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角度治疾病

這是執葯的講義,可不是我個人的總結,希望同仁們不要誤會我有這能力和水平了。 做為個醫師,你也許會感覺以下知識有些膚淺,但是我感覺言簡意賅,臨床很是實用。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周圍小動脈阻力增高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動脈壓升高、心排出量和血容量增加,常識性掌握)  一、臨床基礎  1.高血壓的病因與發病機制  (1)病因(了解,常識可判斷)  ①遺傳因素:影響血壓升高的發生率、血壓高度、併發症的發生等。  ②環境因素:肥胖、超重、高鹽飲食、遺傳、運動、煙酒、生活規律等。  (2)發病機制:   (教材中已將該部分內容刪去,但大綱中仍然要求)  ①心輸出量改變;②腎和腎功能異常:水、鈉瀦留、血容量增加;③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調節血管平滑肌張力,調節血壓,調節電解質平衡,保水、保鈉、排鉀,調節血容量。)的病變:④細胞膜離子轉運異常;⑤交感神經活性增加:⑥血管張力增加和管壁增厚;⑦血管擴張物質和血管收縮物質的平衡紊亂;⑧受體比例異常;⑨高胰島素血症(要求知道高胰島素血症不僅和糖尿病有關,還和高血壓有關)。  ▲2.高血壓的分類  可根據血壓值、病因以及病程進展分類:  A.依據血壓值分類:(務必牢記)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按血壓水平將血壓分為:正常血壓、正常高值、高血壓。

  就高不就低原則:(務必牢記)  ①若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屬不同級別時,以較高的級別為準。  ②以正常血壓(120~80)為核心記憶血壓分類時,高壓加20,低壓加10的臨界值歸於高一級。  B.依據病因分類:(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占多數)  ①原發性高血壓:無明顯病因,佔總高血壓患者的90%以上。  ②繼發性高血壓:血壓升高是某些疾病的臨床表現,有明確而獨立的病因。  C.依據病程進展分類(緩進型和急進型,緩進型占多數)  ①緩進型:佔大多數;  ②急進型(惡性高血壓):病程發展迅速,血壓顯著升高,臨床上較少見。  注意區別:高血壓危象(高血壓急重症):——全身小動脈暫時性劇烈痙攣而致血壓急劇升高,出現頭痛、頭暈等嚴重癥狀。  3.高血壓的臨床表現及併發症  (1)一般癥狀(了解即可)  絕大多數原發性高血壓屬於緩進型,多見於中老年。  癥狀:①無癥狀,體檢發現血壓升高。  ②神經官能症樣癥狀:頭暈、失眠、耳鳴、乏力、多夢、激動等。(與自我暗示有關,與血壓高低不成比例)  ③高血壓引起的頭暈、頭痛、心悸(與血壓高低成比例)  ④嚴重併發症、靶器官損害(與血壓高低成比例)  ▲(2)主要併發症(務必牢記)  (所累及的器官——心、腦、腎、血管、視網膜)  ①心臟(心律失常、心衰、冠心病)  血壓升高,心臟後負荷增加,引起左心室肥厚,心臟擴大,導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  ②腦(高血壓腦病及其併發症:腦出血/腦梗死)  高血壓可致腦小動脈痙攣,發生頭痛、合併眩暈、頭脹、眼花、耳鳴、健忘、失眠、乏力等。  高血壓腦病:腦細小動脈發生持久而嚴重的痙攣或廣泛微血管栓塞,腦供血發生急性障礙,腦梗死;或者因血壓極度升高致使腦內小動脈被迫擴張,從而使大腦過度灌注,導致腦水腫顱內壓增高。患者發生劇烈頭痛、嘔吐、抽搐、昏迷。高血壓腦病的併發症:腦出血/腦梗死  ③腎臟(夜尿增多,最後發展為慢性腎衰)  一般無癥狀→夜尿增多(電解質排泄增加)→尿液檢查異常(蛋白尿、管型、紅細胞)→慢性腎衰  ④血管和視網膜(動脈粥樣硬化、主動脈夾層、眼底出血)  血管:動脈粥樣硬化、主動脈夾層。  視網膜:眼底出血、滲出、視乳頭水腫等。  ▲4.高血壓的危險分層(務必掌握)  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決策要根據:(全面考慮原則,理解)  ①血壓水平  ②危險因素;  ③靶器官損害;  ④糖尿病;(特別注意)  ⑤並存臨床情況,如心、腦血管病,腎病等。  因此從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後的角度,現在主張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心血管危險分層。按危險度將高血壓患者分為低危組、中危組、高危組、很高危組4組。   高血壓危險程度分層標準

  二、治療與合理用藥  1.高血壓的治療目標和原則  (1)治療目標(務必牢記)  最大限度地控制動脈粥樣硬化,減少高血壓對靶器官損害,降低心血管發病和死亡的總體危險。  因此,在治療高血壓的同時,還應當:  ①干預患者檢查出來的所有可逆性危險因素(如吸煙、高膽固醇血症或糖尿病);②適當處理患者同時存在的各種臨床情況。  (2)降壓目標:(務必牢記)  普通高血壓患者——應降至<140/90mmHg,(降至正常高值以下)  年輕人或糖尿病及腎病患者——降至<130/80mmHg,(要求稍嚴,收縮壓、舒張壓比正常高值各少10)  老年人——收縮壓降至<150mmHg,如能耐受,還可進一步降低。(要求稍松,收縮壓比正常高值多10即可)  (3)治療原則(理解即可)  高危及很高危患者——必須立即開始對高血壓及並存的危險因素和臨床情況進行藥物治療;  中危患者——先觀察患者的血壓及其他危險因素數周,進一步了解情況,然後決定是否開始藥物治療;  低危患者——觀察患者相當一段時間,然後決定是否開始藥物治療。  應緊密結合高血壓的分級和危險分層方案,全面考慮患者的血壓升高水平、並存的危險因素、臨床情況以及靶器官損害,為每例患者制定具體的全面治療方案。  全面治療方案包括:(了解即可)  ①監測患者的血壓和各種危險因素;  ②藥物治療,降低血壓,控制其他危險因素和臨床情況;  ③改善生活行為(適用於所有高血壓患者,包括使用降壓藥物治療的患者)。  2.高血壓非藥物治療(常識性了解)  非藥物治療——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消除不利於心理和身體健康的行為和習慣,達到減少高血壓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發病危險,具體內容包括:  ①控制體重;  ②採用合理均衡的膳食,減少鈉鹽、減少膳食中脂肪、注意補充鉀和鈣等;  ③增強體育活動;  ④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平衡心理;  ⑤戒煙、限酒;  ⑥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  3.抗高血壓藥物治療原則(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關鍵字眼)  (1)採用最小有效劑量以獲得可能有的療效,以使不良反應最小。如療效不滿意,可逐漸增加劑量以獲得最佳療效。  (2)為防止靶器官損害,要求每天24小時內血壓穩定於目標範圍內。如此可以防止從夜間較低血壓到清晨血壓突然升高而致猝死、卒中或心臟病發作。要達到此目的,最好使用一日1次給葯而有持續24h作用的藥物。  (3)針對高血壓的發病機制用藥  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失衡:①腎素活性增加--腎素抑製劑阿利克侖;②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活性增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③醛固酮受體激動--醛固酮受體阻斷劑螺內酯或阿利克侖;④血管緊張素Ⅱ作用亢進--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劑。  素而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利血平;③髓質釋放腎上腺素--利血平、α或β受體阻斷劑。  高血容量--利尿劑。  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增敏劑。  (4)為使降壓效果增強,而不增加不良反應,用低劑量單葯治療療效不夠者,可採用兩種或多種藥物聯合治療。  主要緣於:①一種抗高血壓葯往往只針對一種發病機制進行調整,單葯治療的有效率僅為40%-60%;②聯合治療可使作用協同和互補,增強降壓效果;③抵銷彼此的不良反應;④利於重要器官的保護;⑤降低各藥劑量;⑥方便服用,提高用藥依從性。  (5)需長期堅持治療,不要隨意停葯或頻繁改變治療方案,血壓平穩控制l~2年後,可根據需要(季節、併發症)逐漸減少藥物品種與劑量。  4.常用抗高血壓葯的種類  (要求記住常用5類藥物名稱的詞根;熟悉其他類降壓藥)  常用的主要有5類:  (務必牢記詞根及各類藥典型不良反應)  ①利尿葯:  氫氯噻嗪、呋塞米——不良反應為血鉀降低  阿米洛利(保鉀利尿)、氨苯蝶啶(保鉀利尿)、螺內酯(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等——不良反應為血鉀升高  ②β受體阻斷劑(β—RB):普萘洛爾、美托洛爾、倍他洛爾、比索洛爾。(洛爾類)——不良反應為支氣管痙攣、心功能抑制  ③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普利類)——不良反應為咳嗽、血鉀升高  ④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劑(ARB):洛沙坦、纈沙坦等。(沙坦類)——不良反應為血鉀升高  ⑤鈣通道阻滯劑(CCB):硝苯地平、尼卡地平等。(地平類。)——不良反應為面部潮紅  此外,還有(要求熟悉)  作用於中樞的藥物:利血平——不良反應為心動過緩  直接擴張血管的葯——肼屈嗪(肼苯達嗪)  α受體阻斷劑——哌唑嗪、特拉唑嗪——不良反應為體位性低血壓、下肢浮腫  5.抗高血壓葯的合理應用與藥學監護(整體理解;掌握眾多細節)  A.抗高血壓葯的合理應用  1.明確最佳的首選葯治療   (全面考慮原則,注意需要考慮患者用藥經驗和意願)  應根據治療對象的個體狀況、藥物的作用、代謝、不良反應和藥物相互作用,選擇合適的首選藥物。選擇首選葯需要考慮:   ①患者有否心血管危險因素;  ②有否靶器官損害、心血管疾病、腎病、糖尿病;  ③患者有否受抗高血壓葯影響的其他疾病;  ④與治療其他並存疾病的藥物之間有無相互作用;  ⑤選用的藥物是否有減少心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證據及其力度;  ⑥所在地區降壓藥品種供應與價格狀況及患者支付能力;  ⑦患者用藥經驗和意願。   2.注意劑量個體化 (大體了解,注意細節)  抗高血壓葯的療效及不良反應與劑量有密切關係。對大多數非重症或急症高血壓者,既要尋找最小有效耐受劑量,也不宜降壓太迅速。初始給予小劑量,經1個月後:如療效不足而不良反應少或可耐受,可酌增劑量;  開始給小劑量藥物,l個月後,如療效不夠,而不良反應少或可耐受,可增加劑量;(最小有效劑量,1個月增量)  血壓長期穩定達l年以上,可以考慮減少劑量,減少藥物可能的副作用,但以不影響療效為前提。(1年減量)  3.給藥方案要科學(務必牢記)   用藥要依從生物鐘規律:  正常人由於血管的舒縮規律,血壓在晝夜之間有著顯著的周期變化。晨起6時後開始升高,8~10時達峰,在傍晚開始降低,夜間睡眠期降至低谷。血壓晝夜節律變化主要與腦脊液中腎上腺素晝夜變化有關。  一般高血壓者的血壓在上、下午各出現一次高峰。——因此,為有效控制血壓高峰,尤其是晨峰,一日僅服1次的降壓藥在早7點服用最佳,不宜在睡前或夜間服用。(氨氯地平、拉西地平、復方降壓平、依那普利、纈沙坦、索他洛爾)(氨氯拉西復方平、依那纈沙索他爾)  如一日服用2次,則以晨7時和下午14~16時為好,不宜在睡前或夜間服用。  ▲總結:(務必牢記)  ①一日1次的長效降壓藥要早7點服用;  ②一日1次的長效降壓藥的名稱——氨氯拉西復方平、依那纈沙索他爾  ③一日2次的長效降壓藥要在早7點和下午14-16點服用;④具有血壓晝夜節律者,降壓藥不宜於睡前或夜間服用  4.依據血壓類型選擇給葯時間   (大體了解)  人體血壓由於基因、血管緊張素、一氧化氮、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活性的不同,血壓類型可分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深杓型等。  【約80%的患者具有晨峰現象,一般人從晨起收縮壓迅速升高20-50mmHg,舒張壓升高10-15mmHg,在8-10時達峰,而晚上則開始降低,於睡眠時降至低谷,至次日凌晨2~3時最低,即「一峰一谷」,血壓由日間峰值降低10%~20%,稱為杓型高血壓。或有些患者血壓在上午8~10時、下午14~16時各出現1次高峰,即「雙峰一谷」。為在血壓峰前給葯以控制血壓最為有效,對杓型或深杓型患者可選擇清晨服藥,對「雙峰一谷」者可在下午補服一次短效的抗高血壓葯。】  少部分患者(約10%)由於血壓晝夜節律異常、動脈硬化、左心功能不全等,血壓於夜間降低小於10%或大於日間血壓20%,血壓曲線呈非杓型曲線,稱為非杓型高血壓。患者可能增加左心肥厚和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危險,實際上非杓型血壓者對靶器官的損傷高於杓型高血壓者。對非杓型高血壓:者可選擇睡前給葯。研究顯示,晚間服用培哚普利與清晨服用比較,晚間服用則能更好的降壓,切可扭轉非杓型高血壓為杓型高血壓。  ▲總結:  ①血壓類型分為杓形、深杓形、非杓形、反杓形、  ②一峰一谷的杓型或深杓形——清晨給葯 較多見  ③雙峰一谷——清晨、下午各一次給葯  ④非杓形、反杓形——睡前給葯(培哚普利)  5.關注特殊人群的降壓治療  (牢固掌握各類人群注意事項;記憶內容多而瑣碎,請堅持!)  (1)老年人  ①要逐步降低血壓。  ②SBP≦l50mmHg,DBP≧70mmHg。≥80歲,降壓效果待評估。  ③合併前列腺肥大者,優先使用α受體阻斷劑。  (2)妊娠高血壓者  ▲①當血壓>170/110mmHg時,須積極降壓。  ▲②不宜使用ACEI、ARB和利尿劑(只適合β受體阻斷劑洛爾類和鈣通道阻滯劑地平類)。  ③緊急降壓——口服硝苯地平;靜注拉貝洛爾、靜注肼苯達嗪;  緩慢降壓(全部口服)——肼苯達嗪、氧希洛爾、阿替洛爾、甲基多巴、伊拉地平。  ④用藥禁忌:  ▲a)鈣通道阻滯劑與硫酸鎂存在協同作用,可導致低血壓,兩者不能合用。  ▲b)β-RB不能長期使用,否則引起胎兒生長遲緩。  (3)兒童(不宜用或慎用)  尼卡地平、氨氯地平、依那普利、西拉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纈沙坦均不宜用於兒童;賴諾普利和福辛普利在新生兒和嬰兒,均有少尿和神經異常之慮,在兒童中的安全性缺少研究,不宜應用。  (4)司機、高空作業和精密儀器操作者  ①不宜應用:尼索地平;  ②ARB(沙坦類)應注意服藥與工作間隔時間:服用後可引起頭昏、步履蹣跚。  6. 注意高血壓合併症的治療  (牢固掌握各類合併症時的首選用藥;記憶內容多而瑣碎,請堅持!)  (1)高血壓合併腦血管病   (記住:首選兩類受體阻斷劑ARB>β-RB)  預防腦卒中,ARB優於β-RB,CCB優於利尿劑,如纈沙坦、坎地沙坦酯、氨氯地平+培哚普利、氨氯地平+賴諾普利、吲噠帕胺+培哚普利、纈沙坦+氫氯噻嗪。  (2)冠心病  ①穩定型(勞力型)心絞痛者首選β-RB;  ②對不穩定型(自髮型)心絞痛者可選服長效CCB或ACEI。  ③對所有無禁忌證的心血管病高危者(心絞痛、動脈粥樣硬化、短暫性腦缺血等):應作「心血管事件」的一級預防,口服阿司匹林75~150mg/d(但必須控制血壓在135/85mmHg以下),對阿司匹林有禁忌證者可服氯吡格雷75mg/d。  ④急性冠脈綜合征時選用β-RB(尤其舒張功能不全時)和ACEI;  ⑤心肌梗死後患者用β-RB(尤其舒張功能不全時)、ACEI和醛固酮拮抗劑螺內酯(安體舒通)。  總結記憶:  a)首選ACEI和β-RB,心梗後還可用醛固酮拮抗劑螺內酯  b)小劑量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預防心血管事件。  (3)高血壓合併心力衰竭   首選:ACEI和β-RB。  癥狀較重的:將ACEI、β-RB、ARB和醛固酮受體阻斷劑與袢利尿劑合用。  (高血壓合併冠心病或心力衰竭都是首選ACEI和β受體阻斷劑。)  (4)高血壓合併左心室肥厚  (未發展為心衰,首選葯與心衰不同)  首選ARB或CCB  (5)高血壓合併糖尿病   目標血壓降至130/80mmHg以下,  藥物治療首先考慮使用ACEI或ARB,  (6)慢性腎病   嚴格控制血壓(<130/80mmHg),首選ACEI或ARB。  (高血壓合併糖尿病或慢性腎病都是首選ACEI和ARB。)  (7)高血壓合併高脂血症   首選β-RB,次選α-RB。  對老年人收縮和舒張壓均較高者或脈壓差大者應選用CCB。  總結高血壓合併各種併發症時的首選用藥:(務必牢記)  ①高血壓合併冠心病或心力衰竭——ACEI和β受體阻斷劑。  ②高血壓合併糖尿病或慢性腎病——ACEI和ARB  ③高血壓合併左心室肥厚——ARB和CCB  ④高血壓合併高脂血症——首選β-RB,次選α-RB。  ⑤老年人收縮、舒張壓均高、脈壓差大——CCB  (8)高血壓危象(記住常用藥物,其餘了解)  高血壓危象包括高血壓急症和高血壓亞急症。  高血壓急症的特點是血壓嚴重升高(BP>180/120mmHg)並伴發進行性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現,包括高血壓腦病、顱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性心絞痛、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等。需立即進行降壓治療,組織靶器官進一步損害。  高血壓亞急症是高血壓嚴重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損害。  常用藥物:硝酸甘油、硝普納、烏拉地爾、尼卡地平。  (硝酸硝普烏拉尼卡)  有些高血壓急症患者應用口服短效抗高血壓葯可能有益:如卡托普利、拉貝洛爾、可樂定,也可舌下含服硝苯地平。    B.抗高血壓葯的藥學監護(大綱新增,特別注意)  1.監護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所引起的乾咳   ACEI可引起非特異性氣道超反應性、呼吸困難、支氣管痙攣、持續性乾咳、水腫。其中咳嗽多發生於夜間,或於夜間或平卧時加重,尤其是婦女或非吸煙者。  對有乾咳者給予硫酸亞鐵,或以色甘酸鈉氣霧吸入,嚴重者以ARB的氯沙坦、纈沙坦替代治療。  ▲記住:  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可刺激氣道,引起乾咳  ②乾咳時,可氣霧吸入色甘酸鈉  2.注意監護腎毒性  應用ACEI和ARB者可出現快速、大幅度的血壓下降或急性腎衰竭。因此,對用藥初始2個月血肌酐可輕度上升(升幅<30%)不需停葯。但如升幅大於30%~50%,提示腎缺血,應停用ACEI或減量。但雙側腎狹窄者禁用。  ▲記住:  ①ACEI和ARB(高血壓伴腎病的首選葯)可能引起腎衰,需監測腎功能。  ②血肌酐升高30%以上,提示腎缺血,應停葯  3.規避服用可使血壓升高的藥物(技巧性歸納記憶)  ①非甾體抗炎葯:  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是體內升壓系統,而激肽-前列腺系統是體內降壓系統,當長期大量應用非甾體抗炎葯致使前列腺素合成受阻時,人體血壓平衡便會失調,引起血壓升高;  ②人促紅素  部分患者用後出現血壓升高,與紅細胞生長過快、血黏度增加,末梢循環阻力增大有關。  ③減輕鼻充血劑  鹽酸麻黃素、偽麻黃鹼、萘甲唑啉、羥甲唑啉、抗感冒藥的復方製劑(麗珠感樂、聯邦傷風素、新康泰克、銀得菲等含偽麻黃鹼),可促使鼻黏膜血管收縮,緩解鼻塞,但在滴鼻時過量,易發生心動過速、血壓升高;  ④抗腫瘤葯酪氨酸激酶抑製劑  索拉替尼、舒尼替尼、西尼替尼均可引起高血壓,可能與藥物減少腫瘤組織中血管形成的數量、破壞內皮細胞功能、改變N0的代謝有關;  ⑤抗菌藥物  紅霉素、利福平、異煙肼、妥布黴素、阿米卡星和呋喃唑酮等可抑制單胺氧化酶的活性,若與香蕉、牛肝、柑橘、菠蘿、臘肉、紅葡萄酒、啤酒等富含酪胺的食品同服,使酪胺難以水解和滅活,蓄積以致刺激血管,使血壓升高。  ▲記住:——可使血壓升高的藥物  ①非甾體抗炎葯  ②人促紅素  ③抗鼻粘膜充血葯和感冒藥  ④抗腫瘤葯替尼類。  ⑤抗菌葯——利福平、異煙肼、紅妥布  4.監護藥品對性功能的影響(要熟悉如下藥名)  常用的抗高血壓葯如硝苯地平、普萘洛爾、氫氯噻嗪、哌唑嗪、肼屈嗪、可樂定、甲基多巴、利血平、依那普利、可使患者性慾減退並發生陽萎;  5.監護抗血壓藥引起的體位性低血壓  (大體了解)  應用部分抗高血壓葯後由於阻滯交感神經功能,使血管無法立即收縮,直立時血液伴隨重力作用而淤積在腹腔內臟及下肢血管,使血液不易到達大腦,引起暫時性腦部缺血而易跌到、眩暈。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的抗高血壓葯有:  ①神經節阻斷劑——美加明、六甲溴銨。  ②受體阻斷劑  α受體阻斷劑 ——哌唑嗪、布那唑嗪、多沙唑嗪、妥拉唑林、烏拉地爾、萘哌地爾、酚妥拉明(注射)可出現首劑現象,尤其在服後0.5~2h最易發生,表現為嚴重體位性低血壓、眩暈、暈厥等。  β受體阻斷劑——阿替洛爾、拉貝洛爾、卡維地洛也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  ③單胺氧化酶抑製劑——帕吉林。  ④交感神經遞質耗竭劑——利血平可使神經末梢囊泡內神經遞質逐漸減少或耗竭,引起體位性低血壓。  ⑤血管擴張劑——甲基多巴、硝普鈉。  ⑥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福辛普利、賴諾普利、雷米普利、阿拉普利、西拉普利、眯達普利偶見體位性低血壓、步履蹣跚、眩暈等。   ⑦利尿劑——由於利尿、血容量減少,直接鬆弛血管平滑肌而減弱血管收縮作用,誘發體位性低血壓。  為避免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告戒患者在起床時宜緩慢,避免突然站立、站立後行走不宜過久,同時在服藥後注意休息。  6.警惕降壓灌注不良綜合征(了解即可)  ——-過度降壓引起的灌注不足  應用抗高血壓葯治療時,由於藥物作用過強、降幅過大、速度過快,出現的降壓灌注不良綜合征,使人體難以忍受,使原有的心、腦、肝、腎血管的供血不足進一步加重,嚴重者可引起休克。降壓灌注不良綜合征最常見於腦出血、腦梗死患者高血壓的處理,在腦循環自動調節功能損害時,血壓急劇下降可影響腦組織灌流,加重腦缺血和腦水腫,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研究顯示:血壓下降幅度達到原血壓25%以上,即易出現降壓灌注不良綜合征。  7.適量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 (記住)  使腦卒中風險顯著下降  8.儘早降低缺血性心臟病和腦卒中的風險(記住)   (降壓同時聯合應用他汀類調脂葯,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  他汀類藥物除調節血脂外,尚可改善內皮功能、抗炎、抗氧化、抑制血小板活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值,逆轉動脈粥樣硬化、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和死亡率。  與單一應用抗高血壓葯相比,聯合羥甲戊二醯輔酶A還原酶抑製劑(他汀類)能更顯著的降低缺血性心臟病和腦卒中的風險。
推薦閱讀:

藥師經
【藥師說葯】維生素B6治療孕吐有效嗎?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注音版)
藥師經釋義 凈琉璃世界分 第五卷
南無藥師佛

TAG:疾病 | 角度 | 藥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