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戀模式決定我們的愛情
1.依戀模式決定我們的愛情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在努力追逐財富和名利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感情生活十分的不順利,很多人變得焦慮或抑鬱,感覺很糟。每個人都想得到幸福、伴侶、以及發揮才能的機會,其中愛情是決定人生感受的最重要部分。愛情如此之重要,所以所有的人都在為愛而努力,但很多人卻發現愛情是最讓人迷茫的東西,不是每個人都能順利的擁有成功的愛情,或者說我們需要時間來感受愛;欲速則不達,那些著急的人反而得不到愛。不成功的人和人戀愛,經常可以看到倆個人一個追一個逃的模式,這樣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個焦慮依賴的人和一個迴避的人的組合,是糾結困難愛情關係中常見的一個典型代表。
我們在這裡用一個朋友帶來的案例來解析下為何這樣的關係會失敗:「小A和小B是在類似jAck』d的交友軟體平台上認識的,當初雙方都只是抱著嘗試認識來見面的,一個多星期雙方感覺不錯,就確定了戀愛關係。小A是一個很沒有安全感的人,在上一段戀情出現一些小的瑕疵的時候,就因為內心的糾結,導致小A向主動向別人提出分手,每一次當戀情出現一些不安分(譬如自己的伴侶會經常跟別人聊曖昧的話語)的場景時,就會感到內心很凌亂,然後不斷的壓抑自己,最終承受不住,提出分手。小A可以接受小B身邊有很多的朋友。但是小A不能接受小B不斷的頻繁跟別人聯繫,因為有好多都是一些莫名奇妙的人,就是"約炮"之類的人。雖然小A能夠不計較小B的過往,但是期望小B能穩定下來走下去。但時間一長,小A就還是會不斷的糾結自己,最終還是提出分手。如果是你,你會如何去建議小A?」
解析愛情關係,首先要基於發展心理學臨床研究成果而得到的「依戀模式」理論,我還會去分析此案例中個體焦慮特點對其把握關係能力的影響,以及時代環境特點對兩個人關係的塑造和影響。就如文首提到的人的主要需求:事業、愛情和幸福,這些方面的成功都有一個前提,就是一個人的依戀模式類型。人是社會性動物,不能離開其他人而自己生活,事業、愛情都需要在社會情境中實現,機遇加上自己的努力經營,最後一個人才能得到幸福感。親密關係的發展需要兩個人互動,成就事業需要社會的支持,但核心還是一個人自己的特質中,他的依戀類型決定了他未來的成長和發展路線。
2.易結不宜解的「焦慮+迴避」關係
「依戀」是一個人尋求與他人的親密、併當其在場時感覺安全的心理傾向。依戀理論起源於對動物的觀察及實驗。早期對人類依戀的大量研究由John BowlBy (1907-1990)及同事做出。BowlBy發現幼年形成的親子關係對一個人後期的社會人際交往的決定性影響,之後多年科研也驗證了他的觀點。依戀模式通常形成於嬰兒期。我們對於小雞小鴨在破殼後的印刻效應印象深刻,小傢伙會去追逐一個移動的物體來作為媽媽,儘管那個移動的物體是研究人員放的氣球。三歲看老,用幼年形成的母子依戀模式來看成人現在的情感關係會非常容易解析一個人的情感碰到問題的原因,就是說一個人的成年愛情關係模式是幼年依戀模式的重現。
最簡單的依戀模式分類是:安全型、焦慮依賴型和迴避型。安全依戀的人能夠信任自己的伴侶,而這也意味著他們能夠自信地各自獨立活動。焦慮依戀風格的人會因為他們的交際行為,而被伴侶看成是過分依賴,而引來麻煩。他們易於擔憂伴侶是否愛自己、伴侶是否珍重自己。迴避依戀風格的人有時會難以與他人親近。他們難以信任他人、也不喜歡依靠他人。有人會兼有幾種類型的特點,一個人的一生中一臉類型也會隨社會生活閱歷的豐富而改變。
知道了這三種依戀類型後,這樣我們就可以預測一些主要的親密關係類似的發展了。一般「安全型+安全型」的關係會發展的比較順利;稍需耐心的是「安全型+焦慮型」的組合,不過問題也不會太大,安全型的人會有能力來幫助對方處理他的焦慮;而「焦慮型+焦慮型」和「迴避型+迴避型」基本不會出現,兩方很難產生彼此的吸引。
最不合適的組合是「焦慮型+迴避型」,兩個人會形成追捕/逃避的模式,這是本文論述的主要內容。這種關係就是一個人會常常追著對方要感情,而對方卻因怕失敗總在後退躲避對方的需求,這樣的關係中彼此會對對方產生很多的不信任和誤解,直到彼此都在無法容忍對方而分手。因受目前社會文化主要支持長久穩定愛情關係,這樣的追/逃關係會因焦慮一方持續的堅持會持續一段時間,在此期間彼此會感到糾結和痛苦而不知如何認識處理其中的問題。這裡有個讓人匪夷所思的事實是,儘管這種關係的結局雖然不幸,這種關係卻恰恰非常容易形成。
一個焦慮+迴避的愛情關係是怎樣形成的呢?迴避型的人往往不願意形成或缺乏形成長久關係的能力,因拍被拒絕,不願意負責,所以他們會選擇短暫的關係,這樣的人容易發生一夜情也容易變得花心來有意無意的破壞已有的關係。迴避型的人會經常去遊盪來找尋激情的歡愉,他們也許魅力非凡,激情四射,但外表的光鮮卻掩蓋了內心冷漠空虛。而焦慮型的人難於忍受孤單急於找到一個依賴,一個非常焦慮的人是無法理性思考的,往往很快的就抓牢了一個人,如果碰到了一個浪漫激情的人,在激情的感受下他們會很快墮入情網,但很糟糕的是焦慮型的人抓著的是個情感能力最不佳的迴避型的人。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見鍾情,可惜的是很多人都誤以為自己的愛情是通過一見鍾情來定終身的,但恰恰一見鍾情的愛情是不能成功的。此案例中,小A在碰到小B一周會就確定的愛情關係,這太快了。理性的決策至少需要過半年,因頭半年是人的激情期,在性激素消退後,才能明確彼此是不是可以把彼此的關係從性伴轉化愛情或友情關係相處。在他們開始覺察到對方的不穩後,小A開始觀察和猜疑,但這樣的做法增加了彼此的不安,推遠了迴避型的人,卻讓小A自己更加焦慮,因無法面對自己獨立生活的狀態,所以焦慮型的人就嘗試更加緊緊的去抓住迴避型的人,而迴避型的人會更拚命的逃。這樣就形成一個追/逃的模式,雙方都覺得十分不舒服,卻又擺脫不開對方。
這個案例中小A的依戀模式是焦慮型依戀模式,而小B是迴避型依戀模式。在有了上面的分析後,小A和小B的關係變的明晰了,就是他們陷入了追/逃這樣的負面的愛情模式,彼此互相傷害,彼此糾纏不清。
3.時代科技的發到反而降低了我們的人性感受
這裡我想特彆強調此案例中的一個高科技產品:jAck』d的交友軟體。現代的摩登生活,讓我想起了卓別林的同名電影《摩登時代》,不幸的是那部百年前的電影反映出的人類在被機器解放後,並沒有在情感生活中得到真正的便利,相反,我們越來越依賴方便快捷的產品,汽車、飛機、高鐵這樣的快速交通工具,到手機、網路這樣即時通的聯絡方式。有了電飯鍋、洗衣機解放了我們的家務,我們卻變得越來越貪圖享受而不願意付出,而且我們的懶惰也蔓延到了我們現代人情感世界中,人們更加沉迷於得到快速享受和更強烈的感官刺激,而不願意為愛和生活付出努力。
心理學對於愛情解釋的一個核心要點就是,那些愛情成功的人是那些學會如何延遲等待的人,禁得住時間的考驗,不急於得到,行為永遠比海誓山盟更可靠。而那些急於滿足自己慾望的人十分焦慮,他們會有更多的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他們更難耐心的去決策和安排生活。這樣的人容易上癮,喜歡醉酒,做愛不帶套。他們也最容易被快速的物質器具控制,如車煙酒網路約炮加上現在的jAck』d。他們多焦慮,情感發展不利,更容易感染艾滋和惹其他麻煩。被父母嚴控過的孩子,成長過程中難以形成自控能力,這樣的人表面文靜害羞,內心卻焦慮壓抑。他們常常會有情緒和行為問題,這樣的人更容易在戀愛中行為失控而對壞人放鬆警惕忘記保護自己。我們可以用jAck』d找到合適的人,但不可以用我們的手機或汽車加速我們的感情發展過程。我們無法用高科技的產品的加速功能替代我們大腦的生物和心理功能。因為情感不是用jAck』d約炮搞419這樣的一夜情。如果我們誤以為快感是幸福的話,那我們必定要成為慾望的奴隸,非但愛情不能成功,也許會沉溺於類似吸毒、賭博、暴力、性亂等行為問題而惹來更多的麻煩。
很多人不斷的在尋找,卻找不到歸宿。性愛發生後,人從身體到內心都是完全暴露放開的,處理不好對自己傷害也大。感情是平淡如水的東西,柔剛並繼的,所以感情這東西看起來難也不難,但對有些人就非常難。很多人總覺得婚前有愛情婚後沒有,其實那只是升華為親情時人們總還一味的追求著愛情追求著新鮮與刺激,卻忽視了親情才是愛情的歸宿。
愛情真的能永恆嗎?醫學已經證明愛情和人體腎上腺激素、苯乙胺、荷爾蒙、多巴胺、葉加壓素等等有關。愛情一經說穿,不過是幾種激素而已。熱戀中的人會產生好感的多巴胺,這時彼此樂意為自己中意的戀人做任何肉麻的事。過兩年,人們會對愛情產生抗拒的。如果兩個人認識超過兩年,內心就再也不分泌能感受愛情的荷爾蒙,愛情就會冷卻。當產生好感的時候就會分泌多巴胺,陷入愛情的時候則分泌苯乙胺,想擁抱他、想和他睡覺就會分泌縮宮素荷爾蒙,當終於分泌腦啡的時候才會懂得互相珍惜對方的一切。
如果我們不尊重腦的功能性的發展,過了兩年後不知如何轉化激情為友情和親情,感情就變得枯燥而抗拒,加上因價值觀和習慣的不一致而產生衝突,那麼多巴胺沒有了,腦啡又沒有分泌,就只剩下彼此的厭倦了。愛是需要激情來啟動,當激情退去後愛情就需要變的理智,變成一種社會責任,一種付出。愛情升華成親情,人世間最偉大的其實是親情,彼此成為親人,讓愛情充當調味料,那麼兩人的幸福生活將白頭揩老。
4.如何解決糾結
回到本文的案例的兩個人中,會來找心理諮詢師尋求建議的往往是焦慮型的小A,他更想保有這段關係,或者說他因自己的不安全感而更不敢離開這段關係。如果迴避型的小B願意配合小A就更好的了,雙方共同面對問題效果肯定是更好的,但迴避型的小B很難出現在心理諮詢室,他不會願意麵對自己的問題。如何去給這種關係一些建議或者去幫助當事人解讀和重建關係呢?
文章開始帶來案例的朋友說:「我覺得小A有一些孩童的心態,總是覺得屬於自己的東西會被別人搶走,小A很容易吃醋,導致遇到自己認定的,就奮力的去執著,小A的感情經歷不多,總是遇到自己確實很心動的才投入(雖然我不曉得是真假),只是在他的伴侶前,不會流露。可是他說,要把這段感情走下去,不想分開,因為擔心自己分開之後遇到的下一個,會讓自己心更加的敏感和冰冷。但是在現階段的這段感情中,你會如何勸導小A?」
如果說給建議的話,假設小B的行為會對小A造成傷害,會建議小A至少是暫時放棄的,當然有個前提是需要幫小A同時掌握可以接受分離後自己獨立面對生活的能力。這種直接的侵入式的做法叫做干預,而非諮詢。採取干預的原因是處在危機中的人需要即刻緩解癥狀,改變其處境而脫離危險。但干預後的跟隨心理諮詢是非常必要的。
就一般的心理問題來說,心理諮詢師接手案例中是不會輕易去給當事人建議或替他決策的,不會去說:「你要繼續你和他的感情,或你要放棄。」從心理諮詢的方式來說,心理諮詢師更多是輔助當事人處理問題和感受能力的提高,從而幫助當事人自己可以決策和學會相關的技能來處理自己的問題。相關的技術或理論非常多元,諮詢師需要首先和來訪者建立安全的諮詢關係,評估當事人的心理狀況,來幫當事人找到適合的方式來一同建立諮詢目標,並進行實施適合的諮詢技術,來觀察諮詢的進程以及效果。諮詢關係和來訪者所處的環境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而諮詢的技術則看來訪者的喜好,諮詢師可以使用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幫對方調整諮詢的進程實現諮詢目標。
5.改變深層的影響走向積極的親密關係
一般針對情感問題,心理諮詢師多是幫助從他自己的角度去看彼此的關係中他自己的樣子,並會建議他擴寬社交,多參與有積極作用的活動。心理諮詢師會去幫小A去觀察他自己的依戀模式,以及幫他去分析為何他會選擇一個讓他並不能放心的人來戀愛。如果用家庭系統的模式,會幫他去分析他過去的成長經歷對他情感形成的影響。
用的精神分析的理論來分析小A,認為他缺乏關愛,也就是剛提到的缺乏安全感,這點也許嘗試使用,但需要小A對自己過去家庭的影響有一定的感受,但這不是唯一的方法。去解析他的情感,可以選擇多樣的理論或流派,看他可以接受哪種,這樣才會對小A會起到更好的幫助。小A還年輕,戀愛的經歷和經驗都少,在初試愛情時候恰恰選擇了不能關愛他的人,因他太急於去找到依賴,反而不能去有耐心去選擇一個穩定的關係,他還不知道愛情是需要時間經營的,而非一見鍾情的認定一個人就可以長久。
一個人在成年前,必然會經歷幾段感情來練習自己對性以及情感的理解感受,在具備一定的閱歷和感受後,才能有能力把握自己的生活。我會鼓勵小A把目前的感情作為一段經歷,盡量去投入這個戀愛過程中來覺察自己的感受和價值觀,而非去強求目前彼此關係必然要有完美的結果。教授他一些人際互動的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人的語言情緒能力都是可以通過練習提高的。有了這些社會交往技能可以幫他去和他人建立積極靈活的關係。有時候,我們到不必急於讓對方明白後果,或者說走走看。小A的焦慮型依戀模式對他的情感糾葛起了這麼大的作用,還好BowlBy發現人的依戀模式是可以改變的,當然需要小A有意識的完善自己,並多參與積極有益的社會活動,隨著他經歷過一些人生事件後,他會變得成熟理性和自立。
如果小A想問及是不是終結這段關係,我覺得畢竟雙方歲數都不大,所以情感都是不穩定的,回答他也要兩分的解釋:如繼續,小A就要注意自己的責任和努力,如果分手,就建議他注意總結經驗教訓,讓下次戀愛成功率可以高些。還有彼此即使現在不能繼續交往,但還是可以成為彼此支持的好朋友,而將來彼此也不是沒有再續前緣的機會。
親密關係一旦開始,不重要的是驗證結果,重要的是去經營。沒有人生來就是愛情高手,而文中探討的依戀模式確實重要,但卻可以通過學習和成長而改變。所以,我們去解析追/逃的模式,不是為了判定雙方的關係註定要失敗,而是希望可以讓雙方意識到情感中的問題,從而進行自我探索和成長。這樣雙方的關係還可能轉化到積極的方向,而造就一段成功的愛情。愛情糾結就是告訴我們需要重新的認識自己、體會自己、並升華自己。最後祝願天下有情人都能終成眷屬。
我們關注心靈健康,理清繁雜思緒,當你準備好了,我們一起探尋未知的心靈奧秘。
推薦閱讀:
※你拿手機是哪種方式?決定你的性格
※姓名影響人生,命名決定命運
※八字中的財星和官星決定你是不是富貴命
※婆婆把我的項鏈借給小姑,小姑不還,老公一開口我決定離
※決定不跟人結冤讎