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現在教好孩子這三件事,以後才不會吃大虧

每當提到「孩子」這個詞時,你腦海里是否會出現這樣幾個形容詞:可愛、天真爛漫、單純、乖巧、純樸……實際上大部分孩子都是單純可愛的,容易激起人的保護欲。但有一種孩子,卻讓人怎麼都喜歡不起來。

前不久我在廣場等人,看到一個大約3歲的小男孩在扯另一個女孩的小辮子,女孩生氣地說:「不許動我!」男孩看到女孩怒了,反而更高興,再次用手去扯她的辮子,女孩可能真的很火大了,揚起手想要反抗……這時男孩的奶奶走過來,說「誰家的丫頭怎麼兇巴巴的?弄一下你辮子怎麼啦,又不痛不癢……」

有奶奶撐腰,男孩更放肆了,想要扯女孩的裙子,孤軍無助的女孩只好哇哇大哭,這時女孩的姐姐過來護著妹妹,結果卻是兩個女孩被老人叉著腰點著鼻子罵:「不就是個黃毛丫頭,你以為你有多高貴?就輕輕弄你一下,怎麼啦?blabla……」再看看那個男孩,一臉壞笑,還覺得很有趣……這一幕,連周圍的路人看了都感到不舒服,果真是什麼樣的人,養出什麼樣的子孫後代啊!

孩子的行為性格不是一天養成的,從他出生那一天起,我們的一言一行,都看在他的眼裡,而我們的家庭教育原則,更是決定著孩子以後會不會長歪。要是孩子在幼齡階段就有以下的表現,那家長真要長點心了,及時糾正、引導,才能讓孩子有好的教養。

一、仗著自己年齡小,以自我為中心

很多媽媽在孩子淘氣的時候,會用「孩子還小不懂事」來為孩子開脫,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孩子總是仗著自己還小,以自我為中心,做出更多沒教養的事。

然而,你不教育孩子,社會就會替你教育他。要知道社會的教育,可比父母的教育要殘酷多了。而孩子終究是要走向社會的,沒有人有義務像他的父母一樣寵著他、愛著他,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並保持著相互尊重的原則。

我一個朋友就說過自己一個遠方親戚的故事,在家是個獨子,從小到大被父母寵到不行,結果成年後仍然不懂體諒他人,出到社會了,仍然改不掉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性,結果成了被周圍人孤立的慫包,回到家了就向自己的父母出氣……這就是「子不教」的後果啊!

所以說,孩子再小,也是需要父母引導和教育的,要是不注意這一點,孩子長大後得吃多少虧、走多少彎路?

二、易怒,情緒控制能力很差

再來說說孩子的情緒控制問題,如果你的孩子從小就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這真不是孩子天生的,而是你教育的結果。

孩子的情緒受父母的影響非常大,一個動不動就發脾氣的孩子,通常背後也有一對輕易發怒的父母。比如,當孩子調皮搗蛋時,你很容易情緒失控……久而久之,孩子的行為模式也會跟你越來越像。當他達不到自己的某個目的的時候,也會通過發怒來向周圍的人示威,企圖讓他人妥協在自己的壞情緒之下,從而滿足自己的需求。

但是,如果一個人通過發脾氣就能實現自己的願望,這樣的事誰不幹啊?

因此,不想養出一個愛發脾氣的娃,家長一定要記住這兩點:

1、不要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答應他的要求,不讓他嘗到發脾氣就能獲益的甜頭。

2、孩子發脾氣時,告訴他「媽媽陪在你身邊(讓他感受到你的關注),等你平靜以後,你再跟媽媽說話好嗎?(給機會孩子表達)」

孩子慢慢就會意識到——「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周圍的人,都不會因為我發脾氣了,就滿足我的願望」。

這樣孩子才有可能慢慢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改掉容易發怒的壞習慣。

三、不懂體諒他人,缺乏同理心

另外,要是一個孩子缺乏同理心,那也是一件很蛋疼的事。

朋友曾說過自己一個煩惱,有一次生病發燒,累得快崩潰了,孩子卻纏著要出去玩,一會兒趴在媽媽的背上要玩坐飛機;一會兒拖著媽媽的手,說要出去逛街街;想要眯上眼睛睡一會兒,孩子卻在旁邊大哭大鬧……

朋友無奈地感嘆:「為何別人家的都是貼心的小棉襖,自己卻生了一個磨人的小妖精?」

其實孩子的同理心,也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比如,當孩子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可能在吃奶的時候會不小心咬到你的乳頭、玩玩具的時候會不知輕重砸到你的身上……這時你大可以告訴他:「寶寶不能這樣,媽媽會疼。」

千萬不要有聖母的思想,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咬疼你、砸到你都是因為不小心,沒必要跟孩子計較……這真的不是計較好嗎?只有當你把自己的感受告訴他了,他才有可能會慢慢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什麼影響,做事的時候,才會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而那些一味隱忍的父母,只會教出一個沒有同理心的孩子,這是害,不是愛,為人父母務必都要知道這一點。

關注微信公眾號:朵媽親子時光。Hi,我是朵媽,一枚愛鑽研愛分享的媽媽,深信陪娃無小事,期待與你嘮嗑育兒趣事,探討高質量的陪娃之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教給孩子二十三條避險常識
【蘿蔔丸子】使孩子們念念不忘的
子女星逢空亡,今年懷孕生孩子的人
趙小蘭—說給孩子
原來這4種行為易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可大多數媽媽正在做著

TAG:孩子 | 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