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道理,後知後覺

哪些道理,後知後覺

來自專欄閑言歲與

在設計院工作的這一段時間即將告一段落,想起與女總工的談話(女總工是一位非常優雅又頗有能力、對人寬容的領導,對我的離開也表示非常支持,甚至多次指引我早日出去看看),非常受用,幹了這一碗熱雞湯,與君共勉。

1、有十分的力,出七八分就夠了。

這是一入院的時候和我講的,先前聽到這句話,我以為她是看我貌似柔弱(?),彼時我還帶有學生時代的努力的慣性,同時下班後還在積極準備各種轉行自學。後來我真的感到很疲憊,再回想這句話,連續工作、學習很長時間不間斷,得不到緩解,簡直是透支了之後所有的工作慾望,之後必定會產生報復性、不可逆的厭惡。所以一個常年一天工作13小時的人,最初無論如何熱愛,這份熱情很快就會消磨殆盡,從此對其厭惡至極。

2、要有生活,工作只是一部分。

和第一條很像,所以就是說除了工作,要有自己的生活和愛好,生活給你的美好的感覺,會加在當時正在做的工作上,也就是我不會細緻的分辨出這份美好的感覺,到底是那段時間的工作給予的,還是生活給予的,只是覺得『這種狀態很好』,這樣對工作的正反饋會更多,對工作的熱情自然細水長流。因此我做出了一個決定,如果說工作和生活是一種圖底關係,之前我總是理所當然的認為工作是圖、生活是底,於是生活總是被擠壓的沒有空間,之後我意識到,是不是應該將生活當做圖,工作作為底?嘗試了一段時間後,感覺似乎有所好轉:例如安排一周必須要進行的運動項目,每天必須要執行的睡眠時間,等等,在保證了『圖』的完整性後,再安排工作,會發現很多工作的事情並沒有想像中來的重要,沒有完成好一項工作並不比沒有好好生活對自己的傷害更大,而且,這樣一來,少了很多糾結,不重要的工作花的時間更少了,甚至直接忽略掉也沒什麼大不了,重要的工作效率提升了。

3、不要太過於完美主義,要接受不完美,世界就是這樣。

到底是做一個完美主義者更難,還是做一個能接受不完美的人更難?現在我覺得是後者(我總是比較善變的,近些年更是),當你知道了事物更多的亂如麻的細節,知道了中間的溝溝壑壑,還能一如既往不覺得噁心的活下去,著實需要勇氣。不過要是這樣想可能更好些:世界就是不完美的運轉的,才使得什麼樣的生物都能蠅營狗苟,要不然世界過於純凈,自己恐怕也難以存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做個差不多先生吧。

4、不要太考慮別人。可能就是不要太過於聖母吧。

譬如,公司離開我是不是就不轉了?我這樣做,他會怎麼想?其實大家都不CARE的,不用替別人擔心,反倒給自己很多壓力,自己只為自己負責就好了。

5、精力很重要。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是句實話。得精力者,得天下。

6、長期做粗糙、短平快的東西,對人是種巨大的消耗。

那天,在一群低像素、模糊的意向圖片中,忽然看到幾張高清、色彩豐富的圖片,倍感神清氣爽,不好的東西不但不會給你以正面的能量,反而會侵蝕著你的情緒、能量。所以要經常看看美的東西,如好的攝影作品、畫作、音樂,能讓人被動在不知不覺中充電。

7、糾結和焦慮是最不好的情緒。

反反覆復,撓心抓肝的,會在來回的搖擺中耗費非常多的能量。

8、不要過早的為明天擔憂,要及時行樂。

比如領導的想法千變萬化,『到時候再說』是一個更好的應對辦法。現在每件事的變化都如白雲蒼狗,過早的預設和擔憂,都是不值得的,最後什麼事情都會過去,唯獨過不去的就是給身體的傷害。及時行樂,要每時每刻做能讓自己開心的事,要在沒什麼事真正值得傷心的時候保持快樂。

寫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我老了,該把保溫杯買起來了。

(其實是看到自己上一個知乎更新都兩年前了,深感時間飛逝,卻虛度終日,就以這一篇持續更新的務虛的文章開始,今後多多創作乾貨。)


推薦閱讀:

「海龜歸海」為什麼都願意選擇回國發展?
奔三90後:比低薪更可怕的,是……
聊聊時代與觀念(2)
在國企工作,想跳槽,下一步該怎麼走?
專業領域

TAG:職業規劃 | 心理學 | 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