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5年不複發不轉移,就是治癒了嗎

癌症5年不複發不轉移,就是治癒了嗎

隨著醫學的發展,癌症已經成為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的慢性疾病,甚至部分癌症可以治癒。比如早期的肺癌、乳腺癌、胃癌、宮頸癌,治癒的希望可以達到80%-90%,因此,治療癌症關鍵在於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癌症根治術後複發的高危期在術後2年內,2年以後複發的風險明顯降低,如果術後5年還沒有複發轉移,一般稱之為臨床治癒。所謂臨床治癒就是指病人的癥狀、體征全部消失,影像學上無法找到腫瘤的證據。5年以後複發的概率很低,如果再次檢查到腫瘤,很有可能是新發癌或其他部位的原發癌,與最初手術治療的癌症沒有太大關係。但事情也不是絕對的,有極少數患者術後7-8年還有複發轉移的。所以5年後一般建議1-2年複查一次,複查內容包括血常規、生化、腫瘤標誌物、胸腹部CT,必要時行PET-CT檢查。另外乳腺癌是個例外,乳腺癌複發的時間趨勢呈現為雙峰。第一個複發高峰是在術後兩年左右,第二個高峰是在9.5年左右,這與通常的認識有偏差,乳腺癌這樣預後較好的癌症,生存率在不斷提高,但長期如10年左右的複發風險仍然很高。因此乳腺癌通常會把10年生存率、10年治癒率作為一個衡量標準。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5年沒有複發算是治療的里程碑,如果經過治療後生存時間超過5年,又沒有複發跡象,表明癌症病情已得到緩解和控制,複發的可能性非常低。但是,過了5年的期限還會有複發的風險嗎?腫瘤的治療會減弱機體免疫力,那會不會引起其他疾病?

二次原發癌

在罹患一次癌症之後,二次癌症也成為癌症生存者的主要併發症和死亡原因。二次癌症可以發生在與初次癌症不同的器官,也可以發生在同一個器官。與複發或轉移不同的是,二次癌症的癌細胞來源或類型可能不同於初次癌症。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的總結,二次原發癌症的主要原因有:共同的致癌因素(生活方式、環境和疾病史);治療方式所致;遺傳易感性。比如有肺腺癌患者經過規範治療後,5年沒有複發轉移,但5年後再發肺鱗癌,這個可能和患者腫瘤致癌基因容易被激活有關,也可能與前期肺部放療有關。還有少數乳腺癌患者長期生存,無複發轉移,但5年後出現結直腸癌,這個和飲食習慣,肥胖,腫瘤易感基因等均有關係。

白血病

由於治療過程中患者接受放療,尤其是淋巴瘤患者,大劑量全身照射,整個機體都處於照射野內。一次常規胸透的輻射劑量約為2mGy(Gy是放療劑量的單位,1Gy=1000mGy),全身放療的劑量為8-15Gy,也就是常規胸透的上千倍。輻射劑量每增加1Gy,白血病的額外風險增加2.96倍,白血病的亞型中,與輻射劑量最相關的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因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額外風險會增加10.45倍。

肺纖維化

不少肺癌患者經歷肺部放療後出現放射性肺炎,長期發展後可能出現肺部纖維化,呼吸功能明顯下降甚至呼吸衰竭。因此為了減少正常肺組織損壞,現在精準放療,立體定向放療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廣泛。另外,像吉西他濱、博來黴素等化療藥物,同樣具有引起肺纖維化的毒性。肺纖維化是個發展比較漫長的過程。

5年的臨床治癒並不一定代表著癌症的徹底治癒,遠期的複發、轉移、二次患癌風險同樣不容小覷。所以要定期隨訪,主動地了解風險,正確地積極應對。

?

推薦閱讀:

早期肺癌患者手術後應做哪些康復運動?
肺癌患者出現EGFR基因擴增或蛋白高表達該怎麼治療?
肺癌加淋巴結轉移算什麼期間,早期?中期?還是晚期?
朋友肺癌,我能為她做些什麼?
小細胞肺癌中期接受了放化療,後續會有哪些反應,家屬應如何應對?

TAG:癌症 | 腫瘤 | 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