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館十大必看寶物
來自專欄王牌講解員和他的朋友們
天津,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歷史古城,「天津」之得名也已在明朝,但百年近代史中,天津是絕對不可忽略的重地。
這裡曾經硝煙瀰漫,曾經政客雲集,曾經租界林立。「近代百年看天津」,成為世人共識,也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遜位後,居住在天津的「靜園」。隨之而來的不僅有遺老遺少,軍閥政客等等,也還有相當數量的清宮舊藏。這些舊藏以玉器、青銅器、瓷器、書畫為主,保存完好,藝術價值高。天津博物館的「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集中展示了這些入藏的精品文物,許多藏品都是世所罕見的孤品,值得細細品味。
1 太保鼎
西周康王時期禮器,四足方鼎,直耳上飾作攀附狀垂角雙獸。柱足處棱脊、中部附圓盤的造型在商周青銅器中甚為罕見,至今僅此一例。內壁有銘文「大(太)保鑄」。造型優美獨特,鑄造工藝精湛,具有極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是享譽海內外的青銅重器。
清咸豐、道光年間,山東壽張縣梁山出土了七件青銅器,這些商周青銅器,器型莊嚴厚重,紋飾華麗繁縟,是商周青銅器的典型代表,被譽為「梁山七器」。包括:
太保盉則不知所蹤。
大保方鼎一件據傳藏於瑞典國家博物館,另一件就是藏於天津博物館的這件。因此,太保鼎是唯一一件保存在國內的「梁山七器」。
2 西周夔紋銅禁
承尊器。禁面有三橢圓形圓孔,以放置酒器。四側各有成排的長方形孔,面、側均飾夔紋。
1927年,軍閥黨玉坤在陝西戴家灣地區進行盜掘文物活動,挖掘出上千件青銅器,這件夔紋銅禁就是其中一件。
禁是古代的重要禮器,西周傳世銅禁僅三件,此其一,另兩件已流失國外。
3 戰國青玉「行氣銘」飾
高5.4厘米,外徑3.4厘米,呈12面稜柱狀。
表面刻篆書銘文45字:「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其舂在上,地其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
論述了呼吸和行氣的全過程,是我國古代關於氣功修練的最早記錄,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文字學價值。
4 隋白釉龍柄聯腹傳瓶
高18.5厘米,口徑5.2厘米,腹徑11厘米,底徑2.5厘米。單頸雙腹,飾有捏塑雙龍形柄,龍頭攤入瓶口,通體施白釉,瓶底刻有「此傳瓶有……」,可知此器名為「傳瓶」。
此器造型獨特,製作精緻,胎細質堅,釉質溫潤潔白,顯示出隋代白瓷生產的水平,為隋代白瓷的佳作。器身刻有其名稱,在古代陶瓷中較少見,為研究古代器物的名稱提供了實物資料。
5 雪景寒林圖軸
宋代畫家范寬作品,由三幅絹拼接而成的宏幅巨制。
畫面構圖嚴謹,用筆蒼潤渾厚,生動表現了秦嶺山川的磅礴氣勢和雪景風貌。
清代書畫鑒藏家安岐《墨緣匯觀》著錄,評謂此圖「宋畫中當為無上神品」,是極難得的稀世珍寶。
曾入藏清乾隆內府,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時流落民間,為清工部侍郎張翼收藏。1981年,張翼之子張叔誠將其捐獻,而其也是國內僅存的范寬真跡。
6 南宋 玉壺冰琴
長123.9厘米 肩寬22厘米 尾寬15.1厘米。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宋代採取重文抑武的國家政策,完成了儒學復興,文人風氣盛行,作為「文人四友」之首的琴,也倍受推崇。這一時期也出現了一批制琴名家,如此琴所屬款識之金遠,即是南宋時期的制琴名手,字公路,為紹興初人。此琴為神農式,鹿角灰胎,外髹朱漆,通身有蛇腹紋及冰斷紋,蚌徽。琴為無角圓頭,直項垂肩至三徽,腰作小型內收半月形,琴面弧度較平。龍池鳳沼均為長方形,龍池內有「金遠制」款,池上刻草書「玉壺冰」銘,其下刻篆文「紹興」(南宋高宗趙構年號)印。玉壺冰」其名應是出於唐代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一詩中「一片冰心在玉壺」一句,此句意在表明作者清廉正直、玉潔冰清的節操,這正符合宋代社會所追求的文人思想。
7 元代青玉翼龍紋雙耳壺
高15.5厘米,寬12.4厘米,口徑5.9厘米,底徑5.3厘米,由青玉雕琢而成。
玉壺呈橢圓體,器表面有褐色斑縷。直口,壺頸的兩側有雲紋半環耳,口頸部淺浮雕蓮瓣和草葉紋,腹部浮雕翼龍、海水。翼龍首上有鹿形角,飄長鬣,張大口,上唇長尖而下卷,身有鱗紋和鳥形翼,舞三爪足,魚形分枝尾,尾後有火珠,龍身下有海水波濤翻卷。玉匠採用浮雕兼陰線刻技法,把翼龍捲曲飛舞的姿態、海浪翻卷的氣勢,琢刻得惟妙惟肖。壺身的下部雕飾蓮花瓣紋,壺底部琢成橢圓圈足。
元代器皿型玉器雖較多,但玉壺卻極為罕見。這件玉壺和元青花瓷器紋飾的結構排列相似,這是元代造型藝術形式的一大特點。此器造型端正,紋飾茂美,刀法勁放,典雅高貴,迄今尚未見到能與此相比肩作品,應屬元代宮廷享用玉器中的珍品。
8 元趙孟頫《高上大洞玉經》卷
紙本,縱29.7厘米,橫457厘米,共276行,書於大德九年(1305),是趙孟頫52歲的書作。卷中鈐有明代著名收藏家項元汴的收藏印記。卷首有「乾隆御覽之寶」、「乾清宮鑒藏寶」鑒藏印,可知此卷曾為清宮舊藏。
此卷所書內容是道教上清派的早期經典《大洞真經》。「大洞」為上清派理想之仙境,據說此經本藏於大洞仙宮中,故名。它是研究魏晉南北朝道教的主要典籍之一,對古代養生和醫學的發展有一定的意義。趙孟頫的傳世書作中有不少是抄寫的佛、道經典,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一生以佛、道尋求精神上的慰藉。
9 乾隆款琺琅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
高16.3厘米,口徑4厘米,底徑5厘米。其形細頸鼓腹,小巧玲瓏,造型高雅端莊,簡潔而優美。
瓶頸部蘭料繪蕉葉紋,腹部用工筆花鳥技法繪製雉雞、盛開的芍藥等形象,色彩繁富艷麗,形態栩栩如生。紋飾空白處墨書題詩,是詩、書、畫合璧的彩瓷藝術珍品。
目前所知的琺琅彩瓷瓶存世僅有四隻,除了天津博物館這隻,瑞士和英國兩個私人藏家手中的兩隻已有破損,另有一隻於2005年10月,在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上以1.15億港元成交。
10 萬笏朝天圖卷
磁青絹地金碧山水人物畫長卷,卷高56.3厘米,卷長則有17米多。卷首鈐有「宣統御覽之寶」印璽,為清宮舊藏。
圖卷的作者已無從考證,描繪了乾隆南巡至蘇州,官員百姓接駕的場景。由蘇州城郊開始,以城西天平山為中心展開,各個著名景觀描繪準確而細緻。畫卷色彩富麗,氣勢恢宏。
南巡的主角乾隆皇帝本人的形象在圖中並未直接出現,而是以茂密的林木掩映中微露一角的杏黃傘蓋代替。
推薦閱讀:
※《橫濱瑪麗》裡面的「永登元次郎」是誰?
※他為什麼只當了27天的皇帝 | 歷史
※童謠和讖語中的歷史:孔子竟然預言三百年後劉邦建漢(圖)
※漢字的契約密碼:全新視角的中國文字、文明簡史(一)
※歷史解密:李自成魂歸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