心清凈。「光顏巍巍,寶剎莊嚴」,說明佛現大光明,數千百變,佛光示現十方諸佛莊嚴剎土。

 

這樣的境界,阿難尊者過去沒見過。固然是因緣聚會,是佛歡喜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今天本師釋迦牟尼佛正在憶佛念佛。他憶念的是那尊佛?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我們在經里常常看到『十方一切佛,阿彌陀第一』。世尊憶佛、念佛,阿彌陀佛神力又加持他,使他今天的相貌格外好看。不但阿彌陀佛加持他,十方一切諸佛都弘揚這部經典,都稱讚阿彌陀佛,所以當佛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十方一切諸佛跟釋迦牟尼佛融合成一體。因此,釋迦牟尼佛今天就變成一切諸佛,佛相貌之莊嚴,當然不是平常能見得到的。

 

相隨心轉,心慈悲,相貌就慈悲;心險惡,相貌就兇狠。佛的相是最好的相!我們念佛,心裡有佛,相貌不知不覺就變成佛相。你們要想相貌好,就多念佛。化妝是沒有用處的,那是假的,不是真的,而且有不良的副作用。念佛、想佛,身心將來逐漸就變成佛的樣子。釋迦牟尼佛想阿彌陀佛的時候,相貌就變成阿彌陀佛的樣子。顯示無比殊勝莊嚴,這是佛歡喜的原因之二。

 

佛所現的光明瑞相,顯示他的大德、大智,殊勝超越,達到了極處。在光明中應現十方剎土,這是希有!所以阿難說,「從昔以來,所未曾見」。阿難尊者跟佛那麼多年,從來沒有見過。「喜得瞻仰」是緣分,阿難今天見到,無比的歡喜。阿難見到,與會的大眾個個都見到,不只是阿難一個人看到。阿難生希有之心,大眾也生希有心。阿難尊者代表大眾,出來向佛請教:佛今天為什麼相貌光彩這樣殊勝?

 

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

 

這幾句是請法的禮節。《禮記》曰:『請益則起』,就是有疑問要向老師請教,或者請老師開示,都要從座位上起立。這是禮節,佛門也是如此。阿難有疑問要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所以他從座位站起來。「偏袒右肩」是行最敬禮。印度人穿的衣服跟我們不一樣。我們的衣服有袖子、有領子、有扣子,印度的衣服就是一塊布圍在身上。平常兩個膀子都是包著的,在行最敬禮的時候,要把右邊的膀子露出來;跪在地下的時候是右膝著地,左膝不著地。為什麼要這樣跪?請教的時候,也許老師有事吩咐他,他起立方便。右手露出在外面是服務方便,隨時準備奉事老師。如果雙腿都跪下去,肩膀都蓋住,做事就不方便,起來沒那麼快。這表示不等待老師吩咐,他已經準備好,老師隨時吩咐,他隨時很快的動作,為老師服務,所以他偏袒右肩。佛經里有許多古代的威儀記載在戒律里,現在都用不著了,因為中國人生活習慣跟印度不同;但是戒律的精神我們要記住,這是絕對不能忘掉的。

 

「長跪合掌」。『長跪』就是右膝著地。『合掌』表恭敬。十個指頭代表散亂;合掌,合而為一,代表收心。平常胡思亂想,現在一心一意聽佛說法,就是專心。合掌代表一心一意。

 

「而白佛言」。『白』是下對上的敬詞;上對下是『告』,例如我告訴你。現代人不講求這些,兒子對父母親說話—我告訴你—也用『告』;學生對老師也用『告』。從前像這些敬詞是很重要的,是禮貌。

 

佛經的翻譯最晚在宋朝,宋以後翻譯的很少。對於古代的這些禮節,在佛經上我們都看得到。

 

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去來現在佛佛相念。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為念現在他方諸佛耶。何故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願為宣說。

 

這一段是阿難請教的言詞,裡面含的意義很深。首先我們看他稱呼老師『世尊』,這是極尊敬的稱呼。佛是人天師表,為世出世間所尊重,人天尊重,所以稱為世尊。這是最尊敬的稱呼。「今日入大寂定」。佛與大菩薩常在定中,大定是沒有出入的。《楞嚴經》講的『首楞嚴大定』,『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佛與諸大菩薩平常都是如此。佛今天所示現的大定比平常更殊勝,這是阿難疑惑不解之處。這究竟是什麼定?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三昧中王』,這不是普通大定。佛現在正念阿彌陀佛,阿難曉不曉得?阿難曉得,故意來問。阿難也是大權示現,絕對不是真正的初果羅漢,也是佛菩薩再來,幫助佛弘法利生的。從問詞里已經透露出他知道。

 

「住奇特法」。今天釋迦牟尼佛住在一個非常特別的法門,將要宣說平等成佛的方法,就是這部經典!這部經典教一切眾生平等成佛,經題上講『清凈、平等、覺』,這是『奇特法』。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沒有講過平等成佛,所以這個法門很難信。等覺菩薩、緣覺、聲聞、地獄眾生,怎麼可以平等成佛?根性差別太大!確實有一個極妙的法門可以平等成佛,這方法是佛從來沒有說過的,今天要為大家宣講,所以心安住在奇特之法。

 

《金剛經》上須菩提尊者問了兩大問題:一是『應云何住』,就是我們的心應該安住在那裡?一是『云何降伏其心』,我們心裡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要怎樣降伏?釋迦牟尼佛講了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就是解答這兩個問題。《金剛經》你們念了很多遍,這兩個問題答案有沒有找到?愈念愈糊塗!如果這兩個問題在這一會上提出來,那就太簡單了。怎麼樣降伏妄念?念『阿彌陀佛』,妄念就降伏。心應該安住在那裡?安住在『阿彌陀佛』,就成功。這方法奇妙!

 

今天世尊是「住諸佛所住」。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念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憶念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所以『諸佛所住』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今天釋迦牟尼佛也不例外,也跟諸佛一樣,『念佛』是三世十方一切諸佛之所住。「導師之行」,『導』是引導,引導一切眾生,同成佛道。因為是平等法,九法界眾生平等成佛,這才是大導師,不可思議的導師。「最勝之道」即是行彌陀之行,念彌陀之所念。彌陀之所念就是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平等普度一切眾生。這是第一殊勝之道,所以稱為『最勝之道』。

 

從這幾句經文,我們還看不出阿難知道事情真相,底下幾句就看出來了。阿難說,「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去』是過去,『來』是未來,就是講三世。三世一切諸佛都互相念佛。實在說,一切諸佛都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念諸佛,佛佛相念!他想,今天佛現此瑞相,一定是在念佛;不念佛,佛的相不會這麼好。但是,不曉得世尊今天是念過去佛,念現在佛,還是念未來佛?如果念現在佛,娑婆世界只有一尊佛,當然是念他方世界的佛。所以,問話里就很清楚、很明白的說,「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為念現在他方諸佛耶,何故威神顯耀」。『威』是威德,『神』是神通,就是我們世間人沒有辦法想像的。今天佛所現的色相、光明,我們沒有法子想像。『顯』是明顯,『耀』是光耀,這都是形容佛的瑞相光明。「光瑞」,佛放光,他的瑞相「殊妙乃爾」。『殊』是殊勝;『妙』是微妙。像現前這個樣子,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願為宣說」,不但是阿難的願,與會大眾都有這個願望,希望佛給我們說,今天為什麼會現如此妙相。這一段是阿難的啟請。在『教起因緣』上來講有兩重:首先是世尊放光現瑞;接著阿難啟請。

 

慈舟大師將本經的序分就說到此,下面慈老就判作正宗分。但是黃念祖居士的看法不一樣,黃老居士把這一品判作別序,第四品『法藏因地』才判入正宗。這就是每個人的看法不相同,我們知道就好。他們都有理由,都講得通。慈老的科判,我們已經印出來了,他是根據最初的版本。我們現在用的是修訂本。慈老科判里最初會集的是三十七品,後來夏老居士不斷的修訂,最後定本是我們現在所讀的四十八品。可能老居士最初會集是想三十七道品,分為三十七品;到最後想想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還是四十八品圓滿,與彌陀本願相應。所以,重新分科,內容大致上差不多。從慈老的科判,能看到第一次印出本子的面貌。

 

於是世尊。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汝今斯問。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功德百千萬倍。

 

這是發起序的第二段。這一部經的發起因緣特別殊勝,是世尊在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里沒有過的。先是世尊放光現瑞,接著阿難提出請教。這段文是釋迦牟尼佛答覆阿難尊者的啟請。經文開端,世尊先讚歎他請經的功德不可思議,這裡有很深的義趣,值得我們注意。

 

「善哉善哉」,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你問得太好了,問得太好了!』說了兩次,當然就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稱機』,就是時節因緣到了。這因緣非常難得,所以不同於四十九年的一切法會,是眾生成佛的機緣到了。佛要教給我們當生成佛的法門,比《華嚴》、《法華》還要殊勝,真正是無比殊勝。第二個善哉是『暢佛的本懷』。佛度眾生,目的就是希望眾生趕快成佛。佛絕對不願意看到你成阿羅漢、成菩薩,那不是佛真正的意思;佛真正的意思是希望你快快成佛。成佛的法門只有這一門。《華嚴經》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才成佛的。由此可知,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決定不能一生成佛。特別在華嚴會上,我們看到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在大乘佛法里是普遍被大家尊敬的兩位等覺菩薩,他們尚且發願求生凈土。為什麼?只有一個原因—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如果不是為這個原因,就沒有理由求生西方,這就顯示念佛法門的殊勝。『一生成佛』還不是最殊勝的,最殊勝是『一生平等成佛』,這就超過《華嚴》。《華嚴》一生成佛不平等,不是法身大士就沒資格。這部經說的是平等成佛法門,所以遠在《華嚴》、《法華》之上,不僅是凈宗第一經,真正是如來四十九年所說的第一經,故特別讚歎『善哉善哉』。接著就說請經的功德。如果不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出來,這種功德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想得到。

 

「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哀愍』就是憐憫的意思。眾生在六道輪迴太苦了!六道輪迴之苦是真正覺悟的人才能體會得到。人生苦,三惡道更苦。人生短暫好比石火電光,像閃電一樣,一剎那就過去了,可是有幾個人在這一生中覺悟。真正覺悟,看清楚人生在世一無所得,什麼都得不到。你以為你所得到的,那真是迷惑顛倒,實在沒有一樣東西能得到,沒有一樣是真實的。《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人生確確實實是夢幻泡影,幾個人真正覺悟?實在講,這還不是真正可怕,可怕的是三途—地獄、餓鬼、畜生,其苦無比,時劫很長。墮落到三途很容易,出來不容易,佛在大小乘經典里說得很詳細。只有這部經教我們發願求生凈土,是真實的利益。其他一切經不是不好,而是我們一生做不到,一生修學不能成就。換句話說,即使非常認真,用功精進修學,也不過是人天兩道而已,沒有辦法超越輪迴。必須超越輪迴才是真正的利益,真實的功德。所以,阿難今天問一切眾生平等成佛的法門,那真是『利樂諸眾生故』。這個利樂跟其他經上講『利樂』,意思有淺深差別。這是真實的利益,是永恆的快樂,是究竟離苦得樂。

 

「能問如是微妙之意」,這真是慈悲之極,也是智慧到極處,不是真正的慈悲、真實的智慧,是問不出來的。這是讚歎能問。阿難尊者是以大智慧、大慈悲,憐憫一切眾生,來請示這個法門。

 

下面讚歎他問的功德:你今天這一問,「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對上是供養,阿羅漢、辟支佛都是證果的聖人。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如果真正遇到辟支佛,你供養他一缽飯,能得多生多劫不貧窮的果報。經上說,迦葉尊者在無量劫之前,就曾經供養一位辟支佛,因此得到九十億劫不受貧窮的果報。這裡是假設的話,勝過供養多少阿羅漢、辟支佛?一天下!

 

『一天下』究竟是多少?佛在《華嚴》上告訴我們:一個單位世界是以須彌山為中心,須彌山的四方就叫『四天下』,一天下就是一方。一方太大太大!太陽系在須彌山的南方,所以叫南洲。這一方不只一個太陽系。黃念祖居士在《無量壽經》註解後面告訴我們:從前他以為佛經上講的大千世界大概是銀河系,單位世界大概是我們的太陽系;現在想想不對,單位世界比太陽系還要大,可能就是一個銀河系。銀河系如果是單位世界,那小千世界就有一千個銀河系;大千世界就有一百億個銀河系。這樣的大宇宙,今天的天文學家還沒有觀察到,宇宙之大真是無量無邊。至於單位世界的中心,他的說法跟民國初年阮印長居士的說法彷彿。阮印長也是個了不起的才子,他有一部書《造化通》在台灣流通。他看法也是這樣的,認為現在天文學家發現的黑洞,可能就是佛經上講的『須彌山』,是一個單位宇宙的中心。照這樣演算法,南洲的星球就太多了。這麼多星球里所有的眾生稱『一天下』,假使這些眾生都證得阿羅漢,都證辟支佛果,而你同時供養這麼多聖人,所得的福德真的沒法子計算。

 

以下說布施。布施是上對下說的。不只布施一天,是「布施累劫」。布施的對象是「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累劫布施六道眾生,諸位想想,這個福德多大!沒法子計算的。阿難今天發問的功德,超過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超過布施累劫六道眾生,超過「百千萬倍」。這是『請法』,這一問,就問出這麼大的功德。如果不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明,我們怎麼想都想不到有這麼大的功德。

 

諸位同修特別注意這段經文,它的含義很深。我們今天讀誦經典,把這部經典介紹給別人,功德也跟阿難請法沒有兩樣。我們想修功德到那裡修?有什麼能力修功德?你看看這段經文就會了,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福田。

 

何以故。

 

為什麼這樣一問會得到這麼大的功德?

 

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

 

功德之大的道理在此。『當來』就是將來。釋迦牟尼佛講這部經的時候起,所有聽眾包括我們在內,都是「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包括六道眾生。一切眾生都因信、願、念佛,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退成佛。這才是真正的『度脫』。不像其他法門,把你從地獄道超生到餓鬼道,也是度脫。脫離地獄道生到鬼道,鬼比地獄好一點;再從鬼道超生到畜生道,也算度脫。實在講,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迴,所以那種度脫不是究竟的度脫。我們今天誦經超度,以為可以超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是我們一廂情願。可不可能?不可能!你有多大的力量,怎麼曉得不可能?

 

台灣流行拜《梁皇懺》。《梁皇懺》可以把一個亡人超生到忉利天,當時是寶志公主持的。寶志公是觀音菩薩的化身。觀音菩薩化身來主持超度法會,也不過把梁武帝的皇后超度到忉利天而已,再往上去,觀音菩薩也沒有能力。這樣一位真正的聖賢僧,只能做到這樣,何況迷惑顛倒的凡夫僧。我們有什麼能力超度一個亡人?實在是沒能力。這些事實都要冷靜的想想。主持超度的人要有道德及修持的功夫,才能產生效果。

 

倓老法師的《影塵回憶錄》中,有一段八載寒窗讀《楞嚴》的故事。法師的一個同參好友,《楞嚴經》念得熟透,有幾個冤家債主來找他,求他超度。平常為什麼他們不來求他?因為他還沒有能力,求也沒有用處。現在他讀《楞嚴經》有一點功夫,知道他有能力超度,便來求他幫忙。他的冤家債主,其中兩個因為與他有財務糾紛打官司,他打贏了,而那兩個人官司輸了之後,上弔死了。他後來很後悔,不應該為些錢財而送了兩條人命。現在看到這兩個人來求他超度,當然很歡喜。他點頭答應,就看到鬼魂踩著他的膝蓋、肩膀,升天了,什麼儀式都沒有。接著又來了兩個,是他從前的太太帶了一個小孩,她們早已過世,也是這樣來求超度。自己修行真正有功夫時,儀式不重要。

 

今天中午祥雲法師到這兒來,談到有一位同參道友來找他,也是閑談的時候談到家親眷屬。那個同修說,『多兒多女多冤家』,是冤家債主;『一兒一女一枝花』,一個很疼愛,多了就變成冤家;『無兒無女活菩薩』。我在香港看到壽冶老和尚的大殿上對聯,很有味道,上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這些都說明一切眾生彼此之間是什麼關係—恩、怨、討債、還債。幾個人在這個事實里覺悟了?真正覺悟就要度他,希望與我有關係的人都覺悟。今天祥雲告訴我,有個人跟他講兩句話很有道理,他說,『你要救那個人,就勸他念經;你要害那個人,就叫他結婚』。諸位好好去想一想,這裡面有很深的哲學。

 

阿難這一問,問出一切眾生平等成佛的法門,所以此地講的度脫是究竟圓滿的度脫。這一段就是解釋『善哉善哉』的第一個『善哉』。接著下一段解釋第二個『善哉』,暢佛本懷!佛再叫著阿難,叫著他是提醒他注意。凡是叫著名字,下面就是很重要的開示。

 

阿難。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難值難見。如優曇花。希有出現。汝今所問。多所饒益。

 

這是答第二個善哉的意思:『暢佛本懷』。佛為什麼先要說出?他是慈悲之極。這是教我們起信,真正能信佛,信佛的智慧,信佛的慈悲,信佛的德能,佛講的這些理論、方法,我們才會接受。假如你不相信,佛雖然開出平等成佛的法門,我們不相信,不接受,當面錯過,得不到受用,那就太可惜!所以佛首先表明自己出世的本懷,確實是這樣子,佛的恩德超過父母。父母對我們的恩德是一生的,佛對我們的恩德是生生世世,永無止境。佛出現在世間的目的就是給我們『真實之利』,也就是『平等成佛』的方法。他要把這方法傳授給我們,故在此表明,「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慈悲到了極處,才出現在世間弘法利生。

 

『光』是光大;『闡』是闡揚;『道』是成佛之道;『教』是教學。把成佛之道教給我們,目的是教我們永遠脫離六道輪迴,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才是「惠以真實之利」,是給一切眾生最真實的利益。最真實的利益,就是這部《無量壽經》,教我們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往生不退成佛的大道。

 

「難值難見」。『值』是遇到。你不容易遇到,也不容易見到。這是經上常講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的機會非常的渺小,佛在經上這樣說,而且說了很多遍,諸位同修都很熟悉。佛說的話是真的嗎?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很冷靜的想一想,我們天天打妄念,起心動念,我們的念頭是善念多,還是惡念多?是善念有力量,還是惡念有力量?你從這裡觀察、反省,就曉得了。善念是三善道之因,五戒十善生三善道;貪嗔痴慢生三惡道。我們一起念,那個念頭多?貪念生餓鬼道;嗔恚生地獄道。一切善惡、真假、邪正都分不清楚,那就是愚痴。現在的人愚痴的多,邪正分不清楚,把邪法當作正法,把正法看作邪法,這是畜生道的業因。所以,我們起心動念到底是那一道的業因多,那一道的業因有力量,就曉得佛講的話一點都不錯。我們一天起幾個善念,起幾個惡念?《唯識論》里講:『善心所』只有十一個;『噁心所』有二十六個。換句話說,與生俱來的煩惱,惡就多過善。何況現在外面種種的誘惑,人不起惡念,不造惡,那是佛菩薩再來。不是佛菩薩再來,就做不到!

 

從這些地方去觀察,相信佛講的話真實不虛。這是說明人身為什麼難得。得到人身,我們不看他方世界,只看這個地球,四十多億人口中,幾個人聞到佛法?聞到佛法的這些人中,有幾個人聞到大乘佛法?南洋一帶小乘國家沒有聞到大乘佛法。聞到大乘佛法的,又有幾個聞到凈土法門?聞到凈土的人中,有幾個人真正相信凈土?相信的那些人當中,又有多少人認真修行?這樣一層一層淘汰,淘汰到最後,沒幾個!你才體會到『佛法難聞』,所以此處講『難值難見』。

 

我們今天印送一萬本經典,只要有一、兩個人真的相信,就有價值。千萬不要想一萬本可以度一萬個人,沒這個道理,絕對不可能。一萬本散出去,能度一、兩個人,功德就成就了,功德就不可思議。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度自己。

 

佛以比喻說明,「如優曇花,希有出現」。優曇花開的時間短,世間很稀少,佛常常用這個比喻。在這部經里世尊告訴我們,法藏比丘就是現在的阿彌陀佛。他就用這句六字洪名,一切凡聖平等得度。這六字洪名就是真實之利,這太希有了。

 

「汝今所問,多所饒益」。阿難這一問就把這部《無量壽經》問出來了。這部《無量壽經》對於九法界的有情,『惠以真實之利』。九法界有情眾生,上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只要具足信、願、持名,就能平等往生,平等成佛。這個法門多希有!這個法門的利益之大不可思議。『饒益』,『饒』是豐饒,『益』是利益。這個利益太大太大,佛唯恐我們遇到這個因緣,見到這部經典、念佛法門,信心還生不起來,那實在太可惜了!小本《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今天遇到、見到,是因緣具足,但是善根、福德是不是具足?這就有問題。什麼是善根?善根是真正相信,真正理解。什麼是福德?對於娑婆世界真的放下,對於西方極樂世界一心希求。這才是真正的善根、福德。

 

有不少同修告訴我,他們遇到這部經無量的歡喜,趕緊請一些送給朋友,甚至於送錄音帶。過一段時期,朋友連反應都沒有,他很失望。送法寶給朋友,介紹給他,告訴他好處。人家卻把書放在書架上,錄音帶放在抽屜里,不看、不聽。我告訴他,你做得很對,也不必傷心。為什麼?這部經上講得很清楚,能信這部經,願意依照經訓去修行,他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這是多大的善根!你那個朋友有那麼大的善根嗎?他沒有這樣的善根,不相信是應該的,理所當然,怎麼可以勉強。我們今天遇到了,能生歡喜心,能依教奉行,應該感到慶幸,我們過去生中的善根不可思議。

 

經上講得很清楚,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他們過去生中『住菩薩道,無數劫來,供養四百億佛』,善根還不夠,聽釋迦牟尼佛講這個法門,還沒有發心求生凈土,只是發個心—我將來成佛也要像阿彌陀佛一樣,還沒有發願求生凈土。由此可知,住菩薩道,供養四百億佛的善根都不夠。我們今天接觸到,能信、發願、受持,可見過去生中的善根超過阿闍王子。如果沒超過,不可能相信。所以,能相信這個法門,真的是《阿彌陀經》上講的『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過去善根現行,現在十方諸佛如來冥冥中加持,你才能信、能願、能行。這不是偶然的。因此,我們介紹給別人,是盡我們一分心意;他能不能接受,就看他有沒有這個善根。我們肉眼凡夫看不出來。他能接受,我們合掌歡喜!他不能接受,也好!阿賴耶識里種了善根,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多生多劫以後,這個種子成熟,他還是往生不退成佛,只不過不可能在這一生成就。

 

總之,我們普遍去介紹是正確的。萬一他過去有善根,一接觸,善根成熟,即幫助他這一生成佛。若過去生中的善根不夠,也能在他阿賴耶識里,種一個阿彌陀佛的種子。不要希望他跟我們一樣的歡喜信受奉行,這就是『難值難見,希有出現』。下文佛特別再加強,提升我們的信念。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障礙。

 

這三句是指佛的大智,是佛自己說的。佛讚歎自己,因為沒有人能讚歎,佛只好自己讚歎自己。讚歎的目的是希望我們能覺悟,佛有真實的智慧,佛有無量的智慧,我們要相信他。

 

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身及諸根。無有增減。

 

這一段贊佛的德能。佛有這麼大的能力,他的能力太大太多。舉個例子來說,這是別人做不到的。『念頃』形容時間極短暫,『住無量億劫』的時間則很長,這一句是『念劫圓融』。換句話說,他在時間上得自在了,他要時間短就短,他要時間長就長,能隨己意。我們今天做不到,沒辦法把一小時縮短成一分鐘,也不能把一分鐘化作二十四小時。佛能把無量劫濃縮成一念,一念擴展為無量劫,突破時間的障礙,得大自在!「身及諸根,無有增減」。『身』是總相,指身體;『根』是六根。『無有增減』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超越時空。這是略舉佛智、佛德。

 

所以者何。

 

佛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智慧德能?

 

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

 

前句是因,後面兩句是果。因是『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得大自在』是果報。這值得我們深深反省。我們今天在生死輪迴,迷惑造業,受盡了惡報,根本原因在那裡?沒有定慧!所以諸位在此就要把佛法的中心抓到。中心就是『定』。『戒、定、慧』三無漏學:『戒』是手段;『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慧是從定開的,沒有定就沒有慧。故佛法不管那一宗,那一個法門,修學的目標都是『定』。凡是修定就與佛法相應,離開了定慧就不是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這麼多的方法門徑,都是修定。你就曉得,佛法修的是『定』,佛法求的是『慧』。果報是定慧的起用;定慧的德用就是於一切法得大自在。戒律是幫助你得定的,戒律是手段不是目的。

 

如果戒律不能幫助你得定,戒律就不是三無漏學之一,而是修世間有漏的福報,所以戒學通世出世間法。如果因戒得定,持戒便是三無漏學之一。戒一定幫助你得定,但是要記住,只戒自己,不戒別人,就會得定。如果以戒律衡量別人,決定不能得定。你自己戒律持得再好,看這個人破戒,那個人犯戒,這個人我瞧不起他,那個人我討厭他,你還能得定嗎?決定不能得定,原因是你的心不清凈,受外面境界的干擾。學佛只要自己持戒,別人持不持戒,一律不管。一律把別人看作最極清凈之人,我們的心清凈才能得定,這是諸位同修必須要知道的。故知佛法的戒律,無論是小乘戒或菩薩戒,全是戒自己的,絕對不戒別人。小乘戒是獨善其身,是自己修的。大乘菩薩戒是入眾,就是跟大眾相處,自己應該要遵守的。我應該要遵守些什麼,而不要求別人。這是佛家戒律跟世間法律規章不相同的地方。世間法畢竟是有漏法;佛法是無漏法。

 

如來的定慧達到極處,再也沒有更高的,究暢無極!超過等覺菩薩。他得的果報,也就是他所起的大用,於一切法(世間法、出世間法,世出世間一切事理、因果),他都得自在,而且得的是最殊勝的自在。為什麼是『最勝自在』?因為菩薩也得自在。不但菩薩得,阿羅漢也得。阿羅漢的自在比不上辟支佛,辟支佛的自在比不上菩薩,菩薩的自在比不上佛,所以佛的自在是最勝自在。《華嚴經》為我們略說如來果地上有十種自在,是九法界有情眾生所嚮往的,這是真實的,不是假的。

 

第一、『命自在』。就是壽命自在,確實長生又不老。長生要是老了就沒意思。不老,壽命自在,住世隨意。他在這個世間,愛住多久就住多久。我們也想隨意住世,但是做不到,因為被業力牽引著,沒辦法。佛為什麼做得到?因為佛是願力。我們今天學佛,首先就要學這一點,我們也要使自己的願力超過業力,這就是佛門常講的『乘願再來』。不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世界然後再來,現在就乘願再來。只要你把業力轉變成願力,是願力就自在,我在這個世間喜歡住多久就住多久。業力就不自在,到時候閻王一通知,不敢不報到。希望諸位要發願,願力超過你的業力。願怎麼樣發,怎麼樣超越,這部經跟我們講得很詳細、很明白、很透徹。

 

第二、『心自在』。就是《金剛經》上說的三心不可得。心裡沒有妄念,沒有牽掛,沒有執著,這才自在。我們的心不自在,一天到晚胡思亂想,牽腸掛肚太多。佛自在,他把心上的『田』、『相』都放下了,在這個世間遊戲神通,他的心是『真心』。我們的心是『妄心』,我們的想是『妄想』。因為我們想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想』上加個『妄』字,妄想、妄念,沒有一樣是真的。我們所牽掛的也是虛妄的,不是真的。每個人有他個人的福報,『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我們能替別人著想?沒有這個道理。如果真能替別人著想,換句話說,就可以改造人的命運,因果律就被推翻了。諸佛如來都沒有辦法推翻因果律,我們那有能力!明白這一點,才知道所有那些操心、憂慮、牽掛,原來都是假的、虛妄的,緣生之法,當體即空,不是真實的。事實真相搞清楚,我們的心才一切放下。心地清凈就是正常,對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看得清清楚楚;再看別人的過去、現在、未來,也看得清清楚楚。

 

佛法修學的綱領:『覺、正、凈』三門,我們修凈土是從凈門入,就是從清凈心入。清凈心就是覺心,清凈心就是正知正見。我們修行的功夫如何,自己要常常反省、檢點,檢查一下功夫得不得力,修行有沒有進步。我們的心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清凈,煩惱、妄想,分別、執著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減少?果然逐漸減少,心地清凈,這就是功夫得力,這是好境界。絕對不是每天念多少部經,念多少聲佛號,拜多少拜佛,那些沒有什麼大用處。如果心裡還是很多妄念,還是貪、嗔、痴、慢,就一點用處都沒有。蕅益大師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下,在於功夫之淺深』,不是在念誦多少。功夫深的『一心不亂』,功夫淺的就是『成片』。『成片』是煩惱沒有斷,只是伏煩惱;功夫深的是煩惱斷了。

 

第三、『資具自在』。『資具』就是物質享受。我們的生活、物質上的享受自在,不虞缺乏,也不要太多;多了沒用處,反而不自在。譬如,有些女同修告訴我,她非常愛漂亮,有好多好多衣服。她自不自在?不自在。出門到底穿那一件好,她就不自在。若只有一件衣服的人,披了就走,很自在,不需要挑選,不需要考慮。諸位要曉得,『自在』絕對不是指你的資產很豐富,吃得很可口、穿得很舒服、住得很舒適。一切物質生活過於豐富,不見得自在,反而是煩惱。現代富貴人家的煩惱比我們多。聽說很多富貴人出門要穿防彈背心,怕人家暗殺他。這樣的生活多苦!須知不缺乏就是自在,愈簡單愈自在,省事!所以佛門主張日中一食,多自在!一天吃一餐,多省事;三餐多麻煩。這才知道最會享受的是佛家,最極自在。

 

第四、『業自在』。『業』是活動,所有一切活動都用『業』字來代表。世間人稱為『事業』。佛法的事業是教化眾生,是自由業,跟世間教員不一樣,世間教員還有聘書約束,不自在。佛法的教學為什麼自在?跟任何人沒有聘約,也不談供養,一切隨意。中國古代的教學跟佛法有同樣的自在。

 

古時候教學的老師如果跟你談學費,是被社會人不齒的。為什麼?讀書人那有要求名利的道理。故稱學費為『束修』。家庭環境好一點的,多供養老師一點;差一點的,少供養一點;實在沒有的,老師還要倒貼學生。從前的老師不一樣!所以古代的老師跟醫生在社會上備受尊敬。醫生為人看病,不可能問人要錢,盡心儘力只為救人。為什麼學醫?是為救人的。救人那能跟人討價還價。病患家裡有錢,對醫生多供養一點;沒有錢,少供養一點;甚至於沒有錢,醫生還要幫助他醫藥。這是中國古代的社會,是真正自由職業,備受尊敬。因此,佛受報就自在。他在九法界里就像《普門品》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示現什麼身,這是『業自在』。業是講他造的因。因自在,果當然就自在。

 

第五、『受生自在』。化身就不必說了,我們講『應身』,釋迦牟尼佛到此界來受生,要生在帝王之家就生在帝王之家,喜歡生在什麼人家就生在什麼人家,可以自己選擇。不像我們凡夫,想到那一家投胎,自己不能選擇。佛菩薩到世間來應化,可以自己選擇。

 

第六、『解自在』。『解』是智慧。對於世出世間法都能理解,都能通達,沒有障礙。像我們在《六祖壇經》上看到惠能大師,他就是『解自在』。沒有見過的經典,只要念給他聽,他就會講給你聽。他理解自在。經典如是,世間法也如是。如果你問問惠能大師原子彈怎麼做的,他一定會告訴你。只要你一問,他馬上就知道,沒有一樣不理解的。有些人懷疑,他既然有這樣的能力,為什麼不在那個時候發明原子彈?如果當時發明了原子彈,這個世界恐怕早就毀滅了。因此,聖人雖然理解,也不告訴你。因為世人尚未具有道德觀念,會拿去做壞事,所以不能告訴人。

 

中國古人的道德觀念比現代人高得多,我們讀《三國志》,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都是真的,歷史上真的有記載,這是機械化的運輸。它的機械很簡單,不用人力,是簡單的機械運輸。他將死之前就把這種技術全部毀掉,沒有傳世。這絕對不是私心,因為機械發展下去,就像現在科技進步一日千里,對這個世界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中國人能為歷史著想,為後世人的幸福著想,不願意看到這些東西出現在世間。這是正確的。想想現代科技發達,固然有一些方便,但是得不償失。整個地球生態環境被污染,被破壞。這樣下去,能生活的環境,沒幾年就完了。西方科學家力求技術發展,中國古聖先賢絕對不做這種事情。決不是因為我們的聰明智慧不如外國人,是我們有道德理念,不可以做這些事情。凡是做一件事,需要考量它的利害得失。利少害多,不能做;對現在人有利,對將來的人有害,也不能做。這跟西方人的思想完全不相同。我們今天生活在這世界上,深受科技之害!

 

第七、『願自在』。『願自在』,就是『三十二應』講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心想事成,即是自在。像前面經文舉的例子,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八相成道,這是願自在。

 

第八、『神力自在』。『神力』就是通常講的『神通』。神通能力自在,眼不需用科學儀器,就能看到極小的物質。佛法稱『微塵』,也許是現代講的電子、原子、粒子,佛的肉眼看得清清楚楚;遠能看到他方世界而沒有障礙,隔多少道牆、多少重山,他也看得清清楚楚。這是講天眼自在、慧眼自在、法眼自在,其餘六根亦復如是,沒有一樣不自在,也就說他的能力,六根的作用得大自在。『神足』是講變化,變大變小。我們看《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那是屬於神力自在。

 

第九、『法自在』。『法』是指說法,就是教學。他的教學方法非常善巧,能令一切眾生聽到都能理解而不會錯解。現在有很多人聽我講經,把意思聽錯了。他錯會了意義,就是我說法不自在。如果是佛菩薩說法,你們一定不會聽錯意思,因為佛有『四無礙辯才』。

 

第十、『智自在』。權實二智,根本智與後得智,都沒有障礙,因此他能觀機,說法契機。佛看你過去多生多劫、生生世世是什麼身分,在那一道,做些什麼事,他都知道,所以說法就契機。佛看到這次大會中,有不少眾生多生多劫修積的善根、福德成熟了,所以為大家說這個平等成佛的法門。與會的有等覺菩薩,文殊、普賢、彌勒、賢護等十六正士,也有天人、餓鬼、畜生,六道眾生都有。只要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成熟,就缺少因緣,佛為此宣說這部經,因緣具足,他就成熟了。這確實是前文所講的,『如來定慧,究暢無極』。定慧所起的作用,歸納成十種大自在,關鍵就在『定』,就是『清凈心』。心清凈到極處,如來果地上最殊勝的十種自在,你一定也能證得。這不是佛的專利,是一切眾生個個都具足的。

 

佛在《華嚴經》上為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就是究暢無極的大智;『德』就是十種自在;『相』就是指三十二相及八十種好,這是方便說。真實說是『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是我們自性本有的。本有的為什麼現在沒有了?就是你定慧失掉了。什麼時候恢復定慧,你的智慧德相就都恢復了。這樁事情還是要求自己,不能求別人。求別人求不到,求自己才能樣樣都得到。佛說這些話,是要我們對他生起堅定的信心。佛講的話句句真實,沒有一句妄語,沒有一句誇張。

 

阿難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諦聽」就是仔細的聽,注意的聽,真誠恭敬的聽。「善思念之」是要你聽了之後,能真正體會佛所講的這些道理、方法與境界。你要細心體會,才能真正得到受用。「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佛詳詳細細的分別為你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及理事因果,都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下一品『法藏因地』就是正說,黃老居士把『法藏因地第四』判入正宗分,也很有道理。

 

前面我們介紹了本經的序分。序分有三品,前面兩品是通序,第三品是別序,三品的大意都是『證信』。蕅益大師在《要解》里告訴我們,『信、願、持名』是三資糧。『資糧』,現代人不太懂得。古代人若外出旅行,不但要帶錢準備路途上用,還要帶糧食。因為從前客店很少,飯店也很少,必須自己帶錢、帶乾糧,就稱為『資糧』。沒有資糧就不能旅行。『資糧』二字就是比喻往生西方凈土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信、願、行』。就像我們外出旅行,要帶錢財與乾糧一樣的重要,缺一不可。三個條件中,『信』列第一,它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

 

佛在本經明白的開示我們,這是『真實之際』。我們前面讀過『惠以眾生真實之利』,與《觀經》所說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意義完全一樣,絕對可信。真實之際就是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的真相。一切萬法的真相,如果不能相信,那還有什麼可以相信的?《觀經》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是萬法的真相,所以應當相信。它有非常健全、正確的理論依據。

 

這部經以平等的方法覺悟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依照這個方法都能覺悟,而且不是普通的覺悟,是究竟圓滿徹底的覺悟。換句話說,就是教一切眾生平等成佛。這個法門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只有這個法門特別殊勝。我們在發起序里看到放光現瑞的情形,使他的侍者阿難都覺得驚奇,從來沒有見過。平等成佛的方法就是『信、願、持名』,這是世尊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廣大圓滿的『惠以眾生真實之利』,顯示念佛法門真正不可思議。我們能遇到,這是多大的福分!沒有福的人遇不到。

 

蓮池大師在《疏鈔》里也說,『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三祇』是三大阿僧祇劫。通常佛在一般經論上說,凡夫修行成佛要這麼長的時間。但是三大阿僧祇劫從什麼時候算起,是不是從我們受三皈五戒算起?不是的。你受三皈、五戒、菩薩戒,都不作數,要從證得小乘須陀洹果那一天算起。你沒有證得初果,圓教沒有證得初信位,都不算。實在講,我們每一位同修過去生中,已經修行無量阿僧祇劫,到今天還沒有成佛,還是這個樣子,是什麼原因?皆因生生世世都沒有證得初果。換句話說,凡遇考試,都不及格,年年留級,這很麻煩!雖然是在學,考試都不及格,全部不算。念佛法門就特別,它只要用一念,就是信、願、持名,一向專念,我們這一生就成佛,就成就了,超越一般人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所以,這真的是難信之法,確實不容易讓人相信。

 

『齊諸聖於片言』。『諸聖』是指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是指普通的聖人,不是小乘四果四向。講的是大聖,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大菩薩,在別教是登地的菩薩。我們也能在一生中超越,用什麼方法超越?就是以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是神咒。這樁事情,知道的人不多,不曉得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咒中之咒,密中之密,是『咒王』。還要念其他什麼咒?實在沒有必要。

 

在本經前面,我們看到普賢菩薩,他是娑婆世界密宗的第一代祖師,密法的創始人。他念什麼咒?他念『南無阿彌陀佛』。他教我們念很多咒,他自己念咒王,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我們要看清楚。為什麼普賢菩薩不把咒王傳授給我們?實在講,他是傳授了,華嚴會上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已經明白的告訴我們。可惜我們不相信,不能接受。我們喜歡奇奇怪怪的,他就找些奇奇怪怪的咒給我們念。果然有善根福德,他就直接教你念咒王,這一生決定圓滿成就。這才是本經妙用之極,真正不可思議。

 

再看看我們的同修,如果不是過去生中善根福德今天成熟,決定沒有機會聽到這部究竟圓滿成佛的經典。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一定要把握這個機緣,絕對不能錯過,錯過實在是太可惜了。要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是真實的,唯有念佛求生凈土是真實的。


推薦閱讀:

生孩子,就要丟工作?打破男女不平等,這個全球最適合女性工作的國家,讓中國汗顏
鍾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第五十集)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鍾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第三十五集)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  (第八集)  1991/6  加拿大  檔名:02-009-0008

TAG:平等 | 大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