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碰撞話文明
來自專欄上辯不爭
記得這還是一屆不怎麼令人愉快的杯賽,兩個辯題打來打去,箇中滋味並非充實,更多的卻是一種煎熬。其實也得益於學校的推薦,杯賽選擇了一本書作為出辯題的藍本,也就有了兩個辯題,大數據時代更應注重因果關係還是相關關係;大數據使生活更迷茫還是更便捷。而之所以這樣,也不過是為了配合學校推出的讀書月活動,選取幾本書以評選讀後感佳作。儘管《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在網路上的評價並非上佳,但校方還是作此選擇,並從中出題,而作為參賽辯手,最後也把辯稿順手一改,拿去參賽了。其實深入思考這兩個辯題,想必每一位辯手都會有自己的思考,而我作為四辯,也極為「幸(cao)運(dan)」的打完了兩個辯題,杯賽結束時順手把價值修改成為一篇文章,作為此書的讀後感,也僥倖得獎。但遣詞造句與思想境界,實在不堪入目,也請諸位讀者多多指教和包涵。
時代碰撞話文明
——讀《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有感
三十世皇都,蕭條是霸圖。片牆看破盡,遺迹漸應無。野徑通荒苑,高槐映遠衢。獨吟人不問,清冷自嗚嗚。
——司馬光
時代的浪潮拍打著我們文明的海岸,而飛速更新的科技推波助瀾,前浪未平,後浪再起,時代的更迭似乎已不再那麼明晰。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學生,剛從「兩耳不聞窗外事」的題海掙脫時,似乎早已被整個時代遠遠的甩在身後。誠然,白駒過隙間,世間波譎雲詭、白雲蒼狗,後知後覺的我們已疲於追趕浪潮的前線。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新技術前,我們沉浸於科技帶給我們的快感,漸漸忘記了被時代過濾掉的已成為「古老」的舊事物。我們早已來不及轉身拉一把,似乎都來不及傷感,草草一句「傳統的沒落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就敷衍了事,而我們人類那幾千年來文明的輝煌,更多的被作為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寥寥幾句,就像參透了文明的整個歷程。大數據時代,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得益於「俱樂部杯」辯論賽,我更加深入地閱讀了舍恩伯格與庫克耶合著的《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在通讀此書以及查閱相關資料之後,目之所及最多的,便是人們對其「洞見時代轉型中思維、商業、管理的變革以及放棄因果關係的追求,取而代之關注相關關係」的前瞻性預見的肯定。數字洪流席捲世界的各個角落,也漸漸滲透進我們的生活,大數據對於我們而言,似乎早已不再陌生。然而在這大數據時代,我們是否真的需要拋棄的勇氣,還要我們辯證地商榷。我們不否認個人選擇的結果,但放眼世界和我們先輩們建構起的恢弘的文明世界,我們需要更多理性的聲音將我們從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掙脫,讓我們站在時代分叉口,俯瞰我們接下來的路途究竟如何走。
時代的迷茫,該是一種另類的堅定
當我們談及迷茫,似乎能夠發現,這個詞語貫穿我們的一生。但當我們走過迷茫時,再回首,似乎能發覺,其實這種迷茫,只是我們一種另類的堅定:當我們不知前路在何方時,或許正是我們正在朝著夢想而只是深感疲憊;當我們不知從何著手準備時,或許正是我們堅定達成完美的結果卻只是對某些問題欠缺經驗……迷茫總會遮蔽我們的雙眼,看不清我們堅定的樣子,但也正是這種迷茫,才能真正激發我們堅定的信念,讓我們撥雲見月、逃出生天。
大數據時代的數字洪流讓很多人無所適從,即作者在書中所說的大數據的混雜性。辯論場上,我們曾對「大數據使我們的生活是更加便捷還是更加迷茫」的問題爭論不休,但當我們拋開辯題時不難發現,便捷與迷茫本身就是兩個相互滲透的概念,正如面對一股股選擇的潮流,隨波逐流的輕鬆恐怕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便捷,就如同不自覺買下網購頁面推薦商品的「剁手黨」,也如同在搜索引擎上檢索病症的藥方尋得無數方法而逐一試用,這種便捷,應該恰恰是我們迷茫的表現了。
此外,大數據迅猛發展已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我們終將被大數據吞沒,成為數據洪流中的粒子,無論是衣食,還是住行,數字彷彿成為我們新的代號,而我們,則都被最後的統計數字所囊括。時代的轉折帶來太多的新事物,也帶給我們太多需要融入的新領域,這種時代更迭所衍生的迷茫貫穿了我們整個人類文明的歷程,但文明從不會因為時代的迷茫而陷入泥淖,歷史的車輪碾過的一切,都有被淘汰的理由,迷茫不會成為文明停滯的原因,因為這種時代的迷茫,最終都會成為我們人類文明歷程中一種另類的堅定,推動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大數據時代已然不可避免,在這個信息爆炸、更多選擇的時代,便捷已是隨處可見,但對於時代的迷茫,我們需要的是做一個理智的數字。如果時代的軌跡能夠更加清晰,人類文明的步伐想必也會更加踏實、有力。誠然,當今大數據時代數據具有混雜性、錯誤信息干擾的特點,但我們不該囿於此,而是要作出正確、科學的抉擇,或許是我們在詞條上留下客觀、正確的信息,或許是我們在選擇時不為噱頭、嘩眾取寵而擾亂視線,或許是我們在網上的言論一字一句都符合客觀、公正的標準……我們活在大數據之中,數字的洪流最終還是要我們來匯聚,那就不要最終因為自己的選擇而迷惑了自己的生活,而那曾經的迷茫,該讓我們尋得隱匿的堅定。
思維的變革,該是文明的新生
作者在書中前瞻性地預見「大數據時代,要放棄對因果關係的追求,取而代之關注的是相關關係」,但我們細想之下,不難發現,時代更替間,我們是否有拋棄「因果關係」思維模式的勇氣,仍舊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課題。誠然,大數據的快速已發展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運用相關關係的領域在付出更少成本的同時,獲得了更大的回報,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因果關係的追求似乎已經不再具有巨大的實用價值。但細數人類文明的發展,三千年前,希臘先哲用思想拷打世界、探尋真理,兩千年前諸子百家周遊列國、求經問道,一千年前人文主義掙脫蒙昧、孕育科學,甚至幾百年前,我們都有無數啟蒙家、科學家閃耀神壇……這一切文明的發展,都離不開對於「因果關係」的追求。而當信息時代漸漸成為人類的文明的印記,對於因果關係,怎能一句因為潮流就狠心地隔斷、拋棄?
縱古觀今,我們承認那些在神壇之上閃耀的總是寥若星辰,我們作為大眾,作為大千世界的一粒塵埃,似乎不期望像社會高層精英那樣雄韜偉略,在大數據的洪流中撥雲見霧,運籌帷幄,似乎也不期望能對文明作出顛覆性的改變,但我們大概都會希望在這大數據背景之下,我們能有選擇自己思想的權利,有思考世界的權利,能竭盡我們平凡的力量,在我們平凡的崗位上為這個社會創造福利。我們敬重牛頓沉思世界時的背影,仰望愛迪生點亮世界的雙手,感嘆黑格爾拷問世界時的思想,因為我們知道,如果人人都是愛因斯坦,就不會有人在神壇之下仰望星空了。
處在時代的渡口,我們已經面臨轉折的關鍵節點,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選擇也顯得更加重要。在當今數據量大、數據流量快的背景下,我們承認相關關係給我們以更直觀、更快速的處理結果與決策,使得我們在時代潮流上乘破破浪,但如果我們只考慮經濟收益而忽視了發展的契機,拋棄「因果關係」的結果,想必也會讓我們後悔不已。
當人們逐漸放棄狩獵和捕魚,轉而致力於農業和家畜飼養業,我們踏進了靜謐安寧的農業社會,當機器大生產逐漸取代手工生產,我們走進了機器轟鳴的工業文明,當我們逐漸告別傳統的傳輸方式,開始將生活架構在互聯網之下,我們踏進了先進的信息時代......從蒙昧的原始時期,到落後的農業社會,從啟蒙的工業文明到當今先進的信息時代,我們人類在歷史長河中的每一次變革,都面臨時代潮流下艱難的選擇與割捨,正是這些時代當口的抉擇,一次又一次的開啟了人類文明的新生。但每一次的割捨都並非是簡單地評判符合潮流與否,就像當今的時代依舊不缺「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場景。對問題的好奇是激勵人們創造新歷史的動力,因果關係的衍生價值植根於我們的生活,更植根於我們的未來,所以對於當下抉擇的辯論才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在當今數據爆炸的背景下,似乎我們的下一程文明已在不遠靜靜地等待,我們應該知道,追求相關關係並非是搭乘時代的快車,追求因果關係也並非是在潮流之外踽踽獨行,歷史的車輪會滾滾向前,從不停息,帶走什麼,留下什麼,我們都無法預判。但我們都應該明白,我們當下的抉擇,關乎我們下一場變革,也關乎我們下一程文明的新生。
站在當今時代的渡口,我們的前路似乎早已定格,但如何走完這段路,似乎才是我們真正的挑戰和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誠然,時代的轉折總會孕育諸多新的問題,而每一次針鋒相對的辯論總會讓我們離問題的本質更進一步。在這個落後一天就如同落後一個世紀的時代,追趕潮流似乎成了永恆科學的法則,但我們不禁思考,一個潮流的興起與另一個潮流的沒落所形成的時代的碰撞,似乎才真正是我們又一程文明的新生。
兩篇價值也都算囊括其中了,而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大數據時代更應注重因果關係還是相關關係」這個辯題的思考,本人也是準備了兩篇價值,也均寫在上文之中。而有關繼續思考,都停滯在辯論結束的那一刻,至於現在的自己,已經不想再提及什麼大數據、什麼思維邏輯了。世(qu)界(ta)晚(niang)安(de)。
以上。
推薦閱讀:
※十幾年前亞馬遜嘗試失敗的「大數據殺熟」,為什麼又在國內火了起來?
※大數據時代:如何有效保護個人隱私?
※大數據時代,我們還有隱私嗎?
※Avro schema,序列化框架的金領
※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在O2O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