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講究——海軍禮儀簡介

海軍,講究——海軍禮儀簡介

原文《連宇宙飛船的船員都在用這件裝備!它對海軍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登載於2018-05-23戰艦世界公眾號,轉載必須聯繫本人且署名,違規轉載將被依法追責

軍隊是一個非常講究儀式感和榮譽感的集體,因此在特定的場合,軍隊會用軍隊自己特色的禮節進行致敬。那麼軍隊禮節和海軍艦艇結合在一起,會出現什麼樣的表現形式呢?

在沒有無線電的時代,距離甚遠的海軍艦艇之間用旗幟信號和聲音燈光信號作為「語言」。因此傳統的海軍禮儀就是通過上述方式傳達的。首先說一下旗幟,海軍艦艇使用旗幟最高的禮儀是滿旗(Dressing Overall),海軍艦艇在慶祝重大節日、重要慶典、迎接國內外領導人,以及迎送來訪外國軍艦等情況下,應該掛滿旗。

掛滿旗的遼寧號航空母艦

掛滿旗時,艦艇應該同時掛起艦艏旗、海軍旗(艦艉旗)和國旗,同時將信號旗以特定順序(中國海軍的規定是兩方形旗間隔一尖角旗),掛在從艦艏旗杆到主桅再到艦艉的纜繩上。掛滿旗的軍艦如果遇上一陣微風襲來,滿艦五顏六色的信號旗迎風招展,將是一幅非常漂亮的景象。

潛艇也可以掛滿旗,把圍殼上的潛望鏡或者天線作為主桅即可

當然,在大風下雨等惡劣天氣以及艦艇離靠港等不適合掛滿旗的情況下,可以掛代滿旗,即只掛艦艏旗、海軍旗(艦艉旗)和國旗。

離港中的中國海軍驅逐艦,可見只掛了艦艏旗和國旗(代海軍旗),以及必要的信號旗

在晚上無法看見滿旗時,艦艇會在上層建築的每一層甲板外沿以及掛滿旗的纜繩上掛上燈,這一儀式被稱為滿燈。滿燈一般在日落降旗時亮起,在午夜時關燈。掛滿燈而顯得富麗堂皇的艦艇,可謂是軍港之夜最美的景色。

美國海軍驅逐艦在聖誕節掛上滿燈

1956年訪華的蘇聯巡洋艦在黃浦江上掛起滿燈,吸引了大批市民觀看

除了信號旗「全體出動」的滿旗外,海軍艦艇的艦員在一些重大場合也是要集體亮相的,這就是海軍禮儀中的分區列隊(Manning the Rail)。

分區列隊的中國海軍核潛艇官兵

在桅杆上站坡的墨西哥風帆訓練艦艦員,這一姿態比較接近於風帆艦時代海軍的分區列隊方式

分區列隊俗稱站坡,用於艦艇離靠碼頭和接受首長檢閱時的艦員亮相和受閱。由於艦艇是一個需要成百上千號人才能夠操縱的大型武器,因此只有通過分區列隊儀式,才能夠展示全艦的大多數官兵(之所以不是全部,這是因為輪機艦橋等關鍵部門是需要人員值班的)。站坡時,艦員通常以兩腳分開,雙手後背的姿勢,即我軍條令中規定的跨立姿勢。當然,如果有需要,艦員也會對岸上的歡送人員揮手致意。

中國海軍護航編隊艦員的分區列隊,可見艦載機飛行員和特戰隊員也參加站坡

中國海軍女兵在站坡時向岸上人員揮手致意


接下來該說一說聲音信號了。來自海軍最有名的聲音禮節當屬禮炮(Gun Salute)。由於風帆戰列艦時代的艦炮是前裝炮,裝填非常費勁耗時間。因此各國海軍艦艇在進入他國港口時,都會通過放空炮的方式以示無害進港,而岸上的岸防炮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向艦艇表達不予威脅,歡迎進港的信號,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種致敬的方式。

需要多個人才能伺候的前裝炮

西方國家海軍的禮炮多是利用退役防空炮發射空包彈,例如美國使用博福斯,蘇聯/俄羅斯使用21-KM

當然也有用專門設計的空包彈炮的,例如中國海軍

禮炮這一禮節後來被沿用到了陸地上,成為了很多重大典禮時的必備環節,即使「登陸」了的禮炮,在禮節上仍然和海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當年最大的戰列艦一側有21門主炮,因此鳴放禮炮21響成為了最高禮節,用於歡迎國家元首。禮炮數量依次遞減,則用於歡迎其他較低級別的官員。

類似於海軍禮炮,在陸用禮炮方面,中國選擇使用專用禮炮,歐美國家多使用退役火炮

當然,禮炮是在重大場合才使用的,平時艦艇之間傳遞的聲音信號是鳴笛(Naval Whistle)。近代以來,蒸汽機替代了人力划槳和風帆成為了艦艇的動力來源,這也為艦艇本身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蒸汽,能夠用來驅動汽笛發出聲音。由於汽笛聲音渾厚綿長,在海上傳播過程中損耗較小,可以傳遞很遠,因此很快成為了艦艇之間傳遞信息的聲音信號。即使大部分現代艦艇的鳴笛已經改用空氣喇叭,但「汽笛」這一稱呼仍然保留了下來。類似於摩爾斯電碼,鳴笛通過聲音信號的長短組合來傳遞不同的信息,在此就不再贅述了。

現代艦艇的汽笛

某些蒸汽動力的艦艇還在使用蒸汽汽笛

和陸地上的軍人相互碰見要敬禮和還禮一樣,艦艇之間碰面也是要相互鳴笛致意的,一般來說,民用艦艇先向軍政艦艇鳴笛,低級別艦艇先向高級別艦艇鳴笛。不過有一個例外,那就是艦艇無論大小,都會先向掃雷艦艇鳴笛,畢竟它們是為艦隊開路的「拆彈部隊」,崇敬敢死英雄是大家都遵守的習慣。

拉響汽笛的中國海軍官兵

中國海軍的掃雷艇

除了汽笛以外,海軍還有一種由單人發出的笛聲禮儀信號,那就是水手笛(又稱海軍笛,Boatswains Call)。按照海軍傳統,海軍笛在有重要人員上下艦艇時,由值勤人員吹響水手笛以示歡迎和歡送,這一儀式在英語中被稱為Pipe Aboard。

吹響水手笛歡迎首長登艦的中國海軍值勤人員

中國海軍的水手笛

水手笛最早是艦長、航海長和水手長用來發號施令的工具,由於不像汽笛那樣需要傳遞很遠,因此水手笛的聲音更加尖銳清晰,以便全艦水手可以聽見。而水手笛作為歡迎歡送的禮儀,則要追溯到風帆戰艦時代。那時的艦員上下軍艦需要攀爬繩梯,顯然,這樣專業且危險的動作並不適合尊貴的來賓和高級將領。因此這時候就需要用到吊籃等工具,而收放吊籃的信號,正是水手笛。隨著舷梯的普及,吊籃基本上不再成為人員登艦的主流工具,而用水手笛作為歡迎和歡送的信號,便演變成貴賓登艦時的一種禮節。

二戰時期的美國馬潤還在沿用這種辦法上下運兵船

其實現在吊籃還在用,例如這位老兄就坐在補給艦和艦艇之間的運輸吊籃上

就連大名鼎鼎的《星際迷航》系列中,也出現了水手笛的身影,當然,造型也科幻多了

推薦閱讀:

《海軍突擊隊》
衝破北海的牢籠——德國巡洋艦簡史1919-1946(一)
短評:從88艦與航母會師看我海軍發展目標 – 鐵血網
日本海上自衛隊獵潛艇發展歷程
舊日本軍艦史(十九):戰列艦 朝日號 確定不是啤酒?

TAG:海軍 | 禮儀 | 戰艦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