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紅山文化已進入文明時代
近年來,遼西地區史前考古工作不斷走向深入,使得我們能夠從更新的視角探索遼西地區文明化進程,進一步論證紅山文化是否進入文明時代這一重要學術課題。那麼,紅山文化在何時進入了文明社會?有何具體特徵?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國祥。
▍重大社會變革成為節點
《中國社會科學報》:紅山文化的考古發掘及研究經歷了幾十年的歷程,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考古材料。根據這些材料,您提出了紅山文化已經進入文明社會的論斷,這是基於何種方法?現有的考古材料如何證明這一點?
劉國祥:張光直先生的《論「中國文明的起源」》一文,對如何研究文明起源的方法提出了十分重要的意見。他的研究方法對探索遼西地區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借鑒作用。通過對遼西地區不同階段的考古學文化特徵予以總結分析,可以確定遼西地區史前社會發生質變的階段。
紅山文化之前,該地區史前文化的發展經歷了興隆窪文化和趙寶溝文化兩個重要階段。紅山文化之後,以小河沿文化為代表,該地區史前文化的發展經歷了重要的轉型期,為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崛起及嶄新文化面貌的出現鋪平了道路。從聚落形態、經濟形態、埋葬習俗、原始宗教信仰、手工業分化及技術水平、文化交流等諸多特徵看,公元前3300—前3000年左右的紅山文化晚期晚段是一個重要的分界線,與小河西文化、興隆窪文化、富河文化、趙寶溝文化相比,遼西地區史前社會發生了重大變革,應為探討該地區是否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節點。
此外,從紅山文化的遺址分布、房址形制和聚落布局、祭祀性遺址的分布和布局、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等方面也可以看出,紅山文化晚期晚段的遼西地區史前社會發生了重大變革,已經步入初級文明社會。
《中國社會科學報》:紅山文化歷經1500年之久,它何時進入了文明社會?有什麼具體特徵?
劉國祥:紅山文化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階段是在距今6500—6000年左右,代表紅山文化的孕育和形成期。在早期晚段,通過吸納中原地區的文化因素,紅山文化在遼西地區正式形成。中期階段是在距今6000—5500年左右,這是紅山文化全面發展的階段,開創了遼西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發展的繁榮期。晚期階段是在距今5500—5000年左右,紅山文化的發展進入鼎盛期,社會內部發生了重大變革。
紅山文明形成於紅山文化晚期晚段,距今約5300—5000年,遼西地區率先跨入文明的門檻,成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中的重要部分,對中原地區的古代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紅山文化與紅山文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紅山文明是遼西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在紅山文化基礎上發展的高級階段。其特點是出色傳承、廣泛吸納、博採眾長、凝聚精華;其主要標誌:一是以建築和玉雕為代表的高等級技術能力的出現;二是等級制度確立,玉禮制系統形成,特權階層出現;三是公共信仰和祭祀禮儀系統成熟,以祖先崇拜、天地崇拜、龍圖騰崇拜最具代表性。紅山文明所揭示出的社會管理體系是神權和王權的統一。
▍農業發展為文化興盛提供保障
《中國社會科學報》:農業生產的發展對於紅山文化進入文明社會有何影響?
劉國祥:紅山文化中、晚期,農業經濟佔主導地位,漁獵—採集經濟依舊十分發達,穩定而富足的食物來源為人口的迅猛增長和手工業的分化提供了基本保障。
在小河西文化、興隆窪文化、富河文化、趙寶溝文化的經濟形態中,漁獵—採集經濟佔據重要地位。興隆窪文化時期農業經濟已經產生,旱作農業系統開始形成。趙寶溝文化時期農業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為紅山文化的興盛奠定了重要物質基礎。
從生產工具看,從小河西文化至紅山文化,均發現成組的磨盤和磨棒,用作加工穀物的工具。紅山文化時期出現了磨製更加精細的寬身、窄柄、尖弧刃石耜,其實用功能顯著增強。在收割工具方面,從紅山文化中期以後,才開始大量出現磨製的長方形或桂葉形雙孔石刀。由此看出,紅山文化中期以後開始出現了配套的掘土、收割、加工工具,農業經濟的主導性地位得以確立。
從古環境資料看,內蒙古東南部和遼寧西部地區在距今6000年左右氣候轉暖,為紅山文化晚期農業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提供了客觀保障。此外,紅山文化細石器加工技術十分成熟,除常見的細石葉和石核外,三角形石鏃大量出現並廣泛使用,助推了漁獵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有鑒於此,我們認為,紅山文化時期的農業經濟雖然佔據主導地位,但漁獵—採集經濟依舊十分發達,兩者有機互補,開創出遼西地區前所未有的生業模式,成為紅山文化晚期社會變革的重要因素。
▍確立獨尊一人式王權
《中國社會科學報》:新世紀以來,學界對於認識紅山文化時期的王權形式有何新認識?是否有新的考古材料可以為之提供例證?
劉國祥:2002—2003年,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牛河梁遺址第十六地點進行了大規模發掘。紅山文化四號大型石棺墓(以下簡稱「牛十六M4」)的發現最為重要。該墓保存完整,墓葬形制別具一格,玉器的出土位置和組合關係明確,它的發現是探索紅山文化晚期獨尊一人式王權確立的重要例證。
這座墓葬的壙穴長3.9米、寬3.1米、深4.68米。石棺內壁長1.9米、寬0.5—0.55米、高約0.65米。石棺砌築精緻,是目前所發現的紅山文化規格最高的一座大型石棺墓。
從隨葬品來看,牛十六M4內隨葬品共有8件,其中玉器有6件,分別為玉環3件,鳳、人、斜口筒形玉器各1件,還有2件小型綠松石墜飾。隨葬玉人、鳳和斜口筒形玉器代表一種高規格的玉器組合關係,墓主人應是牛河梁遺址已發現的墓葬中生前社會地位最顯赫的人物。已有的研究結果表明,紅山文化積石冢不僅是埋葬死者的塋地,同時也是生者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牛河梁遺址集壇、廟、冢於一體,是紅山文化晚期規模最大的中心性祭祀遺址。被埋在積石冢石棺墓內的少數死者並非普通社會成員,生前應是掌管祭祀活動的祭司,同時也是掌管社會政權的統治階層,死後成為被祭祀的對象。從牛十六M4可以看到紅山文化晚期獨尊一人式王權的確立,它的發現對於客觀認識紅山文化晚期的社會結構和所處社會發展階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節選自:《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3-18 中華文明探源-紅山文化;閱讀全部內容請點擊:中華文明探源:紅山文化或點擊原文鏈接查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推薦閱讀:
※冷眼:中產們,廉價移民時代終結了
※你的危機感,才是最靠得住的金飯碗。
※賴昌星們無處逃的時代正在到來
※《裸婚時代》熱播引熱議 "裸婚"不"裸婚"是個問題
※少女時代將解散? 成員俞利:無法永遠當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