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今天是佛誕日,我們聊聊什麼是佛

什麼是佛?佛,單人旁,加個弗字。弗就是不的意思,佛字提示我們:佛是人,但又不是人。

佛是人。他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凈飯王的太子,名釋迦牟尼,因目睹眾生生老病死之苦,拋棄一切,出家修行,最終大徹大悟而成佛。佛,是宇宙、人生的最高境界。

何謂宇宙?何謂人生?古人說:「上下四方謂之宇,往古來今謂之宙。」宇宙既是一個時間概念又是一個空間概念:意味著無始無終的時間,稱「無始劫」;意味著無邊無際的空間,稱「三千大千世界」。

宇宙之中,有著芸芸眾生。爲什麽叫「芸芸眾生」呢?芸,是一種草,大片大片的。這是一種不死的草,《淮南子》說:「芸草可以死復生。」眾生,也像芸草那樣,數目無窮,枯榮有度。「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這首詩爲什麽那麼有名?就因為不僅是在說草,而且是在說眾生,其寓意深遠,能觸動我們內心深處某些微妙的東西。草經冬而凋,但根是不死的,來年春天仍然會發芽。眾生也是如此,肉體有死亡的時候,但靈魂是不死的,還會復生,只不過,復生的形式各有不同。

人、鳥獸蟲魚,是肉眼可以看見的眾生,還有肉眼看不見的眾生。雖說眾生平等,但眾生在性命方面有高低,且差異很大,所以有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道就是路,就是層次,眾生在這六個層次上生了又死,死了又生。這就叫「流轉生死」。

真的有來生嗎?生命真的是輪迴的嗎?是的。世間萬物都是輪迴的:白天黑夜在輪迴,一年四季在輪迴,草木枯榮也在輪迴……不要因為看到冬天大自然一片蕭條就以為沒有第二個春天了,還會有的。後面我們會講到生死怎麼流轉。

六道之中:天道最快樂;人道次之,我們都在人道,可以體會到,但已經是苦多樂少了;阿修羅道更次;再往後,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是三惡道,非常痛苦。眾生可以通過修行,在六道中提升境界,盡量讓痛苦少一些,快樂多一些。修到天道,其實還不夠,天道的福享盡了,也還是會死,而且,天道的眾生因為太安逸快樂,也往往不願修行,等快樂享盡,就會墮落。最佳的狀態是擺脫六道輪迴,這就需要更高的修行。人道是可上可下的,最適合修行,修證到一定的境界,就可以超脫六道輪迴。佛是超脫六道輪迴的,眾生修行到最高境界,就成佛了。成了佛,不但自身處在極樂的狀態,而且普度眾生,讓眾生擺脫痴迷。一切眾生,最終都是要成佛的。只是,在成佛的這條無比漫長的路上,有人走得快一些,有人走得慢一些,有人甚至還在走回頭路。

那麼,怎麼才能不走回頭路,走快一點呢?這就需要老師,需要榜樣,這就是佛。佛是過來人,我們要跟著他的方向走。這就是學佛。

學佛,並不是拍佛的馬屁,求佛保佑,而是以佛為老師;拜佛,不是把佛當神來崇拜,而是把他作為一位老師來崇拜。你越崇拜某個老師,你從他那裡學來的東西就越多,因為他講的每一句話你都會去仔細體會;你如果打心眼裡瞧不起某個老師,你就學不到他什麼東西,因為他講的東西你都看不上,甚至排斥,談何學習?

佛學是極其高妙的心理學,它牢牢扣住人的心理。拜佛就是拜師。拜師不是為了別的,師父並不需要你拜,你拜師是為了自己能夠生起對師父的敬畏之心,這樣才能學到他更多的東西。

同時,拜師、拜佛,也是為了放低自己。大海之所以能容納那麼多的水,不僅是因為它博大,而且因為它永遠是最低的。位置低,水才能往它那裡流。這是智慧海。一個人只有放低自己,才能接納智慧。如果把自己擺得高高在上的,別人說什麼你就會哼哼哈哈,其實根本沒聽進去。

把自己放低、放小,直到沒有,就是「無我」。「佛不是人」,其實是說,他是一種無我的狀態。人總是有自我意識的。邪師說法,往往強化人的自我意識:每天都講我,講我就是有我;甚至有的人句句不離一個「我」字,「我怎麼樣怎麼樣,我要怎麼樣怎麼樣」,每講到「我」字發音就特別重。從他們的語氣中,我們可以判斷,這是一個自我意識非常強的人。現代思想,強調人要有自我意識,甚至在不斷開掘自我意識的新領域。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人越來越自私和封閉,跟世界和他人越來越對立,心靈也越來越痛苦,因為煩惱都因由我而起。佛學正好相反,它讓人先不要有過多的自我意識,再通過修行,達到完全沒有自我意識的境界,這樣方能解脫煩惱。

無我的境界,如何去達到,如何去修?我有一個朋友,在寺廟裡問一個老和尚:「佛,在大殿上只是一堆泥塑木雕,你為什麼還要拜?」老和尚說:「我把自己放得非常低,甚至看成一錢不值,所以連這一堆泥塑木雕都會拜。」我朋友就問:「那你能拜我嗎?」老和尚二話不說,倒身便拜。這朋友震驚了。後來,他拜這個老和尚為師,出家了。拜這一堆泥塑木雕正顯示出無我。無我,才能夠拋棄人道中的很多顛倒夢想,接近靈魂的本真。

甚至可以說,佛是對人的一種否定。在佛學看來,人間不過是五濁惡世,人之道不過是顛倒夢想而已。佛學對人之道進行了否定。佛是大徹大悟的智者,那麼,佛到底悟到了什麼?這是我們後面要講的。

要把這個「佛」字講清楚,是最難的。後邊隨著我們講下去,佛字的意義就會越來越明晰。

(註:選自唐略講座《佛學要義淺述》。如果您有什麼不解或質疑,歡迎留言。)

推薦閱讀:

今天迎來12年一輪的「猴年馬月」 拖延症們再沒借口了(組圖)
來,今天教你耍「流氓」的正確姿勢!
憋在心裡很久的「床上悄悄話」,今天鼓足勇氣告訴你
歷史上的今天:1650年12月31日,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去世
若今天的我能回到昨天,我會向自己妥協。

TAG:我們 | 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