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6年努爾哈赤基本統一女真各部後建立後金政權時,也是他把四旗擴為八旗剛過一年,按照1601年最初創立四旗的編製計算,每旗轄五甲喇,每甲喇轄五牛錄,每牛錄轄300人丁,八旗人口則是:5*5*300*8=60000人,不過此時的編製已有所擴大,即一些旗遠不止五甲喇,一些甲喇遠不止五牛錄,一些牛錄遠不止300人口,那麼此時努爾哈赤控制下的女真人口到底是多少呢?有人估計,應該不超出20萬人。 1636年,皇太極把國號金改為清,把族名女真改為滿洲,此時的滿族又融入了部分的蒙古人,漢人等其他民族的人口,加上原來女真人口的自然增長,估計其總人口大約也只是四五十萬人。 據一些史家估算,明朝末期,中國的總人口是在1億至1.5億之間。 一億多人何以就輸給了五十萬人呢? 袁崇煥之死 1 正當大明朝與女真人在邊界上不斷摩擦,並且屢屢失利的時候,袁崇煥卻大大出乎朝廷及女真人意料地創下了寧遠大捷,接著又贏得了寧錦大捷。 袁崇煥勝利了,國人為之振奮不已,朝廷里大批人的感受卻是相當複雜,你袁崇煥能,當然也就意味著以前一大批人不能了,這些不能的人的背後,又大都是一些在朝廷里能講話的人。結果,在東北經營邊關剛剛有起色的袁崇煥還是被迫辭職了。 2 到了崇禎皇帝即位,老是煩人的邊關紛擾,使得他又起用了袁崇煥,任命為兵部尚書兼遼東督師。 袁崇煥再度出山,還升了官職,春風得意,雄心勃勃,為了更好地施展拳腳,竟然瞎列罪名擅自把另一位抗清老資格毛文龍也殺了。 袁崇煥還在默默無聞的時候,毛文龍在邊關就已經是個抗擊後金的響噹噹人物了,連天啟皇帝都親切叫他「毛元帥」。他雖然遠沒有袁崇煥那樣的軍事才能,打仗也是敗多勝少,但他畢竟敢打,不像多數明朝將領老是縮手縮腳。因此他是個曾使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感到頭疼的人。只是後期毛文龍變得老油條了,不是之處難免有,但也遠不至於達到非要收其性命的地步。 寧遠戰役袁崇煥處在極端的險境中,也許是因為大家都認為他死定了,故毛文龍沒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這大概使得袁崇煥對毛文龍是有怨恨的。 毛文龍經營皮島自成一體,並不統屬於袁崇煥。袁崇煥一直認為他占著茅坑不拉屎,很有礙於自己一展雄才。因此袁崇煥勸毛交權引退不成時,竟然把他殺了。 也許,袁崇煥殺毛文龍,是有從國家利益方面的考慮,但也不無嫌疑:更多是為了自個兒建功立業的需要。 袁崇煥確實有氣魄。他殺毛文龍無疑是跟崇禎玩遊戲,因為無論如何他是沒有資格殺毛文龍的,因而他殺毛文龍是非法的,非法殺人按說是要抵命的,但他算死崇禎不會拿他怎麼樣,遼東沒有了毛文龍,可不能再沒有袁崇煥,袁崇煥實在是比毛文龍重要得多。 袁崇煥殺了毛文龍,立即上奏崇禎,承認自己越權殺人了,請求治罪。 崇禎果然沒有追究袁崇煥,還不得不嘉獎了一番,但我們可以推想,崇禎在心裡肯定很不是滋味,如果他是溪口人的話,肯定也會重重甩出一句「娘希匹!」 毛文龍就這麼殺了就殺了,他手下的那些人肯定也很不是滋味。幾年後,他們先後帶著整個軍團、整個艦隊投清,使得清人從此有了西洋紅衣大炮,有了海軍,不能說全是與此有關係,但也不能說與此全沒有關係。其中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成了一代風雲人物,他們在清人征服中國的過程中所作出的貢獻,足可以類比吳三桂和洪承疇。 3 正當袁崇煥先身士卒血戰皇太極保衛京師的時候,崇禎皇帝卻以謀反通敵之罪把他下獄了。他手下最得力的大將祖大壽,一怒之下撕破臉皮,把軍隊撤出關外,反正不反也挨你講反了。 崇禎皇帝因為祖大壽等人撤走軍隊而一籌莫展,只好厚著臉皮輪番派人去請袁崇煥寫信勸其部將返回抗敵。慮及國家前途,袁崇煥最終還是答應了。 袁崇煥的親筆信傳到祖大壽的軍營,頓時哭聲成遍。哭聲驚動了祖大壽隨軍的八十多歲老母,即出來問怎麼回事,問後這位老太婆倒也識大體,說:「你們哭有什麼用!趕快按袁督師說的辦吧。只有努力克敵,才是還袁督師清白的最好辦法,才能救出袁督師。」 真正能打仗的軍隊回來了,皇太極被趕跑了。然而,袁崇煥的死期也到了。 慘哪!凌遲處死,一塊肉一塊肉生割至死。 4 朝廷既說袁崇煥是通敵漢奸,京城老百姓當然也就認為他是漢奸,當時對他的憤怒對他的鄙視,不亞於文革時紅衛兵對「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那種情緒。行刑的那天,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懷著解恨出氣的心情去觀看,爭相往袁崇煥身上吐口水,哪怕是一兩銀子一塊肉,也要吃一口「漢奸」肉為快! 然而邊關將士和老百姓卻又是另一種心情。祖大壽等將領就曾奏請朝廷,願解職為民以換取袁崇煥一死。行刑前,幾乎每一天都有來自邊關的百姓或士兵要求代袁崇煥而死。袁崇煥被行完刑還剩下一顆人頭掛在木杆頂上繼續示眾的那一天晚上,他一位佘姓部下就冒著滅九族的危險,爬上木杆偷下人頭,安葬在自家園中,並囑其子孫不得遷回南方老家,要世代為他守墳進香。 5 袁崇煥當然不是漢奸。他不但不是漢奸,從某意義上說還是一位難得的好官,他抗擊外敵功績累累便是證明,崇禎皇帝抄查他家時發現他這樣一位高官竟然家無餘財,也是證明。 熟知袁崇煥的人都不會相信他是漢奸,但也只是覺得他死得冤,死得莫名其妙。事後冷靜下來想想,也越來越多的人相信袁崇煥不會是漢奸。南明最後一個政權永曆皇帝時期,終於下詔給袁崇煥全面平反,雖然只是一個草頭王的效力,但終究是有人給他平反了。 直到過了一百五十多年以後,乾隆時期因修史解密部分清廷檔案,真相才大白於天下:「我大清設間,謂崇煥密有成約,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其人奔告於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對,遂縛下詔獄。」然而這一切都已經已經成為歷史了。 大明皇朝的敗落 1 1627年,在位了7年的天啟皇帝駕崩,他17歲的弟弟朱由檢接位,這就是正統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皇帝。 崇禎接手過來的這個國家,已經是一個很爛的攤子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的前任都是怎樣當皇帝的啊! 2 萬曆皇帝在極有作為的老臣張居正死後,如釋重負,長長的嘆了一口氣:「終於解脫了!」 他是個貪錢貪得無厭的皇帝。本來國家已經有了一個稅收系統,可這位皇帝還要再設自己的一個稅收系統。國家這個稅收系統在收稅中敲詐勒索人民本來就已經夠狠了,而比起皇帝的稅收人員來說,卻又是小巫見大巫了。萬曆35年(1607年)正月,一位來自江蘇經濟發達地區的縣官進京述職考核,幾個皇帝的稅監以為他很有油水,來向他勒索錢財,不想這位縣官卻是行囊無幾,一氣之下,這幾個稅監拳腳相加,生生把這位縣官打得口吐鮮血而死。兩系稅收人馬都可以任意敲詐勒索,國人不堪忍受,為此反抗和暴動連接不斷。這位皇帝為了得到更多的錢財,竟然還鼓勵官吏們直接向自己進奉,以進奉錢財的多寡來衡量忠心程度。 他耗時六年為自己修建陵墓,除了大量徵集工役,還花去800多萬兩銀子,相當於兩年的全國財政收入,致使國力大傷。 他二十多年不接見大臣,不理朝政,從中央到地方,國家機構職能都處於半癱瘓狀態,致使整個社會更加動蕩不安。 無怪乎有人說,明朝其實在萬曆皇帝手上就已經亡了。 3 天啟一樣是個沒有興趣管理國家的皇帝,他要是能做個專職木匠,也許是大有前程的,可他卻偏偏被推上了皇帝位。 他沉醉於做自己的木工活,把大權都交給了兩個人,一個是他的奶媽客氏,另一個就是腐敗透頂臭名昭著的魏中賢。 客氏瘋狂加害他懷孕的皇妃,清除他的骨肉,他懵然不知。 魏中賢本是一個宦官,宦官本是一種服務性的官員,可他卻有皇帝一樣的實權。他結黨營私,殘害忠良,大肆斂財。敢對他說不的人都只能慘遭毒手。他要是在朝堂上對朝臣們指著一頭豬說:「看哪,這是一頭多麼威猛的老虎!」不會有人敢說:「哎呀,魏大人魏公公您看錯了,這是一頭母豬!」就連耿直的袁崇煥也還是忍氣吞聲在遼東給他做了一座生祠。本來這個國家就已經夠爛了,魏中賢橫行數年更是火上加油。於是,如火如荼的國人造反開始了。 4 崇禎還算是個認真負責的皇帝,只是到了這個地步,他也是回天無力了。 導演了一出剷除魏中賢的好戲後,他就開始力不從心了。他不再信任任何人,滿朝文武沒一個人會使他滿意的,於是對他們走馬燈似的不是滾蛋就是殺。有人做過統計,他在位17年,換了五十個大學士(相當於宰相、副宰相),十四個兵部尚書(相當於國防部長),殺死或逼死督師或總督十一人,巡撫十二人。整個國家的動蕩,由此可想而知。崇禎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又苦又悲,卻又是無可奈何。 內憂外患在進一步加劇——滿清人的騷擾越來厲害,農民軍的勢頭越來越火。 本來袁崇煥已經說服皇太極取消帝號,人家就是要求大明朝承認他為汗的地位而已。既然能如此解決多年來邊患問題,還意欲何求?可崇禎和他的一大批朝臣就是不願如此。跟我大明朝作對這麼久了,還想要我承認你跟你友好嗎?唉,也不照照鏡子,你現在的這個國家,已經是怎樣的一個國家了! 李自成和張獻忠實在都是些平庸之輩,但他們還是葬送了大明皇朝。 大明皇朝,自然死亡而。 吳三桂無奈的選擇 1 吳三桂和他的舅舅祖大壽及父親吳囊,都曾是袁崇煥的舊部。他自小長在遼東,才智過人,還是個未成年人時,就已經在邊關赫赫有名,獲得了「勇冠三軍、孝聞九邊」之譽。袁崇煥死後他又得到洪承疇的多方栽培提攜,27歲時即被提拔為兵總,成為邊關最年輕有為的將領。多年來他在邊關一路摸爬打滾,為大明皇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皇太極既懼其勇,又惜其才,做夢都想把這小子招降過來,曾抬出已降清的祖大壽和洪承疇來策動他反水,他都無動於衷。 2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過完春節即率大軍即奔北京,一路勢如破竹,北京危在旦夕,崇禎猶豫再三,決心不顧東北了,急令鎮守寧遠的吳三桂移師救援京城。 吳三桂接到勤王令,也很猶豫,他走了,無疑是意味著把東北拱手送給清人,而且,李自成大軍號稱百萬,正在接連打勝仗,士氣正旺,而他的部隊雖然精銳,卻只有幾萬人馬,又是勞師遠去,能贏得了李自成嗎?從理智上講,他是很不情願移師南下的,但詔書又不可不從,於是帶著部隊摸摸吞吞裝樣子向北京進發。走不數日,聞報北京城已破,皇帝弔死。吳三桂一時成了沒主的人兒。 3 吳三桂再度猶豫。投靠滿清?他覺得滿清不佩;投靠李自成?情況不明,作為大明朝的臣子在情感上也說不過去;獨樹一幟?前有李自成,後有清軍,他這幾萬人馬能撐得下去嗎?能撐多久? 吳三桂正難決斷時,李自成派人帶來了他父親吳囊的親筆信,信說他(吳囊)已在北京歸順新朝,要吳三桂也儘快帶部隊來歸順,以期父子團圓,家人團圓。此時吳三桂一家三十多口人都在北京城內,還大筆家產,他只好順從父意,南下歸降李自成。 然而就在吳三桂南下的途中,又有逃出的家丁來報,說李自成的大順朝抄了他的家,他的父親吳囊下獄了,他的愛妾陳圓圓也被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搶去了。吳三桂失望之極,悲慟不已,一怒之下,殺了李自成的使者,撤回山海關,通款滿清,最終成為滿清征服中國的得力幹將。 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敗落 1 明朝末期,作為一個運行著的國家,實在太爛了。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老百姓自然要起來造反。造反不但可以搶得一口飯吃,還可以解怨恨盡情痛罵皇帝老兒和他的黑心官員,可謂是物質上精神上都有所得了,冒險點又何妨,反正已經是窮得沒有顧慮了。 這種背景之下,李自成和張獻忠憑著機遇和小聰明發了起來,他們分別建立了大順政權和大西政權,分別做了短暫的皇帝。 2 李自成輕而易舉就打破了北京城,得意之際,他的局限性也暴露出來了。 崇禎帝弔死後,李自成令人用一塊門板把他的屍體抬到城門口,一擺就是幾天,直到屍體發臭,「百姓過者皆掩泣」。京城百姓似乎並不像河南饑民那樣對李自成有好感。 舊臣們也表示了歸順新朝,可他們去朝見李自成時,李對他們卻不理不睬,還讓手下人羞辱他們。「成國公硃純臣、大學士魏藻德率文武百官入賀,皆素服坐殿前。自成不出,群賊爭戲侮,為椎背、脫帽,或舉足加頸,相笑樂,百官懾伏不敢動。」 李自成既然有意招降吳三桂,卻又是一邊派人去招降,一邊抄吳三桂的家,沒其家財,對其家人抓的抓搶的搶。近來的勝利來得太容易了,李自成大概是以為自己就是什麼了,可以傲視一切了,你吳三桂不就是明朝的一個兵總么?大明朝的皇帝老兒都死在我的手裡了,你吳三桂還不是只有任我處置的份兒! 不料,吳三桂偏偏就翻了臉。李自成咽不下這口氣,就決定親征山海關。新朝剛建,百廢待舉,更需要進一步鞏固,謀臣們都紛紛勸他冷靜,不要意氣用事,從軍事角度來看,牛金星也對他說,「吳三桂來,吳三桂不利;陛下去,陛下不利。」可他還是率軍出征了,結果被吳三桂與清軍夾擊,大敗而歸。 李岩請纓去收拾河南局面,本來是很正常的事情,李自成卻疑心重重,竟然把李岩殺了,本質上簡直跟崇禎殺袁崇煥沒什麼兩樣。此時正是新敗山海關,大敵當前哪! 吳三桂和清兵追來,李自成也知道北京城保不住了,可他還是念念不忘過一把皇帝癮,撤出北京的前一天,匆匆行了大禮,正式登基做了皇帝,是為「大順」皇帝。李自成撤出北京,對那一座座漂亮輝煌的皇宮,燒!我不能享用了,你也別想享用!他絕對不會想到,他燒的是國家財產。 李自成從北京退回西安,而清軍也很快追到了西安。看看西安又是守不住了,他命令後撤守將田見秀把「宮室市裡」和糧食統統燒了,好在田見秀是個性成中人,憐「秦人飢」而偷偷「留此米活百姓」,而且「止燒東城一樓」。 1645年5月,李自成終於走投無路死在九宮山下。 3 李自成進皇帝位不久,張獻忠也在成都以國號「大西」做了皇帝。 張獻忠實在就是一個殺人狂,尤其是後期,殺人殺得不可思議,他不但殺已經的歸降舊官員和鄉紳,還殺他的老百姓和士兵,而且往往不是一個兩個或者十個八個的殺,而是大批大批的殺,成千上萬的殺。殺四川人口銳減。 他曾親自寫了一塊「殺人碑」文:「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善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他殺人有時還殺得很殘忍:「又,剝皮者,從頭至尾,一縷裂之,張於前,如鳥展翅……」「張之為人別無他私嗜好,即女色亦不堪愛,惟獨具此殺人之癖,嘗剝女足為祭天塔,竟忍斷其愛妾之足為塔頂。」 因為張獻忠大批殺人,曾使得他的義子孫可望嘆道:「吾濟數年辛苦,是為百姓受之,今付東流,可不惜哉!父王如此,實不可思已甚。父王為百姓之首,如一身之肢體然。今手足已去,其頭安能獨存哉?有王無民,何以為國?實不啻空有王名而已。」 對張獻忠殺人,魯迅曾有一番議論道:「他開初並不很殺人,他何嘗不想做皇帝,後來知道李自成進了北京,接著是清兵入關,自己只剩沒落這一條路,於是就開手殺,殺……他分明感到天下已沒有自已的東西,現在是在毀壞別人的東西了,這和有些末代的風雅皇帝,在死前燒掉了祖宗或自己所搜集的書籍古董寶貝之類的心情,完全一樣。他還有兵,而沒有古董之類,所以就殺,殺,殺……」 我們在中學的歷史課本里看到的張獻忠面目,根本就是牛頭不對馬嘴。 張獻忠如此殺人成癮,就算沒有清軍征剿,他也只能自取滅亡。 1646年7月,清軍功克成都。張獻忠撤出前把官房民房都盡數燒了,還把大批金銀財寶投棄江中。同年11月,張獻忠在清軍的追擊中死於亂箭,也算是報應了。 南明朝的敗落 1 崇禎帝弔死煤山的消息傳到江南,留守南京的政治核心人物史可法等人即著手擁立新君。當時就近有資格成為新皇帝的只有福王和潞王,東林黨名流錢謙益等進言立潞王,言福王有七不可:貪、淫、酗酒、不孝、虞下、不讀書、干預有司。史可法很以為然,因而也很想立潞王。 然而事與願違,鳳陽總督馬士英勾結一些將領搶先把福王送進南京,史可法等只得遷就既成事實,立了福王朱由澎做新皇帝,是為南明第一個皇帝——弘光帝。 馬士英當然是有自己的盤算:立下擁戴之功,再加上揭發史可法等人的那「七不可」,自己肯定得到重用,而昏庸的朱由澎又正好可以任由其擺布。 2 果然,不久馬英士即入朝掌握大權。史可法被貶出南京,督師揚州,魏中賢的餘黨阮大鋮等又得到重用,有作為的人大都遭到或貶或罷的下場,朝中塞滿了庸碌之輩。這批新朝掌權者把明末的腐敗遺風發揮得淋漓盡致。 3 吳三桂和清軍趕走李自成佔領了北京,就耍小聰明說:我們為你們報君父之仇來了! 南明朝上上下下包括史可法,都很以為然。他們對吳三桂引清軍入又讚賞又感謝,他們視清軍為友軍,他們對清軍在自己的國土上大舉進攻李自成持支持肯定態度。難怪呀,千餘年來,我君至上早已深入國人的骨髓里,既然有人代報君父之仇,作為遺臣遺民,當然是痛快哉痛快哉! 清軍把李自成解決得差不多了,兵鋒也對準了南明朝。 南明朝說:別這樣,好不好? 清人說:你們都是些什麼東西!我們付出血的代價替你們報君父之仇,你們卻在那裡逍遙快活,坐享其成,該殺! 4 正當史可法在江北防線上和清軍決一雄雌的時候,左良玉在武昌而起兵征討馬士英,聲言要「清君側」。馬英士公然宣稱「寧可君臣皆死於大清,不可死於左良玉之手」,遂不顧危在旦夕江的江北防線,撤了四鎮兵力去對付左良玉。史可法一時傻了眼。 南明朝啊,都什麼時候了,還是內訌不止! 5 對皇帝忠心耿耿的史可法,明知揚州已經是無法守得住了,但他仍是一腔熱血,決心率揚州兵民警死抵抗,以身殉國。結果在慘烈的撕殺中,揚州城破,接著就是「揚州十日」,八十萬人血流成河,史可法因此而成了我們的「民族英雄」。 清軍大肆殺人固然可惡,史可法大敵當前而不怕死,固然精神可嘉,然而讓那麼多兵民去陪他而死,卻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善待人民,包括善待人民的生命,如果這條理念成立的話,史可法的「民族英雄」稱號就值得懷疑了。只考慮忠心並且不怕死,而不考慮其行為的後果是否有益於人民,也許是不應當如此評選「民族英雄」了。 6 揚州城破,接著就是南京城破。 1645年5月朱由澎被俘,持續了一年的弘光皇朝,完蛋了。 此時,大半個中國仍在國人手裡,遺臣們又繼續在明皇室宗親里找人,先後擁立了一個隆武皇帝和一個永曆皇帝,但又都因為國人互相掣肘而一個個失敗了,滅亡了。 孫可望李定國內訌 1 孫可望和李定國都是張獻忠的義子。張獻忠死後,他們率大西軍余部進入雲南貴州一帶,隊伍又日益壯大,建立了以昆明為中心的政權。 李定國算得上是一位軍事奇才,他十歲從軍,在張獻忠立手下時即功勛昭著,才二十四歲便成了張獻忠 「大西」政權的第三號人物,地位僅次於孫可望。他隨孫可望到雲貴開疆拓土,功勞要比孫可望顯著多了,因而聲望日隆。孫可望對此十分妒嫉。 2 順治九年(1652年),李定國請纓出擊南下清軍,率軍出全州,在桂林外圍大敗清定南王孔有德,在圍攻桂林城中,又逼得孔有德自殺身亡。接著北進湖南,佔領衡陽,進逼長沙。李定國出師半年,拓地千里,勢如破竹,清廷為之震撼,特派敬謹親王尼堪為定遠大將軍,統領精銳部隊十五萬人,救援湖南。李定國採取透敵深入的策略,詐敗撤離長沙,伏兵于衡陽城北,以逸待勞,與尼堪親王決戰。李定國軍在激戰中斬殺尼堪,大獲全勝。 此時李自成和張獻忠遺留下來的軍事力量與第三個南明朝已形成聯合抗清陣線,李定國節節勝利,又連殺清廷兩大名王,國人振奮,深受鼓舞,迎來了第二次抗清鬥爭高潮。在此形勢下,清廷曾一度打算放棄湖南、江西、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七省,與南明劃地議和。 然而其時作為南明實權人物的孫可望,不但不配合李定國繼續收復國土,還令馮雙禮部偷襲李定國。李定國擊敗並收服馮雙禮後,他與孫可望的矛盾更為激化。 順治十四年(1657年),已處於守勢的大西軍正受到清軍步步進逼的時候,孫可望為了一官半爵之爭,竟然合兵十四萬進攻李定國。逆人心而為的孫可望很快大敗於李定國。眾叛親離之際,孫可望只得投進了清軍的懷抱,充當了清軍掃平雲貴的帶路人。 3 這次內耗使得大西軍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只有等著清軍來收拾的份兒了。 |
|
|
推薦閱讀: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易理篇(11)
※中國女孩遠嫁到印度 真實生活竟讓人羨慕
※中國的酒文化
※中國有北京、南京、東京,為什麼沒有西京?
TAG:中國 | 滿清 | 征服 | 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