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國「五四運動」中的核心價值觀

第四章中國「五四運動」中的核心價值觀

季明

2014年02月13日11:26

經過近代以來中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宣傳、改良和革命的洗禮,我國先進的知識分子興起了「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的新文化運動,並逐步匯合成為一種反對封建禮教、提倡科學與民主的新文化時代潮流。在他們看來,封建專制制度是導致中國衰弱、受列強欺凌的根本原因,要想振興中華,就必須推翻封建文化專制制度,實現民主共和。而要做到這些,必須首先發動一場思想道德的革命運動。創造具有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的新人,是革命成功的先決條件,這些應該說是新文化運動倡導者的實踐邏輯。這也是晚清以後中國的仁人志士總結出來的富國強民的基本經驗。即:從技術層面的洋務運動,師夷之技、以夷制夷,到政治層面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使人們認識到要想振興中華,必須進行思想價值觀上的革命性變革。

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作為一群心繫中華民族前途的知識分子,他們對封建文化的本質與危害有著深刻的洞察,他們懷著一顆愛國之心,從各自最熟悉的領域(如道德、文學或政治領域等)對封建主義專制文化發起了總攻。這是中國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對封建文化最具衝擊力的一次打擊。他們對封建道德的批判是與新的價值追求和政治理想建構同時進行的,對民主共和的嚮往,對新國民、新文化的期待,為國人塑造了五四時期新的核心價值觀。

歷史總是不斷證明,一切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社會先進的價值觀念,必然強烈地衝擊和洗滌落後的、腐朽的價值觀念,給社會帶來一番天翻地覆的變化。1919年5月4日,中國爆發了舉世震驚的「五四運動」,運動期間,學生、工人、商人、農民都參加、支持了這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先進的知識分子在運動中發揮了領導的力量。這場運動規模之大、人數之多,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五四運動」既是愛國政治運動,又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在「五四運動」的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五四精神更具有著深邃而豐富的時代精神內涵。偉大的「五四運動」,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科學與民主為旗幟、以改革與創新為顯著特徵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激勵和鼓舞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為著祖國的獨立、強大而奮鬥。弘揚五四精神,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健康發展的今天,依然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五四精神蘊含了深邃而豐富的時代內涵。最早使用「五四運動」一詞並專論「五四運動」的精神的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先鋒者北京大學的學生羅家倫。他在五四愛國運動發生當月出版的《每周評論》上發表了《「五四運動」的精神》,指出:「五四運動」是中國學生的創舉,同時也是中國人民的創舉:「五四運動」的精神,即學生犧牲的精神、社會裁製的精神和民族自決的精神,這三種精神關係中國民族的存亡。顯然,他指出了五四精神的愛國運動的本質。對「五四運動」頗有研究、著有《五四運動史》的周策縱教授曾提出過:五四精神應概括為兩個方面:「愛國運動」、「以批判的態度重新評估一切」和「思想界的自由發展」。他也提到過:「五四的基本精神——提倡民主和提倡科學」。

一、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是整個近代中國時代精神的主題,是中國人民千百年來築就起來的堅不可摧的思想堡壘,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愛國主義體現在祖國和民族危亡時刻,社會各階層的人們都能夠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以不同形式投身戰鬥中來,捍衛國家安全與民族獨立,這在五四運動中體現得尤為突出。

20世紀初,面對帝國主義入侵中國以及國內軍閥混戰的民族危機,五四先進知識分子首先表現為憂國,即不僅憂國家主權的喪失,而且憂國家政治腐敗、憂國家經濟落後,對國家危亡和民族命運表現出強烈的關切。其次是憂民。五四先進知識分子深切感到國民受封建思想束縛太深,文化素質低下,體質也顯虛弱,生活在苦難之中,對於這種國民生活現狀及國家興衰,他們表現出深切的憂思。再次是憂世界。五四先進知識分子對全人類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體現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如果大家,特別是我們青年知識分子,視而不見,見而不思,思而不憂,那麼,我們這個國家、民族就不會強大,落後就會挨打。正因為有憂有患,才可以採取措施與辦法來消除憂患。

正是這種憂國憂民的意識,激發了五四先進知識分子們救國救民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五四運動」是在民族危亡的時刻,爆發的一場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具有滿腔愛國熱情的五四先驅者們把鬥爭的矛頭直指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他們不怕犧牲、自覺奉獻,肩負起救國救民的歷史重任。當巴黎和會上中國收回山東的合理要求被否定時,「五四運動」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誓死力爭,保我主權」,「寧為玉碎,勿為瓦全」,「還我山東,廢除二十一條」等口號。社會各界群眾包括廣大青年學生和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等在聯合行動中還當場血書,並散發了由羅家倫起草的白話文傳單,喊出了:「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低頭!國忙(亡)了!同胞起來呀!」這充分體現出了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整個五四愛國運動中,學生、工人、農民以及先進的資產階級,各階層民眾紛紛行動起來,加入到保家衛國的戰鬥中來,體現出的愛國熱情是前所未有的。愛國這一千百年來不變的主題在這裡得到了升華。維護國家主權,拯救民族危亡,成為人民共同的意願,同時這也反映出當時的人們漸漸開始覺醒,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內政腐敗的本質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五四運動」所表現出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是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最為可貴的精神。

在五四愛國主義精神的感召和激勵下,中國人民團結奮起,共抗帝國主義的壓迫,共同面對前進道路上出現的種種困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民族獨立和解放鬥爭的巨大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這個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進程,是五四愛國主義精神不斷發揚的進程。

二、科學與民主

五四先進知識分子們追求科學民主,追求真理,批判封建蒙昧主義,批判偽善的事物,從而形成了近代歷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推進了20世紀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的中國,受千百年來蒙昧主義思想的束縛,排斥理性、排斥科學,主張保守愚民的政策,文化停滯不前。五四先進知識分子們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反思,吸收了西方啟蒙思想,以民主和科學作為有利的思想武器。陳獨秀在他創辦的《新青年》雜誌創刊號上,首先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聲稱「科學」與「人權(即民主)」,「若舟車之有兩輪」,「國人慾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並重」。

五四時期宣揚的民主吸收了西方近代啟蒙以來所提倡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主張。核心是反對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舊倫理道德規範即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主義。陳獨秀認為「儒者三綱之說,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並認為「孔子之道,不適合現代生活」。李大釗號召青年「衝決過去歷史之網羅,破壞陳腐學說之囹圄」,實現「政治的覺悟」和「倫理的覺悟」以創造民主的「青春中國」,表現了中國人民反封建反壓迫的決心和信念。同時,五四先進知識分子們又認為民主與科學有著密切聯繫,若車之有兩輪,鳥之有雙翼,缺一不可。在一個封建迷信與愚昧充斥的國家裡,是無法真正實現民主政治的。要引領中國走出黑暗,不僅靠民主還要靠科學。陳獨秀提出:「士不知科學,故襲陰陽家符瑞五行之說,惑世誣民,地氣風水之談,乞靈枯骨。農不知科學,故無擇種去蟲之術。工不知科學,故貨棄於地,戰鬥生事之所需,一一仰給於異國。商不知科學,故惟識罔取近利,未來之勝算,無容心焉。醫不知科學,既不解人身之構造,復不事藥性之分析,菌毒傳染,更無聞焉。」可見,不懂科學,對國家、社會的危害有多麼大。正基於此,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們大力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推崇理性。

實踐證明,歷史上任何一次社會變革運動總是以思想革命為其先導的。科學和民主的思想在當時封建落後的中國,對於渴望自由富強的人們來說是一種鼓舞,它指引人們走向光明之路。因此,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科學與民主的思想衝破了中國數千年來教條和習慣勢力的束縛,是向封建專制政治、宗法家族制度和綱常禮教思想的宣戰。可以說,沒有科學和民主新思想的啟蒙,就不會有後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就不可能取得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勝利。

三、革新與變革

五四時期的先進知識分子們,生機勃勃,打碎舊世界創造一個新世界是他們始終不渝的信念。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革新精神的民族。五四青年弘揚了這種民族革新思想、變革理念。

「五四運動」體現的革新思想、變革理念在於它提出了新理論、新思想,體現出革新意識,成為中國現代文化的開端。五四的先進知識分子們對各種中西文明成果,留取精華,去其糟粕,鑄就出具有時代風貌的流傳至今的不朽的五四新文化。

五四先進知識分子們接受新理論、新理念、新思想,引進西方先進文化。西方先進文化使中國人民接觸到了新的文化元素,開始有了一種全新的參照系來反思自己的傳統文化。「所謂新者是積極進步的,拋棄不適用的,創造美的,善的,來應付新時代的需要」。陳獨秀指出:「我們想求社會進化,不得不打破『天經地義』、『自古如斯』的成見,決計一面拋棄此等舊觀念,一面綜合前代賢哲、當代賢哲和我們自己所想的,創造政治上、道德上、經濟上的新觀念,樹立新時代的精神,適應新社會的環境。」這充分體現出五四先進知識分子們「棄舊圖新」的主張。「天下事理無日不在進化中,無不在日新月異中,舊者萬不能常存,終必為新者所戰勝」。五四先進知識分子們堅信新事物一定會戰勝、取代舊事物,這是歷史的必然趨勢。李大釗認為:「世界上的軍國主義、資本主義,都像唐山煤礦坑上的建築物一樣,他的外形儘管華美崇閎,他的基礎,已經被下面的工人掘空了,一旦陷落,轟然一聲,歸於烏有」。堅信光明一定會驅走黑暗,新社會必將取代舊社會。

陳獨秀在總結五四新文化運動時還曾說過:「五四新文化運動要注重創造的精神。創造就是進化,世界上不斷的進化只是不斷的創造,離開創造便沒有進化了。我們不但對於舊文化不滿足,對於新文化也要不滿足才好;不但對於東方文化不滿足,對於西洋文化也要不滿足才好;不滿足才有創造的餘地。」毛澤東在評價「五四運動」時曾提出過:「五四運動所進行的文化革命則是徹底地反對封建文化的運動,自有中國歷史以來,還沒有過這樣偉大而徹底的文化革命。」由此可以看出,五四時期的先進知識分子們體現出了勇於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綜觀「五四運動」的全過程,與全國社會各階層人民的廣泛參與有著緊密聯繫,這一運動中所體現出的核心價值觀念為我們今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五四精神的激勵下,中國人民團結奮起,共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軍閥們的壓迫,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偉大勝利。

推薦閱讀: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總論篇(71)
中國歷史上的名優綠茶(上 下)(轉載)
中國女乒裙裝獲贊
中國「剩女」面臨嚴峻擇偶難題
中國三軍儀仗隊今日亮相紅場閱兵 無女儀仗隊員

TAG:中國 | 運動 | 價值觀 | 價值 | 核心價值 | 五四運動 | 五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