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中國古代科技發明與發現有賴於中國哲學方法的指導
中國古代,被西方人稱為是發明的國度。的確,中國古代眾多的發明與發現,對世界文明的進步有著不可估量的推動力。中國在300多年前,科技水平一直是領先於世界各國的,這個事實證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大智慧的民族。近300多年的歷史,也說明了清代的滿清統治是中國科技落後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及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掠奪,使中國達到了赤貧狀態,這種狀態是沒有科技可言的。由於滿清統治集團對漢文化的壓制和中國被帝國主義列強掠奪後的赤貧狀態,中國的科技發展停滯不前,而西方科技卻迅猛發展,在中國人中產生了一種民族自卑感。這表現在新文化運動中對中國文化的全盤否定上,甚至漢字都被認為是中國落後的罪魁,魯迅的「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認識,是這種民族自卑感的典型顯露。就是現今,明明是中國藝術的精華和古代各種文物所代表的當時的先進技術和智慧,卻非要有外國人說好才行,也是這種自卑感的遺毒。一個民族首先要有自豪感,尤其是中華民族,她值得我們自豪的東西太多了,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崇尚向上精神的民族,要除去這種自卑感,就要改變由新文化運動帶來的全盤西化的文化形態,它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是最具破壞性的。要改變這種全盤西化的文化形態,只有以弘揚和推廣中國哲學方法為核心的、掀起中國文化復興的大業,真正讓中國人恢復對自身文化的自信心,才能喚起失落已久的民族自豪感。
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和發現是眾多的,在全世界首創性的發明中,佔了50%以上,並且許多發明對世界文明起到了推動作用。如馬鐙的發明,在六世紀末傳入歐洲,使歐洲進入了封建社會;而火藥的發明,在十三世紀傳人歐洲,又加速了歐洲封建社會的解體,通觀世界歷史,從未有其它任何發明像馬鐙和火藥的發明有促進社會進化的功能。
講中國古代的發明與發現,不是像有些人那樣只是死抱著古代的輝煌不放,而是要我們首先認清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完全是在中國哲學方法的指導下獲得的。如果中國哲學方法得到復興,一旦它重新回到中國人民中間,中國人的創造力將再次顯現出來,中國的科技發展就不會總是跟在西方後面,而是站在西方現代科技的台階上,用中國哲學方法進行指導創新。
科技發明與發現是與人類生存聯繫在一起的,中國古代科技發明與發現同樣如此,並且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古代中國主要的發明與發現的成功,與中國哲學方法的指導是不可分的,需強調的是,這不是聰明不聰明的問題,而是體現了中國人的大智慧的內涵。
1。農業
中國是最早進入農耕文化的國家,考古發現距今八千年甚至一萬年前,中國古人已經開始種植農作物了,像河南新鄭裴李崗(距今7900年)河南密縣峨溝、河北武安磁山(距今約7000~6000年)等遺址出土了較多的農具和糧食加工工具,磁山和稍後的西安半坡遺址還有儲存糧食的窖穴和保存完好的粟米;浙江餘姚河母渡遺址不但出土了大量翻地用的骨耜,還有大量的稻穀。中國也是最早馴養家畜的國家,如在八千年前就開始訓養豬了。進入農耕文化不是簡單的種種糧食飼養牲畜,而是對天文地理有了一定的認知,對季節變化規律的掌握,對農耕工具的發明,對居住條件的改善和建築房屋的技術等等,均證明古人已經能用在當時還未被集大成的中國哲學方法思考有關生存的各個方面了。最令人驚奇的是,6000年前的石犁,居然和現今的一樣,對犁的發明是農耕技術的一大突破,因為犁頭的一個小角度,能使犁過的土上翻下,下翻上,並形成一壟溝,這個發明至今仍在被使用。古代歐洲農業的大發展,就是因為中國的農具尤其是犁的傳入,才得以實現的。
2。紡織印染
紡織技術在商周已相當發達,現今發現的最早的絲織品是在浙江吳興錢水漾一處5000年前的遺址中,發掘出麻布殘片細麻繩和一小塊絹片一段絲帶。絹片的經緯線都是每厘米48根,絲縷相當均勻。相傳黃帝的元妃嫘祖是蠶絲的發現者和應用者,這在時間上是吻和的。
在商周時期,紡織技術大大提高,現今有的,在那時基本上已全部發明了。當時絲織物的品種眾多,有:繒、帛、素、練、紈、縞、紗、絹、轂、綺、羅、錦、綃、縐等;織造技術有:生織、熟織、素織、色織、多彩織,還有平紋、斜紋、變化斜紋、重經組織、重緯組織、提花組織等。尤其是提花織物,它必須要有具備多綜片的提花機。提花技術是紡織業的一項重要發明,西方的提花技術是在漢代由我國傳過去的。提花技術至今仍未失去效用。
伴隨紡織技術的是染料。在用植物染料時,一般要配以不同金屬鹽如明礬、藍礬、綠礬等等,這在現代稱作媒染劑。這種染料稱作媒染染料,同一媒染染料用不同的媒染劑可以染出不同色彩,這種染劑在商周時期就被發明,至今仍然一直沿用。
3。鑄造冶煉
鑄造技術從青銅器時代就已產生,按現今的歷史看,中國的青銅器時代比埃及晚200年左右,但是,中國的鑄造技術則後來者居上,到了鐵器時代,即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這種鑄造技術就更臻完善,這就是以溶煉法為標誌的煉鐵鑄造技術,西方到了公元14世紀才會使用這種技術。溶煉法至今仍在沿用。
4。音樂理論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立日承天」來說明音字的來源。音是指音樂中的十二平均律。音樂中的音程不是靠人的單一聽覺而獲得的,而是根據陰陽五行即地球自轉和公轉所帶來的。是古人用律管根據每月的中氣測得的。律管又稱為黃鐘管高九寸,將瑕孚灰(蘆葦膜燒成的灰)放在管底部候氣,每月的中氣來臨,它就會上騰到一定的高度,灰上騰後是聚在同一高度的,一年十二個月有十二個中氣,十二個中氣有十二個高度,這就是十二平均律的半音的高度。陽為律,陰為呂,故稱為十二平均律。可見,十二平均律是以地球一年十二月的中氣為標準的,靠人耳是無法達到的。節氣的推算,是以測日為準的,十二平均律也是如此,故稱之為立日承天。
1978年在湖北隨縣出土的曾侯乙編鐘,每一鍾在規定的部位敲擊,都能發出兩個諧音,它們構成了一套齊備的可供旋宮轉調的十二個半音系統。這是春秋戰國初的產物,說明中國古人早就根據陰陽五行的規律,把握了測量音階度數的方法,這就與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有了關係。
現今西方音樂理論的基礎就是以中國的十二平均律為標準的。
5。造紙術
中國早在西漢時期(公元前211~公元8年)就有了用麻作的很粗糙的紙了。到了東漢時的蔡倫(公元62~121年)則是造紙術的集大成者。造紙術的發明,對文明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現代,在造紙的各個主要環節都能從我國古代造紙技術中找到初始的形式。
6。火藥
火藥的發明為煉丹家所為。最早對火藥的配方的記載是唐初的中醫大家孫思邈的「丹經內伏硫磺法」,其次是公元808年唐憲宗時期,一個道號清虛子的煉丹家所著《鉛汞甲辰至室集成》里提到「伏火礬法」,所用也是硫磺和硝石。火藥最早被用在軍事上是晚唐時期的唐哀帝天佑年間(公元904~907年)。火藥先傳人阿拉伯,然後在公元14世紀經阿拉伯傳人歐洲。
7。指南針
中國人對指示方向的工具要求是強烈的。早在黃帝時期,傳說黃帝大戰蚩尤,正值天氣狂風大作,天昏地暗數日,黃帝利用指南車辨認方向,將蚩尤打敗。春秋戰國時期,司南,類似勺形的以磁石製作的指南針被發明,到了北宋時期,指南針得以完善。指南針一直被軍事上重視,北宋的《武經總要》,不但記載了火藥的配方,還記載了可以指示南方的「指南魚」的製作方法。指南針的真正成為簡便易用的工具,是在北宋時期解決了鐵針的磁化技術,從此,成為軍事航海必不可缺的工具。
8。印刷術
印刷術被成為人類文明之母。
印刷術是在紙發明後,完成的一項跟進發明。這項發明的根本是紙可以大量生產後,書也理應可以大量刊印傳播,由對碑刻印璽以及絲織品鏤板印花技術等的借鑒,先有了雕版印刷,故現今沒有雕版印刷的發明人。北宋的畢升在公元1041~1048年間,首創發明了活字印刷。從根本上解決了雕版印刷的麻煩,直至今日這個原理仍在發揮作用。
9。造船技術
造船在中國的歷史悠久,早在商代就已經能造大船了,商代擁有一支人數眾多的水軍。
中國造船業的大發展是在唐宋元三代的750年間。唐代已能造200噸以上的大船了。這些大船除了載重量大以外,其突出的是安全。因為採用了一項發明:船艙間的水密隔艙技術。現今,所有大型船艦都採用了這項發明與技術。
總之,在中國古代,這種首創性和獨創性的原理性發明與發現是數不勝數的。現今人們經常談論的有關科技的問題時,總是對中國沒有現代科技的發明而遺憾,因為從中國文化的角度來看,中國是應該可以做到的。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中國在西方進入資本主義社會進行生產革命時期,正好被文化相對落後的滿清奪取了統治權,明末已發展起來的大商業資本被壓制了,並且,清朝不但強化了重農抑商的政策,還有意識地壓制漢文化。這樣,經過長達260多年的統治,不但從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富的國家被西方列強掠奪,跌至最窮的國家以外,中國文化也遭到了徹底的破壞。這種落後的社會經濟形態,當然不可能產生出現代科技。這種狀況,也是中國哲學方法失落的根本原因,中國人不懂自身文化的哲學方法,是產生新文化運動思潮的一個主要原因。
中國古代眾多的科技發明與發現,是中國哲學方法指導的結果。只有懂得了這個原因,才能看到,中國哲學方法一旦復興,被現代中國人認識和運用,那麼,中國將得到科技與社會的大發展。
本篇文章來自<A href="http://www.100md.com">百拇醫藥網</a> 原文鏈接:http://www.100md.com/html/dir/2003/04/07/1397.htm
推薦閱讀:
※古代官職詳解:太尉,高俅高太尉是多大的官?
※漢唐對西域的主權如何體現?為什麼國外所制很多地圖都不把其列為中國領土
※古代民主觀念與現代民主觀念有什麼區別?
※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簡史
※讀點丨我國古代婦女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