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廚師】我眼中的客家釀苦瓜和釀豆腐
客家人遍布各地,老家也是客家人和一般漢人的混居地,自然有不少客家風俗,自小也嘗過不少客家特色菜,?釀苦瓜和釀豆腐都是客家菜里的知名特色菜。大學至今五六年,長期出門在外,四年半的時間留在株洲,粵菜都少吃更別說家鄉菜了。畢業回到廣東,曾滿懷期待地跑去客家菜館找尋記憶中的味道,但廣州的客家菜卻屢屢讓我失望透頂,作為鍵盤廚師,今日有必要好好談談。
如同百度搜索釀苦瓜,清一色是這類將苦瓜切塊去籽,釀入瘦豬肉、雞蛋、韭菜、花生等混合的餡料,再一起拿去蒸煮得到的釀苦瓜。
百度最常見的釀苦瓜
? 且不知這種做法是否是客家大本營梅州、惠州等地的做法,可能也只是為省事的餐館的做法,但這般做法恕我不敢苟同。切開的苦瓜,其餡料直接與空氣接觸,視乎其做法。蒸,則餡料水分過多,煮,則餡料表面水分丟失,結果不管是苦瓜還是釀的餡料都口感極差,廣東人最講究食材的鮮味,在這樣的菜式上完全得不到體現。這樣的苦瓜拿給二流廚師也容易煮爛,輕輕一夾,則苦瓜跟肉餡分離,搞得餐桌狼狽不堪。當然,不同餐館,醬汁、餡料或許都會有所不同,但在廣州,這樣的釀苦瓜我吃了一個,往往不想再繼續動筷子吃第二個。儘管心裡不情願,其實還是不願意浪費,選擇多吃幾塊,因為這些店家總愛打著個客家菜的招牌,然後將便宜的家常菜賣得極其昂貴。
?? 老家常見的釀苦瓜的做法,則是將完整的一大塊老苦瓜保留(老苦瓜苦味比較淡,大塊的也容易塞餡料),用刀在苦瓜身上劃一刀,用筷子或湯勺將苦瓜籽挖出來,再將餡料(通常是瘦豬肉、韭菜、雞蛋、炒過的花生米、花生油和一點醬油提鮮攪拌混合)慢慢塞進去,再用高壓鍋或者電飯煲用小火慢慢蒸煮。整個過程,工程浩大,往往是需要全家總動員,前後費時幾個小時才能做好一頓釀苦瓜。也難怪,如此費事的菜式,恐怕也只有習慣群聚而居的客家人才有功夫去做了。
??? 儘管繁瑣,但這樣做並非沒有意義,唯有這樣完整的苦瓜,才能鎖住餡料的鮮味,口感也不差,苦瓜即便煮爛了也不要緊,因為釀苦瓜,更重要的反倒是餡料,苦瓜不小心煮爛了,連同餡料一起反而很好下飯。哈哈哈!??
常見的兩類釀豆腐
???? 至於?另一道與釀苦瓜相似的菜式——釀豆腐,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用油豆腐釀製,另一種則是用水豆腐釀製。而後者賣相甚佳,常見於各式飯店、食堂。但釀水豆腐,比起餐館常見的釀苦瓜,更可謂難吃。水豆腐本就淡然無味,蒸煮完整的水豆腐不能像其餘烹飪方式那樣,通過醬料來助其入味。這樣製作出來的釀豆腐,豆腐淡兮兮,餡料乾巴巴,吃起來味如嚼蠟(字面意思),實在失敗至極,起碼出門在外我從未吃過一道釀水豆腐是稍覺滿意的。
???? 油豆腐的好處就是本身既干且薄,不易煮破,容易吸水,蒸煮的時候可以很容易入味,也容易熟。本身就基本空的,可以放進較多的餡料,粵西的油豆腐比起湖南的油豆腐,通常個頭更大,更干,更適合用來釀豆腐。可以看見,上圖裡的釀油豆腐都是圓滾滾的,唯有賣相與釀水豆腐真是相差甚遠。但是,作為家常菜,賣相與味道相比,肯定是次要的。
???? 這樣的釀豆腐,在我家鄉的做法,通常是連同釀苦瓜,一同蒸煮,最後釀豆腐、釀苦瓜相得益彰。如此費事的料理,當然就是一煮一大鍋,通常一頓飯是吃不完的,最起碼也是午餐晚餐都吃,更久的甚至分成四五餐才吃完。幸好苦瓜淡淡的苦味、餡料淡淡的鮮味,夾雜在一起,連著吃幾次也不會覺得很膩。
???? 其實,味道還是其次,重要的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老媽負責準備餡料,老姐負責去苦瓜籽,然後兩人一起釀苦瓜、釀豆腐,老爸負責無所事事,我負責被嫌棄,然後去洗碗。
???? 唉~ 餓了~想吃湘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