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不可以已(深入篇)

學不可以已(深入篇)

  何為從師之道?《師說》中有解釋:「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但從學之道呢?此謂「學不可以已」。

  自古學有所成之人,必發憤圖強,一心求學,但最重要的是不可以自我滿足,求學之路無盡,所學亦無盡也,往今所敗之徒,皆驕奢安逸之輩,謙和仁義之人,最終定能有所成就。

  戰國時龐涓和孫臏就是一個好例子;龐涓和孫臏本是同窗好友,同在鬼谷子處學習,龐涓狂妄自大,自以為學到了全部本領,便獨自離去。孫臏為人謙和穩重,深得鬼谷子老師的喜愛,學了很多龐涓並不知道的東西,讓龐涓懷恨在心,並害了孫臏把他的膝蓋骨挖了出來了。後來孫臏投奔了齊國,與龐涓兵刃相見,最後得到了勝利。  

  學無止境這句話就是對求學之路的最好概括,往往求學之人,初窺小徑,略有小成之時,便覺已深得此中大義,瞭然於胸,成爐火純青之勢,哪還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句話?而得大義者,不急不燥,不慍不火,虛心求學,苦於探知,可還記得古人為解一惑求學百餘里的精神?只有此中人,才可達神乎其技,登峰造極的境界。  

  如今學子,少有解惑之欲,求學之心,即使名師在側,也礙於面子之由不肯求知。此為學之道大悲也。逝者如斯,青春不在,不待年少之時多學苦問,非到黃髮之年大稱「壯心不已」嗎?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何時搏?各位同學,更待何時啊!  

  「十年朝夕已成夢,此景若初萌,求學之路尚漫漫,莫道學已成;青春之時早學成,風發宴諸朋,別到暮年窮困刻,嘆自變枯藤。」

推薦閱讀:

《聯邦黨人文集》 81
如何面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昆德拉所定義的「媚俗 (kitsch)」?
蘇聯解體與文明進程
太原作家說太原 竇大夫祠
人文學科的價值在哪裡?

TAG:文學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