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這半年——記英國、台灣交換學習與東南亞義工經歷

我的這半年——記英國、台灣交換學習與東南亞義工經歷 來源: 董弈的日誌

(文/董弈)

【對外交流十強】 帶著你的夢想和目的出發,如果你看完我的文章也有感觸,請到這裡支持我。http://rrurl.cn/3zYffR

更多文章,歡迎移步:www.hicape.com

《台灣咖啡館文化思考》

《BloomBags和柬埔寨社會企業》

《專訪青年行動派:08年台灣野草莓學運組織者》

《一個公平貿易者的非洲探險》

我的這半年,說長不長,1月26日出發,7月26日回國,6個月的時間,兩次學校的交流,一段自己的旅程,從英國到台灣,從台灣再到東南亞,一百八十多天不在紫金港的日子。

我的這半年,說短不短,兩個大洲,六個國家(地區),25個城市,70篇文章(遊記、日誌),5篇人物專訪,一段海外實習經歷,一個筆耕不輟記錄思考的專欄,來自全世界的朋友與無數個難眠而又興奮的夜晚。

這半年充滿了驚喜,充滿了奇遇,充滿了自我探索的新鮮,也充滿了人生觀從崩潰到重建的矛盾,我把這個這半年定義為「self-discovery」正如在離開柬埔寨時,給當地朋友的明信片里寫道:

Thesedaysmeansextremelybigtome.Itgivesmetimetothinkaboutmylifewhichisjustontheverybeginningofexploringthereallife.……ThereisalongtimethatIdon"trealizehowluckyIwasandtookeverythingasgranteduntilIsetmyfirststepabroad.

我總是能遇到這個社會上各種各樣有趣的人:和二十多個國家有貿易合作的公益設計師、在非洲探險的社會企業家,走在台灣同運最前端的扮裝皇后,寒暑假走遍了五十多個國家的英文老師,做反核運動的咖啡館老闆,開慈善商店的青年大學生……

我接觸過柬埔寨底層的孤兒,也接觸過台灣的高層領導,乘地鐵穿梭在一個社會最光鮮亮麗的街道,也坐過拖拉機到過一片可能埋藏著地雷的荒野,我碰到過在柬埔寨創業的台大學生,也遇到過夢想著當一名汽車司機的同齡人。如果可以,我想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你:

每一場交流都有獨特的意義!

每個人在離開一個熟悉的環境時,總是會覺得既害怕又興奮。害怕幾個月的出行機會成本太高,又期待自己接下來幾個月的全新生活。當你回來時,也許又回帶上一個「赴X交換生」的形容詞,而你即將經歷的,是一個完全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是一段沒有軌道的旅程。而在我眼裡,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是自己給自己的交流一個主題,帶著任務與探索去到一個地方,使得每一場交流都能有獨特的意義。

什麼樣的交流才算有意義?

我無法給它下一個絕對的定義。但是我知道任何定義的基礎都應該是」了解你自己的需求「。每一次的出國都是離開一個熟悉的環境而進入一種全新的社會關係中去。你可以在交流中掌握到個人生存技巧,你可以在交流中了解國際學術氛圍,你可以在交流中體驗一種全新的文明,你可以在交流中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

大二的時候,我最想做的事,是兩個ex:explore,experience。我來自於一個小小的城市,從小到大的生活足跡沒有離開過江浙滬,因而對於我來說,每一個向外的腳步都能激發強烈的求知慾望,促使我帶著好奇不斷深入一個內容,帶著激情去解開某個未知的秘密的東西。這種求知的慾望,幫助我這半年的交流里收穫了遠比自己想像地還要生動、具體、充實的東西,無論是友情,還是經驗,無論是個人價值感知,還是人生髮展方向,這半年的經歷,都是一個從破到立的全新過程。

(攝於日月潭。與大陸交換生、台灣朋友、美國英語教師同游)

尋找能夠讓交流充滿意義的方法:掌握絕對的主動權。

※主動向你感興趣的人提問

在英國約克大學的時候,Kira問我最大的夢想是做什麼,我沒有猶豫地說,Iwanttobeaninternationaljournalistinthefuture.隨著在外時間的變長,我慢慢不再覺得」去過某個地方「有多麼了不起,我不再滿足拍照、觀看、遊覽這些動作帶給我的畫面感,我也不再覺得,記者是一個職務而不是興趣所致。倘若想要真正了解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組織,最簡單最直接的一個方法,是提問,找到每個領域最前沿的人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於是我在台灣發起了個人採訪計劃。

學校里時常會有嘉賓過來演講,比如做同志運動的志工,比如做推廣公平貿易的咖啡商,報紙中也時常看到一些人的專欄,每次聽到一場讓我深感興趣的講座之後,看到一篇觸動我的文章時,我都會主動到前台和嘉賓交流,或者直接給作者發郵件,介紹自己的身份,表達採訪的意願。台灣非常小,幾乎每個周末我都會離開自己的學校到另一個城市,於是每當我到一個新的城市,我的手裡總是有一張名片,一個聯繫方式,一個地址,一個正等著我去見面的人,它提醒我」嘿,這個城市又有一個的人等著你去提問呢!「

向這個世界提出恰當的,有價值的問題,應當是每個人一生的功課。

※主動參與當地的社會活動

台灣會有各種各樣非常有趣的活動,比如「兩岸青年文化交流論壇」,「地瓜媽媽一日誌願者」,我時常會上網瀏覽這樣的訊息,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參與。一個地區豐富的文化活動簡直是交換生取之不盡的寶藏。

我在台灣時,就有過不少的義工經歷。在台北的路邊和單親媽媽一起賣過地瓜,也在TheBigIssue(世界連鎖的慈善雜誌)的志願者,拍過原住民身份的戲劇演員追夢的紀錄片,與朋友一起策划過校園影展,為了一篇文章還特地跑去在公平貿易商店裡當了一日店員。

在台灣和東南亞的一段日子,讓我真正感受到,公益和社會實踐並不是某些人的特權,或者是一項刻意為之的事業,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練習與成長。我在其中接觸到的與自己平日不一樣的生活方式,結識各國義工、志願者,當地人民,孩童,社會活動家,同時也認知到了自己作為一個特殊角色在一個特殊地區的社會想像力與使命。

(攝於柬埔寨AOEO)

※主動聯繫你感興趣的組織

在台灣修了一門課的課程名字是」非盈利組織與社會發展「。這門課程的要求就是,去聯繫一個你感興趣的組織,並且去那邊做一日誌願者。後來這樣的理念,被我不斷地在日常生活里踐行延伸。我個人的經驗是,如果想要尋找一個可以快速融入社會的切口,非盈利組織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那裡的人常常以一種更加熱心的態度歡迎你的到來,並且與你分享每個地區的發展狀態。

我在台灣的時候,就主動聯繫過TheBigIssue、公平貿易咖啡協會,柬埔寨的NGO(AngkorOrphanEducationOrganization),泰國的有機農場PunpunFarm,然後去他們的工作地點,做一個短期義工,做幾回記者,做一個助教。

出於對公平貿易的熱心,我還成為了國內NGO樂創意的書籍聯合作者,承擔起了台灣公平貿易運動人士和東南亞NGO生產端的訪談。公平貿易意味著減少貿易過程中的中間環節,使得第三世界的生產端也能得到公平對待。短短几個月里,我就接觸了很多台灣的公平貿易商,公平貿易協會,來自新加坡、法國在柬埔寨創業的社會企業家,寫了大量的訪談記錄,對於這個領域有了一個360度的全面了解。

充滿回憶的決不止於這幾個月來所進行的社會與公益實踐,更有對社會的文明探索,來自人性思考的深層觸動,和心靈與行動的信心——將我們生活的時代變得更美好的價值理想。

※主動和身邊的人交流

快要離開台灣的時候,我因為一些學業上的困惑和直接從台灣去東南亞的忐忑,去找教近代小說閱讀的老師長談。她是我很喜歡的一位老師,今年八月要去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做交流學者,剛剛在網路上找到了一間不錯的房子,開心地告訴我離她女兒的學校只有3分鐘的路程。她說她打算給自己放空一年,到另一篇土壤上去吸取養分,去學點新的技能,肚皮舞和瑜伽都是不錯的選擇。她很期待自己的女兒進入到一個黑種人白種人紅種人黃種人雜交的學校里去,「各種各樣文化爆炸的效果會非常有趣。」從原來的生活出走的好處就在於,可以置身於一個全新的環境下,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以前覺得唯一的道路,也許就在不斷地移動中,慢慢拼接出了另一片風景,像霍格沃茲里會旋轉的樓梯一樣。「沒有必要給你自己選擇一條確定地道路走上去,你以後還會來台灣嗎?"不等我發言,她就自動替我回答了」說不定就在這邊常住了,不要給自己設限。「

有時候,解開困惑就在過來人點撥時的一瞬間,這個世界的彈性永遠比我想的要大。

※主動分享你的經歷

我是一個分享文化的深度中毒者,倡導每個人都是,也應該是一本openbook,與大家一同交流創造出新的體驗。在台灣的最後兩個月,我幾乎每天都寫一篇文章來記錄今天在台灣的新發現。在東南亞的時候,我也盡量把自己的感悟和思考。這是一個不多得的機會,很多人在一個新的地方,總是會因為一些前所未有的的事情產生很多特別的感情與思考。這個社會是一個peopleplus的社會化網路,讓一個人學習內化的好辦法是把學到的知識複述給其他人。同樣的,讓你的學習和旅遊能夠真正有所收穫的最上策,也是與人分享這樣一段旅程給個人帶來的改變。

我在一個全球青年實踐社區Cape里開了一個自己的專欄,和生活在三十多個國家的500多位年輕人一起在全球化的社會環境下探討青年的發展與文化交融。我在築夢計劃里做真人圖書館的真人圖書,將自己的故事與觀眾和記者分享,我的文章在網路上可以輕而易舉地搜到。所做的這些,都是希望那些沒有走出去的人,能夠接著我的手與口,接觸到一個全新的世界,也希望那些已經走出去了的人,能夠最大化地感受當地的文化,尋找一種獨特的探索捷徑。

這也是我現在回顧自己半年來的生活,想要分享的兩個概念:

體驗式學習+分享精神。

學習的樂趣

無論是英國還是台灣,課堂的交流和大陸都有很大的不同。英國的課程非常注重文化的思考,奇妙的是,你今天還在辯論蘇格蘭的是否應該獨立,第二天就站在了愛丁堡高高低低的台階上,看著夜色一點點降臨在這一個和約克完全不同風情的城市。

台灣的課程,更加多元和奇妙。最大的樂趣就是在於,能夠不斷地見到不同的人來分享。電子商務課上有台灣電子發票辦公室的主任,互聯網創業家的分享;性別社會學的課堂上有同志熱線志工、性工作者的分享;非盈利組織發展的課堂上,有優秀社區的社區長來為我們介紹豐富的社區生活。我們的作業可以是一份報告,也可以是一封影評,可以是一次NGO工作經歷,也可以是問題討論。甚至在近代小說選讀的課上,因為只有9個女生,老師性情大發地讓大家把桌子圍成一圈,「我們一邊讀清末的小說,一邊來開姐妹會」。

無論是課程,還是老師,無論是作業,還是活動,台灣的學習就和它所有街道、獨立書店、劇院的感覺一樣,充滿人情味,充滿一直難言的自由與秩序。

最後的三個關鍵詞:那些發生在我身上的改變

交流的一開始,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嘗試的過程,正如我的兩個ex(explore,experience)而言。所以我身上的標籤可以是「赴台交換生」「海外實習」「公益探索」「英國交流」「義工旅行」「國際沙發客」,但是隨著交流深度的增加,這種感觸會以一種更深刻形式作用在一個人與世界相處的方式上。真正有價值的,是在與不同的文化接觸之後,是在遍覽了各方美景與真實的破敗之後,個人思維方式的轉變。

Lifelonglearner立足於自己的專長去和更大的社會領域做結合,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和姿態成為世界公民。

Srerendipityhacker 尋找生活中的驚喜與樂趣。

SocialBridge.成為一座社會化的橋樑,連接過去與未來,商業與技術,個人與集體,國內與國外,貧窮與富饒,人文與科技,知識與蒙昧。


推薦閱讀:

不來英國你永遠不知道生活可以有多慢
一組英國豪門管家的真實照,不僅僅是「大內總管」
英國留學:海外生活全攻略zt
英國女子為家禽手織無袖毛衣過冬
4,閃電戰紀實

TAG:台灣 | 學習 | 英國 | 經歷 | 東南亞 | 交換 | 南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