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hihu.com
重點來了!!
帝堯台、帝嚳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崑崙東北

位置對了嗎?看看這是什麼?

四不四,方不方?
夠方了嗎?
像不像個檯子?
四帝,各二台,台四方!應該有八個這種建築!@冒險雷探長 看了雷探長的作死冒險!看到這些檯子和那個窮奇。腦洞就爆炸了嗎!!
接下來我們在看看《海內南經》有沒有什麼勁爆的記錄!

說實話!!
我對古印度歷史一點都不懂。希望大家可以補充。
《山經》應該是氏族聯盟到達黃河流域所記錄的本地山川地貌
《海外經》我個人傾向於最後收錄的,就是我們現在征服的外圍國土,比如西藏,東北,內蒙,兩廣,海南這一代!當然也有可能有東南亞,澳大利亞,甚至北美洲!畢竟曾經的【印第安】戰友就去往了那裡!
記住,《大荒經》《海內經》裡面的山名和《山經》《海外經》中的一樣,但是不是同一座山。因為憶苦思甜,把曾經遷徙遇到艱難的山他們的名字從新放在自己的附近,就是為了讓族人永遠記住曾經的苦難與犧牲。
後續收錄的《海外經》個人人為應該也是這一作用,為了下次災難做準備,提前探索周邊環境,以便以後從容遷徙!!!
大家可以看看山海經裡面經常記錄,野獸,玉石,草木,金屬!!!為什麼?因為要尋找新的居所,要探明那裡的物資是否豐富!
還有「壽三百」「壽幾千」我覺得應該是夠多少人生活所需的記錄。
【前往太陽之地】
崑崙的異變已經開始了,或許是環境,或許是戰爭與剝削,那肯定是很多部族都正想離開了崑崙這個曾經美麗富饒的家園!!
「姬、姜、姒、嬴、妘、媯、姚、姞....」等部族首領決定聯合一起走出這個崑崙之虛,尋找新的居住地。他們曾經都是信仰太陽的子民,他們相信太陽出現的方向一定是一個美麗富足的新世界。
他們收拾好了全部財產牲畜,在幾大部族聯合互補之下,行過兩河流域,走過印度半島。
有的合適地已經被人佔據,【兩河流域】【地中海】。有的部族中途離開【印度半島】
他們仍然不放棄希望,堅定的朝著太陽前行。
遷徙並不順利,一路危險重重,時常遇到野獸,沼澤,荒漠,河流,甚至是無法跨越的海洋!
【夸父氏】
有的部族善於探查,他們是前行的先鋒,是尋找水源食物的先驅!他們是夸父氏,在一次跨越沙漠的旅程中,聯盟的水源已經快用光了。
有一位夸父,他拄著拐杖,不斷的朝著太陽前行,只為了找到水源,讓整個聯盟能走出沙漠!終於,他找到了兩個綠洲湖泊!讓聯盟有了活著的希望。但是他卻精疲力盡的倒下了,人們不知道他的姓名,或者他根本沒有姓名。只知道他是夸父氏的戰士!為了紀念他,把他葬在桃林之中!
【神農氏】
有的部族善於利用草藥醫治,他們是聯盟健康的保障。神農氏一族,這個曾經在崑崙頂頂大名的醫藥部族!隨著遷徙的推移,從崑崙所攜帶的草藥已經不夠。
但是現在的地方根本找不到和崑崙一樣的草木!神農氏的首領【炎帝】決定從遷徙路上不斷的嘗試新的草藥,大量的神農氏因為這個決定中毒身亡。但是太陽初始的世界還沒有到達,他們根本不會,也沒有理由放棄!
【司馬氏】
有一個部族,他們擅長記錄各種史詩事件,懂文字,能繪畫。他們是這一次大遷徙的參與者,也是記錄者!他們可能掌管這馬匹,馬匹給夸父一族尋找前方的危險,而他們則把這些危險記錄下來!他們也有可能就是夸父氏內的某個家族,騎著馬記錄者各地的名山大川,探索者危險與機遇!
他們終於到達了太陽初始的地方。那裡有一條跟曾經崑崙之下一樣美麗的大河【黃河】和一望無際的大海!大部分部族開始在這裡定居。建立他們新的家園!
但是有一部分人覺得這裡並不是太陽初始之地,決定繼續前行!他們朝著大海的北面走去,就像曾經離開崑崙時一樣!他們走過冰山雪原,跨過巨大海峽【白令海峽】。最終不知去向,很可能已經被消亡了,但是他們還是沿用了曾經聯盟的稱呼【印第安】!!
【聯盟的統治者---帝】
而聯盟則開始在新的居住地建立部落,國家!他們還是一個統一聯盟,准從最有能力的首領【帝】,但是【帝】卻沒有人民那麼欣喜。
他是聯盟的領導者,他的一切都是為了聯盟延續而存在的,【帝】害怕會重蹈崑崙的覆轍,決定修復整頓這條新找到的生命之河【黃河】。最後把【帝】禪讓給了治理好黃河的新【帝】。
而每一代【帝】都會持續一件事!那就是探查更多更好的生存之地,他的子民已經不能也不應該在遭受這些苦難了!於是命令【夸父氏或者司馬氏】繼續探查記錄周邊的環境,確保下次大災變來臨時能夠最安全的前往下一個駐地!
不過大災變並沒有再來或者來的災難不足以毀滅整個聯盟。所以他們就沒有在繼續遷徙。
而負責記錄的【司馬氏】就把這不書籍束之高閣!直到有一天......
【帝】為了不讓人民忘記曾經的苦難,在這個新生之地,用行徑過地方的名稱,四處命名!
當然還有很多氏族,有擅長戰爭的【蚩尤氏】有【軒轅氏】【華胥氏】等等!!
如果沒有一場堪稱奇蹟的旅程,怎麼會鑄就如此頑強百折不撓的民族?
如果沒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如何讓這個曾經數次達到巔峰的民族,卻常常把「居安思危」掛在嘴邊?
《山海經》是由四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觀察方位的中心都不一樣!就是你至少要站在三到四個方位,以自身中心去觀察!你肯定會有意外收穫的
給大家個閱讀順序
第一個觀察方位
先讀山海經最後一卷《海內經》以撒哈拉沙漠為中心去谷歌上查地形!
然後看《大荒四經》。還是以非洲為中心
第二個觀察方位
應該在中東阿拉伯半島附近
看《海內四經》!
第三個觀察方位以陝西附近來看整個亞洲
看《五藏山經》
第四個觀察方位還是在陝西附近來看整個世界!
以《海外四經》為主包括前面的《海內經》《大荒四經》一起觀察!
為什麼這麼閱讀呢?
個人認為,最早的《海內經》應該是成書於非洲大陸之上。
而《大荒經》則是華夏先民從非洲遷徙而來的記錄!
至於《五藏山經》應該是定居之地也就黃河流域附近的地形記錄
《海外四經》極有可能是沒美洲,澳洲,非歐,北亞的地形記錄。
再次重生一遍:不要懷疑人類的不行能力,一個專門探索記錄的氏族,他們可能花費數十代人去探索整個世界!說的就是你〈司馬氏〉一族
伏羲八卦在大遷徙中的作用!
辛未之鬼:破除伏羲八卦的迷信與哲學體系,讓其回歸本源!?zhuanlan.zhihu.com
「撒哈拉」這個名稱來源於阿拉伯語 ,是從當地游牧民族圖阿雷格人的語言 引入的,在其語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這塊沙漠大約形成於250萬年以前。
在上一個冰河時期,撒哈拉還不是一個沙漠,氣候類似於東非。
在沙漠地帶發現了大約有3萬幅古代的岩畫,
其中有一半左右在阿爾及利亞南部的恩阿傑爾高原,描繪的都是河流中的動物,如鱷魚等。
同時也發現過恐龍的化石。但撒哈拉自從公元前3000年起,除了尼羅河谷和分散在沙漠中的綠洲附近,已經幾乎沒有大面積的植被存在了。

西邊是發現岩畫的地點。
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是,崑崙高地逐漸沙漠化,氏族們開始逐漸向東遷徙發展各自的文明。
走的早的先去了埃及,後面的陸陸續續前往兩河,印度,中亞,東亞,甚至是美洲?
這次崑崙文明的遷徙很可能持續了上千年。只因為曾經富饒的崑崙之丘逐漸變成了崑崙之虛。
以下是不負責任的猜想!
【神之子民信仰他們的太陽,朝著太陽的方向不斷前進。】
為什麼不去南非,歐洲,南亞,北亞?
「因為太陽神的居所在東方。我們是太陽神的子民,他肯定會給我安排新的居所。」
「看,太陽剛升起時的溫暖,到當中時的炎熱,東方肯定無比富饒,前進吧!我的族人。」
以上,應該是煽動氏族平民遷徙的「神諭」
所以大家一個勁的往東跑。

對了 這一串的文明共同點就是信仰太陽。
當然,中國後期有些例外。估計是走到東海邊,搜了一圈沒見到太陽神殿,然後不信了。
辛未之鬼:第一版 基於《山海經》近期的討論與總結?zhuanlan.zhihu.com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